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类产品挑大梁 基金早班车丨上半年基金发行回暖 (固收类产品挑选方法)
分投资类型看,雷同剔除掉分级杠杆及固定收益两类基金的影响,股票型基金冠军为中欧上流装备股票动员C,日增长率为3.9884%;债券型基金冠军为民生加银转债优选债券A,日增长率为1.7616%;混合型基金冠军为国寿巩固低碳经济混合A,日增长率为4.1794%;货币型基金冠军为红土翻新优淳货币B,日增长率为0.0382%;ETF联接基金冠军为国泰中证军工ETF,日增长率为3.2641%;LOF型基金冠军为国寿巩固科技翻新混合(LOF),日增长率为3.7551%;QDII基金冠军为鹏华恒生中国央企ETF(QDII),日增长率为1.5450%;上方是不同类型基金日增长率TOP5 (剔除掉分级基金的影响)
固收类基金是什么?
当市场波动大的时候做基金投资风险会很大,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基金收益率可能不是很稳定,所以一些投资者此时可能更偏向于稳定性好的基金投资,也就是给固收类基金带来发展机会。那么固收类基金是什么?有没有风险呢?下面我们来为大家解析:
固收类基金是什么?
固收类基金指的是一些有固定投资收益的基金。 主要投资于债券、货币型资产等固定收益类产品,持有固定收益基金就相当于是这类基金发行人的投资人,收益较为固定,特别是货币型基金。
固收类基金有较高的稳定性。 它会将资金大部分投资于有固定收益的资产,比如政府债券、银行存款等。 风险低,也保证了收益的稳定性。
固收类基金有较高的收益。 固收类基金会利用资金投资于有较高风险的产品,在较高的风险下获得较高的收益。 需要用户持有较长时间,短期内很难获得较高的收益。
有没有风险?
有风险。 任何基金都是会存在一定风险,只是说有大有小。 固收类基金不是一点风险都没有的,只是说相比较于其他类型的风险会低一点而已。
固收基金一般指的是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风险比较小,但也会存在亏损的可能性,不过亏损的概率很小,也不是保本的。
其中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货币市场,比如:存款、大额存单、短期债券、央行票据等,而债券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也就是基金主要投资的是一篮子债券,基金风险和收益都由投资的债券决定。
10月新发基金数量达到110只
10月新发基金数量达到110只
10月首个交易周(10月10日至10月14日)和首个交易日,新发基金数量分别为25只和16只。 此外,若加上目前正在发行中的70多只基金,当前新发基金数量就超过了110只。 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新发基金数量,我们一起看看吧!
超跌赛道迎布局
具体看,记者梳理发现,当前新发基金不仅数量可观,还呈现出以下三大亮点:
一是权益类基金中“新任老将”挂帅引发关注。 Wind数据显示,在44只待发基金中,有16只混合型基金和4只股票型基金,两者占比接近50%,其中不乏“新任老将”之作。 其中,于今年3月加盟泉果基金的2020年度“公募冠军”赵诣,其管理的首只产品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将于10月13日首发,限售100亿元。 于2021年8月从前海联合基金转入平安基金的何杰(现担任平安基金权益投资中心投资执行总经理),其于新东家的首只新产品平安价值领航目前已在发行中。
二是赛道基金中,“消费”“港股”等超跌赛道迎来布局。 以“消费”主题产品为例。 永赢消费鑫选6个月持有和大成消费机遇均派出了从业时间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 永赢消费鑫选6个月持有的拟任基金经理黄韵,具有16年从业经验,该基金挖掘通过具备领先优势的新技术或新商业模式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用以直接或间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相关上市公司。 港股方面,中欧港股数字经济于10月17日起公开发售;拟由华泰柏瑞基金副总经理田汉卿担纲的华泰柏瑞港股通量化精选,目前正在发行中。
三是固收名将坐镇,主打“稳定收益”。 广发基金固定收益管理总部总经理助理吴迪挂帅的广发景益债券基金,以及博时基金过钧担纲的博时恒耀债券基金,均于10月10日起发售。 彭成军管理的景顺长城稳健增益债基10月17日起公开发售。 此外,由马龙管理的招商安悦1年持有期债基目前正在发行中。
四季度或有更多新基金发行
实际上,三季度以来,新发基金在市场波动背景下已逐渐回暖。 进入四季度,公募低位布局趋势越发明显。
银科金融研究院研究指出,伴随A股市场震荡下行,今年9月“金九”并未如期而至,权益型基金业绩再度下滑,9月除货基和不到八成债基实现正向盈利外,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几乎“全军覆没”,仅不到一成的QDII基金实现正收益。 即便如此,9月偏股型基金整体股票仓位却出现环比小幅上升,截至9月26日,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的股票持仓分别为87.5%、83.4%。
此外,银科金融研究院认为,自6月以来新发基金规模连续4个月超过1000亿份,发行市场逐步回暖,债券型基金仍占据主流。 因为在市场环境较为低迷时,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具有避险需求、收益需求较为稳健的债券型基金更受投资者青睐。 Wind数据显示,2022年一、二、三季度新成立基金份额分别为2738.29亿份、4111.18亿份、4328.21亿份。 三季度以来,基金发行份额较前两季度分别增长5.28%、58.06%。
在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看来,今年以来A股在大幅度调整后,当前大部分个股的估值已接近相对合理范围,加之美国后加息时代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度在逐渐减弱,使得市场流动性趋于平稳。 “因此自三季度以来,相关经济数据出现一定恢复。 在此背景下,股市作为预测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机构选择低位持有股票,这成为新基金在现阶段发行规模较大的主要背景。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整体转好,股市估值水平趋于合理,市场进一步下跌的风险可控,四季度有望迎来更多新基金发行。 ”
基金经理并非“全能”
“基础市场行情不好,影响了投资者入市积极性,2022年的新基金发行情况大概率会不及2021年。 ”百嘉基金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王群航表示,前两年的“爆款基金”现象,如今让很多投资者陷入反思,当前市场行情不好,基金公司也无法制造“明星”。
对此前“造星”现象进行反思,的确是谈及当前基金发行时不少公募人士的共同反应。
“基金经理也是一个普通人,对其抱有‘既能把握热门赛道行情,又能在大跌前及时逃顶,还能具备宏观趋势预判、大类资产配置’这些‘全能’预期,其实是不切实际的,基金经理也不可能做到。 ”某中小型公募高管李翰(化名)对记者称,在这几年的结构性赛道行情中,基金公司集中各种资源打造明星基金经理,的确吸引来了不少资金,不失为一种发展策略。 但根据基金经理过往业绩、在行情上涨时入市的基民,结果却是承担了高位发行基金带来的大幅度回撤,这是不应该的。
“如此这般几轮下来,不仅基民投资信心受挫,基金经理也屡次从‘神坛’跌落‘地狱’。 这并不利于基金经理这类优秀人才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发展,对基金公司而言,其实也是一个比较短视的行为。 未来,如果要优化公募发展生态,我认为要从基金发行作为突破口,做些改变。 ”李翰说。
李翰对记者表示,基金在投资运作前应与基金经理达成共识,清晰界定基金产品的投资目标和绩效考核标准。 “基金产品设计要与基金经理的能力圈相匹配,更要强调基民、基金产品、基金经理三位一体,匹配合适的投资策略,再选择投资风格与能力圈适配的基金经理来管理该产品,以确保产品实际运作表现与产品定位保持一致,提升基民的投资体验。 ”
2016年中国个人资金流向哪里
您好!跌宕起伏的2015年即将过去,展望2016年市场,到底有多少资金能流入,是市场关心的焦点问题。 回顾过去三年可见,市场涨跌与资金流动相生相长,股市由13年存量资金博弈到14年增量资金入市,再到15年上半年场外资金疯狂入市,伴随着股价不同的表现。 展望16年,在利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转向股市不变,资金继续流入股市,幅度比15年温和,市场有望从激情走向温情。 1. 不同的资金流,不一样的股市股市涨跌与资金流动相生相长。 股市涨跌伴随着资金的流入流出,资金供需分析很重要。 从投资者结构角度出发,可以把资金流入归为四个方面:散户资金(银证转账)、杠杆资金(融资余额)、机构资金(基金、保险等)、海外资金(沪港通等)。 资金流出可以跟踪三个方面:股市融资(IPO和再融资)、交易费用(印花税和交易佣金)、产业资本净减持。 下面我们对过去三年市场涨跌和资金流入流出做个简单回顾。 2013年资金供需整体均衡,是存量资金博弈市场。 2013年资金流入和流出的规模均较小,全年资金流入3784亿,主要流入项为银证转账2048亿和融资余额增加2578亿,资金流出5504亿,主要流出项为再融资3910亿,资金净流入-1721亿,资金供需较为均衡,略有流出。 在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里,投资者倾向于卖蓝筹买小票,同期上涨综指下跌6.8%,上证50下跌15.2%,创业板指数上涨82.7%2014年下半年开始增量资金开始入场,市场走牛。 2014年股票市场资金流入亿,是2013年资金流入规模的5倍左右,资金流入主要来自于银证转账和融资余额的增加。 受再融资扩大和产业资本增减持的影响,资金流出也有所扩大,为9977亿。 资金净流入8863亿,上半年净流入1254亿,下半年净流入7609亿,增量资金入市主要发生在下半年,7月在改革预期上升和沪港通刺激下,存量资金博弈演变为增量入市,尤其是11月21日降息后资金入市加速,全年上证综指上涨52.9%、创业板指数上涨12.8%。 2015年资金疯狂入市。 2015年上半年市场上涨和资金入市形成正循环,银证转账最大规模达4.69万亿,融资余额创下2.3万亿的天量,公募基金最多一个月发行2491亿,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指最高涨幅分别为60.1%、174.5%。 615去杠杆引发的股灾和8月中汇率贬值引起的第二波大跌,一度让资金不断流出市场,场内融资余额最低降至9040亿,8月底央行“双降”后,市场情绪逐步变化,融资余额9月开始止跌回升,银证转账10月开始走平,11月回升,基金发行缓慢恢复。 到目前为止资金净流入亿,上证综指上涨6.9%,创业板指数上涨80.4%。 2. 展望2016年:还是钱多资金流入1:银行资金配置性需求,预计2万亿。 银行有两个部门对股票有配置性需求:银行理财和私人银行。 截止到今年9月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为20万亿,比2014年底的15万亿增加了5万亿,平均每个月增加5600亿。 依此估算,2015年底银行理财21.7万亿,2016年末有望达到28.4万亿。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股票配置比例只有6%,若明年提高到10%(参考保险配置13%的比例,因为银行理财资金更注重安全性,按10%计算),未来增量资金有望达到1.54万亿。 私人银行管理高净值客户资产, 2015年10家银行中报披露了私人银行资产规模,共计4.5万亿,较2014年末增长约25%。 这10家银行总资产规模76.4万亿,占整个银行业总资产的40.5%,以此估算私人银行资产规模10万亿,预计2016年达14万亿,参照保险资金13%的权益配置比例,可带来增量资金5000亿。 资金流入2:保险、社保、养老金配置性需求,预计6300亿。 目前保险资金余额为10.4万亿,15年同比增长19%,14年同比增长21%,假设16年保险资金规模增速为20%,保持目前13%的权益配置比例,增量资金大概在2700亿。 14年末社保基金资产总额为1.54万亿,13年末1.24万亿,过去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0%,保守估计16年末社保基金能达到2万亿的规模。 社保基金投资股票上限40%,目前20%左右,保持此比例,新增入市资金600亿。 人社部称将于2016年启动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工作,预计明年养老金将会分批入市。 2014年末基本养老金结余3.5万亿,扣除预留支付资金外,可投资资金预计3万亿左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参照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比例13%,社保基金20%,保守假设养老金投资股票比例10%,则会带来入市资金3000亿左右。 资金流入3:居民储蓄搬家,潜在资金2.7万亿。 根据历史统计,居民储蓄增速与M2增速大致相同。 但在06-07年以及09年牛市中,居民储蓄增速都远小于M2增速,反映牛市中居民储蓄向股市搬家的现象。 在震荡市中,M2与居民储蓄增速之差一般在三个百分点以内,而07和09年牛市中其均值达到6%-9%,高点超过15%,说明股市可以分流3%以上的储蓄存款。 目前我国储蓄存款54万亿,如果股市存在持续的赚钱效应,参考以前大类资产配置思路,未来储蓄搬家的规模大概在5%左右,则预计约有2.7万亿储蓄存款流入股市。 14年银证转账8046亿, 15年为亿(截止到11月末)。 资金流入4:海外资金流入,潜在资金1700亿。 根据MSCI观点,未来A股将有望纳入新兴市场和全球市场指数两个指数系列。 目前,新兴市场、全球市场指数仅包含港股和B股,权重分别为18.8%、2.4%,按照MSCI测算,完全纳入A股后,MSCI新兴市场指数、全球市场指数分别增加A股权重15.7%、2%。 14年底全球追踪MSCI新兴市场、全球市场指数的资产分别为1.5万亿和2.1万亿美元,静态测算新增A股配置资金2652亿美元。 按照期初10%的折算比例测算,增量资金为265亿美元,折算为1700亿人民币。 16年资金流出预计2.2万亿。 证监会明确表示16年会进一步扩大股权融资规模,并尽早实行注册制。 14年IPO和再融资规模分别为613亿、6882亿,尽管15年下半年IPO和再融资受股灾限制,全年仍分别有1406亿、9144亿,考虑16年股权融资进一步扩大,预计16年IPO和再融资能分别达到4000亿、亿,合计亿。 印花税和交易佣金为交易金额的千分之一和万分之六,14年全年交易金额为73万亿,15年为238亿(截止到12月2日),预计2016年交易金额200万亿,交易费用可能达到3200亿。 产业资本净减持14年为1299亿,15年为2646亿,7月初政策救市要求大股东半年内不能减持,积压了很多减持筹码,预计16年产业资本净减持将超过5000亿。 3. 股权投资大时代,资金继续流入资本市场大发展期,利率下行助推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转向股市。 经济转型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这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也有利于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 对比国外融资结构,中国直接融资比例太低,只有18%,而美国为80%,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利率下行使得各种固收类产品的收益率都出现趋势性下降,货币基金收益率从2013年的4.9%降至2.8%,1年期AA企业债、1年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分别下降至4.0%、3.6%。 而金钱无眠,大量资金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有资产配置需求,增量资金入市的趋势强化。 个人投资者角度,目前国内股票占家庭资产比例仅为3%,8.8万亿。 而美国家庭资产结构中股市占比达32%,随着直接融资代替间接融资,房地产投资时代过去,股权投资大时代正在路上。 资金继续净流入,股市从激情到温情。 根据我们以上分析,预计16年新增入市资金约5.5万亿,包括银行理财和私人银行配置资金2万亿、保险社保和养老金入市资金6300亿、储蓄搬家2.7万亿、海外资金1700亿;预计16年资金需求2.2万亿,包括IPO4000亿、再融资1万亿、交易费用3200亿、产业资本净减持5000亿。 则16年资金净流入预计约为3.3万亿,目前流通市值20万亿,资金供给大于需求,牛市格局不变;但相比15年4.4万亿的资金净流入,年初流通市值14万亿,16年资金流入将会更加缓和,股市有望从激情的疯牛走向温情的慢牛。 谢谢阅读!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