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出售,有兴趣带价格联系QQ:503594296

英特尔确认全球范围裁员15000人部分业务和职能部门或成重灾区 (英特尔宣布)

英特尔又要裁员了。

8月初,和英特尔业绩同时发布的,是裁员15000人的通知。

英特尔CEO Pat Gelsinger表示,这是公司100亿美元本钱增添方案的一部分。“我不梦想我们背后的路途会喜事多磨。你们也不应该这样。今天对我们一切人来说都是困难的一天,未来还会有更多困难的日子。”

但英特尔并未给出详细详细裁员方案。

关于裁员会多大水平触及中国业务,英特尔方面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一缩减措施是全球性的。公司不会依照详细地域或地点发布受影响的员工人数。”英特尔方面表示,英特尔正努力减速推进战略,同时大幅缩减本钱。将经过多种举措降低本钱和提高效率,包括在全公司范围内扩大部分业务和职能部门的职位。

英特尔(INTC.O)2024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支出为128亿美元,较上年降低1%,毛利率38.7%;GAAP(通用会计准绳)下,净利润盈余16亿美元。英特尔寄予厚望的晶圆代工,营收为43亿美元,环比降低1%。

△图源:英特尔官方

这份二季报发布带来了连环震动。先是英特尔股价在周五下跌最大跌幅26%至21.48美元。据媒体报道,这是英特尔股票至少自198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同天美股科技股少数下跌,三大指数均大幅收跌,道指收跌1.21%,纳指收跌2.30%,标普500收跌1.37%。

“虽然我们在产品和工艺方面取得了进度,但Q2的盈利才干令人绝望。”英特尔CEO Pat Gelsinger在业绩报告会上如此表示。

财报发布同日,一份通知出如今英特尔官方,Pat Gelsinger表示,英特尔将裁掉至少15%的员工,这是公司100亿美元本钱增添方案的一部分。“我不梦想我们背后的路途会喜事多磨。你们也不应该这样。今天对我们一切人来说都是困难的一天,未来还会有更多困难的日子。”

Pat Gelsinger以为,“没有充沛受益于人工自动等弱小的趋向”是英特尔营收不及预期的要素之一。

为了追平友商在本轮AI浪潮下的先发优点,英特尔近年来在AI上下了不少功夫。从大举押注AI芯片,到将晶圆代工业务线拆分,这位CPU霸主急切地想在AI时代再次“称王”。

蓝色伟人转型,降本增效

硅谷的“蓝厂”身处困局之中。

英特尔CEO供认这一点。他以为,在技术创新屡有效果的当下,公司面对的困境是“本钱太高,收益率太低”。

英特尔给自己开的方子是“降本”。财报发布同日,英特尔提出了一项到2025年成功降本100亿美元的方案。详细执行包括裁员、简化产品组合、降低资本支出、暂停派发股息等。

△图源:英特尔官方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0日,英特尔在全球共有124800名员工。同年资料显示,英特尔中国区员工逾越12000名。

依据中国电子报,中国市场大约为英特尔带来25-30%的营收。天眼查数据显示,英特尔中国控股的子公司注册地域分北京、上海、大连、成都、海南。

英特尔在中国的业务掩盖产学研多个环节。比如,英特尔中国研讨院旨在搭建政产学研多方协作的新型研讨网络,主攻人工自动、边缘计算、矫捷设计三大研发方向;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的宗旨则是将英特尔的技术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英特尔成都工厂则是其几大芯片封装测试中心之一。

依据天眼查数据,2023年英特尔产品(成都)交纳社保人员为2234人。目前英特尔成都工厂是英特尔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区人数最多的一个工厂。另外,英特尔(中国)交纳社保人员为500多人,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交纳社保人员为600多人。

假定裁员目的依照大区“公允分配”,英特尔中国裁员人数大约会在1500人上下。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在社交媒体自称英特尔员工且谈及裁员的用户来自不同部门,IP地址也各不相反。

面对裁员隐忧,有用户表示早已看开“等拿礼包(裁员弥补)”,也有用户对“钝刀子割肉”式的一直裁员感到疲乏,还有自称是前员工的用户发帖以为英特尔走到这一步受国际情势、业务决策等多方面影响。

不过经过社交平台发声的用户大多不情愿对裁员发声,时代周报记者尝试经过平台咨询,没有失掉更多回复。

英特尔在近两年曾经有多轮裁员裁员信息。依据社交平台自称经验裁员的用户发帖称,虽然分开公司心境复杂,但对“裁员大礼包”相对满意。

针对裁员弥补、触及业务条线、触及地域等细节疑问,时代周报记者向英特尔求证。

但英特尔表示不会依照详细地域或地点发布受影响的员工人数。“我们将尊重看待每一位员工,并尽力提供协助和支持”英特尔方面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英特尔估量,到2024年底,公司员工数量将增加15000人或15%以上,其中大部分将在2025年之前成功。

轻装简从固然会带来提速,但寒气曾经以此为原点向周围传导。“短期内确实可以加快缓解财务压力,优化组织结构,优化组织效率和决策速度,但也或许形成士气高涨、技术的部扩流失。”郭俊丽指出。

英特尔的另一手段是简化产品组合,在郭俊丽看来,简化产品组合可以让业务愈加集中在盈利才干强、市场前景好的产品和技术,同时降低研发、消费、市场等本钱,优化全体的竞争优点,但也存在因市场掩盖面少而失去某些细分市场机遇,流失部分客户的风险。

英特尔估量,多管齐下后,2024年的总资本支出比之前的预测增加20%以上,总额为250到270亿美元;2025年这一数字则是200亿美元至230亿美元。

AI浪潮下,进度略慢

英特尔的钱花在了什么中央,又取得了什么效果,本钱终究去了哪里?

全体来看,公司二季度产品部门营收为118亿美元,同比下跌4%。

△图源:英特尔官方

传统的强势业务CCG受AI PC概念拉动,表现相对亮眼,支出74亿美元,同比增长9%。

在业绩报告会上英特尔走漏,AI PC出货量已逾越1500万台,“比我们竞争对手的总和还要多出数倍”。估量在2024年年底将成功逾越4000万台出货,并在2025年底前成功出货量累计超1亿台。

AI大潮下,数据中心的业务需求被推高,但英特尔无论是与既往业绩纵向比拟,还是行业内横向比拟,英特尔的表现都称不上优良。

二季度其DCAI业务支出30亿美元,同比下滑3%。

短期看,数据中心业务的平淡或许与英特尔新品还未正式推出有肯定相关。

在报告会上,英特尔宣布,Gaudi 3 AI减速器将在2024年下半年正式投产。据悉,这个在此前备受关注的“最强AI芯片”对标英伟达H100,英伟达方面表示,Gaudi 3在推理和训练方面,每美元性能相较H100能提高约2倍。

首批驳回Intel 18A制程节点的客户端处置器Panther Lake和主机处置器Clearwater Forest估量在2025年才干推向市场。

终年看,或许是英特尔的“AI Yes”喊得有些晚了。

富国银行统计显示,目前英伟达在数据中心AI市场拥有98%的市场份额,AMD(AMD.O)的市场份额仅有1.2%,英特尔则只需不到1%。而美国银行估量,未来Gaudi 3或许也仅将占据不到1%的AI减速器市场份额。

在早几天发布的AMD二季报中,其数据中心营收约为28亿美元,同比增长115%,二季度AMD总营收为58.35亿美元,缺乏英特尔本季度营收的一半。但AMD目前市值是英特尔的两倍缺乏。

英特尔CEO供认,公司“没有充沛受益于人工自动等弱小的趋向”,形成“本钱太高,收益率太低”。

想在人工自动范围取得成功并不容易。深度科技研讨院院长张孝荣直言,英特尔AI芯片在人工自动范围的存在感缺乏,产品竞争力较弱,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确实有待提高。

晶圆代工拆分,频频盈余

另一条与AI亲密相关的业务线是晶圆代工。

英特尔对此寄予厚望。地下信息显示,2023年以来,英特尔相继发布了在美国、欧洲和以色列等多地兴修半导体制造工厂的方案,总投资金额高达千亿美元。

晶圆代工业务表现似乎没有那么冷傲。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为43亿美元,同比介入4%,环比降低1%。

△图源:英特尔官方

英特尔CFO Dave Zinsner在发言中指出,晶圆代工的营收增长关键得益于Intel 7制程工艺和Intel 3、Intel 4制程工艺的晶圆产量的介入。其中,后者采纳的是来自ASML的EUV(极紫外光刻)节点。

但是,假定算上运营盈余,英特尔的晶圆代工业务表现并不绝望。往年二季度晶圆代工业务运营盈余进一步扩展至28亿美元,运营利润率为-65.5%。

英特尔也坦言,逾越85%的晶圆产量仍来自于EUV节点,Intel 3、Intel 4制程工艺的晶圆在爱尔兰工厂的继续扩产都对公司的盈利才干形成了压力。

这个趋向在短时期内还将连续。“我们估量第三季度的运营盈余将继续以大致相反的速度增长。”Dave Zinsner表示。

IDC亚太区研讨总监郭俊丽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用“步履维艰”来评价英特尔的代工业务。“从投入端看,晶圆厂要求在新设备、厂区、人员等方面启动大批投资。从营收端来说,晶圆代工厂商台积电、三星相比于英特尔都有不小优点,英特尔作为新进入者,要求在技术和客户基础上尽快追逐。”她以为,这部分业务抵达盈亏平衡或许要到2027年。

总体来看,英特尔降低了第三季度业绩指引预期,估量营收将在125亿美元至135亿美元之间。

△图源:英特尔官方

悠远未来的超额利润和以后眼下的改造风险交织,让英特尔所处的半导体行业稀有地同时面临人才充足和裁员潮这一对矛盾。

麦肯锡数据显示,美国半导体产业或许出现大约近7万个职缺。普华永道报告指出,到2030年欧洲半导体行业的人才缺口将抵达35万。在我国,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预测,2024年中国行业人才总需求为79万人左右,人才缺口抵达23万人,芯片设计和制造业人才缺口都在10万人左右。

“半导体行业公司往往横跨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这两类市场的不同需求导向了这一结果。”

张孝荣以为,随着人工自动等新技术的一直展开,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也在一直介入,这些新兴市场要求新产品,形成了半导体行业的人才充足。

在成熟市场,由于全球经济情势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半导体公司的业绩遭到了影响,这形成了一些公司选择裁员来减轻运营压力。


全球裁员3万人|零部件巨头大陆紧急自救

过于追求传统业务的增长,而放缓了对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投入。

文丨钱伯彦

“他们不能这么做!在为公司奉献了数十年之后,就这样关掉工厂,让我如何继续生活下去?”

“我们过去数年间投入了少量资金启动智能化,工厂都曾经成功工业4.0了。 如今却又以德国是高人力本钱国度为由封锁工厂,这让人无法了解。 ”

9月3日,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陆集团位于德国黑森州的卡尔本(Karben)工厂门口聚集了少量自发组织的抗议员工,队伍中弥漫着悲伤、迷茫、愤怒与绝望。

就在前一天的夜间,大陆集团董事会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3万人,其中德国外乡受牵连的员工数量高达1.3万人。 此外,包括美国、日本、西班牙、比利时、墨西哥甚至菲律宾在内的大陆各工厂与分公司无一得以幸免,仅有中国市场暂时不受影响。

而常年以来担任集团仪外表板与辅佐驾驶系统消费的卡尔本工厂,连同其千余名员工,正是这波裁员潮中的一个典型注解。

裁员

大陆集团将要启动大范围裁员其实并非资讯。

早在去年春季,为了确保集团的竞争力并优化盈利才干,大陆董事会便发布了名为《转型2019-2029》的一揽子革新措施。 其中最关键的一项便是在2023年之前成功每年5亿欧元的固定开支增添,落实到人力本钱疑问上即是2万人的全球裁员方案。

不过,如今的理想却证明,大陆目前面临的困境比董事会去年的预估更为严峻。

依据大陆集团于9月2日在内网和外部视频会议中发布的最新方案,集团每年要求节省的本钱开支相较去年的旧方案翻了一番,到达10亿欧元/年,裁员范围也水涨船洼地扩展至3万人,相当于大陆全球23万名员工总数的八分之一。

大陆的裁员涉及范围面之广,曾经远远超越了传统上被认定为旭日行业的内燃机业务。 智库君从德国大陆总部失掉的外部文件显示,包括线控制动系统、初级辅佐驾驶、主动安保系统、甚至智能驾驶在内的一切部门均需做出牺牲。

而更令大陆员工感到懊丧的是,此次的裁员扩展方案与此前董事会的表态大相径庭。

在之前于7月举行的股东大会上,大陆首席执行官艾尔玛·德根哈特(ElmarDegenhart)虽然表示要求进一步加大本钱增添力度,但从未流露过扩展裁员方案。 而董事会的人力资源董事莱恩哈特(ArianeReinhart)更是不时以来都在四处兜售其名为“新冠过渡方案”的创新型、非裁员方案:即经过缩减工时至每周28小时与“大陆技术与转型研讨所”(CITT)为员工提供再培训,以左右开弓的方式确保员工迎接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

大陆扩展裁员方案的中文版文件

此次董事会的“反复无常”不只令普通员工感到震惊,更是直接激怒了大陆工会。

“假设这些举措被实施,董事会将会消灭公司的技术积聚并腐蚀大陆作为雇主的吸引力。 ”在一封名为《董事会使全体员工感到惊惶》的致全员地下信中,大陆工会不只地下与董事会唱反调,还对董事会事前没有与工会启动相关谈判感到震怒。 此外,更令工会与员工感到无法接受的是,董事会在牺牲员工利益的状况下仍继续坚持向股东派息6亿欧元。

不同于普通零部件厂商,拥有汽车业务和零部件业务的大陆集团外部一直存在着金属行业工会与化学行业工会双轨制体系。 因此大陆外部的工会力气十分弱小。

依据德国相关法律的规则,3万人的裁员方案还要求等到本月底董事会、监事会和工会各方谈判之后才干最终失掉同意并加以实行。 但是思索到眼下不景气的零部件行业状况,以及德根哈特宣布已有2000名员工分开公司的理想,简直无人会对工会组织力挽狂澜抱有太大希望。

顽疾

其实,在全球汽车产业不景气、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大趋向以及百年难遇的新冠疫情三重打击之下,传统零部件企业要求以胆小鬼断腕的决计启动革新早已是行业共识,而采取痛苦的本钱增添方案的零部件企业也并非只要大陆一家。

“零部件行业正面临着庞大应战。 过去70年以来都不曾有过更严峻、更深层次的危机”。 德根哈特在9月2日今天的外部视频会议上渲染的末日气氛绝非言过其实。

自从2017年以来,全球汽车总产量一直无法打破当年9800万辆的历史最高纪录。 大陆方面更是估量全球汽车产量直到2025年才干恢复至2017年的水平。 行业内甚至传达着人类社会的汽车年产量或许永远无法打破1亿辆大关的失望预测。

相比起尚可以经过业务内包以部分应对产能过剩的整车企业,处于供应链相对不利位置的零部件企业不只面临着被整车企业摆一道的风险,更要面对来自硅谷科技企业的应战。 这其中除了谷歌、亚马逊等软件巨头之外,以英伟达和英特尔旗下Mobileye为代表配件芯片厂商也正试图借着智能化、电动化大潮应战大陆、博世等老牌供应商的供应链位置。

即使是汽车零部件行业老大的博世集团也相同在7月22日宣布将经过缩减欧美3万名员工8.5%的工时增添人力本钱,并思索在德国外乡裁员1500人;而另一家巨头采埃孚亦于5月28日宣布方案全球裁员人,不过最终又于7月24日调整为增添欧美兴旺地域大部分员工20%的工时。

相比于两家经过软性措施降本的同行企业以及能够坚持员工队伍稳如泰山的爱信精机和现代摩比斯,大陆的状况无疑是最为蹩脚的。 而其症结自然也应在大陆集团自己身上寻觅。

大陆上半年关键业绩

“经过了长达数十年的加快增长和员工扩容,如今我们必需转向基于未来技术的新增长形式。 ”正如德根哈特所言,大陆要求从基于数量的增长转变为基于先进技术的增长形式,但这一改动却直接暴露了大陆在过去十年内欠下的债。

过于深谋远虑地追求传统业务的增长,而放缓了对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投入是大陆在此次危机中表现蹩脚的直接要素。

大陆关于传统业务有多么倚重,仅从其动力总成业务的财务标题即可窥见一斑。 作为集团三大支柱之一的动力总成业务中超越90%的营收来自内燃机相关技术,而占比缺乏10%的电动力总成业务之所以逡巡不前的最关键要素便是该业务至今无法稳如泰山盈利。

大陆在过去历时十年的增常年内过于失望的扩张被证明也不甚成功。 2019年春季,大陆就不得不启动了高达25亿欧元的商誉减计,简直快与全年的研发投入对峙平。 其中的14亿欧元减计来自内饰业务部门。 思索到大陆账面上目前仍有51亿欧元的商誉价值,以及传统动力业务在资本市场的日渐颓势,大陆再次大规模资产减计并非没有或许。

大陆深谋远虑品格在此次裁员风云中最好的表现无疑便是“大陆技术与转型研讨所”(CITT)的前功尽弃。

在面临着企业外部软件人才缺乏以及内燃机范围工程师过剩的状况下,经过对现有员工启动外部再培训和转岗本是值得思索的最优解。 但是人力资源董事莱恩哈特自从去年6月推出CITT研讨所这一外部培训机构之后的一年时期之内,集团仅成功了300人的再培训。 该比例不只与3万人裁员方案相比无济于事,不情愿承当培训费用的大陆更是与德国休息部就培训费用抵税等疑问启动了旷日耐久的扯皮。 而此次3万人大裁员确实定实质上也宣告了该方案的流产。

拆分

如何才干自救?大陆给出的答案是勒紧裤腰带以及卖家当。

详细而言便是延续加码的一揽子本钱增添方案,以及转型为控股公司并经过将动力总成业务全体分拆独立上市取得部分资金。 大陆董事会希望能够以此取得至少13亿欧元用于增强公司在汽车软件范围的投资。

大陆之所以选择动力总成业务开刀,首要要素便是该业务是大陆汽车、橡胶、动力总成三大支柱之中对集团总体奉献最小的单元,分拆上市之后对集团的影响和风险都相对可控。 202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动力总成业务营收达11.3亿欧元,仅为汽车业务25.6亿欧元和橡胶业务29.6亿欧元的一半不到。

其次,过于依赖内燃机技术的动力总成业务全体利润率也是三大业务中最为蹩脚的。 即使是在未遭到新冠疫情冲击的2019年,动力总成业务的息税前利润率也不到4%。 此外,在内燃机技术每况愈下的今天,此次裁员的重灾区便是动力总成业务。 无论是德国罗丁工厂、美国纽波特纽斯工厂还是意大利比萨工厂均以内燃机动力系统为关键产品,而动力总成业务总部的德国雷根斯堡更是以2100名的裁员目的成为此次裁员潮的最大输家。

动力总成业务过低的利润率以及不阴暗的前景都使得大陆集团全体的市值被大幅压低。

而关于动力总成业务而言,在经过了大陆总部过去数年之间高达20亿欧元的投入之后,面对着集团总部无米之炊的困境,经过独立上市以寻求外部资金的注入也是最可行的方案之一。

理想上,拥有4万名员工的动力总成业务一旦上市就将成为年营收百亿欧元级别的MDax指数构成企业。 拥有内燃机、插电、纯电动驱动全系列技术的动力总成业务在电动汽车时代并非没无时机。 就如该业务担任人沃尔夫(AndreasWolf)所言:“电动化来得越快,我们增长得也越快”。

作为大陆转型方案中最中心的一环,2018年春季董事会就确定了将动力总成业务以Vitesco之名(即纬湃科技VitescoTechnologies)独立运营的方案。 Vitesco自从去年10月1日起也曾经末尾成功地独立运营。 至于Vitesco这个天然词的词根则来自于拉丁语的vita,也就是生命之意。

不过遗憾的是,Vitesco的生命力似乎也难以抵御新冠病毒的破坏力。

Vitesco独立运营的目的在于最终的独立上市。 但是这一关键的步骤却曾经延续屡次跳票。 思索到新冠疫情背景下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Vitesco的上市方案曾经推延到至少明年。 虽然大陆董事会至今仍未对上市时期表有过明白表态,但是依据德根哈特的方案则必需在2023年之前成功,否则大陆的十年转型战略将前功尽弃。

未来

除了剥离Vitesco之外,大陆集团也为其中心的汽车业务找到了新的聚焦战略:部分丢弃智能驾驶等非盈利性项目,而专攻初级辅佐驾驶、车载系统软件以抓住电子电气架构向中央集中式转型带来的机遇。

“我们将推延一切非必要的开支以及部分(盈利)远在未来的研发项目,比如智能驾驶”,大陆首席财务官屡次表示将把研发开支降低20%。

虽然此举无疑会使得大陆在智能驾驶方面相关于硅谷企业的落后进一步加剧,但是关于正处于燃眉之急的大陆来说,聚焦于触手可及的软件部分确实是更理想的出路。

“追逐(硅谷)要求整个行业的资源,(整车企业)想要交付优秀的车载操作系统,就要求一级供应商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级供应商,我们的义务是确保消费电子品和汽车产品之间的兼容性,系统集成是我们的优势之一。 ”大陆集团首席技术官阿本特罗特(DirkAbendroth)退而求其次的定位十分明晰。

大陆的新定位可以从7月28日公司与英伟达协作树立的新超算中心失掉解读。 该超算中心并非关键针对耗钱耗时的智能驾驶控制算法开发而设立,其关键的两大运行都指向了服务型业务:首先是经过超算中心开发用于智能驾驶算法训练集的数据标注算法,以此为真正的算法开发者减轻前期预备任务;其次则是经过超算中心提供智能驾驶算法场景化的虚拟测试处置方案。

在大陆找准市场定位的同时,原动力总成业务、现Vitesco子公司也在努力地追逐着电动化的浪潮。

4月20日,Vitesco宣布在天津树立全新研发中心,以优化电气化动力总成战略中心。 此前的2019年10月,Vitesco天津工厂供应标致雪铁龙和现代汽车的电动轴驱系统曾经投产。

此外,Vitesco还成功拿下了群众MEB平台电动力总成电控单元的独家订单。 除了曾经末尾交付的ID.3、逐渐开启量产的ID.4以及明年问世的ID.6之外,西雅特和斯柯达品牌的ElBorn、EnyaqiV也确定会经常使用群众MEB平台。 其中单单是ID.3一款车型,群众的估量年交付量就曾经高达6万辆。

关于Vitesco而言,牢牢抱紧群众的大腿也是其电动化转型的开门红之战。

Vitesco与群众在ID家族的联姻还不只局限于动力总成部件。 早在去年11月,大陆便宣布曾经为ID家族提供了全新的ICAS1(InCar-Application-Server)车载电脑。 不同于散布式电子电气架构时代数十个电控单元的简易叠加,ICAS1不只顺应电子电气架构中央集中式的风口,扮演了ID.3车身控制域控制器的角色,更是被大陆称为域主机。 基于大陆和其子公司Elektrobit在汽车网关单元的丰厚阅历,ICAS1在整合了简直一切车身控制性能的同时还支持OTA(远程更新)以落第三方软件的整合。

不过,在神往美妙未来之前,大陆眼下的首要疑问仍是如何停息愤怒的员工。

9月7日清晨,大陆工会便曾经末尾加班加点末尾在内网上召唤员工参与“执行周”活动,并启动为期一周的大规模罢工。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