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出售,有兴趣带价格联系QQ:503594296

哪种场景最有利于港股下跌 复盘美联储历次降息 (哪种场景最有趣)

admin1 10个月前 (09-18) 阅读数 25 #银行

近期,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影响下,港股行情受中心原因扰动较多。随着美联储本周降息愈发“板上钉钉”,降息落地后又将会如何影响港股行情?

国际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近期美联储官员沃勒提及的“前置性”降息与上一轮美联储预防式降息相似,对港股表现最有自创意义。

从历史上看,1974年至今,美联储实施过9轮降息周期。

区分在1970-1982年“大通胀”时期,美联储实施过3次降息,在1984-1990年实施过2轮降息周期,以及在1995-2019年实施过4轮降息周期。

目前美国部分经济数据已抵达过去降息周期启动时的水平,仅通胀数据依然偏高,掣肘美联储大幅降息。参照历史阅历,国泰君安国际估量,美联储在9月大约率是降息25个基点。

对港股而言,国泰君安国际以为,复盘过去美联储四轮初次降息,港股市场并非对应着历次下跌。

只需在美国经济维持肯定韧性,美联储实施“预防式”降息、经济前景未被下修时,港股市场则有望震荡下跌。

其中,对港股表现最有自创价值的一轮降息出现在2019年8月1日。

事先美国的经济数据有韧性,休息力市场瘦弱,消费维持动能。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对美国经济情势的判别并未出现清楚的变化,但强调了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要求支持性政策防止经济降温,属于是预防式降息,与近期美联储官员沃勒提及的“前置性”降息相似。

详细来看,在2019年市场末尾买卖降息至最终初次降息,港股市场先是震荡向下,在美联储降息实质出现后,港股触底并震荡上升。2019年恒生指数在30000点左右,市盈率达11倍,对比目前恒生指数在17000点左近,市盈率仅9倍。经过近3年的消化,以后港股市场没有高预期,微观结构更好,性能价值更高。

展望后市,国泰君安国际表示,随着海外央行先后启动降息周期,结合当下港股已充沛计入失望原因,具有较高性能性价比。

海外方面,美联储本月降息板上钉钉,流动性改善对港股构成积极原因,利率敏感行业弹性最大,包括互联网龙头、医药和消费等行业。

国际方面,由于中心限制性货币政策逐渐宽松,国外交策空间也将进一步翻开,失望预期已在港股市场中充沛计价,前期回调充沛港股市场性价比突显。

行业性能方面,国泰君安国际称,引见近3年回调充沛的港股互联网龙头,前期失望原因计入充沛,行业格式出清后企业利润率与投资报答率均有望优化,流动性宽松环境下具有向上股价弹性。

此外,中国新质消费力方向仍值得关注,科技制造业范围关注半导体、电子、汽车等;高分红股票性能价值仍突出,倡议关注通讯运营商、银行、公用事业等兼具稳如泰山性与性价比种类。


美联储降息意味着什么

美联储的降息的息是联邦基准利率。 是美联储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利率,联储利率直接相关到银行的融资本钱,关于美国银行的利率有很强的指点作用,因此直接的影响了整个美国银行业的利率水平。

美联储降息会带来的影响:

1、美联储降息的话,储户利益增加,于是将存款作其他投资,以填补原本应得的利益。 存款者增多,数额参与。 也就是经过这样来拉动经济增长,以及国际内需。

2、对黄金利好,黄金和美元挂钩,美元降息美元价值降低利好黄金,黄金的避险价值会降低。

3、美联储降息后,经常使用美元的本钱就降低了,美元作为国际通用储藏货币,投资者可以自在买卖兑换,因此就会有更多的美元会转换成未减息其他货币或许大宗商品,兜售美元,造成美元有升值的或许。

4、美联储降息造成的购置力降低,出口货物的多少钱相对下跌,美国的出口才干降低,相同以美元计价的美国商品相对他外货币多少钱降低,竞争力提高,从而利于出口。

扩展资料:

存款利率降低,民众会适当参与生活消费支出,对提振内需起到一定作用,且也会使民众将更多的银行存款用于消费和投资。

关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货币多少钱高和资金压力大是两个关键矛盾,降息会促进购房者购房,尤其对买房团体和家庭来说,房贷压力变小了,市场有或许迎来新一轮购房潮,房地产企业资金面压力有所缓解。

此外,降息或许会投放更多资金,在一定水平上会惹起人民币升值预期,有利于外贸企业出口,特别是关于中高端产品企业来说更是严重利好。

同时,货币多少钱降低,使得企业运营本钱降低,也使得股市融资本钱降低,这都会抚慰更多资金向股市流动,为继续的牛市做奉献。

油价暴跌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你指的是往年年终这个油价暴跌吧?!这个事心意味着什么?从国度大局来说有三大利好:首先 国际油价下跌,利好于中国经济。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原油的依存度十分高,无论是工业消费、交通运营还是家庭消费等方面,每天的油料消耗量都是惊人的。 据美银美林估量,油价每降低10%,中国GDP增速将提高约0.15个百分点。 所以,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经济恢复有利。 再者,因全球经济不景气,国际油价出现大跌,可以带动全球大宗商品多少钱下跌,这样可对冲一下国际目前居高不下的物价,假设国际油价下跌,势必会拉低我国原油出口和转化本钱,造成成品油多少钱降低,进而传导至各行业消费的方方面面,大幅拉低全体经济运转本钱,最后,国际油价下跌,促进国际消费增长。 打个最简易的比如,原来我们的92汽油多少钱曾到达过8元/升,如今多少钱只是五块多,相比拟降低了20-30%。 当然,出口油价下跌,会使很多行业的消费本钱降低,相关商品多少钱也会降低,这样有利于抚慰国民消费。 当然,国际油价下跌虽然可以拉低国际经济运转本钱和消费本钱,但是短期对我国动力结构革新还是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国际油价大跌,很多国人都会参与汽车出行次数,除了会参与路途梗塞,而且国际成品油质量不佳,大家都参与汽车出行次数,环境会遭到严重影响。 另一方面,对节能减排和新动力的加快运行会发生一定负面影响,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新动力车产业链,正是由于节能减排的鼎力实施,新动力车保有量稳中有升,这才推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加快开展,而油价下跌势必会提高人们购置燃油车的兴味和需求。 新动力车的前景不容失望。 所以呢,综上所述,油价暴跌有好有坏,总体来说利大于弊,经济恢复正常后,油价也会渐渐上升🆙

【汽车人】日股刷新历史高点,港股为何走出相反行情?

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日本股市的成功。 随着科技的一日千里,资本市场的作用变得愈发关键。

文 /《汽车人》张恒

2月22日收盘,日经225指数打破了尘封34年的记载,收于点,超越了1989年的最高水平.44点,创下历史新高。

自1989年日经225指数触顶后,日本股市堕入了近20余年的低迷。 直到2012年,才重新开启了一轮新的牛市。 2023年全年大涨超越28%,惹起了全球投资者的注目。 2024年以来,日经225指数继续坚持强势,不时刷新新高,截至2月22日,年内涨幅已达17%。

不难发现,从疫情时期末尾,日本股市和香港股市的方向截然相反,从2020年至今,日本股市只要2022年是下跌的,其他年份均成功下跌。 而港股则是连跌了四年,2024年尚未转机。 同作为亚洲最关键的两大金融市场,为何日股和港股出现了“跷跷板”效应?

资本市场 “历史转机点”

无妨先来简易回忆一下两大市场的历史走势。

日本股市的代表指数是日经225指数,它由日本经济资讯社于1950年末尾编制,包括日本225家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日经225指数的原历史高点是1989年12月29日的.87点,事先日本正处于泡沫经济的高峰。 之后,日本经济和股市进入了长达20多年的低迷期,日经225指数在1992年8月18日跌破点,2003年4月28日跌破点, 2009年3月10日跌破7000点,创下1954年以来的最低点。

2012年,为了走出低迷的经济,日本推出了“安倍经济学”,日本央行实施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经济和股市末尾复苏。 日经225指数在2013年11月25日重回点,2015年7月13日重回点,2018年1月23日重回点,2021年9月3日重回点,截至2024年2月22日,日经225指数收于点,刷新了1989年的记载。

香港股市的代表指数是恒生指数,它由恒生银行于1969年11月24日末尾编制,包括香港50家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恒生指数先前的高点是2007年10月30日的.22点,事先香港正遭到全球经济兴盛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 之后,香港经济和股市遭到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恒生指数在2008年10月27日跌破点,2009年3月9日跌破点,创下2003年以来的最低点。

2009年,香港经济和股市末尾复苏。 恒生指数在2009年8月28日重回点,2010年11月8日重回点,2015年4月8日重回点,2018年1月26日成功了点的历史新高。

但是2018年成了转机点,受中美贸易战、香港社会动乱、新冠疫情等多关键素的影响,恒生指数在2018年10月11日跌破点,2020年3月23日跌破点,2021年出现了一波反弹,最高反弹至点,2022年10月跌破点,创2009年以来的最低。

2023年上半年,香港股市反弹,恒生指数在2023年3月一度重回点,但惋惜下半年又跌回点。 进入2024年2月,恒生指数出现了触底的迹象,截至2024年2月22日,最新的点位是点。

疫情时期,各奔前程

研讨日股和港股能否真有“跷跷板”效应,要求对相关性启动比拟。 所谓“相关性”,是指两个市场走势之间的相关强度和相似水平。 相关性可以用相相关数来权衡,相相关数的相对值越接近1,表示相关性越强;越接近0,表示相关性越弱。

经过对比,日本股市和香港股市的相关性在不同的时期尺度上有所差异。 日经225指数和恒生指数,从日线、周线和月线的角度来看,两个市场的相相关数区分为0.42、0.60和0.66,说明两个市场的相关性随着时期尺度的参与而增强,但总体上仍处于中等水平。

直观地看,疫情和疫情之后,也就是从2020年1月末尾,日经指数和恒生指数分化的状况出现了加剧。

疫情时期(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相关性为0.51,说明两个市场的常年股价走势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强。 后疫情时期(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的相关性为0.38,说明两个市场的常年股价走势的相关性降低,愈加分化。

疫情时期,虽然两大市场都遭到了病毒分散的冲击,但水平不同。 日本股市遭到的影响相对较小,由于日本的疫情控制较好,初期经济复苏更快。 尤其是政府和央行推出了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抚慰措施,令日本股市在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时期大幅反弹,累计涨幅超越万点,并在事先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高。

香港股市同期遭到的影响相对较大,由于香港的疫情控制一度失控,经济衰退更深,香港政府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造成抚慰措施有限。 香港股市在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时期动摇较大,未能打破2018年的高点。

在后疫情时期,日本的经济增长较快,通胀压力较小,日本央行维持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股市在2022年6月至2024年2月时期继续下跌,延续创下了历史新高。

香港股市同期遭到的影响更为复杂,由于香港的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更大,香港央行遭到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不得不收紧货币政策。 香港股市在2022年6月至2024年2月时期继续下跌,继续刷新2009年以来的新低。

从走势剖析不美观出,日本股市的转机点在2012年的“安倍经济学”,而港股的转机点则从2020年疫情时期开启。 两大市场走出了不同的趋向,日股是长牛,而港股则是熊市。

日股12年长牛是如何练成的?

日本股市的长牛行情,遭到了全球风险偏好、相对融资本钱、股票相对估值等几大要素影响。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在2012年以前,日本股市曾经常年走熊了20余年。 这为后来12年的牛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全球风险偏好上升,推进了日本股市的下跌。

随着新冠疫情的到来,全球央行末尾放水,随着疫情逐渐完毕,经济复苏预期增强。 尤其是美股遭到“软着陆”和“科技牛”的双重利好,创下了历史新高。 美股的强势也带动了其他兴旺市场股票的下跌。 日本股市与美股和欧股有很强的相关性,遭到全球风险偏好的共振效应。

其次,相对融资本钱降低,吸引了外资流入日本股市。

令日本股市真正“牛冠全球”的是从美联储加息后末尾的,全球货币利率都随着美元的加息水涨船高,但惟独日元是个例外,日本央行则继续实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就变成了在全球兴旺市场当中,只要日元还是宽松的形态。 这无疑成为了全球风险资产的好去处。 尤其从2023年4月以来,日经225指数累计涨幅远超越美股和欧股的涨幅。

日本股市的外资买卖量占比过半,外资流向对日股影响很大。 2023年以来,由于日美货币政策的走向分化,日元汇率加快走贬。 这使得日元相关于美元的融资本钱降低,激起了外资对日股的性能热情。 2023年4月以来,外资对日本股市的净买入规模创下了近十年的新高。

到了2024年,海外投资者买入节拍并无停歇。 日经资讯报道显示:往年1月,海外投资者继续净买入超2万亿日元的现货日本股票。 这些海外投资不只仅是短期套利的对冲基金,也包括“以数年为单位启动投资的亚洲、欧美养老金基金” 。

第三,股票的相对估值改善,提高了日本股市的投资报答。

日本股市的估值水平常年低于美欧股市,外资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但2023年以来,日本股市的估值预期出现了积极变化,关键有两方面的要素:

一是“巴菲特效应”,即巴菲特在2022年底宣布其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末尾投资日本五大贸易商,引发了市场对日本股市的关注和重估。

二是“买卖所督导”,即日本买卖所在2023年终宣布将对上市公司启动更严厉的监管,包括提高上市规范、增强控制要求等,以优化日本股市的质量和透明度。 这些要素都有助于优化日本股市的估值水平,并参与了外资对日股的决计。

值得一提的是,“日元升值利好日股”。

其一,提高日本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才干。 日元升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多少钱相对降低,从而参与了需求和销量。 同时,日元升值也使得日本企业的海外支出换算成日元后参与,提高了利润率。 这些都会反映在日本企业的股价上,尤其是那些依赖出口的制造业企业,如汽车、电子、机械等。

其二,吸引外资流入日本股市。 日元升值降低了本国投资者持有日本股票的本钱,也参与了日本股票的收益预期。 因此,外资会倾向于参与对日本股市的性能,推进日本股市下跌。

其三,抚慰日本国际的消费和投资。 日元升值会造成出口商品的多少钱下跌,从而抚慰国际的通货收缩,通货收缩则会降低货币的购置力。 在如此预期下,消费者和企业更情愿提早消费和投资,以防止未来的本钱上升。 日本内需和投资的参与,也有利于日本股市的表现。

当然,日元升值也有一些弊端,比如参与出口资源的本钱、加剧贸易摩擦、削弱日本居民的国际购置力等。 而且,日元升值的效果也遭到一些制约要素的影响,比如日本企业的海外消费转移等。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肠位降低

香港金融市场自2020年以来简直成为亚洲股市当中表现垫底的存在。归其要素包括:

第一,疫情的冲击。 新冠疫情在香港迅速传达,影响了香港的旅游、批发、餐饮等行业,形成少量失业和停工,造成香港经济堕入低谷。

第二,社会动乱。 自2019年下半年起,继续的社会运动削弱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位置。

第三,中美贸易战。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科技战,造成国际投资者决计降低,增加了在香港的持股。

第四,美联储加息周期延伸,推高全球无风险利率,加大了资金流出港股的压力。

香港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所以在美元加息周期中,港元利息水涨船高。 由于外资在香港融资的本钱远远高于在日本的融资本钱,所以风险资产自然会选择转移阵地。 于是我们看到了港股日薄西山的成交额简直无法逆转,这还是在南向资金不停“买买买”的基础上,不然,港股的买卖量将更萎靡。

汽车产业独立的周期行情

汽车股关于港股市场和日股市场都至关关键。 港股市场集中了中国的顶级车企,包括造车新权利。 而日本股市则有丰田、日产和本田等全球竞争力强的老牌车企。 特别是丰田汽车,是日经225指数中权重最大的股票。

值得留意的是,汽车行业的周期与外地股市的周期存在着清楚差异。 尤其是汽车产业近年新动力和智能化的双重革新,令汽车业的周期在一段时期内,走出了十分独立的行情,这在香股市场尤为清楚。

虽然港股自2020年以来不时处于熊市,但在2020年至2021年时期,港股汽车板块,尤其是新动力汽车股票,阅历了一波微弱的牛市,板块累计涨幅约为3.5倍。 比亚迪作为港股汽车板块的头号龙头,在两年间股价增长了约8倍;蔚来更是成功了约55倍的涨幅。 这使得汽车板块一度成为港股市场最受关注的板块。

但是,这种狂欢并不持久。 从2021年10月末尾,也就是汽车板块下跌一年半后,末尾了单边下跌的趋向。 时至今天,之前的涨幅简直全部回吐,重新回到了四年前的水平。

在日本股市中,汽车股的表现也不与全体市场同步。 在过去的12年里,日本股市有10年时期处于下跌趋向,指数从8000多点下跌到点。 但是,随着大盘下跌,只要丰田汽车的股价相应下跌,从每股500多日元下跌到目前的每股3521日元,市值破纪录地到来了47.48万亿日元,跑赢指数的同时也做出了作为第一权重股的奉献。

而日产、本田等车企在同期股价方面表现平平,甚至出现了停滞不前及发展的状况。 例如,日产汽车延续下跌了7年,虽然在2023年有所反弹,但目前的股价依然远离高点;本田汽车则在过去十多年中不时处于横盘形态,虽然在2023年和2024年终出现了下跌,创出了历史新高,但总体下跌幅度并不清楚。

总的来看,汽车行业的头部效应十分清楚,比亚迪主导着港股市场,丰田汽车则是日本股市的领头羊。 其他车企虽然在一段时期内也有所表现,但常年看来对市场的奉献并不突出。

新一轮的博弈行将开启

《汽车人》以为,日股创出新高以及港股的继续低迷,可以归结出一些阅历。

日股学习美股,其定位与监管,首要目的是以投资者为中心,报答投资者,维护中小投资者。

港股、A股更多的则是服务于上市公司,首要目的是协助企业融资。 虽然也宣称维护投资者,但实践效果十分不佳。 常年来看,定位的不同简直选择了一个股票市场能否能持久安康开展。

过去数十年,尤其是最近十几年的状况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外,汇率的变化和全球风险资本的流向是无法无视的关键要素之一。 当全球各个关键经济体的利息高、融资贵时,只要日元廉价,那么风险资产流向日本也是天经地义的。 这可以以为是“安倍经济学”的功劳。 香港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失去了博弈美元周期的筹码,只能任由全球风险资本动乱。 所以,无论是和美元顺周期还是逆周期,其他经济体都要求有足够的实力和前瞻性与其博弈。

汇率、债券、地产和股市,究竟应该哪个放在前面?如今天本学习美国,也把股市的位置放在前面,难道不明智吗?

随着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升温,全球新一轮的货币周期行将末尾,全球经济的博弈也行将开启新的篇章。 毫无疑问,美元是这个游戏的主导者,港元只是小跟班。 从这一点来看,香港金融市场的衰败肯定成为历史选择。 而日本股市,也无法能常年受益于日元汇率的升值,也无法能常年受益于地缘政治要素带来的避险资金流入。

无论如何,不能否认日本股市的成功。 随着科技的一日千里,资本市场的作用变得愈发关键。 任何国度都不希望其股市遭到投资者的唾弃,这点无须置疑。 但是,监管层关于股市的定位,以及能否低估了其对经济开展和民众财富积聚的关键性,更值得深思。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