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院解除白宫液化自然气进口禁令 (美国解除限制)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地域法院作出裁决,解除美国总统拜登政府实施的液化自然气进口禁令。裁决称:“法院以为,原告有权在审讯前解除液化自然气进口禁令。因此,法院同意立刻片面解除液化自然气进口禁令的放开。”该诉讼由16个州提起,以为拜登的选择违犯了联邦法律。
重磅!拜登正式签署禁令
拜登正式签署美国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禁令
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和某些石油产品、液化天然气和煤炭;
禁止美国对俄罗斯能源部门的新投资;
禁止美国人资助或支持在俄罗斯投资能源公司等。
同时, 拜登表示,他将继续努力减轻因能源价格上涨给美国家庭带来的压力,并减少美国对外国石油和化石燃料的依赖。 美国政府已经承诺在本财年释放超过9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 美国政府也正在与一系列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就可以采取的进一步措施进行对话,以确保稳定的全球能源供应。
美国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3月8日, 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禁止美国进口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能源。
拜登表示,这个决定是在与美国的盟友和合作伙伴密切协商后作出的。 拜登说,美国正在与欧洲的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制定一项长期战略,以减少其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拜登承认,禁止俄罗斯石油进口的决定将进一步抬高国内油价,他表示将尽量减少因此带来的国内汽油价格上涨。 此前受美国预计禁止俄罗斯石油进口消息的影响,3月8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上涨4%,至124.21美元。
此外,拜登在当天的讲话中还表示,迄今为止,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10亿美元的安全援助。 每天都有一批防御性武器从美国运抵乌克兰。 拜登呼吁国会通过他提出的120亿美元乌克兰援助计划。
英国宣布将在2022年底前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3月8日,英国宣布计划将在2022年底前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和相应石油产品,以进一步加强对俄制裁。
预计英国将逐步调整从美国和中东购买石油。 英国商务大臣科沃滕表示,企业和供应链进行调整的时间绰绰有余。 他敦促企业利用今年剩余时间确保平稳过渡,以免消费者受到影响。 当前,俄罗斯石油进口占英国需求的8%。
目前,英国尚未宣布是否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
俄罗斯副总理:若西方国家拒绝进口俄石油将对国际能源市场造成灾难性后果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3月7日,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俄罗斯对西方国家或将拒绝进口俄罗斯石油的表态表示关切, 这有可能对国际能源市场造成灾难性后果,并损害消费者利益。
诺瓦克表示,俄罗斯石油出口可以从欧洲市场转向其他市场,对此俄罗斯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此外,欧洲能源政策的失败会导致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飞涨,这一切与俄罗斯无关。 俄罗斯完全履行了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石油和石油制品的义务。 由于“北溪-2”项目遭受的制裁,俄罗斯也有权利停止通过“北溪-1”来输送天然气,但俄方并没有这样做。
美股下跌
当地时间3月8日,美国股市在震荡中收低,其中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0.28%,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0.72%,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0.56%。
当天,钢铁板块跌幅较大,美国钢铁跌超6%,能源股受油价走高影响大幅上涨,美国能源大涨超16%。
据央视新闻援引美媒指出,投资者普遍担忧石油禁令会进一步推高能源价格,因此抛售股票并囤积避险资产,导致美股走低。
根据美国 汽车 协会的数据,美国汽油价格持续走高,美国平均油价在3月6日首次突破每加仑4美元大关,达到自2008年以来最高纪录后,8日平均油价已升至每加仑4.17美元。
避险情绪升温
国际金价8日收盘突破2000美元/盎司
受市场避险需求上升影响,国际金价周二大幅上涨,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4月黄金期价8日比前一交易日上涨2.37%,收于每盎司2043.3美元。
本文综合自:央视新闻、央视 财经 、wind
百万读者都在看
突发,石油巨头宣布:退出!
历史 天价!伦镍一度狂飙110%,10万美元一吨!浙江神秘富豪一夜亏了几十亿美元?公司回应
法国向德国输送天然气,这到底唱的是哪一出?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向德国和波兰表示,将从今年起,向德国输送天然气,并保证在未来5年向德国输送600亿立方米天然气。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局(EIA)统计:从,法国对德国已向其输送了73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这次又是欧盟第一次公开对德国下达了“天然气出口禁令”。 这个禁令已经实施了6年了,却一直没有动静。 直到才解除,但这还不是终点——这次法国要用天然气向德国输送天然气,这也是“北溪2号”项目最新的一笔管道铺设。 那么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呢?
目前美国页岩气已经处于开采的后期阶段,一旦美国页岩气开采完毕,德国想要退出,必然会引起美国国内的不满,所以美国要对德国这个盟友做一个保护措施,就像《钢铁雄心》里面说过的那样,保护你不能只保护你的地盘。 要保护你自己,但是也要保护盟友,这才是真正的保护色。 因为欧洲国家都知道欧盟就是美国对抗中俄最重要最大最主要的对手之一,而且他也知道,只有遏制了对手,才能维护自己在世界上的霸权。 所以对欧盟来说要想保住饭碗,必须得对俄罗斯和北约有所威胁!
如果欧盟真的把天然气出口禁令解除了,那么这将会给德国带来什么?按照欧洲联盟的规则:成员国应当保证天然气出口通道安全和通畅。 如果欧盟成员国因为不能满足欧盟成员国的要求而封锁天然气出口,那么欧盟成员国就有义务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支持,否则就会构成反义。 所以欧盟成员国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
有人了解利比亚的情况吗?任何情况我都想晓得,谢谢!
利比亚�——白种人居住的地方�--------------------------------------------------------------------------------利比亚全称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位于非洲北部, 北临地中海。 ①利比 亚一词源于希腊语,是白种人居住的地方之 意,以区别撒哈拉(黑种人居住的地方)。 利 比亚一名非常古老,早 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象形文字就有记载。 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 赛》中曾提及,但仅指埃及以西的整个北非或泛指整个非洲大陆。 约 在300年,戴克里先皇 帝在昔兰尼加北部建立上利比亚省和下利比亚 省。 此名一向被作为的黎波里或柏柏里亚的地 理别名,泛指北非中 部。 到1934年,意大利侵占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后,两省合称 为 利比亚殖民地。 ②此名原是住在埃及尼罗河流域以西的沙漠部落 名称,称来布人(Lebu)或赖 布人(Rebu),后希腊人把所有的北非人, 除埃及人外,统称为利比亚人。 现名为闪含语系闪 族语Lehabim的希 腊文形式。 ③源出希腊文Liba或lips,意为西南风,指利比亚位于希 腊的 西南方,与其隔海相望。 古代利比亚的居民基本上是柏伯尔人, 公元前7世纪曾建立努米底 亚王国。 公元前1世纪,沦为罗马帝国的 领地。 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柏伯尔人。 16世纪中叶 ,利比亚被奥斯 曼帝国占领。 1912年沦为意大利殖民地。 二战期间,英、法分治利比 亚。 19 51年12月24日独立,成立 利比亚联合王国;1963年4月15日 改名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 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 月2日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利比亚经济 2005-10-16 12:47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编译内容分类:其它 一. 经济概况: 自1969年9月1日革命以来,利比亚政府为了摆脱殖民主义对其经济的控制,推行了国有化政策。 从1970年起,先后将外国石油销售网、外国银行、保险公司等收归国有,将意大利人占有的肥沃的田庄全部收回。 自1971年12月宣布没收美国石油公司起,先后将外国公司的全部或50%的股份收归国有。 但由于实行单一国营经济,主要生活用品由国家补贴,所以市场萧条,商业生活几乎停滞。 1987年后,利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允许私人企业的存在,利经济发展较快,但结构不平衡,粮食不能自给,日用品主要靠进口。 利比亚是北非的重要产油国,欧佩克成员国,石油收入是利经济的主要支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占出口收入的95%。 石油收入使利比亚成为非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国家之一。 为使国家经济多样化, 利比亚着力发展农业,工业和技术经济等非石油部门。 1992年以来,利因洛克比问题受到国际制裁,其石油生产也随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利经济现在面临一些困难,除有国家补贴的主要生活用品外,其它商品价格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但经济尚能正常运转。 1997年,利提出新经济政策,进一步放宽了对私有经济的限制。 2003年联合国取消对利比亚的制裁后,为了发展经济,改善经济结构,摆脱经济对石油的过分依赖,利政府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对外开放,对内搞活, 增加财政支出, 积极吸引外资,在扩大开发建设石油天然气项目的同时, 也在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其他门类的工业,利比亚进入了对外开放和全面经济改革的新阶段。 利比亚与外国资本建立了一些合资企业,如在公共基础部门。 在许多领域建立了一些国家合作项目,并且有越来越多的私人资本参加到这些合作中来。 利比亚与大多数欧洲和非洲国家签订有经济贸易合作协议, 并参加了所有的地区性阿拉伯协议。 利比亚在双边协议下的对外投资涉及在多种工业部门建立的合资企业,包括养牛,农业生产,非洲地区的矿物开采,在马耳他的项目建设,在突尼斯的渔业捕捞, 在欧洲和拉美地区的工业产品生产。 二 . 利比亚主要经济状况介绍: 1. 自然资源: ① 石油、天然气:利比亚油气储量十分丰富,石油总储量估计有1000亿桶,其中已探明储量404亿桶;天然气储量已探明的就达到1.31万亿立方米,是世界主要产油国和石油输出国之一。 ② 矿产资源:铁(蕴藏量约20-30亿吨)、钾盐、锰、磷酸盐、铜、锡、硫磺、铝土矿、盐等。 ③ 水资源:利比亚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其南部沙漠地下水资源已探明总储量达250亿立方米。 ④ 海洋资源:利比亚拥有丰富的海产资源。 经初步探查,海洋资源主要有:各类白鱼、金枪鱼、沙丁鱼、海绵、珊瑚、海藻等。 ⑤ 旅游资源:利比亚拥有许多历史、社会、人文遗产古迹、沿海沙滩、历史古城、绿洲、沙漠景观,阳光、湖泊和泉水。 2. 工业。 自70年代以来利比亚政府重视发展本国工业,投入了上百亿美元资金大力发展加工及制造工业。 其目的是实现替代进口,减少消费品进口,增加重化工业品出口,实现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改变单一依赖石油产品的出口状况。 据统计,自1970年至1997年9月,利已建成工业项目723个,此外,还有83个工业项目正在实施。 利比亚除国营工业企业外,目前在工业方面的伙伴企业共有10,250家,涉及到食品、纺织、家具、纸张、化学、金属、建材、海洋捕捞工业等方面。 利比亚工业(不含石油及相关工业)主要包括食品、纺织、服装、皮革、建材、五金、木材、饲料、纸制品、钢材、轮胎以及汽车、拖拉机、冰柜、冰箱、电视机组装等。 --石油及相关工业。 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也是欧佩克成员国。 利比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1990年底已证实的石油储量达450至500亿桶,天然气储量达12,180亿立方米。 利石油具有油质好、油层浅和易开发的特点。 利比亚石油生产始于1959年,此后石油产量迅猛增长。 1970年达到最高峰,日产原油达到332万桶,年产量达1.73亿吨。 1980年日产原油降至183万桶;到1983年欧佩克采取限价保护政策,利比亚生产配额为110万桶;1986年配额又调减至94.8万桶;1990年8月海湾危机爆发后石油价格上升,利比亚石油日产量增至150万桶。 1992年以来,由于联合国对利制裁,石油设备老化而无法更新,石油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1993年日产量是138万桶;1994年日产量是141万桶;1995年日产量是142万桶;1996年日产量是144万桶;1997年日产量是139万桶。 欧洲是利比亚石油的主要市场。 意大利从利进口大量石油,约占意进口原油的30%。 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三国是利比亚石油的最大买主,三国从利进口的石油占利出口石油的四分之三。 利政府还积极开发和利用天然气。 近年来,利天然气产量约150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国内消费,有小部分供出口。 自70年代后期以来,利政府积极发展石油化工业。 现利已拥有非洲最大的拉斯乌努夫石化工业联合企业,生产乙烯、丙烯和聚乙烯等化工产品。 此外,利比亚还有7个生产甲醇、氨气、尿素和液化气的工厂及1个液体化学制品厂。 利年产尿素60万吨。 上述各工厂基本上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产品除少数尿素用于国内消费外,其余均以出口为主。 --钢铁工业。 米苏拉塔钢铁联合企业是利唯一的钢厂,位于首 都的黎波里以东约240公里的米苏拉塔市,引进德国、奥地利、日本、瑞典等国成套设备,是利比亚最大的工业企业。 该企业第一期工程耗资60亿美元,于1990年投产,设计能力年产钢132.4万吨。 1992年产钢93万吨;1993年产钢95.3万吨。 第二期工程于1994年开始兴建,设计能力为年产钢45万吨。 “米钢”生产的线材和棒材(包括盘条、螺纹钢等)90%供内销,其它品种如轻、中型钢材及冷、热轧钢卷板和平板等板材则绝大部分供出口,主要销往阿拉伯国家和西欧的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 3.农业 利比亚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4%。 全国土地面积的94%以上为半沙漠和沙漠,可耕地仅占国土的1.5%左右,约370万公顷。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蔬菜、水果等。 利比亚农牧业生产不发达,粮食不能自给。 据统计,每年利比亚需粮总量60万吨左右,其本国的粮食生产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利比亚1996年产粮仅为29.7万吨。 而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食品。 据统计,1996年利比亚进口食品及活牲畜总额达9.3亿美元,占全年进口总额的17.8%;进口食油及饮料等达1.16亿美元,占全年进口总额的2.2%。 利比亚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平均每年将其总收入的18%作为农业专款。 利比亚自1984年8月开始兴建“人工河”工程,这是利最重要、最宏伟的水利工程,计划耗资25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 第一期工程已竣工,第二期工程也于1998年4月竣工,两期工程均由韩国东亚公司总承包。 目前,第三期工程正待上马。 利比亚“人工河”实际上是一条深埋在地下7米、直径达4米的水泥输水管道网,总长度约4,040公里。 主要目的是将利比亚南部沙漠深处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出来,将地下水汇集输送到沿海北部地区,用于灌溉农田,解决工业用水和利比亚沿海城市居民用水。 据利比亚官方估计,到2000年,利比亚每年约需粮食70万吨,水果83.3万吨,蔬菜90万吨,饲料120万吨。 “人工河”建设可较大地改善农牧业的现状,增加可耕地和灌溉面积,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 4. 对外贸易: 利比亚主要出口产品是石油(产量80%以上供出口)。 主要进口粮食、食品、机械、建材、运输设备、电器、化工和轻工产品以及武器装备。 主要贸易对象是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突尼斯和土耳其等。 2003年贸易总额206亿美元。 近年进出口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3 出口额 进口额 差额 (资料来源:2004年1月经济季评) 2002年主要贸易对象占利外贸比重如下(单位:百分比): 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土耳其瑞士 出口42.614.113.66.9 4.4 意大利德国韩国土耳其瑞士 进口25.69.8 6.66.6 6.5 (资料来源:2003年世界经济数据) 利比亚投资环境综述 2004-04-10 23:22 利比亚,一个神秘而富有吸引力的国家,它拥有丰富的资源,蕴藏着蓬勃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商机,在联合国解除对利制裁后,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注目的焦点和投资热土。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利比亚的投资环境。 一、利比亚自然环境及资源 二、投资的外部环境 三、投资的内部环境 四、利比亚的投资政策 五、利比亚投资现状 一、利比亚自然环境及资源 利比亚位于北非中部,面积177万平方公里,人口548万。 东接埃及、苏丹,西邻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南界尼日尔、乍得,北濒地中海,与意大利、南联盟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非洲北大门”之称。 利比亚全境90%以上地区为沙漠半沙漠,沿海和东北部地区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其它地区基本上为沙砾覆盖,为向北倾斜的高原和内陆盆地,沙漠中零星分布着一些绿洲,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 利比亚北部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内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为35℃,冬季平均气温为15℃,年平均降雨量从北往南由500—600毫米递减到30毫米以下,常有来自南部沙漠地区的沙漠风为害,中部的塞卜哈地区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 在这90%为沙漠所覆盖的土地之下,蕴藏着丰富石油、天然气、铁、钾盐、锰、磷酸盐、铜、锡、硅石、石灰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 据探测,利比亚原油探明储量404亿桶,估计总储量达1000亿桶;天然气总储量达1.31万立方米;铁矿石储量20—30亿吨;石灰石储量1840万吨;高岭土储量2004万吨。 利比亚不仅有丰富的原油,而且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利比亚南部沙漠地区地下水探明储量达250亿立方米,目前正在实施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项目—利比亚人工河项目通过总长4200公里的管网每日向全国输送620万立方米的生产生活用水。 由于濒临地中海,利比亚海岸线长达2000公里,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可供开发。 经初步探查,利比亚的海洋资源主要有:各类白鱼、金枪鱼、沙丁鱼、珊瑚和海藻等。 此外,利比亚还拥有众多历史、人文遗产和古迹,独特的民俗风情,地中海风光、沙漠景观等旅游资源可供开发。 二、投资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由于利比亚实施多元化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改善了与西方国家、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关系,国际生存空间得到拓展,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1、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利比亚于2003年8月宣布承担“洛克比”空难的民事责任,同英美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同意向罹难者支付赔偿27亿美元的赔偿金,换取英美同意联合国解除对利的制裁,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502号决议,全面解除对利制裁。 2003年12月19日,利比亚出人意料地宣布全面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武器核查。 利比亚在反恐、“洛案”和武器核查等问题上的合作态度以及长期保留美国在利的利益,得到了美英两国的积极回应:英国于1999年利比亚交出两名“洛案”嫌疑犯后便同利比亚恢复了外交关系,经贸关系也得到很大的发展,2003年英国宣布放松和简化利比亚人的入境和居住审批手续,2004年初又呼吁欧盟解除对利的武器禁运,英利关系步入正常化轨道,发展速度很快。 美国则在2003年初与利比亚秘密接触,利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之后,两国正式开始讨论关系正常化事宜,2004年初,美国国会代表团在卡扎菲上台三十余年后首次访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2月26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解除美国公民赴利比亚旅游禁令,并允许美国公司重返利比亚进行商务活动。 种种迹象表明,利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已为时不远了。 2、由于地缘的关系,利比亚与欧盟的关系长期以来就十分密切,欧盟国家是利比亚进出口主要的来源国和目的国,即使在联合国对利实施制裁期间,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十分密切。 99年联合国中止对利的制裁后,利欧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西地中海“5+5”对话机制的建立,增进了双方的互信互谅,2004年初利法就“尤塔”案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后,影响利欧关系发展的最后障碍被扫除,近日,在利比亚召开的非盟首脑会议期间,欧盟主席普罗迪邀请利比亚正式加入于1995年成立的“巴塞罗纳机制”,利欧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作为非洲国家,利比亚强调其非洲属性,倡导、组织了非盟、撒—萨联合体、马格里布联盟,积极参与非洲事务,调解争端,加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和非洲其他国家关系,致力于区域政治经济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利比亚在非洲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明显提升。 至于同阿盟的关系,利比亚淡化其阿拉伯属性,在众多问题上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国家的立场相左,要求对阿盟进行改革,因此与部分阿拉伯国家关系疏远甚至紧张。 三、投资的内部环境 1、利比亚自卡扎菲领导的“九.一”革命成功以来,利比亚政局一直保持稳定。 2、利比亚经济发展情况 (1)、总体情况 利比亚是单一石油经济国家,严重依赖石油的生产和出口。 据统计,石油行业在利比亚GDP所占的权重目前为52.7%,占其出口总额的95%,利比亚国家财政收入80%来自于石油出口。 卡扎菲上台之初,为摆脱殖民主义对利比亚经济的控制,大规模推行国有化政策,将外国石油公司、石油销售网、外国银行、保险公司、外国人占有的农庄土地收归国有。 同时,为改变利比亚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利比亚利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之机,将大量石油美元投入经济发展之中,建立了众多国营工矿企业和基础设施,长期实行国营计划经济体制。 据统计,从1970年—1998年,利比亚建立的各类国营企业723家。 在1973年—1985年期间,利比亚执行三个五年发展计划,共投入700亿美元资金,1986年后,利比亚没有制定新的发展计划,但每年都从财政预算中拔款50亿美元用于经济发展之中。 1988年“洛克比”空难发生后,国际社会对利制裁,再加上国际原油价格急剧下降,使利比亚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据估计,制裁给利比亚造成300多亿美元的损失。 1997年后,为改变经济困难境地,利比亚制定并执行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发展多元经济等政策,经过几年的发展,利比亚经济面貌得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持续好转,国家战略项目和基建项目重新启动并得到较快的发展。 据利比亚中央银行发布的统计数字:1999年—2002年期间,利比亚的GDP以1997年固定价计算,平均每年增长3%,2002年,利比亚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49.8亿利第(按97年固定价计算,为150.7亿利第),约合192.2亿美元,人均GDP4390利第,约合3377美元。 国家外汇储备2002年达到185.9亿利第(约合143亿美元),2003年6月30日已增至250.8亿利第(约合192.9亿美元),2002年国家外债约为40亿利第(约合31亿美元),当年减债2.21亿利第。 (2)、各行业发展水平 利比亚是石油经济国家,其经济结构极不平衡,粮食不能自给,日用消费品主要依靠进口。 其各行业发展情况大致如下: 工业:利比亚的工业以石油、石化工业为主,在王国期间,利比亚的石油生产为美国石油公司控制,卡扎菲上台后,实行石油国有化政策,1976年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已占有65%的石油股份。 1986年后利美关系恶化,美石油公司撤出利比亚,其他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趁机进入利比亚市场,填补美国石油公司撤离留下的空白。 目前利比亚拥有5个炼油厂,日产原油140万桶,大部分出口到欧洲国家。 石化工业是利比亚的新兴工业,现拥有非洲最大的石化企业—纳斯拉努夫石化工业联合企业,生产乙烯、丙烯和聚乙烯等化工产品,此外还有7个石化生产企业,生产甲醇、氨气、尿素、液化气和其他石化产品。 除石油石化工业外,利比亚工业还包括食品、纺织、服装、皮革、建材、五金、木材、饲料、造纸、钢铁、轮胎等加工制造企业和汽车、拖拉机、冰箱、电视机等组装企业。 其中食品工业在利比亚非石油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产值占加工业产值的34.6%,其次为钢铁、纺织及服装。 从整体发展水平上看,利比亚工业(不含石油及石化企业)除食品、钢铁、建筑、饲料等行业少数企业尚有发展前途、略有盈利外,目前绝大多数工业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些企业已破产倒闭。 农牧业:利比亚农牧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4%,可耕面积约37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2%,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桔、橄榄、烟草、椰枣和蔬菜。 利比亚的农业非常落后,据利官方统计,2002年其主要农产品年产量为:小麦9万吨、大麦20万吨、各种蔬菜120万吨、各种水果66万吨。 利比亚牧场面积约850万吨,养殖的牲畜主要为羊、牛、骆驼,其中羊1038万只、牛107万头、骆驼23万峰。 利比亚近50%的粮食和畜产品依赖进口。 利比亚核心领导层高度重视农牧业的发展,每年都要到国营农牧场视察指导农牧业生产,利政府每年从其财政收入中拔专款用于农牧业生产。 据统计,从1970年—1991年共拔款164亿美元,平均每年达17亿美元。 渔业与水产养殖: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利比亚尚未对其海洋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据了解,目前在利近海进行海产捕捞作业的均为外国捕捞公司,仅限于捕捞金枪鱼,公司数量有限。 水产养殖方面也仅限于实验室研究,尚未进入到实际运作阶段。 旅游业:利比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年来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 近几年,利比亚领导人认识到国家不能对石油收入过分依赖,提出发展多元经济的构想,旅游业是其首选的领域。 2003年以来,利比亚对旅游业的开发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对外贸易:世界原油价格波动对利比亚的对外贸易影响巨大。 近十年来,受原油价格的影响,其进出口贸易额大起大落,呈锯齿状态势。 2000年以来,随着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利比亚的进出口贸易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据利比亚中央银行最新统计显示,2002年利比亚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7.63亿利第,约合121.25亿美元,其中出口110.77亿利第,进口55.85亿利第,同1993年相比增长了276.3%,在2000年、2001年和2002年三年,年均增速达90%。 统计还显示,在1993年—2002年十年中,利比亚对外贸易一直保持贸易顺差。 根据利比亚中央银行的统计,利比亚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油和石化产品,占95%以上,其他工农牧业产品出口总量不足5%。 进口商品中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所占比重最大,其次分别为各类工业制成品、粮食及活畜、原材料等。 欧洲国家和周边国家是其主要贸易伙伴,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分列利比亚商品出口前三名,意大利、德国和沙特分列进口前三名。 3、基础设施情况 利经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其基础设施在非洲地区是比较好的,投资所需的能源、电力、交通、通讯、生产用水等硬件设施比较完备。 (1)能源:作为主要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国之一,其能源生产供应不存在问题,目前利比亚拥有五个已建成投产的炼油厂,主要分布在纳斯拉努夫、扎维亚、布雷加、托普鲁克和塞里尔地区,目前日产原油140万桶,利比亚计划在今后几年之内将其原油生产能力提升250—300万桶/日。 (2)电力:利比亚电力供应充足,电网覆盖全国。 利比亚拥有各类电站470余座,大型电站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区,以热电站和天然气发电站为主。 目前利比亚发电装机总容量为470.8万千瓦,2002年发电总量为万千瓦时;输电线路总长度达公里;各类变电站近8000座,输出总功率1100万千伏安。 (3)交通:利比亚的陆、海、空交通比较便捷。 陆路方面,据利比亚统计部门发布的统计资料,1997年利比亚公路总里数达公里,其中,公路干线长度公里,支线长度7550公里,公路质量较好。 利比亚没有铁路,目前正在筹建之中,计划修建铁路总长度3173公里。 海运方面,目前拥有13个集装箱港,71个集装箱码头,货物吞吐量达1212万吨/年(2002年统计数)。 空运方面,拥有15个机场,其中3个国际机场,目前开通了十余条国际航线。 除此之外,利比亚正在着手发展海事及空中管制系统,进一步发展交通建设,建立与世界水平同步的陆海空队伍,以满足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加强利比亚与邻国和世界的联系。 (4)通讯:利比亚通讯由国家邮电通讯总公司专营,向民众提供固话业务、移动通讯业务、因特网业务和国际卫星通信业务。 近年来,由于利比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民众与外界联系日益增多,电话用户增长迅速,其现有设施已不能满足需要,为此,利比亚邮电通讯总公司最近已同我中兴公司签约,新建一GSM移动通讯网,近日还开通了移动电话国际漫游业务。 此外,还决定在近一两年内对固定电话网和因特网增容。 这些项目建成后,利比亚的通讯状况将有很大的改观。 (5)工业用水:利比亚同大部分阿拉伯国家不同,它不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1982年,利比亚决定修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人工河工程,用口径巨大的水管将南部的地下水输往北部的的黎波里、班加西等主要城市,满足城市生活及生产用水。 目前,已完成三期工程,将南部的水源输到了班加西、的黎波里,人工河沿线地区已有充足的水源供应。 二、投资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由于利比亚实施多元化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改善了与西方国家、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关系,国际生存空间得到拓展,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1、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利比亚于2003年8月宣布承担“洛克比”空难的民事责任,同英美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同意向罹难者支付赔偿27亿美元的赔偿金,换取英美同意联合国解除对利的制裁,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502号决议,全面解除对利制裁。 2003年12月19日,利比亚出人意料地宣布全面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武器核查。 利比亚在反恐、“洛案”和武器核查等问题上的合作态度以及长期保留美国在利的利益,得到了美英两国的积极回应:英国于1999年利比亚交出两名“洛案”嫌疑犯后便同利比亚恢复了外交关系,经贸关系也得到很大的发展,2003年英国宣布放松和简化利比亚人的入境和居住审批手续,2004年初又呼吁欧盟解除对利的武器禁运,英利关系步入正常化轨道,发展速度很快。 美国则在2003年初与利比亚秘密接触,利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之后,两国正式开始讨论关系正常化事宜,2004年初,美国国会代表团在卡扎菲上台三十余年后首次访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2月26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解除美国公民赴利比亚旅游禁令,并允许美国公司重返利比亚进行商务活动。 种种迹象表明,利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已为时不远了。 2、由于地缘的关系,利比亚与欧盟的关系长期以来就十分密切,欧盟国家是利比亚进出口主要的来源国和目的国,即使在联合国对利实施制裁期间,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十分密切。 99年联合国中止对利的制裁后,利欧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西地中海“5+5”对话机制的建立,增进了双方的互信互谅,2004年初利法就“尤塔”案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后,影响利欧关系发展的最后障碍被扫除,近日,在利比亚召开的非盟首脑会议期间,欧盟主席普罗迪邀请利比亚正式加入于1995年成立的“巴塞罗纳机制”,利欧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作为非洲国家,利比亚强调其非洲属性,倡导、组织了非盟、撒—萨联合体、马格里布联盟,积极参与非洲事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