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出售,有兴趣带价格联系QQ:503594296

53亿元!许家印有新信息了 (许垚 ceo)

admin1 1年前 (2024-06-29) 阅读数 34 #财经

53亿元!许家印有新信息了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上手机微信扫一扫

文/媒体
恒大负债2.4万亿元后,其开创人许家印也被追债了。
6月25日,和信恒聚向初等法院提交放开,需要许家印依据押记令交出位于尖沙咀的祥景楼空置物业。法院将对这一放开启动审理。若放开取得同意,和信恒聚将对物业启动拍卖,所得净收益将用于归还许家印的局部债务。
据报道,祥景楼房产是许家印1999年购入,成交价为175万港元(折合人民币163万元),是他在香港购买的首个物业,位于香港柯士甸道144号,目前市场估值约为人民币500万元。
往年4月,香港初等法院对许家印下达了押记令,需要其归还逾53亿元人民币的债务。依据法院的判决,若许家印未能按时归还债务,债务人和信恒聚有权采取法律执行,放开接收并发售许家印名下的物业。
其实,这曾经不是许家印团体资产第一次性被处理。往年5月份,许家印位于香港的山顶布力径10号三幢洋房其中的B屋在挂牌超一年后终于成交,买家以4.7亿港元承接,该多少钱较一年前8.8亿港元的估值简直“腰斩”,所得款项雷同用于归还团体债务。布力径10号另外两栋许家印持有的豪宅也已被债务人接收,但尚未传出成交信息。
许家印,曾经的中国房地产界风云人物,出世于1958年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高贤乡聚台岗村。他从一名个别工人到创立恒大,从繁多的房地产开发到多元畛域规划,规模一度跃居行业头部。2017年胡润百富榜颁布,许家印以2814亿元财产夺得中国首富宝座。
去年9月,中国恒大(03333)颁布内情信息称,公司接到无关部门通知,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立功,已被依法采取强迫措施。
往年3月,恒大地产颁布对于收到中国证监会(下称“证监会”)行政处分及市场禁入事前告知书。恒大地产因2019年至2020年的财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考查。
考查结果显示,恒大地产在这两年间虚增了5640亿元资产和920亿元利润,涉嫌重大违法违规。恒大地产前董事长许家印因其片面治理职责和间接介入造假行为,被证监会提议实施永恒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证监会对恒大地产处以超越41亿元的巨额罚款,许家印团体也被罚款4700万元。
被市场以为许家印救命稻草的恒大汽车,也尚未迎来白衣骑士的驰援。
6月26日,恒大汽车颁布通告,潜在卖方、潜在买方及该公司之间的探讨仍在启动中,但潜在卖方与潜在买方尚未订立交易协定,潜在买方及该公司尚未订立授信协定。
据悉,上月底,恒大汽车发表找到一次性投资,其31.45亿股潜在待售股份将即时被收买,32.03亿股潜在待售股份将成为潜在买方于交易协定日期后肯活期限内的一项可行使选用权的标的。潜在买方将向公司提供信贷额,以资助团体继续运营及开展团体电动汽车业务。
值得留意的是,恒大汽车此前通告称,其隶属公司恒大新动力汽车投资控股团体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关系中央行政部门的信件,需要解除之前签署的一系列投资协作协定,并退回已发放的各项鼓励及补贴算计约19亿元。同时,隶属天津恒大拟被责令中止产销新动力车。
精彩介绍 大佬看好的四个制造业出海方向 县域美食热潮来袭!群众点评必吃榜新增58座城,景德镇、延边、清远等初次发榜 一个光伏原料消费商的自白:过去看不上茅台、BBA 当初走到停产边缘 深圳楼市新政满月:顶豪3小时卖了100亿,二手房止跌砍价变难了 运营商们和华为,瞄准了高空经济 小米逾越苹果夺得TWS耳机Q1头筹!“性价比”导向下厂商战略分化 “AI+”成新促成起因|行业观察 7月解禁市值逾2800亿元,税友股份3.15亿股限售股将于7月1日起上市流通 下周看点:一批新规将自7月1日起实施,环球数字经济大会、环球人工默认大会召开 杠上了!疯狂小杨哥假茅台风云,鉴定机构回应:不能一有事就说被争光 BBA降价了,国产电车们还香吗? 兴证微观2024年微观经济中期战略报告:经济重构,静待花开 德邦微观三中会议前瞻:制造立国,革新破局 二十年沉浮!华西证券祖强时代落幕,张彤或接任分管财产治理业务 涉嫌信披违法收“罚单”!闻泰科技实控人或被罚800万 超60%菲律宾青年人没有上班,他们的前途只要菲佣和海员? 《魔兽环球》复旧服回归:排队4小时才进入游戏,暴雪又寒了中国玩家的心? 屡次产生兑付风云后,山西信托要卖旗下公募基金股权 因肥壮疑问,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第二位受试者手术推延 常青游戏霸榜,7款手游月入过亿 大V都栽了!但斌却还在加仓!

曾经究竟了

所有评论

【汽车人】恒大汽车的“败战计”

在机构债权人和地方政府的默契下,恒大汽车或许真的能找到融资,实现“复产”的奇迹。 然而,在这之后,它必须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真正竞争。 文 /《汽车人》孟华5月12日,恒大集团以港股上市公司的身份发布了一则公告,透露了恒大集团及其附属公司,以及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被广州中院执行四项事项,总计60亿元金额的尚欠分红、滞纳金、违约金及收益。 虽然许家印并不需要独自承担这60亿元的执行款,但这是他第一次成为被执行人。 在恒大高达1.9万亿元债务爆雷两年,官司已经高达3000多起的情况下,为何第一次成为被执行人?事实上,这只是形式上的,因为恒大在内地及香港的财产已经没有什么可供执行的了。 恒大港股市值也仅剩218亿元(许个人名下约130亿元)。 恒大早就资不抵债了。 自202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将所有关于恒大的诉讼要求由广州中院集中管辖以来,许家印就被变相保护起来。 保护他的原因,是让其继续主持大局,赢得时间,稳住局面,这关系到上百万购买恒大房产的购房者利益。 这个窟窿太大,必须由始作俑者堵上。 地方政府、银行以及其他机构债权人,只能协助延期,尽量帮助其化解债务,根本无法为之兜底。 现在许家印突然被执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境内外债务重组取得一定进展,方案有望得到多数海外债权人的同意(同意截止时间延长到北京时间2023年5月18日17时);另一个是这笔执行款本身,就和恒大未来“债转股“为核心重组方案是同一个模式,相当于一次信心测试。 恒大汽车也进行了类似的操作。 4月24日晚上,中国恒大和恒大汽车在港交所同时发公告称,前者将以2元的价格,收购后者47个住宅和物业的资产包。 这个资产包里面包含了247.89亿元负债,都由恒大接手。 恒大汽车将专注经营新能源汽车。 这一操作,将恒大汽车从资不抵债的边缘拉回来,代价是母公司又多了一笔债。 恒大汽车拥有一堆无力开发的房地产项目。 当时许家印为了推动恒大汽车上市,将恒大健康的养生地产项目打包注入恒大汽车。 因此,在后者还没生产出一辆车的情况下,当时一跃成为中国市值第三的汽车上市公司。 然而,现在反噬也来的加倍猛烈。 同样是4月24日,恒大汽车宣布暂停缓生产恒驰5,“预计”2023年5月份复产。 同时,恒大汽车表示,需要290亿元才能盘活汽车资产。 恒驰5作为恒大汽车唯一量产交付的产品,半年交了900多辆。 当时声称10个小时盲订3.7万辆。 虽然无法证伪,但此后的交付节奏表明,这和恒大卖楼时的数据泡沫差不多。 虽然恒大汽车资本操作得飞起,且还没到讨论产品力的阶段,相当于刚起步的初创公司,但负面新闻缠身。 而恒大的核心任务是“保交楼”(这恐怕是当时保许家印的条件),重组就算获得通过,其逐步兑现的利息和本金,也必须从现有业务收益当中来,而全国各地的“保交楼”,还需要额外2500亿-3000亿元融资。 其间现有项目的无杠杆自由现金流,主要用来偿还还在空中的新增融资。 而恒大资产抵押能力,已经没有任何空间了。 恒大债务和融资前景错综复杂,但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恒大已经不可能给恒大汽车提供任何资金了。 替后者扛一下债务,已经是能力上限了。 那么,母公司自身难保、自己又缺乏融资手段的恒大汽车,“计划”5月复工复产,根本就是空中画饼。 就算这些订单都是真实的,恒大汽车也无力交付。 无人敢挡的“绝望流”打法恒大汽车的财务窘境,从2021年开始就不断暴露,发展到2022年底,欠供应商货款,以至于后者断供、欠薪、裁员、讨薪。 所有运营失败公司的戏份,恒大汽车一个不少。 说句题外话,所有因为现金流枯竭而停产的车企,都声称自己将复工复产,卷土重来。 到今天为止,很少有能融资成功而重新站起来的。 据《汽车人》所知,众泰停产两年复产,恐怕是唯一的例子。 但是此事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喊了几个月,就是看不到众泰产品。 其实也未能证实。 至于恒大汽车,挖的坑比众泰深多了。 其品牌运营,一直都没有摆脱母公司那种“绝望的浮夸”风格,因此,哪怕其市值站上6000亿元的时候,商誉也惨不忍睹。 什么叫“绝望的浮夸”?就是人人知道他在吹牛,他也晓得大家都知道,但别无他法,只能硬着头皮假装做大牌(什么2025年销量100万辆,2035年500万辆)。 这种吹法,令人不觉其厌憎,只觉其可怜。 但是,从另一角度看,现在恒大汽车毕竟少了248亿元的债务,资产负债表被瞬间扮靓了。 天津工厂引入战投,也从完全不可能,变成了有一丝可能性。 地方政府虽然不能蹚浑水,但仍有撮合资本救一救的动机。 战投要的,不过是隔离以前的债务,轻装上阵。 现在这一操作已经提前完成,融资也就扫清了障碍。 大家也都知道,恒大汽车背负了恒大集团东山再起的最后希望。 通过卖车赚钱,实在是太慢了。 但是恒大汽车资产重新被视为“正资产”,起码摆脱停牌,对恒大汽车母公司的商誉复苏还是有帮助的。 只要恒大汽车运营回到轨道上,股价起来,现金流也是有希望的。 毕竟债权人的信心本身,就是恒大最宝贵的资产包。 这里面存在很强的时间换空间的诉求,拖下去是恒大最大的指望。 虽然这个重担能不能担得起是另一回事,但眼下没有债权人敢于阻止恒大汽车的融资。 如果许家印彻底摆烂,1.9万亿元债务,哪怕是重组展期并缩小的债务,也得跟着玩完。 这是任何利益攸关方都无法承受的后果。 在机构债权人和地方政府的默契下,恒大汽车或许真的能找到融资、创造“复产”的奇迹。 但在这之后,就得面临新能源汽车行业真正的竞争了。 即恒大汽车使尽浑身解数,也只为谋得一张入场门票而已。

恒大还有3个月时间

10年前,许家印在两会上的一路小跑,让国人记住了他的爱马仕皮带;如今,他又要跑起来了。 三个月的时间,他要和时间赛跑,更要让恒大汽车的四个轮子跑起来。 3月22日晚9点,恒大召开了全球投资者电话会。 会议前,“恒大系”三家上市公司同时停牌,相继延期刊发年报,还曝出了恒大物业134亿元存款被银行强制执行作为质押担保金一事,为这场电话会“加戏”。 中国恒大团体执行董事肖恩、非执行董事梁丛林以及风险化解委员会委员陈勇出席电话会。 并表示,力争7月底拿出重组方案。 作为恒大团体董事局主席的许家印并没有出席这次会议,而是现身当晚召开的恒驰5量产动员大会。 他喊出标语,要大干三个月,在6月22日务必实现恒驰5的量产。 同一天,恒大双管齐下,向市场传递出努力信号。 凭借许家印在商界的人品,各方延期3个月不难,但3个月之后,如果承诺不能兑现,后果就很难说了。 恒大境外的直接债务折合约227亿美元(约1445.49亿元),包括中国恒大()发行的142亿美元境外债券,旗下公司发行的52亿美元境外债券,以及33亿美元项目融资和私募融资等。 恒大境内的债务情况也不容乐观。 2021年中报显示,中国恒大的总资产为2.38万亿元,总负债1.97万亿元。 由于房地产行业存在预售制,在购房者付款后,开发商交房前,该项目被记为房企合同负债,交房之后才能被确认为收入。 截至2021年6月底,恒大的合同负债为2157.9亿元。 财报显示,恒大总资产中的“成长中的物业”和“可供出售的物业”合计1.4万亿元,占恒大总资产比例近六成。 恒大有息负债规模为5717.75亿元,有息负债指房企需要支付利息的总债务,包括短期借款、流动性借款、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等。 截至2021年上半年,一年内到期的债务为2400.49亿元,而恒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867.72亿元,不足以覆盖短债。 恒大方面在电话会议中明确提出了债务处理的方案,包括资产出售、信托机构“股权转让+托管运营的合作新模式”、为恒大各个板块引入战略投资者等。 恒大高管证实,元朗和生围与香港恒大中心两个项目被摆上货架。 之前这两个项目曾被恒大用来抵押融资。 恒大高管称,元朗和生围项目正在与承受的债权人协商出售,香港恒大中心在与潜在买家接触洽谈。 与信托公司合作,是恒大选择的另一种纾困方法。 2022年2月-3月,恒大连续将旗下广州、重庆、南京等5个项目股权转让给了五矿信托、光大信托和中航信托三家央企。 此外,也有广州城投等国企相继参与,接手恒大资产。 自恒大暴雷以来,旗下多家项目停工,去年9月,恒大曾立下“保交楼”的军令状。 三个月后,恒大在2021年12月单月完成了3.79万套交付工作。 今年2月6日的新年开工动员大会上,恒大提出今年要实现交楼60万套、约7000万平方米的目标。 “保交楼”方面,复工复产是前提。 截止到今年2月末,恒大非冬歇项目复工率已达80%以上,而且有超过1700家的施工单位确认继续合作。 为了缓解流动性危机,恒大也在为旗下公司寻求战略投资者。 梁丛林表示,公司正在努力推进恒大汽车()、恒大物业()的战略投资者引进工作。 恒大正在广泛接触潜在投资者,努力实现恒大汽车价值修复;恒大物业整体运营稳定,合约项目共计3000多个,公司正在寻找战略投资者。

地产大佬在艰难9月

撰写 / AI 财经 社 李逗 编辑 / 游勇 董雨晴许家印,这位地产界的大佬,在充满挑战的九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 在这个多事之秋,他不仅要处理公司的债务问题,还要应对全体员工的严峻挑战。 2018年的秋天,许家印在恒大深圳总部举办了一场饭局,邀请了万科的郁亮、碧桂园的杨国强和融创的孙宏斌等地产巨头共进晚餐。 这次聚会,大佬们纷纷放下高调,心事重重。 郁亮表示,万科已不再只是房地产公司,而是定位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杨国强则透露,不再追求销量第一,对担任老大的位置感到后悔。 许家印,作为当时的中国首富,手握超过3000亿现金,拥有强大的资本调度能力。 他的事业版图充满可能性,无人能预测他的能力边界。 然而,其他地产大佬的境况却不容乐观。 那个秋天,一股寒意开始扫过整个地产行业。 在经历了舆论风暴的杨国强,开始主动降速,土地投资力度减半。 郁亮不再只关注房地产,而是开始谈论新兴业务;以大胆著称的孙宏斌,也罕见地将安全挂在嘴边。 尽管绿灯亮起,他还是会忍不住踩一脚。 这次聚会的前一年,许家印刚刚超越“二马”成为中国首富。 同年,恒大以3700亿销售额超越万科,成为宇宙第一房企。 激动不已的许家印,在企业开会时特地奏响音乐,庆祝这个历史时刻。 然而,三年后的今天,许家印用这样的话来形容自己的公司:“谨桥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全体恒大员工都经受着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 在寒风乍起的2021年,地产大佬们都在寻找“救护机”。 有着区域地位的地产大佬们,希望躲在“大而不倒”的保护伞下,但对于多数大佬来说,他们正在暴雷的边缘徘徊挣扎。 许家印的私人飞机起飞了,这次是他亲自北上求援。 左右逢源的许老板,不仅钱多,朋友也多。 他能从河南太康走出来,除了历史机遇,还与他本人广结善缘、长袖善舞有关。 2017年,恒大打算在A股借壳上市,融资额1300亿元,背后站着数十家顶级投资人和投资机构,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能量。 然而,进入9月的第一天,恒大就上了热搜,当天它举办了一场“保交楼军令状签署大会”,许家印不仅公开表态,还签署了官方文件,召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签约仪式。 半天时间里,这个话题在微博实现了半亿阅读。 更细心的人还会发现,接下来9月的每个节假日里,许家印都不忘给公众打一针强心剂。 9月10日(教师节),许家印承诺:“我可以一无所有,但恒大财富的投资不能一无所有!”9月22日深夜11点,恒大森缓集团召开“复工复产保交楼”专题会。 许家印对参会的4000多名各级领导强调,全力以赴抓好复工复产的重要性。 这是一种战术性的考量。 “这是许家印的高明之处,越是这种时候越高调。 ”一位券商人士分析道。 频繁的曝光量,让许家印的名字如雷贯耳,但在最关键的恒大债务的推进上,还在等待许家印解答。 许家印的危机还没化解前,来自中原大地的地产大佬胡葆森,也罕见地发出了求助信号。 相比王石、潘石屹等地产大佬,胡葆森的名气并不算大。 他面容和善而坚毅,有着豫商的中庸底色,更是被冯仑视为忠厚长者。 在地产圈中,他与冯仑、王石共称为“中国房地产三君子”。 但如今,冯仑、王石已经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71岁的胡葆森始终还奋斗在一线。 但在2021年9月中旬,胡葆森开始坐不住了。 一份建业地产向河南省政府发出的《救援报告》暴露了他的困境。 报告重点是压力陈述,在水灾和疫情双重影响下,建业的各项经济损失逾50亿元,恳请政府尽快偿还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拖欠建业的各类款项逾50亿元。 这则救援报告发出后,建业高管们也反复强调,这是河南当地的“万人助万企”活动背景下产生的。 “目前建业集团多数业态基本恢复到了灾前的生产经营状况。 ”但你细品,再细品,事情也没那么简单。 胡葆森与许家印都是河南老乡,但两人的机遇却完全不同。 1992年,许家印离开家乡选择到深圳发展,2008年,当恒大上市受阻时,许家印连续3个月,每周都到香港富豪郑裕彤家里打牌,绞尽脑汁地打入了香港富豪圈,获得了郑裕彤的家族资金支持。 渡过资金危机的许家印,在此后轰轰烈烈地开启全国化扩张。 而胡葆森却带着在香港磨砺10年的地产经验,返回了家乡河南。 打从创业一开始,胡葆森就坚定了“深耕河南”的决心。 与许家印的全国化扩张不同,胡葆森反其道而行之——只坚守河南。 胡葆森要向下走,往小里做,一直做到河南的小城镇。 “河南省有1亿人口,只要我能占到10%以上的市场份额,就有干不完的活,赚不完的钱。 ”胡葆森说道,他自嘲为一个“朴素的狭隘的河南主义者”。 事实证明,往大做有大了的弊端,往小做也有小的好处。 刚刚过去的2020年,建业成为河南省第二大纳税大户,在河南雄霸一方。 深耕河南20载,胡葆森成为当之无愧的河南房地产大佬。 但在地产行业的真正寒冬来临之际,胡葆森需要为建业做好过冬准备。 整个9月,许家印和恒大频频上热搜。 但实际上,不只是恒大,地产商的日子都不好过。 中秋节当天,新力地产老板张园林突然从一个境外投资者群里退出。 群内的新力工作人员急忙回应,老板操作失误退了群,但灵敏的投资者们很快意识到风向不对,认为张老板准备躺平、逃债,怀疑新力能否兑付10月份到期的2.5亿美元债。 很快,最坏的结果出现了。 一天时间内,新力的股价从4元跌到5毛,市值创历史纪录地蒸发了87%。 纵观港股房地产市场,新力创下了第二次一天跌出超八成股票的纪录。 上一个单日跌破8成的房企,还是2019年时的佳源国际。 张园林的身价也瞬间蒸发近百亿港元。 一年前,张园林和妻子还以110亿元的身家,跻身全球地产富豪榜。 两年前,一切都不是这番光景。 新力控股成为登陆港交所的最年轻内地房企,年仅43岁的张园林成为最年轻的上市房企创始人。 他特地换了个新发型,镜头里的他,咧着嘴,露出一口大白牙,笑着的双眼眯成了一条缝。 与其他地产大佬相比,张园林的发家之路相对“神速”。 他2010年创业,短短几年就在南昌积累大量土地,年销售额从零到千亿只用了十年。 但与许家印、王健林、王石这些热衷抛头露面的大佬不同,张园林异常低调,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也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闷声发财。 曾有业内人形容:“张老板的低调像其属相龙一样,隐介藏形。 ”但在这位老板刻意低调的同时,新力却在房地产行业逐步进入上升期。 不过,形势转瞬即逝。 这也难怪。 张园林走的是黑马房企们的经典扩张路线:加杠杆、全国化、高周转,这一套路现在已经不适用了。 股价暴跌前,张园林的日子已经不太舒心了。 今年7月,一封网传的“新力地产老板求救信”在网上发酵,这封信声称,张园林陷入了一个由5人合伙的金融诈骗圈套,被诈骗团伙诱导借钱,掏空财产。 尽管辟谣了,但不到两个月,A股还沉浸在中秋假期的欢快氛围中,在港股上市的新力地产却被资本爆锤,让刚刚获得喘息之机的张园林,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 张园林想着断臂求生,甩卖资产,等待白衣骑士,无论如何也能活下去,这已经是他最坏的打算了。 但他低估了当下房企收并购市场的形势。 张园林很缺钱,缺救命钱。 早在9月初,市场上有关龙湖收购新力物业的消息,就已经传的沸沸扬扬。 但辗转近一个月,新力物业的买家,迟迟没有现身。 甚至连融创的孙大胆都不敢轻易出手:“甭管你开什么价,是没法收并购的,并购进来500亿债消化不了,并购1000亿债更要死人了。 ”这也怪不得孙宏斌。 无论从行业形势,还是地产监管力度而言,2021都比以往严峻太多。 2017,曾经陷入债务危机的王健林,还能找到一帮驰援天团帮他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