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穷人寿第四大股东拟出清股份 (国富人寿)
近日,国穷人寿公布公告显示,其股东吉安新年企业集团拟转让所持一切股份,分开国穷人寿股东行列。详细来看,吉安新年企业集团共持有国穷人寿1.95亿股,占比10.13%,拟一切转让给广西投资集团和广州唯品会,二者区分受让1.2亿股和7500万股。
地下资料显示,股份转让前,广西投资集团、广州唯品会和吉安新年企业集团区分位列国穷人寿股东第一、第二、第四位。若本次转让成功,广西投资集团持股31.77%,广州唯品会持股24.32%,吉安新年企业集团不再持股。上述变卦股东事项尚待金融监管部门赞同。
国穷人寿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19.26亿元,总部位于南宁。2024年上半年,国穷人寿成功保险业务支出29.97亿元,同比介入26.8%;净盈余0.61亿元。截至6月末,中心偿付才干充足率、综合偿付才干充足率区分为119.55%、155.82%,最近两次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均为B级。
估量盈余35亿!这家公司的股民慌了
7月14日晚间,中天金融发布2022年半年业绩预告:估量盈余22亿元-35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4097.05万元。
一家市值百亿的上市公司,仅仅半年就亏了二三十亿,真实是离谱。 思索到2021年全年中天金融曾大举盈余64.16亿元,一年半的时期有望盈余百亿。
值得关注的是,中天金融此前曾以意图“蛇吞象”拿下华夏人寿股权,并支付70亿定金。 如今华夏人寿接收期行将完毕,但仍未有相关处置方案传出,后续进度值得关注。
巨亏至少35亿
7月14日晚间,业绩优秀和业绩惨淡的上市公司都在赶着发布业绩预告。 中天金融的业绩预告,显然是后者。
依据公告,中天金融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盈余为22亿元-35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4097.05万元;扣非后净盈余为20亿元-32.5亿元,上年同期为盈余9454.34万元。 基本每股收益为盈余0.32-0.5元/股,上年同期为盈利0.0059元/股。
关于此次巨额盈余,中天金融给出了四点要素:
一是本期计入当期损益的借款费用较上年同期参与;
二是本期结转房地产销售支出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
三是金融类子公司资产端业务本期较上年同期相比收益降低;
四是金融类子公司业务开展不及预期,咨询、投行、寿险等业务支出较上年同期下滑,利润降低。
中天金融表示,本次业绩预告是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的结果,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详细财务数据将在2022年半年度报告中披露。
另外,中天金融还作出风险提示称,因其存在对外严重投资及公司金融类子公司持有较多金融资产,由于金融资产、股权投资预备的后续计量触及少量的信息及估量,同时也存在目前失掉的信息或许不充沛等情形,或许与最终披露的2022年半年度报告数据存在差异。
截至7月14日收盘,中天金融以1.96元/股报收,以后总股本为70.05亿,总市值为137亿元。 至往年一季度,中天金融A股股东户数为18.13万户。
关于中天金融的深夜爆雷,多名股民大喊“凉凉”、“完蛋”、“BBQ”,不过也有失望者以为“否极泰来”,等候迎接新股东入场。
出售资产恐被“放鸽子”
官方信息显示,中天金融成立于1978年,1994年在深圳证券买卖所主板上市,是贵州省第一家上市公司,旗下员工近人。
中天金融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相关;自2014年末尾全方位规划金融业务,陆续控股中融人寿、海际证券(现中天国富证券)等。
2021年,中天金融成功营业支出57.38亿元,同比降低19.55%;归母净利润盈余64.16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5.72亿元。
关于当年严重盈余,中天金融表示,利润的降低关键源于计入损益的借款费用参与、地产业务销售毛利率降低、计提了大额商誉减值预备及大额预期信誉损失等资产减值预备。
往年一季度,中天金融再次出现盈余。 一季度成功营业支出54.33亿元,同比降低59.09%;成功归母净利润-9.68亿元,同比降低560.51%。
由于诉讼纠纷不时、高额债务缠身,中天金融末尾变卖资产自救。 2021年8月底,中天金融公告称,拟以180亿元的多少钱,将旗下中天城投100%股权转让给浙系房企佳源创盛。
中天城投虽然只是区域性房企,但在贵州称得上是地头蛇。 据中天金融2021年半年报,其累计土地储藏总计382.73万平方米,总修建面积1663.91万平方米,至报告期末,剩余可开发修建面积仍高达1601.54万平方米。
至2021年12月,中天金融又发布公告称,拟将中天城投100%股份转让给佳源创盛和上海杰忠,作价变成了89亿元。 佳源创盛和上海杰忠在支付首期款后,剩余价款拖延支付。 中天城投于2022年1月向受让方收回催告函,对方提出了分三期付款的支付方案。
但是,该笔买卖至今仍未成功。 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少量网友都在追问关于转让款何时到位的疑问,而中天金融给出的答案也相当分歧:“截至目前,公司已收到本次买卖的第一期股权转让款项,未收到第二期和第三期股权转让款。 ”
华夏人寿接收期将至
房地产业务“出清”未遂,中天金融旗下的金融板块也是疑问重重。
复盘中天金融的危机,与其五年前意图“蛇吞象”拿下华夏人寿不无相关。 早在2017年11月,中天金融与北京千禧世豪、北京中胜世纪签署框架协议,拟以310亿元收买华夏人寿的21%-25%的股权。 在支付70亿元定金后,该项买卖搁浅至今。
2020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依法对天安财富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机构实施接收的公告》。 鉴于华夏人寿触发《保险法》中规则的接收条件,银保监会派驻接收组对华夏人寿实施接收。 2021年7月,银保监会再次延伸接收时期至2022年7月16日。
如今,接收大限将至。 在四家被接收的险企当中,天安财险已先一步挂牌转让,末尾启动股权处置。 相比之下,华夏人寿却至今仍未有最新信息传出。
7月1日晚间,中天金融发布关于继续推进严重资产重组事项的进度公告,启动相应风险提示。 相似的公告,过去几年中中天金融已发布了70多份,但收买仍无最新进度。 一方面是70亿定金存在损失风险,另一方面,在如今债台高筑之际,中天金融能否有才干实行买卖,恐怕要打一个问号。
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向中天金融提问称:下个月华夏人寿监管到期,公司能否预备好推进收买的进度?有什么方案?对此中天金融仅表示:目前华夏人寿仍处于接收阶段,公司将依据该事项进度状况及时实行信息披露义务。
假设想实时了解更多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我想问问股东减持股票会跌停吗
股票的跌涨是很难预测的,减持只会给股价一个向下走的理由,但这不代表减持一定会跌停。
减持股份是指股份公司股票(包括上市股票、上柜股票、兴柜股票)的持有者对所持有的股票部分启动转卖,增加对该公司的控股权。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发行的一切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一切权。 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一切权是相等的。 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一切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关键常年信誉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股票减持对股价的影响
股东减持是指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卖出手中持有的股票,在一定水平上会参与市场上的空方力气,惹起市场上的投资者恐慌,抛出手中的股票,从而造成股价下跌。
股票受什么影响
1政策的利空利多、大盘环境的好坏、主力资金的进出、个股基本面的严重变化、个股的历史走势的涨跌状况、个股所属板块全体的涨跌状况等;
2政策的利空利多: 政策基本面的变化普通只会影响投资者的决计。 例如:假设政策出利好,则投资者决计增强,资金入场积极,影响供求相关的变化。 假设政策出利空,则影响投资者的决计削弱,资金就会流出股市,从而造成股市下跌。
当然,有时刻政策面的变化,也会影响股票的价值。 比如:2001年下半年国度发布国有股减持政策,不流通的国有股要经过减持变成能够流通的流通股,这就造成原来的流通股的价值升值,从而造成了股市的大跌。
因此,政策面的利空利多有时刻是经过供求相关来影响股市的涨跌,有时刻是经过价值相关来影响股市。
大盘环境的好坏: 个股组成板块,板块组成大盘。 大盘是由个股和板块组成的,个股和板块的涨跌会影响大盘的涨跌。 相同,大盘的涨跌又会反过去作用于个股。
由于当大盘涨的时刻,投资者入市的积极性比拟高,市场的资金供应就比拟富余,从而使得个股的资金供应也相对富余,从而推进个股下跌。 当大盘跌的时刻,则反之。
特别是在大盘见底或见顶,突然变盘的时刻,大盘的涨跌对个股有很大的影响:当大盘见底的时刻,绝大部分个股都会晤底下跌;当大盘见顶的时刻,绝大部分个股都会晤顶下跌。
在大盘下跌的时刻买股票,亏钱的机率极大;
在大盘下跌的时刻买股票,赚钱就容易很多了。
通常也证明,在2001年6月份,大盘见到历史大顶,之后一路下跌,简直一切的股票都下跌了30%—50%。 在这段时期,可以说,只需买股票,就会被套牢。 很多投资者平均盈余在30%以上。
相同,在大盘见底的时刻,即使随意买入一只股票,都可以给你可观的收益。 例如,1995年5月19日的大底,简直一切的股票都下跌了30%以上;2002年1月29日的大底,也是简直一切的股票都下跌了20%以上。
大盘变盘大幅下跌或大幅下跌的时刻关于股票的涨跌影响很大,但是,我们也必需留意到,当大盘没有变盘,处于横盘的形态的时刻,大盘的作用就显得不怎样清楚,也不怎样关键了。
减持股票对股价的影响
股东减持股票虽然有一定的利空,但利空并不等于股价会下跌。但普通来说,以下几种状况出现,即使减持股价也或许下跌:
1有些股东在低位减持,由于投资者不买单,因此就会出现大买单接盘的情形,所以股价就被拉升了。
2减持或许是主力资金和股东相互掩护的理想。 普通股东和主力资金之间存在某种利益相关,因此股东宣布减持的时刻,主力资金就会拉高股价,所以大股东会在股价拉升的环节中缓慢减持。
3减持股票不是一两天的事,通常有一定的周期,因此在股价下跌的时刻减持大股东失掉的利益更多。
4公告减持并不一定会减持,在二级市场存在很多股东发布减持,但减持期满依然未减持的状况,而减持期满后就不能减持了,所以股价会涨。
股东减持就是指持股比例较高的股东,包括大股东卖出手中股票,降低持股比例就称之为减持,这种行为对股票多少钱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中小散户减仓。
通常状况下,大股东出现减持行为会对上市公司的股票多少钱会有所影响,首先会出现稀释买卖中的资金,由于在股票市场上一旦出现大股东减持1%,往往会有少量的人会跟风减持,这样就会形成少量资金外流。 甚至对该上市公司的股价带来很大的影响,一旦出现股东减持,在近期该公司的股价或许不时在低位震荡,也就是大幅度下跌。
当然,还要看看股东减持的目的是什么,有的是为了盘活资金,而有的则是为了套利,毕竟目的不同,造成的结果也或许不同。
大股东减持对股价的影响:
1稀释了二级市场的资金总量,由于大股东们减持1%,往往也会带来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的资金流出证券市场,尤其是那些从财务投资角度减持筹码的大股东们更是如此。
2股东少量减持说明公司的指导层曾经发现未来该公司的盈利才干大幅降低,股价在近期或许成为很长时期无法逾越的高点,对股价十分清楚的打压。
3从产业资本的角度提示金融资本,由于连控股股东都末尾减持,那么,作为金融资本的中小投资者为何还要苦苦支撑呢?所以,股东们的减持相当于提供了一个估值新标尺。
4盘活了股市市场的筹码,优化了股市市场的筹码流动性。 毕竟部分大股东的减持并非是由于股价严重高估,而是控股股东为财务疑问而做出的减持举措。
5股东们的减持筹码一旦被市场所消纳,且股价再度积极走高,那么极有或许强化股市市场的牛市气氛,在继续减持声中一路下跌一样。
大股东减持对股票发生两个不利的影响:
1、一是稀释了二级市场的资金总量,由于大股东们减持1%,往往也会带来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的资金流出证券市场,尤其是那些从财务投资角度减持筹码的大股东们更是如此。
2、当然,减持也有两个积极的影响。 一是盘活了A股市场的筹码,优化了A股市场的筹码流动性。 毕竟部分大股东的减持并非是由于股价严重高估,而是控股股东为财务疑问而做出的减持举措。
股东减持股票,股票反而下跌的要素
1大股东与庄家协作,边拉升边卖出。 大股东也有急需用钱的时刻,这种状况通常必需在短时期内,有时甚至一两天出清。 疑问是,大股东持有的股票数量多,在二级市场的买卖中就没有方法及时甩出去,由于普通散户没有这么多钱去买。
尤其是行情低迷时,没有人买,大股东怎样会卖出,因此张三股东或许与李四(有实力者,普通都是游资)商量好,我卖你买,可省去你渐渐吸货的时期,也是对你资金本钱的一种节省,证券市场现规则的大宗买卖制度,大大的简易了这种协作方式。 新接货的主力如真的有实力,又是急性子武断发起短线的上攻是或许的。
2大股东由于急于用钱而减持,但其他机构却看好该股反而趁机买入,造成股价下跌。
3持有股票的人越多,筹码越分散,持有股票的人少了,筹码才集中,主力才往上拉。 股票当然就下跌了。
4实践上,细心审核前期减持行为发现,大股东越减越涨的状况简直是屈指可数,不少个股在大股东减持时期反而逆市上扬。 虽然以后市场资金供应较为富余,并不扫除部分场外资金充沛看好上市公司的未来生长性,但勇于与大股东反向买卖的状况,恐怕很难用以上要素解释。 而在这种大小非减持,股价恰恰迎头而涨的表现面前,也还有更多内情可挖。
5持有该股的旧股东减持,将该股卖给新股东或增持该股的旧股东。 抛单减持的旧股东作的是空头,而接单增持的新旧股东作的是多头。 当多头力气强于空头力气时,股价下跌。 当多头力气弱于空头力气时,股价下跌。 股东减持而股价下跌,就是由于多头力气强于空头力气。
盈利2.6亿元的幸福人寿遭遇股权兜售后还“幸福”吗?
曾经头顶“国际以房养老保险先行者”称号的幸福人寿最近却不太“幸福”。 继2018年巨亏68亿元“冠绝”寿险公司之后,幸福人寿又遭控股股东中国信达的全额兜售。
2019年注定是个公司控制、股权腾挪的年份。面对哀鸿遍野的中小险企市场,还有多少企业有志愿、有实力接盘一家保险公司?
幸福人寿也许正是观察中小保险企业生活形态的一个窗口。
“盈余王”遭兜售
6月11日,中国信达发布公告称,拟经过省级以上产权买卖所出清所持幸福人寿全部股权。 从不时增资到出清股权,中国信达对幸福人寿的态度出现了大转变。
中国信达称,此次转让是信达围绕“突出主业”做出的战略选择。 转让幸福人寿股权,将优化资源性能,有效优化改善信达资本充足状况,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
据了解,幸福人寿2018年巨亏68.01亿元,成为寿险公司中盈余最多的“盈余王”,10年累计盈余近百亿元,常年盈利有望或许才让中国信达做出如此决绝的选择。
地下资料显示,幸福人寿成立于2007年11月,注册资本为101.3亿元,中国信达持有其50.995%的股份,为其控股股东。 三胞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亿辉特 科技 开展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拓天投资控制有限公司各持有14.182%、9.271%、8.185%及7.104%股份。
若中国信达出清股权,不只第一大股东占比高达51%的股权未来归属存在未知数,第二、三、五、六股东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其实也都存在变数。
依据地下资料,上述股东持有的幸福人寿股权存在解冻或质押现象。 被解冻和质押的股本已占幸福人寿总股本的22.46%,假设加上中国信达意欲转让的51%的股权,幸福人寿高达73.46%的股权均存在不确定性。
虽然,不是一切遭质押的股份最终都会易主,但是像第二大股东三胞集团所持有的14.18%的股份最终或许很难防止被“甩卖”的命运。 为解除流动性危机,三胞集团实践控制人袁亚非曾提出百亿资产瘦身方案,拟陆续出售非中心资产。 目前,三胞集团所持有的幸福人寿股份均已被解冻或质押。
投资和承保都失灵
作为一家全国性中型寿险公司,幸福人寿已成功了全国性规划。 公司在全国设有22家省级分公司,开设各级分支机构244家,2018年总资产近700亿元。 目前,幸福人寿还是全国唯逐一家展开了“以房养老”业务的保险公司。
不过与雄厚资本金构成鲜明对比的是,幸福人寿业绩却让人大跌眼镜。 成立的最后8年间,幸福人寿不时处于盈余形态。
数据显示,2009年-2014年,幸福人寿的净利润区分为-2.45亿元、-4.5亿元、-7.37亿元、-7.91亿元、-7.53亿元、-3.93亿元,6年间合计盈余达34亿元。
随后得益于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开放,相当部分的中小寿险公司走上了资产驱动负债的开展形式。 幸福人寿终于在2015年迎来首度盈利,净利润3.35亿元。
遗憾的是,好光景稍纵即逝。 随同监管政策的调整,万能险迎来当头一棒,中小险企的资产驱动负债形式渐到终点。 2016年和2017年,幸福人寿业绩大幅下滑,两年的净利润区分只要0.18亿元、0.49亿元。
2018年,在人身险行业深度调整以及资本市场动乱的影响下,幸福人寿运营相持不下,投资、承保“双轮”无一奏效,简直创下中国保险公司的盈余记载,幸福人寿以巨亏68亿元成为年度最惨保险公司,十年累计盈余高达97.98亿元。
2018年年报显示,幸福人寿的投资收益仅有13.12亿元,对比2017年的50.5亿元,同比降低达74%。 幸福人寿相关担任人把巨亏业绩要素归于“2018年的权益市场下跌,公司权益投资大规模损失造成”。 在巨亏的同时,其当年原保费支出也大幅下挫,从2017年的184.75亿元降至2018年的91.66亿元,同比下滑50%。 此外,幸福人寿还面临着退保参与的困境。 2018年,其退保金支出为90.7亿元。 仅2018年6月末,幸福人寿退保率就高达21.14%,远远超越同行水平。
过度依赖银保,也是幸福人寿面临的关键疑问。 年报显示,幸福人寿2018 年度原保险保费支出居前 5 位的保险产品中,有4款关键销售渠道为银保渠道。
不只仅是遭遇连年盈余,幸福人寿此前还曾因存在资金运用制度不健全、投资团队人员缺乏、未按规则展开投后控制等一系列疑问,被监管部门下达过监管函,处分金额累计达253万元。
八次增资难解困局
经过梳理数据发现,成立12年来,幸福人寿实施过8次增资,发行了两次3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一次性4.95亿元的次级活期债务。
2011-2017年间,幸福人寿每年都启动了增资,尤其在2016年年底和2017年3月两次增资中,股西方累计出资近70亿元。 7年间,幸福人寿的注册资本区分增至人民币23.18亿元、27.41亿元、33.30亿元、38.97亿元、53.41亿元、56.30亿元、60.10亿元、101.30亿元。
但是频繁的增资并没有带来幸福人寿偿付才干的大幅优化,2016-2018年三年中,幸福人寿的中心偿付才干不时在监管警戒线徘徊,尤其是2016年,其中心偿付才干远低于100%的监管规范。
分季度的数据中,2016年的中心偿付才干充足率从71.41%逐季降低到58.61%,综合偿付才干充足率则从139.60%降到105.71%的水平。 两项数据都远低于监管规范。
经过2016年底以及2017年3月份两次增资后,幸福人寿的偿付才干充足率在2017年失掉改善,到2018年三季度维持在107.64%和157.85%的警戒线左近。
幸福人寿2019年第1季度偿付才干报告显示,其中心偿付才干充足率为115.65%、综合偿付才干充足率为216.19%,相比2018年第四季度的93.04%和186.07%,略有改善,却仍在监管红线边缘徘徊。
目前对幸福人寿来说,最大的好信息当属往年一季度的扭亏为盈。 财报显示,幸福人寿第一季度保险业务支出约为39亿元,比上一季度的11亿元有了大幅参与。 此外,第一季度还取得了2.6亿元净利润。
不过,这究竟是幸福人寿转型效果发力还是回光返照?随同着中国微观经济的走势、金融监管政策的调整,加之在国资回归根源、专注主业的背景下,还有多少有此实力的接盘者?
保费增速降低、百亿退保压顶,保守炒股折戟,再加上被股东“丢弃”,幸福人寿下一站“幸福”在哪里?我们将继续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