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德国工人将举行正告性罢工 (德国工人革命)
据报道,德国工会IG Metall表示,群众汽车(11.65,0.00,0.00%)工人将于外地时期12月2日在德国多地工厂举行正告性罢工,这是自2018年以来群众德国外乡业务初次迸发大规模罢工。
IG Metall工会表示,由于劳资双方就群众德国业务的未来存在抵触,群众位于德国的九座汽车和零部件工厂的工人将于12月2日举行数小时的罢工,此举将形成装配线停工。
估量将有数千人聚集在位于沃尔夫斯堡(Wolfsburg)的群众总部。估量汉诺威(Hanover)工厂(约有 1.4万名员工)以及其他零部件和汽车工厂,包括埃姆登(Emden)、萨尔茨吉特(Salzgitter)以及不伦瑞克(Brunswick),也将举行示威活动。
此次罢工的启动标志着这家欧洲汽车制造商与工人之间的争端进一步更新,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大规模裁员、减薪以及潜在的工厂封锁疑问上。群众此前表示,在面对中国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降温的状况下,不扫除采取更剧烈措施的或许性。
在有关工资和工厂封锁的谈判未能取得打破性进度后,群众的劳工代表于11月22日投票选择,自12月初起在德国工厂启动有限罢工。
IG Metall谈判代表Thorsten Groeg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假定有必要,此次谈判将成为群众汽车有史以来遭遇过的最困难的群体谈判。”
群众表示,公司将继续经过树立性对话寻求可继续的处置方案。群众的一位发言人在答停工会的声明时表示:“公司尊重员工参与正告性罢工的权益。”他还补充说,群众已延迟采取措施,确保向客户提供基本供应,并将罢工的影响降至最低。
在德国,正告性罢工通常会继续数小时。假定在下一轮工资谈判中未能达成协议,罢工或许会更新为24小时或有限期罢工,在群众曾经面临交付量降低和利润骤降的状况下,罢工将形成群众的产量遭到影响。
工会上周提出了一系列措施,称可节省15亿欧元(约16亿美元),其中包括丢弃2025年和2026年的奖金。但是,这些提议遭到了群众的拒绝。
面对来自中国的竞争和欧洲汽车需求的下滑,群众汽车要求工人减薪10%,称公司肯定增添本钱、优化利润,以捍卫其市场份额。群众还要挟称或许封锁其位于德国的工厂,这在其87年的历史上尚属初次。
Groeger表示:“在三次群体谈判会议上,群众汽车一把火烧掉了我们的群体协议,控制委员会不只没有扑灭这把火,反而继续推波助澜。”
IG Metall表示,不举行罢工的协议已于11月30日终止,工人们从12月1日起可以在群众汽车德国工厂举行正告性罢工。
Groeger说道:“从12月2日起,一切工厂将末尾正告性罢工。工会表示,这场对立的继续时期和强度将取决于群众在谈判桌上的态度和回应。”
工代表和控制层将于12月9日再次会面,继续就德国群众汽车公司工人的新休息协议启动谈判。工会表示,将抵抗任何不为群众汽车各工厂提供终年方案的提案。
英国工会与美国的区别
相比之下,西方国度的工会运动更为悠久一些。 早在19世纪中叶即已在最先成功了工业反派的英国等西方国度出现了工会组织并取得了合法位置。 进入本世纪以后,他们经受了两次全球大战的洗礼并在二战后的50~60年代迎来了工会运动的高涨时期,工人组织率平均到达了40%左右。 早在二战完毕时,为了反对政府和雇主的反劳工、反工会政策,在美国、西德、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出现了有数百万人参与的罢工运动。 50~60年代,西方国度出现具有鲜明政治和经济要求的大规模工潮,发生了严重的影响。 50年代末,日本工人和各派工会组织为了反对《日美安保条约》举行了20屡次全国一致执行,高潮时有600多万人参与。 1960年意大利出现了反对天民党政府的群众性罢工妥协。 60年代末意大利在经济开展的状况下仍有近200万工人失业,惹起工人的剧烈不满。 他们在1969年春季发起两次规模绝后的大罢工,区分有1800万和2000万人参与,罢工继续了3个多月,构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意大利“热秋”。 在法国也出现了大规模工潮,其中包括1968年的“五月风暴”,高潮时有1000万名工人参与。 工人们在工会的组织下展开了支援在校生要求革新教育制度和争取经济与社会权益的妥协。 100多个工厂被工人占领,消费、交通和通讯堕入进度,国度经济和社会生活近乎瘫痪。 戴高乐政府不得不宣布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全国大选。 80年代,英国煤矿工人为了反对封锁矿井和保证务工展开了大规模的罢工运动。 英国政府对罢工工人和工会实行高压政策。 但是工人们顽强不屈,罢工坚持了近一年。 此次罢工赢得了普遍的支持。 这些罢工妥协结局各异,但都显示了工人队伍的力气,有的迫使政府更迭,有的取得了生活福利的部分提高。 工会位置失掉一定的增强。 常年以来,西方工会不时坚持争取工会权益的妥协。 特别在战后,经过工人们的常年妥协取得的组织权和群体谈判等权益进一步失掉了法律上的保证。 例如战后的意大利宪法规则了休息者有权经过自己的政党和工会介入控制国度。 日本经过劳工立法,宣布工会活动自在。 美国工会取得的群体谈判权益失掉法律上的供认。 北欧国度和英国等宣布树立“福利国度”,工人的生活处境失掉了改善。 西方国度工会还展开了争取介入企业和社会事务控制权的妥协,这是西方工运事业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标志。 工人介入是现代化大消费开展的要求和工人阶级常年妥协的结果。 西方国度工人及工会组织发明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人介入方式。 其中德国工人争取介入企业控制的妥协和由此实行的“共决”(介入)制度具有代表性。 德国工人从19世纪末就不时要求有工人介入企业控制的权益。 二战后,德国工人鉴于煤钢等大企业的资方支持过纳粹政权,主张从严处置他们的财富,剧烈要求介入企业控制以限制他们的权益。 煤炭、钢铁工人经过罢工妥协,终于赢得了“共决权”。 1951年4月,联邦德国政府经过了《煤钢共决法》,规则在1000名工人以上的煤、钢企业中,监事会由劳资双方对等代表组成并在经理委员会设由工会介绍的劳工经理,以利共同选择企业的严重事务。 1976年联邦德国议会又经过了《共决法》,从而使其他行业大企业中的工人也取得了“共决权”。 其他西方国度也实行了一系列工人介入制度,如在法、意等国实行的企业委员会制;在一些国度实行的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制;在瑞典、日本、美国等实行工人直接介入车间和班组控制制度,以及在西方国度普遍实行的“三方机制”等。 “三方机制”是职工介入的更高一级的方式。 工人经过工会组织与政府、雇主代表举行谈判并签署社会协议,介入协调休息和社会疑问。 在西方国度,工人及其工会组织的介入是有限制的,无法能基本改动现行制度和工人的处境。 但是工人介入有利于调理劳资相关和社会矛盾,对保养社会谐和具有一定的作用。 70年代以来,科技反派淘汰了大批低技艺任务岗位,经济全球化形成了市场和资本的转移,雇主为了抑制通货收缩纷繁增加务工岗位,这都使许多西方国度工人生活水平处于停滞形态,有些国度工人生活水平降低,贫穷面加大,失业现象严重。 欧盟国度的失业率从1975年的4.2%升至1996年的11.4%。 美国的失业率进入90年代后才末尾降低。 西方国度政府普遍增添了包括失业补助在内的社会福利。 美国工人的最低工资在1981至1990年将近10年内没有提高。 据西方学者预算,西欧国度约有1/3的居民生活在不同方式的贫穷之中。 在经济状况好转的同时,西方工人经过常年妥协赢得的组织权、群体谈判权、罢工权和介入权等遭到了削弱和限制。 雇主经常以封锁工厂和解雇工人等手腕阻遏树立工会,拒绝与工会谈判或在谈判时压工会妥协。 雇主们有时还依托政府采取限制工会的措施。 一些国度的政府制定了限制工会权益的法律。 工人队伍外部结构的变化使工会的传统力气——第二产业工人相对增加,第三产业工人比重上升,使工会的组织率降低。 技艺结构的变化使工人之间的支出差距拉大,矛盾加深。 务工方式的变化使工人生活福利遭到一定的影响。 同时在雇主收买政策的影响下,工会高层干部的资产阶级化和官僚化倾向也对工会发生了消极影响。 多年来,西方国度工会会员少量流失。 美、英、法等西方国度工会的组织率目前只在10%~30%左右。 会员的增加严重削弱了工会在群体谈判中的位置和影响力。 工会不得不经过妥协和退让换取部分福利和务工保证。 多年来西方国度工人罢工的规模、次数和人数都在增加。 面对这些困难,西方工会积极寻觅对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关键有:1.提出“战略工联主义”的主张,增强在“三方机制”活动中的位置,努力树立“社会同伴相关”。 所谓“战略工联主义”是强调摆脱只关心工人日常利益的传统工联主义,主张在保养工人权益的同时关注社会疑问和经济开展,积极为处置这些疑问提出自己的主张和意见。 为此,工会主张增加对立,增强与雇主的协作,树立“社会同伴相关”,做到以保证务工替代提高工资,以扩展协作同伴替代依据政治倾向选择协作同伴的做法,从而为工会争取满足最低要求发明良好条件。 2.转变观念,打破固有的界限,扩展组织任务对象,增强工会的组织任务,尽或许把各阶级和各类休息者都组织到自己的队伍中来。 一般工会还提出了树立“市民工会”和“社会工会”等主张,以图扩展工会的社会基础。 一些西方国度工会展开了产业工集兼并活动,增强工会的组织面和生机。 3.增强各派工会乃至区域工会的协作。 例如,欧洲工会提出减速成功工会“欧洲化”的口号,主张为顺应欧洲经济和社会一体化的要求放慢工会在全欧洲的协作,包括实行欧洲工联与欧盟机构的对话和协作等。 应该看到,有的西方工会在全球工会事务中推行霸权主义,为的是保养西方的特权位置。 他们坚持要将国际劳工组织条约中有关结社自在、群体谈判、反对强迫休息和取消童工休息等“社会条款”与国际贸易和金融协议挂钩,要求对不执行“条款”的国度和工会实行制裁,其实质是推行贸易维护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希图遏制开展中国度经济和社会的开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状况下,西方工会推行的“战略工联主义”能否能使西方工人和工会抵御冲击和应战还有待观察。 今天,在广阔西方工人群众特别是低支出阶级和常年受失业困扰的休息群众中依然蕴藏着要求改动现状的剧烈愿望,这将对西方工运的开展发生关键的影响。
1984-1985年英国矿井工人为什么罢工
相比之下,西方国度的工会运动更为悠久一些。 早在19世纪中叶即已在最先成功了工业反派的英国等西方国度出现了工会组织并取得了合法位置。 进入本世纪以后,他们经受了两次全球大战的洗礼并在二战后的50~60年代迎来了工会运动的高涨时期,工人组织率平均到达了40%左右。 早在二战完毕时,为了反对政府和雇主的反劳工、反工会政策,在美国、西德、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出现了有数百万人参与的罢工运动。 50~60年代,西方国度出现具有鲜明政治和经济要求的大规模工潮,发生了严重的影响。 50年代末,日本工人和各派工会组织为了反对《日美安保条约》举行了20屡次全国一致执行,高潮时有600多万人参与。 1960年意大利出现了反对天民党政府的群众性罢工妥协。 60年代末意大利在经济开展的状况下仍有近200万工人失业,惹起工人的剧烈不满。 他们在1969年春季发起两次规模绝后的大罢工,区分有1800万和2000万人参与,罢工继续了3个多月,构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意大利“热秋”。 在法国也出现了大规模工潮,其中包括1968年的“五月风暴”,高潮时有1000万名工人参与。 工人们在工会的组织下展开了支援在校生要求革新教育制度和争取经济与社会权益的妥协。 100多个工厂被工人占领,消费、交通和通讯堕入进度,国度经济和社会生活近乎瘫痪。 戴高乐政府不得不宣布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全国大选。 80年代,英国煤矿工人为了反对封锁矿井和保证务工展开了大规模的罢工运动。 英国政府对罢工工人和工会实行高压政策。 但是工人们顽强不屈,罢工坚持了近一年。 此次罢工赢得了普遍的支持。 这些罢工妥协结局各异,但都显示了工人队伍的力气,有的迫使政府更迭,有的取得了生活福利的部分提高。 工会位置失掉一定的增强。 常年以来,西方工会不时坚持争取工会权益的妥协。 特别在战后,经过工人们的常年妥协取得的组织权和群体谈判等权益进一步失掉了法律上的保证。 例如战后的意大利宪法规则了休息者有权经过自己的政党和工会介入控制国度。 日本经过劳工立法,宣布工会活动自在。 美国工会取得的群体谈判权益失掉法律上的供认。 北欧国度和英国等宣布树立“福利国度”,工人的生活处境失掉了改善。 西方国度工会还展开了争取介入企业和社会事务控制权的妥协,这是西方工运事业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标志。 工人介入是现代化大消费开展的要求和工人阶级常年妥协的结果。 西方国度工人及工会组织发明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人介入方式。 其中德国工人争取介入企业控制的妥协和由此实行的“共决”(介入)制度具有代表性。 德国工人从19世纪末就不时要求有工人介入企业控制的权益。 二战后,德国工人鉴于煤钢等大企业的资方支持过纳粹政权,主张从严处置他们的财富,剧烈要求介入企业控制以限制他们的权益。 煤炭、钢铁工人经过罢工妥协,终于赢得了“共决权”。 1951年4月,联邦德国政府经过了《煤钢共决法》,规则在1000名工人以上的煤、钢企业中,监事会由劳资双方对等代表组成并在经理委员会设由工会介绍的劳工经理,以利共同选择企业的严重事务。 1976年联邦德国议会又经过了《共决法》,从而使其他行业大企业中的工人也取得了“共决权”。 其他西方国度也实行了一系列工人介入制度,如在法、意等国实行的企业委员会制;在一些国度实行的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制;在瑞典、日本、美国等实行工人直接介入车间和班组控制制度,以及在西方国度普遍实行的“三方机制”等。 “三方机制”是职工介入的更高一级的方式。 工人经过工会组织与政府、雇主代表举行谈判并签署社会协议,介入协调休息和社会疑问。 在西方国度,工人及其工会组织的介入是有限制的,无法能基本改动现行制度和工人的处境。 但是工人介入有利于调理劳资相关和社会矛盾,对保养社会谐和具有一定的作用。 70年代以来,科技反派淘汰了大批低技艺任务岗位,经济全球化形成了市场和资本的转移,雇主为了抑制通货收缩纷繁增加务工岗位,这都使许多西方国度工人生活水平处于停滞形态,有些国度工人生活水平降低,贫穷面加大,失业现象严重。 欧盟国度的失业率从1975年的4.2%升至1996年的11.4%。 美国的失业率进入90年代后才末尾降低。 西方国度政府普遍增添了包括失业补助在内的社会福利。 美国工人的最低工资在1981至1990年将近10年内没有提高。 据西方学者预算,西欧国度约有1/3的居民生活在不同方式的贫穷之中。 在经济状况好转的同时,西方工人经过常年妥协赢得的组织权、群体谈判权、罢工权和介入权等遭到了削弱和限制。 雇主经常以封锁工厂和解雇工人等手腕阻遏树立工会,拒绝与工会谈判或在谈判时压工会妥协。 雇主们有时还依托政府采取限制工会的措施。 一些国度的政府制定了限制工会权益的法律。 工人队伍外部结构的变化使工会的传统力气——第二产业工人相对增加,第三产业工人比重上升,使工会的组织率降低。 技艺结构的变化使工人之间的支出差距拉大,矛盾加深。 务工方式的变化使工人生活福利遭到一定的影响。 同时在雇主收买政策的影响下,工会高层干部的资产阶级化和官僚化倾向也对工会发生了消极影响。 多年来,西方国度工会会员少量流失。 美、英、法等西方国度工会的组织率目前只在10%~30%左右。 会员的增加严重削弱了工会在群体谈判中的位置和影响力。 工会不得不经过妥协和退让换取部分福利和务工保证。 多年来西方国度工人罢工的规模、次数和人数都在增加。 面对这些困难,西方工会积极寻觅对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关键有:1.提出“战略工联主义”的主张,增强在“三方机制”活动中的位置,努力树立“社会同伴相关”。 所谓“战略工联主义”是强调摆脱只关心工人日常利益的传统工联主义,主张在保养工人权益的同时关注社会疑问和经济开展,积极为处置这些疑问提出自己的主张和意见。 为此,工会主张增加对立,增强与雇主的协作,树立“社会同伴相关”,做到以保证务工替代提高工资,以扩展协作同伴替代依据政治倾向选择协作同伴的做法,从而为工会争取满足最低要求发明良好条件。 2.转变观念,打破固有的界限,扩展组织任务对象,增强工会的组织任务,尽或许把各阶级和各类休息者都组织到自己的队伍中来。 一般工会还提出了树立“市民工会”和“社会工会”等主张,以图扩展工会的社会基础。 一些西方国度工会展开了产业工集兼并活动,增强工会的组织面和生机。 3.增强各派工会乃至区域工会的协作。 例如,欧洲工会提出减速成功工会“欧洲化”的口号,主张为顺应欧洲经济和社会一体化的要求放慢工会在全欧洲的协作,包括实行欧洲工联与欧盟机构的对话和协作等。 应该看到,有的西方工会在全球工会事务中推行霸权主义,为的是保养西方的特权位置。 他们坚持要将国际劳工组织条约中有关结社自在、群体谈判、反对强迫休息和取消童工休息等“社会条款”与国际贸易和金融协议挂钩,要求对不执行“条款”的国度和工会实行制裁,其实质是推行贸易维护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希图遏制开展中国度经济和社会的开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状况下,西方工会推行的“战略工联主义”能否能使西方工人和工会抵御冲击和应战还有待观察。 今天,在广阔西方工人群众特别是低支出阶级和常年受失业困扰的休息群众中依然蕴藏着要求改动现状的剧烈愿望,这将对西方工运的开展发生关键的影响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