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银行百灵默认风控系统中选2024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数字普惠金融翻新成绩 (网商银行百灵鸟)
日前,工业和消息化部2024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第六届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大会在北京召开,聚焦数字经济与普惠金融政策,分享数字普惠金融翻新通常,讨论未来开展趋向。
网商银行党委委员、三农金融服务部总经理张成柱分享了农业乡村部大数据开展核心与网商银行在乡村金融方面的翻新协作:在隐衷计算技术的运行下,将农业大数据引入金融风控,联合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为小农户提供秒贷秒批,随借随还的普惠金融服务。截至往年5月,超606万农户经过这一服务取得存款额度,累计授信964亿。
据悉,农业乡村部大数据开展核心承当着农业乡村数据会集治理、综合剖析和整合运行的职责,积攒了丰盛的数据资源,具有较强的数据剖析才干。定位服务三农个体和小微用户的网商银行,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在乡村金融产品翻新上继续打破,双方依托卫星遥感技术,联合气象、天文位置、行业经济度等状况,识别农户种了多少亩地、种的是什么、种得好不好,能否遭逢病虫害、洪涝灾祸等,从而为农户提供存款。“施展双方长处,将数据因素引入金融风控,或者能为破解乡村金融这一环球级难题找到一些新思绪,于是有了这个名目标协作。”张成柱示意。
为了保证“数据不出域,可用无法见”,网商银行引入蚂蚁团体的隐衷计算技术,搭建了一个安保的“默认保险箱”。在“保险箱”中,三农大数据与网商银行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联合,精准描写农户信誉,评价存款额度。
小农户是该服务的重要获益者,410万农户初次取得银行存款额度。客户中近八成为种植面积10亩以下的小农户,为以往金融服务难以笼罩的“毛细血管”。
笼罩广和普惠之外,乡村金融的方便性也因此优化。网商银行调研显示,66%的农户因此初次取得手机存款,抹去了“鞋底老本”。存款额度与经常使用周期也更为灵敏。取得服务的农户平均借款仅5000多元。在银行网点不营业的夜间,也有少量的农户取得服务。
往年5月,农业乡村部大数据开展核心与网商银行的翻新探求还中选国度数据局“数据因素x”典型案例。
记者得知,网商银行“百灵”默认交互式风控系统也中选了“2024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数字普惠金融“一同益企”翻新成绩及低劣案例”。
百灵是网商银行新一代的默认风控系统,将大规模人工默认技术、计算机视觉和灵活企业常识图谱运行于小微金融风控。它就像一个AI信贷审批员,小微运营者可以被动经过对话框提交合同、发票、门头照、货车照片等资料,“百灵”将默认化地解析资料,评价运营者的运营状况,从而优化授信额度。
截至2023年末,百灵曾经服务了超800万小微客户,平均可协助用户优化存款额度4.5万元。
支付宝网商银行是什么
网商银行是由蚂蚁金服作为大股东发起设立的中国第一家核心系统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商业银行。 它作为银监会批准的中国首批5家民营银行之一,纯互联网运营。 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开业。
网商银行以服务小微企业、支持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为使命,希望做互联网银行的探索者和普惠金融的实践者,为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扩展资料
网商银行对传统银行带来的挑战
1、对支付结算业务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支付结算业务品种较为齐全,几乎均是免费提供服务,甚至部分产品在推广初期有优惠政策。
而传统银行处境尴尬,若不采取免费策略,则客户流失到互联网渠道;若采取免费策略,银行业消耗在网点及人员上的成本较高,难以覆盖经营成本。
2、对业务处理效率的挑战。
网商银行运用互联网方式数据化运营,产品和服务流程全部为系统化、标准化线上自动处理模式,基于大数据分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处理客户提出的请求。 而传统银行受制于多方监管和严格的业务流程控制,业务办理流程繁琐,业务审批往往采用人工逐级审批,难以提高服务效率,客户体验通常较差。 3、对产品营销精准度的挑战。
网商银行推出的产品内嵌于客户操作过程中,在特定场景下推出恰当的产品,大大提高了营销的成功概率。
而传统银行的产品营销更多基于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准和对信息掌握的全面性,由于不同岗位对业务了解的局限性以及银行考核任务的压力,业务人员向客户推荐的产品与客户需求的契合度往往较差。 4、对农村市场服务模式的挑战。
网商银行未来重点发展的农村电商业务——村淘业务,实现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为农村市场和农村客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而传统银行服务农村的模式依然停留在客户经理走村串户的原始状态,虽然在情感建立和客户需求沟通方面具有网络化运营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巨大的网点人力成本投入与微利的收入是不匹配的、不可持续的。 随着村淘的逐步推广,势必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经营造成巨大的冲击。
参考资料:中国金融新闻网-网商银行对传统银行转型的启示
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各金融机构推出了哪些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
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农户、贫困人群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时,往往面临客户分散、资信水平不高、信息规范化标准化不足、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等问题。 针对小微企业、农户、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短、小、频、急”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打造专属产品服务体系。 一是运用新型信息技术手段,拓展银行服务渠道。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渠道发展迅猛。 截至2017年末,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账户数已达32.8亿户,主要电子交易笔数替代率平均达到79.6%,其中,手机银行交易笔数占主要电子交易笔数的31.8%。 二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提供线上信贷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涌现出一批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创新普惠金融产品。 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创新大数据模型风控模式,精耕个人小额消费贷款、电商贷款等细分领域。 建设银行探索全流程线上融资模式“小微快贷”,2017年新增客户超过14万,当年放款1466亿元。 互联网保险迅速发展,2017年互联网保险签单124.91亿件,较上年增长102.60%。 三是开展续贷业务创新,缓解小微企业贷款到期资金周转难题,提高贷款资金使用效率。 目前,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均已开展续贷业务,泉州银行创新续贷产品“无间贷”,截至2017年末累计为客户节约融资成本2.5亿元。 四是发展供应链金融,与核心企业合作对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进行批量授信、批量开发。 农业银行“数据网贷”通过“核心企业推荐+历史数据分析”,向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集群客户提供全流程线上化的供应链融资服务。 五是完善贷款审批流程,探索运用零售业务管理技术,优化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政策和流程,压缩获得信贷时间。 中国银行“信贷工厂”模式将授信流程从200多个步骤减少至23个,审批时间从2-3个月缩短为5-7个工作日,最快当天即可完成审批。 六是丰富抵质押品类型。 在农村地区开展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开展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抵质押贷款,缓解“缺担保”难题。 七是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 明确“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政策要点,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 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496.96亿元。 八是服务科创企业发展。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科技企业特点,探索建立有别于传统信贷业务的科技金融组织架构、管理机制、业务流程、风控手段以及保障体系。 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设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等645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创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7万亿元和0.6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投贷联动项下科创企业贷款余额225.6亿元。 九是创新农业保险产品,丰富价格保险、指数保险、制种保险的种类。 2017年共开发出农业保险产品1714个,涉及215类农产品。 价格保险标的扩大到4大类72个品种,指数保险已备案19个省(区、市)57款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制种保险开办省份达29个。 十是创新农产品期货期权产品,降低农业价格风险。 已上市23个农产品期货品种和2个农产品期权品种,覆盖粮、棉、糖、林木、禽蛋、鲜果等主要农产品领域。 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目前已包括天然橡胶、玉米、大豆、棉花、白糖等5个品种,试点项目达到79个,试点区域包括黑龙江、新疆、云南等多个省(区、市)、覆盖近40个贫困县,各期货交易所支持资金总额达到1.23亿元。 本答案由 关数e 海关数据科技服务平台 整理自银保监会就首次发布普惠金融白皮书答记者问
网商银行2021年净利达20.9亿
网商银行2021年净利达20.9亿
网商银行2021年净利达20.9亿,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 2015 年 6 月 25 日正式开业,是由蚂蚁集团发起,银监会批准成立的中国首批民营银行之一,网商银行2021年净利达20.9亿。
网商银行2021年净利达20.9亿1
4月29日,蚂蚁集团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对外发布2021年年报。 报告显示,网商银行数字信贷累计服务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者超过4500万户,营业收入139亿元,净利润20.9亿元,小微贷款不良率与去年基本持平,为1.53%。
从年报各项数据可以看出,在2021年国内局部疫情时有发生、小微经济发展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网商银行全年经营稳健,资产质量保持稳定,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累计用户超4500万重点支持西部及县域地区
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网商银行累计为4553万小微经营者提供数字信贷服务,连续2年新用户净增长超1000万,但由于基数大,新用户增速较去年有所放缓。 最近一年的新增客户中,经营性首贷户比例超过80%,大量此前从未获得过经营性贷款小微经营者开始享受到数字金融带来的便利。
借助数据技术优势和互联网运营手段,网商银行通过3分钟申请、1秒钟放款、全程0人工干预的无接触贷款“310”模式,有效满足了小微经营者贷款“短、小、频、急”的需求,2021年,约70%的小微用户平均贷款时长在三个月以内,超过70%的单笔贷款利息支出不高于100元,普惠小微贷款整体利率连续4年下降。
作为普惠金融的有益补充者,网商银行的县域及西部地区业务增速显著高于城市和东部地区。 截至2021年末,网商银行累计服务超2000万县域小微经营者和农户,县域客户数增幅较城市客户增幅高出7.4%,当年贷款金额增幅高17.4%;西部客户增幅也比东部高14%,当年贷款金额增幅高出32%。
科技投入同比增长59%着力发展小微金融前沿技术
作为小微金融领域的科技探索者,2021年,网商银行信息科技投入同比增长59%。 同时,持续增加对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吸引,2021年科技人员占比超6成。
多项科技走出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2021年,网商银行在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在农村金融领域,进一步拓展卫星遥感风控系统“大山雀”的应用范围和深度,网商银行“大山雀”系统商用一年多,目前已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深度学习和图神经网络,将识别范围扩大到20多种主粮,并攻克了苹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的识别难题,超60万种植大户因此得到了信贷资金。
在产业金融领域,网商银行推出数字供应链金融系统“大雁系统”,首次基于大规模图计算、多模态识别、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将传统供应链金融的“1+N”模式升级为“1+N2”模式,无需核心企业担保,将供应链上的每家小微企业视为一个新的中心,发掘并服务这些小微企业背后链接着的更多小微。
推行开放银行战略连续3年发起“助微计划”
社会各界中,有大量机构都将支持小微经济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2021年,网商银行基于自己的开放银行战略,开展了大量对外合作,成为许多机构支持小微的一名助手。
从年报披露的进展来看:
政银合作方面,网商银行自2020年起,连续2年成为全国工商联“助微计划”的联合发起银行,在2022年,全国工商联还与网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今年继续发起“助微计划”、“助农计划”,支持小微与三农的发展。 同时,为提升县域及农村客户的贷款可得率,全国超过1000个涉农县区已与网商银行就数字普惠金融达成合作,占全国县域总数近一半。
银税互动方面,网商银行已与全国29个省级税务局签约,通过“银税互动”累计服务200万小微客户,其中超9成年销售额在500万以下,业务结构呈现出“小额度、广覆盖”的特征。
银担互动方面,为提升政策性担保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网商银行去年陆续与18个省市的融资担保公司开展合作,发放担保贷款近500亿,担保小微企业超50万户。
银企合作方面,包括海尔、蒙牛、立白等超500品牌接入网商银行“大雁系统”,共同将供应链上的小微经营者的经营性贷款可得率提至80%。
谈及未来,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在年报致辞中表示,未来网商银行将强化ESG治理引领,沿着普惠银行、交易银行、开放银行发展方向持续耕耘,从注重业务成长的发展模式向注重企业与社会各方共同发展的新模式转变,进一步向品牌企业、金融同业、各界伙伴开放科技能力及互联网运营模式,共同为小微群体提供更全面的综合金融服务。
网商银行2021年净利达20.9亿2
最近一年网商银行新增客户中,经营性首贷户比例超过80%,大量此前从未获得过经营性贷款小微经营者开始享受到数字金融的便利。 过去一年,网商银行重点支持县域及西部地区,业务增速显著高于城市和东部地区,成为普惠金融的有益补充者。
“补充者”定位发力 西部及县域增长显著
数据显示,网商银行的县域及西部地区业务增速显著高于城市和东部地区。 截至2021年底,网商银行累计服务2000万县域小微经营者和农户,县域客户数增幅较城市客户增幅高出7.4%,当年贷款金额增幅高17.4%;西部客户增幅也比东部高14%,当年贷款金额增幅高出32%。 可见,网商银行过去一年在“薄弱地带”发力更为明显。
与县域政府开展合作是网商银行发展县域数字金融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超过1000个涉农县区已与网商银行就数字普惠金融达成合作,占全国县域总数近一半,网商银行通过数字技术,为县域农户建立专属的数字化风控模型,从而使农村用户拥有更合适的信贷额度,与其合作县区的数字贷款增速高出县域平均增速,加速了数字信贷在县域和农村的深入覆盖。
从用户使用习惯看,2021年,网商银行小微用户平均贷款时长约三个月, 超过70%的贷款利息支出不高于100元,普惠小微贷款整体利率连续4年下降,有效满足了小微经营者贷款“短、小、频、急”的需求。 由于和大部分商业银行用户重叠度很小,填补了小微金融的“空白市场”,承担起了“补充者”的角色。
加大科技投入 60万种植大户获“大山雀”支持
在发力县域和农村地区的过程里,网商银行加大技术投入。 2021年,网商银行信息科技投入同比增长59%。 同时,持续增加对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吸引,2021年科技人员占比超6成。
年报显示,网商银行2021年进一步拓展其农村金融风控系统“大山雀”的应用范围和深度,商用一年多,目前已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深度学习和图神经网络,将识别范围扩大到20多种主粮,并攻克了苹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的识别难题,超60万种植大户因此得到了信贷资金。
在农业农村部2021年公布的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中,网商银行的卫星遥感助农方案入选;“大山雀”使用的语义分割算法,在国际语义分割cityscapes榜单上排名蝉联一年第一。
对于未来战略,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在年报致辞中表示,未来网商银行将强化ESG治理引领,沿着普惠银行、交易银行、开放银行发展方向持续耕耘,同时,将坚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深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持续深化政银合作,大力发展科技助农,扩大数字信贷服务的覆盖范围。
网商银行2021年净利达20.9亿3
蚂蚁集团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对外发布 2021 年年报。
2021 年,网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139.0 亿元,同比增长 61.3%;实现净利润 20.9 亿元,同比增长 62.7%。 截至 2021 年 12 月末,网商银行资产总额 4258.3 亿元,负债总额 4078.9 亿元,所有者权益 179.4 亿元。
报告显示,网商银行数字信贷累计服务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者超过 4500 万户,小微贷款不良率与去年基本持平,为 1.53%。
了解到,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 2015 年 6 月 25 日正式开业,是由蚂蚁集团发起,银监会批准成立的中国首批民营银行之一,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五家获准开业的民营银行。
据介绍,网商银行 2021 年在信息科技投入同比增长 59%,2021 年科技人员占比超 6 成。
年报显示,截至 2021 年末,网商银行累计为 4553 万小微经营者提供数字信贷服务,连续 2 年新用户净增长超 1000 万,但由于基数大,新用户增速较去年有所放缓。 最近一年的新增客户中,经营性首贷户比例超过 80%。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