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出售,有兴趣带价格联系QQ:503594296

固收类产品挑大梁 上半年基金发行回暖 一周基金回忆 (固收类产品挑选方法)

admin1 1年前 (2024-07-01) 阅读数 28 #基金
文章标签 基金

一、 假期基金要闻

(1)在“债强股弱”的市况下,往年上半年公募产品发行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以基金成立日为口径,往年以来公募新成立基金总数为612只,发行总份额为6551.46亿份,这个数字较2023年下半年的6257.17亿份有所参与,较2023年上半年的5328.89亿份增长显著;

(2)2024年上半场已收官,公募基金行业被动权力产品“半年考”效果单也随之发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全市场4442只被动权力基金中,1433只产品上半年成功浮盈,占比32.26%。其中,浮盈超越20%的基金有30只,浮盈超越10%的基金有300只;

(3)短短无余10天时间,已有逾500亿元资金借道A股ETF入市,重要流向4只沪深300ETF和局部中证500、中证1000、双创关系ETF。加之往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的大资金入市潮,往年以来A股ETF资金净流入曾经超越4000亿元,这一数据已凑近2023年全年的资金净流入额。

二、 上周(6.24-6.28)基金行情

上周 (6.24-6.28) 新发基金共有17只,其中混合型基金6只,募集指标金额最大的基金是工银瑞信肥壮产业混合A,指标为80亿元;基金分成306只,多为债券型,共有273只;派发红利最多的基金是中沪杭甬杭徽高速敞开式基础设备证券投资基金,每10份基金份额派发红利9.0790元。

从大盘上看,上周市场总体下跌,截至6月28日上证指数累计下跌1.03%、深证成指下跌2.38%、守业板指下跌4.13%。行业方面,本周涨幅较高的三个行业区分是银行、专用事业和国防军工行业,涨幅为2.38%、1.76%和0.91%;而房地产、纺织服装和非银金融行业下跌幅度较大,跌幅区分为4.59%、4.01%、3.15%。

三、 上周(6.24-6.28)绩优基金一览

单基金方面,剔除掉翻新封基类型基金的影响,上周业绩体现最好的基金为 华夏先进制造龙头混合C ,周涨跌幅为%,为 混合型基金 ;分基金类型看,雷同剔除掉分级杠杆及固定收益两类基金的影响,股票型基金冠军为 鹏华文明传媒文娱股票 ,周涨跌幅为%;债券型基金冠军为 光大保德信中初等级债券C ,周涨跌幅为%; 混合型基金冠军为 华夏先进制造龙头混合C ,周涨跌幅为%; 货币型基金冠军为 红土翻新优淳货币B ,周涨跌幅为%;ETF型基金冠军为 天弘中证银行ETF ,周涨跌幅为;LOF型基金冠军为 富国中证银行指数A ,周涨跌幅为%;QDII基金冠军为 摩根日本精选股票(QDII)A ,周涨跌幅为%;上方是不同类型基金周涨跌幅TOP5 (剔除掉分级基金的影响)

四、 基金主题近一周(6.24-6.28)平均收益率top10

五、 上周(6.24-6.28)新发基金一览(不蕴含传统敞开式基金)


10月新发基金数量达到110只

10月新发基金数量达到110只

10月首个交易周(10月10日至10月14日)和首个交易日,新发基金数量分别为25只和16只。 此外,若加上目前正在发行中的70多只基金,当前新发基金数量就超过了110只。 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新发基金数量,我们一起看看吧!

超跌赛道迎布局

具体看,记者梳理发现,当前新发基金不仅数量可观,还呈现出以下三大亮点:

一是权益类基金中“新任老将”挂帅引发关注。 Wind数据显示,在44只待发基金中,有16只混合型基金和4只股票型基金,两者占比接近50%,其中不乏“新任老将”之作。 其中,于今年3月加盟泉果基金的2020年度“公募冠军”赵诣,其管理的首只产品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将于10月13日首发,限售100亿元。 于2021年8月从前海联合基金转入平安基金的何杰(现担任平安基金权益投资中心投资执行总经理),其于新东家的首只新产品平安价值领航目前已在发行中。

二是赛道基金中,“消费”“港股”等超跌赛道迎来布局。 以“消费”主题产品为例。 永赢消费鑫选6个月持有和大成消费机遇均派出了从业时间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 永赢消费鑫选6个月持有的拟任基金经理黄韵,具有16年从业经验,该基金挖掘通过具备领先优势的新技术或新商业模式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用以直接或间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相关上市公司。 港股方面,中欧港股数字经济于10月17日起公开发售;拟由华泰柏瑞基金副总经理田汉卿担纲的华泰柏瑞港股通量化精选,目前正在发行中。

三是固收名将坐镇,主打“稳定收益”。 广发基金固定收益管理总部总经理助理吴迪挂帅的广发景益债券基金,以及博时基金过钧担纲的博时恒耀债券基金,均于10月10日起发售。 彭成军管理的景顺长城稳健增益债基10月17日起公开发售。 此外,由马龙管理的招商安悦1年持有期债基目前正在发行中。

四季度或有更多新基金发行

实际上,三季度以来,新发基金在市场波动背景下已逐渐回暖。 进入四季度,公募低位布局趋势越发明显。

银科金融研究院研究指出,伴随A股市场震荡下行,今年9月“金九”并未如期而至,权益型基金业绩再度下滑,9月除货基和不到八成债基实现正向盈利外,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几乎“全军覆没”,仅不到一成的QDII基金实现正收益。 即便如此,9月偏股型基金整体股票仓位却出现环比小幅上升,截至9月26日,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的股票持仓分别为87.5%、83.4%。

此外,银科金融研究院认为,自6月以来新发基金规模连续4个月超过1000亿份,发行市场逐步回暖,债券型基金仍占据主流。 因为在市场环境较为低迷时,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具有避险需求、收益需求较为稳健的债券型基金更受投资者青睐。 Wind数据显示,2022年一、二、三季度新成立基金份额分别为2738.29亿份、4111.18亿份、4328.21亿份。 三季度以来,基金发行份额较前两季度分别增长5.28%、58.06%。

在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看来,今年以来A股在大幅度调整后,当前大部分个股的估值已接近相对合理范围,加之美国后加息时代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度在逐渐减弱,使得市场流动性趋于平稳。 “因此自三季度以来,相关经济数据出现一定恢复。 在此背景下,股市作为预测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机构选择低位持有股票,这成为新基金在现阶段发行规模较大的主要背景。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整体转好,股市估值水平趋于合理,市场进一步下跌的风险可控,四季度有望迎来更多新基金发行。 ”

基金经理并非“全能”

“基础市场行情不好,影响了投资者入市积极性,2022年的新基金发行情况大概率会不及2021年。 ”百嘉基金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王群航表示,前两年的“爆款基金”现象,如今让很多投资者陷入反思,当前市场行情不好,基金公司也无法制造“明星”。

对此前“造星”现象进行反思,的确是谈及当前基金发行时不少公募人士的共同反应。

“基金经理也是一个普通人,对其抱有‘既能把握热门赛道行情,又能在大跌前及时逃顶,还能具备宏观趋势预判、大类资产配置’这些‘全能’预期,其实是不切实际的,基金经理也不可能做到。 ”某中小型公募高管李翰(化名)对记者称,在这几年的结构性赛道行情中,基金公司集中各种资源打造明星基金经理,的确吸引来了不少资金,不失为一种发展策略。 但根据基金经理过往业绩、在行情上涨时入市的基民,结果却是承担了高位发行基金带来的大幅度回撤,这是不应该的。

“如此这般几轮下来,不仅基民投资信心受挫,基金经理也屡次从‘神坛’跌落‘地狱’。 这并不利于基金经理这类优秀人才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发展,对基金公司而言,其实也是一个比较短视的行为。 未来,如果要优化公募发展生态,我认为要从基金发行作为突破口,做些改变。 ”李翰说。

李翰对记者表示,基金在投资运作前应与基金经理达成共识,清晰界定基金产品的投资目标和绩效考核标准。 “基金产品设计要与基金经理的能力圈相匹配,更要强调基民、基金产品、基金经理三位一体,匹配合适的投资策略,再选择投资风格与能力圈适配的基金经理来管理该产品,以确保产品实际运作表现与产品定位保持一致,提升基民的投资体验。 ”

今年基金有望回暖吗

有望回暖。 根据查询东方财富网信息显示,截止2023年6月10日,“固收+”基金发行也开始回暖,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固收+”基金募集规模近200亿元,且有多只规模超15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经济复苏和权益市场预期转暖,“固收+”基金发行也有望进一步回暖。

固收+基金号称攻守兼备,能稳赚不赔吗?

近段时间以来,由于股市出现明显震荡,如何做好防守,成为投资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以上证指数为例,自今年开年首个交易日以来,从3639点一路下跌,指数最多跌去近630点,最大亏损幅度达17.3%。 此外,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以及沪深300指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创业板指数最大亏损幅度逾20%。

而在各大指数调整的过程中,“固收+”基金的表现却比较稳健。 根据Datayes通联数据监测结果显示,同时期内,兴业稳固收益两年理财债券、诺安稳固收益一年定开债券、兴业稳固收益一年理财债券等“固收+”产品都取得了正收益。

当然,也有部分“固收+”基金净值出现亏损,其中最大亏损幅度约9%,但大多数产品的亏损幅度低于3%,与股票型基金亏损最高达30%的幅度相比,要温和得多。

何谓“固收+”基金?根据分类,这类产品其实是一种“债为主、其他资产增强”基金的统称,主要包括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基金等。 以债为主,靠其他资产达到增强的目的,是“固收+”基金实现稳中有进的关键。

由此可见,“固收+”基金大部分核心资产是固收底仓,投资于低风险的债券资产,以获取相对稳健的票息收益;而“加(+)”的部分则通过投资股票等其他资产,增强组合的整体收益。 凭借专业团队的优势,国内大多数“固收+”基金产品都具备稳中求胜的属性。

从长期来看,“固收+”基金产品表现相当稳健。 以二级债基为例,截至2022年3月25日,自2011年6月21日起,易方达安心回报债券A累计上涨259.14%,明显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43.50%的涨幅。

另据通联Datayes数据,就目前689只二级债基来说,自其成立以来,取得正收益的基金为569只,占比超过八成。 在收益率为负的120只基金中,亏损幅度最大的是华商双债丰利债券C,亏损幅度为19.52%。 不过,总共仅有5只基金亏损幅度达两位数,其余115只基金亏损幅度均为个位数。

正是“稳中求进”的特质,让二级债基在最近3年实现了规模快速增长。 Wind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债券型二级基金发行份额分别为171.6亿元、574.59亿元和905.18亿元。

“固收+”加了什么

如果想要了解“固收+”基金产品,就很有必要了解它到底“加(+)”了哪些资产。

“固收+”基金中的“+”主要包括资产或者策略两个方面。其中,“+资产”是指在投资组合中加入股票、可转债、衍生品或者商品等风险较债券更高的资产以提升组合收益;“+策略”包括打新策略、量化对冲等,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股票”:“+股票”的策略比较常见。 股债组合一直是“固收+”追求高收益的重要方式。 一般来说,债券型基金要求债券资产的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 当然,也有部分“固收+”基金会把债券资产的投资比例降低到70%。

“+可转债”:可转债兼具股和债的特性,所以收益和风险显然要比纯债更高。 通常情况下,如果公司未来发展潜力不错,将可转债换成股票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反之如果预期变坏,则可以选择卖掉债券。 但不可忽视的是,可转债有一部分股票的特性,因此这类产品的波动风险仍然不低,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另类资产”:配置期权、ABS、REITS等另类资产也是“固收+”产品增厚收益的一种途径,不过国内相关资产市场发展尚不完善,且公募产品投资限制较多,所以公募产品采用该策略的比较少。

“+打新”:所谓“打新”,就是指基金会拿部分资金来参与打新股。 近年来,二级市场对“打新”的热度一直很高,但从去年年底开始,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新股的“破发”概率有所提高。 所以,通过“打新”来加厚收益的策略,未来可能不会再像以前那般吸引人了。

“+量化策略”:这种策略的基本逻辑是在买入一篮子股票多头组合的同时,持有空头工具如期权、股指期货等,以对冲市场风险,力争追求绝对收益,从而有效避开市场风险。 不过这类产品限制比较多,而且发展空间也不大。

投资有窍门

投资“固收+”基金产品,我们需要讲究策略。

诺安基金认为,投资“固收+”基金,投资者首先要怀有平常心,不要在牛市中攀比权益基金业绩,而是要坚守长期投资理念,让时间复利发挥最大作用。 “固收+”基金比较适合具有稳健理财需求的中长期投资者参与,他们对本金安全性要求较高,但也能承受10%左右的短期亏损。

需要提醒的是,投资者在看到“固收”这个字眼时,不能先入为主认为是低风险甚至无风险产品;在买入基金之前,一定要仔细看一下产品的法律文件,掌握资金的不同比例分配情况,然后再做决定。

此外,投资者在选择“固收+”基金时,不仅要看业绩,还要看回撤(基金出现的最大亏损)情况。 诺安基金认为,除了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类型,选择优秀的管理团队,还要在考察业绩基础上更注重其回撤情况,这是精选“固收+”基金的关键;通过了解最大回撤情况,从而判断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这也是基金风格的最直接体现。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