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出售,有兴趣带价格联系QQ:503594296

UT斯达康下跌12.25% 报2.84美元 (斯达康618+)

admin1 11个月前 (08-08) 阅读数 101 #美股

8月8日,UT斯达康(UTSI)盘中下跌12.25%,截至03:38,报2.84美元/股,成交1.87万美元。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UT斯达康支出总额1575.3万美元,同比增长12.11%;归母净利润-385.1万美元,同比增长23.01%。


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已有7年的历史,在华尔街上阅历过三起三落,“7年中,既有像中华网这样中国概念股风景有限好的辉煌,又有大半股票多少钱跌破发行价,有些股票仅值几毛钱惨不忍睹的甜蜜。 ”一位国际金融和投资银行专家这样总结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7年历程。 中国概念股在华尔街掀起了四波浪潮。 第一波浪潮:中国股票初次登陆华尔街1992年底中国证监会成立,随后,就同意第一批公司到海外上市。 中国公司第一次性在美国股市上出面是在1993年7月的青岛啤酒,随后还有上海石化、马鞍山钢铁、仪征化纤等八家。 它们的主挂牌在香港,但经过全球存股证方式(GDR)和美国存股证方式(ADR)区分在全球各地和美国纽约证券买卖所上市。 1998年8月,上海石化H股在香港上市的同时,将50%的H股转为ADR、GDR在纽约上市。 经过其他途径在纽约证券买卖所上市的第一家与中国有关的股票是1992年10月9日上市的华晨金杯汽车,发行价为16美元,当年11月底升至33美元。 第二家是中国中策轮胎,第三家是上海摩托车。 由于是中国公司第一次性在美国上市,很快就在纽约证券买卖所构成一股热潮,在1993年7月份到达高峰。 这些股票以青岛啤酒遭到追捧最为典型,事先,39家本国著名投资公司争着要当其代理商,认购率也超额200倍,股价最高时达14港元。 第一批海外上市的企业有两个清楚特点:一是绝大部分改制前为国企,二是行业限于制造业。 那么,这些股票为何遭到国际投资人的喜爱呢?专家以为,首先从微观上讲,事先中国经济GDP增长速度高于全球平均值的一倍多。 第二,国际投资人看好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他们的想法很简易,他们做决策时,只关心几个简易的数字,就是说,中国人均某一个产品消费是多少,然后与国际平均数字启动比拟,感到潜力惊人。 此外,中国制造业有较常年的历史,基础比拟雄厚,而且中国政府对制造业一向鼎力扶持。 第一次性浪潮继续到1994年就衰退了,股价跌到谷底。 一方面是遭到墨西哥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公司自身的要素,这也是关键的要素。 上市半年后的中期业绩公报和一年后的年报业绩较差,与公司控制层在上市介绍环节中所做的预测有很大出入。 于是,国际投资人对中国制造业发生疑心,虽然是股份制企业,但这些上市企业在控制制度、体制、公司的控制结构等方面仍存在着传统的痕迹,特别是存在缺少奖励机制,公司运营业绩和股价表现与控制层和员工利益关联不大等一系列疑问。 第一次性浪潮就这样退下去了。 第二波浪潮:基础设备类股票领风骚 以制造业为主的股票引发的第一次性浪潮衰退不久,到美国上市的第二批中国股票又末尾出如今华尔街。 不过,这次制造业公司很少了,取而代之的大部分是以基础设备和公同事业为主的公司,这些公司触及航空、铁路、公路、电力等范围。 如华能电力国际、中国东航、南边航空、大唐发电等公司。 这些公司一上市,很快吊起那些想购置中国基础设备股票的人的胃口。 不过,投资人换了一波。 他们相同拿人均航空里程、人均用电量、人均动力消耗量等目的与国外启动比拟,发现均远远落后于全球关键国度,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 以为投资这类股票风险较小,于是,纷繁购置。 但是,好景不长。 购置这些股票的关键是一类机构投资人,他们原计划常年持有,启动战略投资,不到心甘情愿时是不随便出手的。 结果,这些机构纷繁兜售这些中国公司股票,形成股价狂跌。 中国股票在华尔街的第二次潮退潮落的要素与第一次性迥然不同。 从微观上讲,由于经济疲软,许多项目自愿缓建或停建。 此外,基础设备范围恶性竞争,造成企业严重盈余。 像民航业,出口飞机过多,飞机运力过剩,机票打折,造成民航业片面盈余。 第三波浪潮:红筹股一度红透半边天中国概念股在华尔街掀起的第三次狂潮是红筹股,这波狂潮起始于1996年底,终结于1997年10月的金融风暴。 它所引发的震荡远远超越头两次,其主战场虽然是在香港,理想上华尔街也倍受冲击。 所谓红筹股,是我国以某一个部门和某一级政府为背景,投资到香港的窗口公司,这些公司利润往往有超凡规的增长。 虽然这些公司主挂牌在香港,但经过美国存股证方式(ADR),也可在纽约证券买卖所上市。 这些股票有航天科技、招商局、中国华润、上海实业、北京控股、广东粤海等。 像北京控股认购时,香港六十个财团入股,解冻资金数千亿,发明了1200倍认购率的香港股市记载。 香港六大富豪一同列席推介会,这在香港还是头一回,一时成为投资界的美谈。 1997年5月18日挂牌,上市股价是11.48港元,今天收市涨到44元,最高时到达66元,去年收市价为12.25港元。 红筹股有几大要素吸引海外投资者:一是最直接的“中国概念”,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开展。 二是海外投资者以为,红筹股与前两类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注册在香港,由香港外地的控制层运作,有相当的自主灵敏性,运营环境较好,融资简易,防止了前两类企业的缺乏。 中资企业面前要么有行业部门的支持,要么有弱小的中央政府作后台。 三是,这些企业可取得优质和超凡规资产注入,资产组合多元化,可带来企业高速开展。 第四,拥有一大批战略投资者。 最后,与香港回归祖国的大环境有关。 但是,随着1997年底亚洲金融危机的突然迸发,香港股市一泻千里,人气极度低迷,再加上红筹股业绩和表现欠佳,结果,好景稍纵即逝,不少股票跌到发行价以下,至今仍在这一价位徘徊,像粤海还走上了清盘的路途,令人扼腕叹息。 第三次浪潮衰退后,国外资本市场对中国股票大门紧闭长达15个月。 第四波浪潮:高科技概念股掀起新狂飙1999年7月1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企业开放境外上市有关疑问的通知》。 同一天,中华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挂牌当日,股价由20美元飙升到67.2美元,下跌235%,当日市值超越110亿人民币,集资1亿美元。 16日股价由58美元,突然飙升至101.3美元,涨幅达75%;17日,再次狂涨至137美元。 2000年1月11日,收盘价高达82美元(一拆二后)。 中国电信年前最后一天收盘价为128美元,迫近历史最低价。 中国荣昌国际控股公司在中美出生协议达成前,每股股价仅为一美元,16日,该股收盘价下跌了11倍,到达11.06美元,17日又狂升至每股32.06美元,几天后,股价一度上升至每股80美元。 中国华润开展公司股票也有不俗的表现,17日下跌了19美元。 中华轮胎公司两天下跌77%,到达每股10.06美元。 其它股票也有不俗的表现。 1999年2月17日,以消费数码无线电话称雄市场的广东企业———侨兴全球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因此成为我国第一家境外上市的民营企业。 由于遭到中美签署出生协议利好要素抚慰,侨兴全球股票17日升幅达268%,下跌8.375美元,收市11.5美元,成交也创下天量。 1999年12月31日,股价飙升至28美元。 几天内扶摇直上,多少钱荣登纳斯达克市场一周涨幅十大股票第六位,市值一周内参与了1.5亿美元。 本国记者描画:这些日子,中国民营企业股票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样往下跌。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