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出售,有兴趣带价格联系QQ:503594296

绿联科技第一大股东天然人张清森新进1.88亿股 (绿联科技第一股东是谁)

admin1 1年前 (2024-07-04) 阅读数 15 #财经

媒体7月4日信息,绿联科技的最新股东变化显示,截至7月5日,第一大股东天然人张清森新进公司股票1.88亿股,共持有1.88亿股,持股占流通股比50.30%。


干掉华强北档口的绿联要上市了丨IPO观察

文 | 周有辉

编辑 | 彭孝秋

深圳又一3C品牌冲上市了。

近日,绿联科技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创业板IPO,并方案募资15.04亿元。 递表前夕,绿联科技两度引入外部资本,其中高瓴资本连投两轮,共出手5.5亿元。

从天猫、京东起家的绿联科技不只在国际3C配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因在2014年抓住了亚马逊出海风口,在海外也广为市场所知。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绿联科技营业支出区分为20.45亿元、27.38亿元、34.46亿元,对应毛利率为35.71%、38.10%、37.21%。 境内和境外市场的营收占比差不多各占一半。 扣非后净利区分为2.2亿元、2.87亿元、2.76亿元。

图:绿联科技2019年-2021年的营收变化

从财报可以发现,2021年的绿联科技曾经堕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局,营收虽然坚持增长,增长率达25.88%;但扣非后的利润增速没有保住上一年的超30%增长,反而直接由正转负,下滑了3.82%。 下滑要素在于研发投入和股权奖励费用大幅参与,两项费用算计相比去年参与了8552.87万元。

另外绿联相同遭到抢先推销本钱的影响,其推销的芯片、线材以及代工厂成品的多少钱都普遍下跌。

从详细的产品端来看,绿联科技的拳头产品是传输类3C配件,营收占比超越了三分之一,这也是其品牌笼统的最深烙印。 传输类产品包括扩展坞、集线器、网卡、网线等,关键用于不同智能设备之间的通讯衔接、数据传输需求。

图:绿联关键产品

其他两类关键产品为音视频类和充电类,包括TWS耳机、快充充电头、移动电源,都属于这两年竞争最为剧烈的3C细分品类,多家创业公司和上市公司都在此争相角逐。

于境内境外的电商红海中拼杀10年,靠一条数据线起家的绿联科技艺否成功冲击创业板?

一、国际电商、跨境电商“两条腿”

总结绿联科技取得商业成功的要素,可以分为两个, 一是搭上电商红利,二是倾注资源做品牌 。 开创人张清森就曾表示,“我们的成功在于不贪心,找准了一个细分行业,花足够的精神去做重度垂直,同时搭上了电商迅速开展。 ”

渠道规划是各家3C数码配件品牌竞争战略的关键区别,例如安克创新两年前上市时超越80%的营收来自于亚马逊欧美市场,品胜电子更看重国外线下经销商和加盟商渠道,还有更大一部分的市场份额被头部手机品牌如小米、华为、OV自身所把控。

绿联科技的关键营收基本都来源于电商销售 ,掩盖了京东、天猫、亚马逊、速卖通等主流平台。 张清森入驻电商平台的初衷也是为了做出一个品牌,拿到高溢价,而入局的时期点恰逢了电商平台重推品牌战略的终点,从而吃到了平台给予的流量红利。

图:绿联科技2019年-2021年的线上线下营收结构

2009年,刚从大学毕业两年的张清森看到了深圳电子制造市场如火如荼,一头扎进创业大军。 得益于其在港资公司积聚的外贸阅历,为国外客户做代工消费数据线成为绿联科技关键的利润来源,昂贵的原厂数据线也在事先养活了绿联在内的一票创业公司。

但是刚创业一年,张清森就厌恶了同行恶意的多少钱竞争,随即丢弃代工业务,外部组成三人小团队转向天猫商城。

事先天猫商城的3C配件品类挤满了深圳赛格电子的档口老板,由于后者的大部分支出依然来自于线下柜台,使得他们的天猫店基本谈不上服务体验和所谓品牌。

张清森在团队中担任客服后,看到了远没有被满足的消费者需求,以及国产品牌在这一庞大市场中的缺失。 因此,绿联选择自己开发模具做自有产品(山寨品牌为降本钱多用“公模”),并且将客服作为关键部门去优化客户体验。

以高清电视的数据线为例,事先的货品大多以1.8米,即6英尺的出口用数据线为主,绿联做出了0.5米,1米,1.5米,2米,3米,5米等等长度,这套做法似乎一股清流,一下在国际市场做出了知名度。 用张清森的话比喻,就是 “用五星级酒店的实力去开沙县小吃” 。

2014年,嗅到商机的绿联又经过亚马逊参与了出海的阵列。 彼时在国际电商抗争前节节溃退的亚马逊中国,转而重注中国卖家的出口业务,将跨境电商提到关键的战略位置。

不过,转向出海更是绿联的一个无奈之举。 这一年的互联网一线公司看到初次展出物联网设备的CES展后,纷繁规划智能配件,美名曰”打造生态系统“,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就是移动电源、智能手环和电子秤。

互联网公司在智能配件的“肉搏”也涉及了3C配件市场,为了对立内卷,张清森试图在亚马逊复制国际电商的成功。 入驻半年,绿联亚马逊单日销售超越了2万美金。

随后一年,绿联末尾整合供应链,将模具厂、贴片厂和组装厂等抢先供应商引入自身的工业区内,大幅降低了产品本钱。 绿联科技前五大供应商中的三个——深圳湘凡科技(占比13.93%)、菲炫电子科技(占比6.19%)、协源科技实业(占比4.10%)就和其同处在深圳龙华区的龙城工业区。

图:绿联科技与关键供应商的天文距离

经过10年电商战场上的竞争,绿联科技在国际国外市场都构成了一定的品牌力。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绿联科技的线上支出区分为16.82亿元、22.49亿元、22.8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区分到达了82.42%、82.35%、78.14%。

由于国际3C数码配件品牌大多还未上市,无法准确看到绿联的竞争力。 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2019年绿联在国际市场的线上支出为8.63亿元,而Wind数据显示,彼时我国3C数码配件的全体线上销售额为406.89亿元,所以粗略预算2019年绿联在国外线上市场的占有率约为2.1%。

图:国际3C数码配件的线上销售状况

二、缺乏中心技术,依赖外协成品

对比安克创新在多个3C品类都推出不同的品牌,绿联的品牌矩阵相对单一,在下游消费市场的认知中依然是“卖数据线网线的3C品牌”。

并且,即使是传输类产品为业务现金牛,绿联这一中心产品的消费形式依然是推销外协成品,自有产能十分单薄。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绿联科技外协消费金额占比不时高达75%。

图:绿联科技产品2019年-2021年的产能、产量和销量

最近三年绿联科技不时试图自建工厂,优化产能。 但是由于3C产品迭代周期快,难以保证工厂的质量和多少钱,其自有产能占比不升反降,反而喂饱了弱小的抢先供应商。

详细而言,以绿联抢先的第一大供应商湘凡科技为例,从最早的传输类产品末尾,湘凡科技跟随绿联的加快开展,接连为其消费音视频类、充电类和存储类产品。 湘凡科技工厂的月出货量达30万个,产值近5000万元人民币。 绿联每年向其推销的金额均超越了2.6亿元。

在更早的开展阶段,绿联还经过“类小米形式”,寻觅头部品牌供应商来消费高性价比产品,拓展新品类。 例如绿联科技前五大供应商之一深圳显盈科技,其客户有Belkin、大疆创新。 Belkin和绿联的中心传输类产品简直分歧,前者在2018年被富士康以8.66亿元的多少钱收买。

因此,过于依赖供应商消费的形式或将是绿联未来开展的掣肘。 假设进一步剖析其研发投入,就能更明晰地看到这一迹象。

2019年至2021年,绿联研发投入区分为0.64亿元、0.95亿元和1.56亿元,占营业支出的比重区分为3.17%、3.47%和4.54%。 虽然这一数值低于行业均值,但假设对比深圳传统3C跨境大卖1%~2%的研发费用率,绿联的投入也相对可观。

图:绿联科技2019年-2021年的研发费用率与同行对比

不过绿联的疑问在于研发人员占比相对较少,2503名员工中仅565名为研发人员,总员工数较少的安克2019年拥有822名研发人员,占比超越了53%。

为什么这是一个关键点?由于3C品类分支众多,触及的中心技术各异,市场规模却都相对较小,全体的市场规模在2019年为406亿元。 与此同时,3C配件公司要横跨多个品类,并且都拿到品牌的高溢价,肯定要有少量的研发投入,这包括了人员和资金。 但是从人员构成来看,绿联的研发和营销投入权严重体相当。

研发投入较少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品牌难以打破“性价比魔咒”。 招股书显示,安克创新同类产品的销售单价基本是绿联科技的2-3倍,当然无法否认安克充电宝所塑造的品牌笼统更具技术感。

同时,绿联横向拓展新品类时,依然选择沿用“UGREEN绿联主品牌,而处于中低端多少钱带的3C产品恰恰是大厂和创业公司的必争之地。 尤其是在抢先本钱普涨的状况下,其品牌在下游可控的利润空间也被急剧紧缩。 2021年就是颇具镜鉴意义的一年。

如下图所示,2021年,绿联科技的外协成品和关键原资料的推销本钱基本都面临了15%以上的多少钱下跌,一般项目的本钱涨幅超越了50%。 但是在下游市场,绿联产品销售多少钱的涨幅平均值仅为2.19%。 可以说这是其利润大幅下滑的关键要素。

图:绿联科技2019年-2021年的产品推销本钱变化

三、高瓴连投两轮,开创团队套现3亿元

绿联科技的上市信号最早显露于去年6月,高瓴资本出手3亿元入股绿联,随后又吸引了深圳世横、远小气略、坚果核力等机构投资者入股,这也是绿联仅有的两次外部投资引入。

2021年5月,开创人张清森、结合开创人陈俊灵将原有的3.7%股份、1.85%股份区分作价2亿元、1亿元转让给高瓴资本,这一轮估值到达了54亿元。

结合现金流量表显示的筹资活动吸收资金变化,这轮的3亿元属于两个开创人公家套现,并未用作公司运营。 招股书还显示,三年时期绿联科技共实行了6次现金分红,总金额达3.4亿元。

图:绿联筹资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剖析

2021年6月,绿联科技引入新一轮融资。 高瓴资本再次投资2.5亿元,深圳世横、远小气略、坚果资本区分投资2000万元、1500万元、1500万元,这一轮的投前估值上升至57亿元。 假设算上拟募集资金,本次上市将合计吸引21亿元的外部资金。

不过幽默的是,高瓴在第一次性入股时曾布置顾劼翔作为董事,但在绿联上市前夕的4月2日,顾劼翔出具辞任函,称因团体身体要素辞去公司董事职位。 后来补选的董事陈艳为绿联科技自身的开创团队高管之一。

在15亿元的拟募集资金中,绿联方案将5.51亿元投入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树立项目,对存储类产品研发实验室、音视频类产品研发实验室、充电类产品研发实验室等事业部启动优化整合。 此外,3.9亿元用作树立总部运营中心,4.5亿元用作补充流动资金。

IPO上市后,张清森持股为45.27%,陈俊灵持股为17.36%,员工持股平台绿联咨询持股为12.82%,高瓴锡恒持股为8.44%,员工持股平台绿联和顺持股为4.22%。 高瓴资本为第一大外部股东。

图:发行前后的股权结构变化

董事方面,绿联科技的持股高管也有扑朔迷离的家族背景。 绿联初级售后服务主管张碧娟为张清森的妹妹,仓储经理李庆珍为张碧娟的配偶,外贸运营主管曾秋洋为绿联监事雷淑斌的配偶。 可以看到,这些人员把持了绿联相当关键的供应链、售后及海外业务几大板块。

在国际国外电商环境屡屡遭遇“黑天鹅”的状况下,绿联科技作为一线的互联网3C品牌,在吃下一众主流电商平台的开展红利后,显然还要求在产品力和品类扩展上再次证明自己。

作者名片

靠卖数据线起家,年入34亿的绿联科技拟赴创业板IPO

中新经纬6月16日电 (牛朝阁)近日,据深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深圳市绿联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绿联”)的创业板IPO已获受理。 据招股书,2021年绿联成功营收34.46亿元,同比增长了25.88%,但净利润却同比降低0.37%。 其为何堕入“增收不增利”的境地?

自有产能受限,增收不增利

绿联成立于2012年,早年在华强北以一根数据线起家,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为3C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消费及销售,产品关键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

招股书显示,2021年绿联的五大系列产品中,传输类产品为营收大头,到达12.35亿元,占主营业务支出的比例为35.93%,而音视频类产品、充电类产品、移动周边类产品和存储类产品则区分成功支出8.73亿元、7.88亿元、3.32亿元和1.59亿元,占主营业务支出的比例区分为25.38%、22.91%、9.66%和4.63%。

绿联在消费形式上采取的战略是以外协消费为主,自主消费为辅。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绿联外协消费金额占比区分为75.78%、76.10%和75.62%。

据地下资料,自2019年起,绿联就不时尝试自建工厂,希望改动过于依赖抢先供应商的局面,可由于数码配件产品迭代周期快,技术消费力并不能保证自有产能的质量和多少钱,其自有产量对总产量的占比从2019年的24%降至2021年的21%。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其自有产量区分为1637.90万件、1678.43万件和2064.07万件,占总产量的比重区分为24%、21%和21%,呈降低趋向。

自有产能优化的瓶颈直观体如今了净利润增长上,净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增收不增利是绿联2021年的现状。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绿联的营收区分为20.45亿元、27.38亿元以及34.4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29.80%。

而与亮眼的营收表现相对的是净利润增速的下跌,同期,绿联的净利润区分为2.27亿元、3.06亿元以及3.05亿元,2020年和2021年同比上年增速区分为34.8%和-0.3%。

关于2021年净利润增速,绿联招股书解释,关键要素有四方面:一是2021年度,绿联 科技 因员工股权奖励计入的股份支付费用算计为3333.70万元,较2020年度参与了2404.93万元;二是职工薪酬有所上升;三是推销相关资料的本钱有所下跌;四是2021年度研发费用较上年参与6147.94万元。

在招股书中,绿联此次冲击创业板拟募资15.04亿元,其中5.51亿元用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树立项目,1.10亿元用于智能仓储物流树立项目,3.92亿元用于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树立项目,4.5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近半支出来自海外市场

绿联的运营对电商平台有很大的依赖性,而电商平台的市场份额、控制政策等一旦出现变化,则会对绿联的营收发生负面的影响。

招股书显示,在报告期内,绿联经过线上电商平台成功的支出占主营业务支出比例区分为82.41%、82.35%和78.14%,经过线上电商平台成功的毛利占主售业务的毛利比率区分为91.20%、88.48%和84.31%。

“线上平台运营存在风险,假设平台由于市场竞争、运营战略变化或电商平台所属国度地域政治经济环境而形成其市场份额降低,而公司未能及时调整销售渠道战略,或许会对公司的支出发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假设假设电商平台对平台卖家注册控制政策、销售政策、结算政策、平台费用率等出现严重不利变化,而公司未能及时应对相关变化并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亦会对公司支出及盈利水平发生负面影响。 ”绿联在招股书中的特别风险提示中提到。

此外,绿联的近半支出来自于海外市场,据招股书数据,2019年至2022年,绿联主营业务境外销售占比区分为 43.49%、47.38%以及46.09%,其中亚马逊都是绿联的关键销售渠道之一,来自亚马逊的营收金额区分为6.41亿元、9.78亿元和11.49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区分为31.39%、35.83%和33.41%。 此外,2021年,京东和天猫以20.11%和16.01%的营收占比位列第二和第三。

绿联在招股书中提示,公司在财务上或面临物流本钱大幅增长的风险,但中新经纬留意到,运输本钱占主营业务本钱的比例正在连年缩减。

据招股书数据,2019年至2021年,物流本钱区分为.80万元、.32万元和.98万元,占主营业务本钱比例为23.37%、23.36%和20.23%,呈降低趋向。

绿联 科技 的物流本钱关键包括运输费、快递费及运费险。 其中运输费关键为产品运输到京东仓、菜鸟仓、亚马逊海外仓等的相关物流费用,快递费及运费险,关键为国际直邮费用、国际直邮及海外仓到用户端的物流费用。

高瓴资本持股近10%

据招股书,至2021年7月31日,绿联的前四名股东区分为张清森、陈俊灵、绿联咨询和高瓴锡恒,区分持股50.30%、19.28%、14.24%和9.37%。

据地下资料,2021年4月,绿联的开创人张清森、结合开创人陈俊灵区分将自己原有的3.7%和1.85%的股份,以2亿元和1亿元的多少钱转让给了高瓴资本旗下的高瓴锡恒,据招股书中的现金流量表显示的筹资活动吸收资金变化,这笔3亿元属于两位公司开创人的公家套现,并未用作公司运营。 2021年6月,高瓴锡恒再次向绿联领投了2.5亿元,深圳世横、远小气略和坚果资本等机构投资者区分跟投了2000万元、1500万元和1500万元。

由于绿联常年以来鲜少融资,却在2021年上半年突然引入机构投资者注资,这在事先一度被视为绿联上市的信号。(更多报道线索,请咨询本文作者牛朝阁) (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念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慎重。)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