监管警示!均胜电子并购式增长面前的危与机 (监管警示严重吗)
《媒体》王健凡
在全球市场风云变幻的当下,中国汽车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终点上。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一举跨越日本,荣登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的宝座。
在这一微观背景下,,作为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领头羊,无疑成为了这场改造的关键介入者和受益者。
2023年,均胜电子成功了营收557.28亿元,较上年增长11.92%;归母净利润达10.83亿元,同比激增174.79%。进入2024年,公司的展开坚持颠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07亿元,同比增长53.11%。
但是,令人困惑的是,虽然公司业绩继续向好,均胜电子在二级市场表现不时差强者意。自2020年以来,其股价已从高点的32元/股跌至以后约15元/股的区间徘徊。
外表欣欣向荣的面前,其股价的迟滞或许提示出市场对其未来前景及潜在风险的深化担忧。
监管出手,股价震荡
6月21日晚,均胜电子发布接纳到中国证监会宁波监管局的警示函。
宁波监管局对均胜电子、公司时任董事长王剑峰、时任副总裁兼财务总监李俊彧、时任董秘俞朝辉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同一晚,上交所也向均胜电子收回监管任务函,触及上市公司及其中介机构和相关人员,强调肯定轻浮自查并要求保荐机构实践实行职责。
依据监管层的公告,均胜电子本次违规行为与之前的定增事项有关,触及其在募集资金经常经常使用中的数次清楚违规。
这些违规行为不只暴露了公司在外部控制方面的有余,也反映出控制层在资金经常经常使用上存在的严重疏漏。受此信息影响,6月24日,公司股价收盘后即发生震荡,盘中一度跌幅逾越9%。最新截止7月4日,公司收盘股价报14.51元/股。
“买买买”培育巅峰
此次违规事情无疑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映射出均胜电子自2004年创立以来的飞速展开及其面前的潜在风险。公司的加快崛起,离不开保守的并购战略。
从2009年起,均胜电子经过系列并购清楚扩展了业务范围和市场影响力。例如,收买上海华德塑料制品厂使公司迅速跻身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关键企业。尔后,均胜电子又继续收买了德国普瑞、IMA和Quin等公司,这些企业在人机交互系统、智能车联技术、新动力系统及高端汽车内饰性能范围均有突出表现。
到2016年,经过进一步并购德国TS道恩、美国KSS及EVANA,均胜电子加固了在汽车信息和安保业务、工业智能化系统的市场位置。特地是2018年收买遭遇安保疑问困扰的日本高田部分业务,以及2019年并购延锋百利得的部分资产,均胜电子在汽车安保系统范围的位置也进一步失掉增强。
经过一连串的并购不只带来了业务的多元化,也清楚介入了公司的订单量和营收。2016年,均胜电子的营收打破了百亿大关,抵达了185.52亿元,并在2019年抵达了616.99亿元的高峰。
虽然均胜电子经过并购战略在市场上取得了肯定的竞争优点,但频繁的资本运作也暴露了公司在财务和运营控制上的单薄环节。
收买“双刃剑”,盈利疲软、商誉高悬
营收规模急速扩张的同时,公司的盈利才干却并不亮眼。
自2015年以来,公司的毛利率继续走低,从21.65%降至2022年的11.96%,虽然2023年有所上升至15.09,但全体趋向仍显疲软。这种盈利压力在公司汽车安保业务范围尤为清楚,此部门占公司营收约70%,其毛利率的降低直接影响了公司全体的盈利表现。
进一步剖析,不美观出,公司大笔收买的“双刃剑”特性不时存在。
汽车安保业务的盈利困境部分源于对KSS和高田的并购。虽然早期的收买意在扩展市场份额和积聚中心技术,KSS和高田的介入却未能立刻转化为盈利。反而由于高昂的整分解本,其毛利率从2020年的11.2%降低至2021年的惨淡的8.49%,虽然到2023年有所改善,抵达12.77%,但仍未抵达预期的盈利水平。
这些收买活动不只未能即时优化盈利,还为公司积聚了微小的商誉担负。2016年收买KSS和2018年收买高田的买卖,大幅介入了公司的商誉,区分带来了近60亿元和逾越80亿元的商誉。这些高额商誉不但加大了商誉减值的风险,还在市场上引发了对公司盈利稳如泰山性的担忧。
前车之鉴,在2021年,KSS业务的不佳表现形成20.2亿元的商誉减值损失,直接形成当年公司巨额盈余。目前来看,截至2024年一季度,公司账面商誉为55.35亿元,虽然较之前几年有所降低,但对均胜电子来说无疑仍是一个风险原因。
此外,公司的高资产负债率也暴露了其财务的软弱性。继续的并购行为形成了高企的财务费用,近年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不时维持在高达60%的水平,2024年一季度依然高达66.34%。
能否破局?
总的来说,均胜电子自成立以来,经过一系列战略并购,从一个方便的汽车塑料配件商蜕变为掩盖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新动力控制及汽车安保系统等多个范围的研发、制造与服务的龙头企业。
这一环节中,公司业务范围的继续拓展助力其营收规模迅速扩张,成就了在传统汽车、新动力汽车和智能汽车范围的普遍掩盖。
但是,均胜电子的加快扩张面前,频繁的并购活动也积聚了巨额的控制费用、财务费用以及商誉减值的压力,构成了一系列财务和控制上的应战。而这些历史遗留疑问亦形成市场对其盈利继续性和稳如泰山性持保管态度,加剧了公司市值与营收规模的背叛。
展望未来,汽车电子行业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和互联化的转型,出现广阔的投资机遇。均胜电子作为在多个关键技术范围深化规划的行业指点者,面对行业的加快演进和外部整合的复杂应战,其未来展开充溢变数但也充溢机遇。(思想财经出品)■
疫情带来并购窗口期 中国企业迎出海好机遇(上篇)
中国企业在全球汽车范围的新一轮海外并购窗口期正在到来!
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继续蔓延,受此影响,众多欧美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纷繁堕入停产停业形态,营收剧减,现金流承压严重。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继续低迷,股市震荡严重,造成少量优质企业市值加快降低。 关于资本充足的部分中国企业而言,是出手启动优质资产收买、成功全球化业务规划的大好机遇。
P1疫情暴击海外车市?全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承压严重
进入4月,欧美地域疫情仍在继续蔓延,对汽车行业的负面影响也在进一步扩展。 其中汽车供应链范围,诸多企业因需求大幅降低,停工潮愈演愈烈,短期停工有望,正遭受庞大的现金流压力。 近日,曾经有多家知名零部件企业被曝现金流只够支撑几个月,不得不启动人员优化。 另有部分优质企业因此股价延续下跌,市值大幅缩水。
例如盖瑞特,全球涡轮增压范围的龙头企业,目前股价已跌至2018年10月上市以来最低点,其市值按美东时期4月6日收盘价——2.99美元计算,仅为2.2亿美元,而在高峰时期,盖瑞特的股价曾一度到达了19.71美元。
盖瑞特属于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类企业。 此前国际迸发疫情时,盖瑞特曾经遭受过一轮冲击,该公司位于武汉的工厂自2020年1月23日中止运营,直至3月16日才末尾逐渐有序停工复产,上海工厂也因休息力限制打乱了消费节拍。 鉴于此2月底,盖瑞特在其2019年业绩报告中指出,由于国工厂消费的零部件充足,估量将造成订单大幅缩水,即使武汉工厂重新开放,仍或许迫使公司继续增添业务。
不只如此,盖瑞特还表示由于其在中国的某些供应商和客户也遭到了相同影响,令盖瑞特在推销必要资料以满足消费要求和满足预定的发货方面困难重重,其欧洲和北美的工厂也将遭到涉及,最终对公司支出发生负面影响。
3月盖瑞特国际业务刚有所好转,其关键目的市场欧美地域又遭陷落,可谓雪上加霜。 据财报显示,2019年盖瑞特约56%的支出来自欧洲,15%的支出来自北美,28%的支出来自亚洲。 其中福特作为盖瑞特最大的客户,过去三年对其销售额的奉献占比区分为14%、13%和12%。 如今福特亦相同面临疫情困境与需求大幅下滑的双重困境。
供应链另外一家龙头企业天纳克,目前也正处于安居乐业当中,其股价已跌至近十年来最低水平。 截至美东时期4月6日收盘,天纳克股价仅为2.85美元,这使其市值大幅缩水至2.3亿美元,而在高峰时期天纳克每股的多少钱曾到达了68.71美元。
理想上,除了股市受挫,近几年天纳克在业绩表现上也不甚令人满意。 虽然过去几年天纳克的营收在逐年参与,但净利润却在继续降低,且跌幅不时扩展,到2019年净盈余已达3.14亿美元。 天纳克指出,往年中国汽车市场继续低迷或许造成轻型车和商用车产量进一步降低,再加上其他目的市局面临的潜在风险,或许会对其业务、财务状况等发生严重不利影响。
为缓解运营困境,天纳克实施了一项为期两年的本钱增添方案,估量每年可节省约2亿美元的运营本钱。 此外,2019年底天纳克还对公司启动了拆分,两家新公司中专注于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的公司保管“天纳克”的称号,专注于售后市场及驾乘性能技术的公司称号为“DRiV”,即德雷威。 依照天纳克此前的方案,这一拆分方案将在往年年中前成功,但目前来看有些困难。 天纳克指出,假设公司未能按期成功拆分,前期业务、财务状况等都或许遭到严重的不利影响,不只A类普通股的市场多少钱或许会大幅下跌,还会影响到与客户、供应商和员工的相关,甚至不扫除一些客户、供应商或战略同伴与其终止业务相关。
维宁尔Veoneer是另外一家值得重点关注的公司。 维宁尔是家瑞典公司,提供初级驾驶辅佐系统和智能驾驶技术。 自2018年从奥托立夫剥离独立上市后,仅风景了短短两个月,就遭遇股价大幅跳水,并在随后继续下跌。 据最新数据,截至美东时期4月6日收盘,Veoneer的股价只要7.4美元,其市值因此大幅缩水至8.2亿美元左右。 而在2018年第三季度刚刚上市时,Veoneer的股价曾一度到达了57.93美元。
业绩方面,Veoneer独立后的表现也不时不失望。 据其2019年财报显示,去年Veoneer营业支出仅成功了19.02亿美元,相较于2018年的22.28亿美元,同比下滑14.63%,跌幅较前两年进一步扩展;净盈余5亿美元,相较于2018年同期的2.760亿美元,大幅下滑81.16%。 按此前Veoneer的预测,2020年公司有望迎来增长,这在如今看来恐怕是十分困难了。
此外,库博规范、美国车桥、中汽系统、摩丁制造等细分范围抢先的龙头企业,也都在股市遭遇滑铁卢,市值大幅缩水。 未来一段时期,若疫情仍无好转,这些企业的市值无疑会继续承压,不扫除部分企业对旗下业务板块启动拆分或剥离处置。 在某些细分范围具有技术实力的优质企业,出售志愿参与,成为优质的收买标的。
目前,上文中提及的摩丁制造已于去年5月份宣布出售其汽车业务,以优化公司全体的盈利才干。 已有数家中国企业介入收买谈判。
P2供应链全球化规划迫在眉睫?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出海”
回看近几年全球汽车供应链的开展历程,中国企业并购跨国零部件企业的案例时有出现。 例如均胜电子对德国普瑞、IMA、Quin、德国TS、美国百利得、高田等的一系列收买,银轮股份对美国热动力公司TDI、德国普锐部分股权的收买,威轼创对博世马勒涡轮增压系统有限公司的收买,宏发股份对海拉集团全球范围一切继电器业务的收买,三安光电对威帕克的收买等,都是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
据普华永道报告显示,自2015年以来,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已达成约2,150亿美元的并购置卖,其中仅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2015年至2018年间,每年就成功了大约10宗国际并购置卖,平均总金额达50亿美元。 假设再加上其他中国企业在汽车零部件范围的跨界并购,如宁波银亿对美国ARC、邦奇的收买,郑煤机对博世电机业务的收买等,上述买卖规模更大。
过去几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关键是围绕拓展国际客户、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失掉中心技术、拓宽产品线等来展开。 而眼下中国企业出海,也是由于这次疫情的迸发,要求思索经过适宜的并购来进一步深化供应链的全球规划,优化企业未来的抗风险才干,依据各个目的市场的实践状况灵敏地展开门务。
往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众多车企和零部件企业的消费运营任务都无法正常展开,特别是聚焦于单一或许少数区域市场的零部件企业,因国际外多个关键汽车市场都摁下了暂停键,遭受的负面影响尤为庞大。
比拟之下,那些全球业务规划相对平衡的企业,疫情出现时可以经过分配不同区域的消费资源来满足客户需求,损失相对可控。 例如早前国际疫情高峰期,日资企业伟福科技宣布将其在武汉工厂的部分产能转移至菲律宾工厂,罗姆半导体则欲在泰国等西北亚国度启动替代消费就是很好的例子。 从这一点过去讲,此次疫情的迸发,减速了供应链企业全球化规划的步伐,尤其是在重点市场启动深度外乡化。
近日,欧盟中国商会(CCCEU)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应战重重,近六成中资企业照旧欲参与在欧盟的投资。 同时调查还指出,回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历程,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三年正是海外并购真正构成规模的关键期。 按此推测,此次疫情的迸发或可带来新一轮的并购机遇。
不过,海外并购真正实施起来,并非易事,除并购复杂性之外,买卖自身也会面临各项监管。 以此次疫情为例,为防止本国企业因疫情被外资收买,目前多国政府正采取紧急措施,启动本国企业维护。 如美国被曝正在思索阻击中国对半导体和5G无线通讯等美国以为敏感的科技行业的投资,包括动用国度紧急状况公用法律。 德国则方案采取对策,防止国际投资者对具有战略意义的德国公司启动恶意收买。 还有澳大利亚,在本地疫情减轻和股市暴跌之际,相同对本国资本收买制定了更严厉的暂时审查规则,包括把针对一切本国投资的买卖金额审查门槛降至零,以防止海外资本“乘虚收买”。
因此,中国企业在展开对外资零部件企业的并购之前,还需做足功课,以防范不用要的风险。 详细怎样做,下期我们将结合一家典型企业样本启动细化剖析。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