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倒计时启动 24.97亿转债未转股 张家港行面临巨额偿债压力 (4月倒计时图片)
近日,被业内称之为“0001号”农商行的公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可转债(即“张行转债”)转股结果暨股份变化公告。
依据公告内容,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张行转债”累计已有298.66万元转为公司A股一般股,累计转股股数为52.05万股,占转股前公司已发行一般股股份总额的0.03%。
但是,值得留意的是,未转股的“张行转债”金额高达24.97亿元,占发行总量的比例为99.88%。可见虽然“张行转债”曾经有肯定的转股,但未转股的金额依然占据了绝大少数。
据悉,“张行转债”于2018年11月12日地下发行,发行总额抵达25亿元,该可转债的初始转股多少钱为6.06元/股,后来转股多少钱历经屡次调整。
详细来看,2019年6月,转股多少钱由6.06元/股调整为5.91元/股。随后,在2020年至2023年时期,转股多少钱区分调整为每股5.76元、5.6元、4.53元及4.33元。最后一次性性调整出现在2024年6月6日,转股多少钱进一步伐整为4.13元/股。每股降幅达1.93元。
虽然转股多少钱经过屡次调整,相比初次转股多少钱已增加了1.93元/股,但截至第二季度末,未转股比例依然高达99%以上。 通常状况下,当可转债成功转换为股票时,它能够为银行的中心一级资本提供支持。这关于满足监管要求、增强银行资本实力和抵御风险才干具有关键意义。
但是,假定可转债未能成功转换为股票,即转股率较低,意味着银行无法有效缓解中心一级资本的压力,此外,当可转债到期时,假定转股未抵达预期,银行将要求支付本金和利息,这会介入银行的偿付压力。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市场上银行类可转债的淡漠反响关键是由于投资者对转股后收益的不确定性,以及银行未来股价走势的不确定性。这种担忧形成投资者对转股持慎重态度,从而影响了可转债的转股率。
张家港行于2017年1月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发行价为4.37元/股。当年的4月冲上历史峰值30.51元/股,但是,随着时期的推移,张家港行的股价逐渐萎靡不振。截至2024年7月5日,该行的收盘价为3.98元/股,与历史高点相比,股价下跌了约84%。
只银行转债市场剖析:银行如何平衡资本补充与偿债压力
随着2024年步入中期,上市银行可转债的最新转股状况曾经一切披露。
以后市场共有15只银行转债,其中股份行转债3只,区分是兴业转债、中信转债和浦发转债;城商行转债7只,区分是杭银转债、上银转债、南银转债、成银转债、重银转债、齐鲁转债和苏行转债;以及农商行转债5只,为紫银转债、常银转债、苏农转债、青农转债以及张行转债。
截至6月30日,市场上的15只银行转债中,只需2只转股率逾越一半,而多达10只的转股比例仅为0.01%左右。特地是张行转债未转股比例仍高达99%以上。
在一切银行转债中,中信转债的转股力度最大,累计转股金额约275.93亿元,剩余未转股金额占发行总量的31.02%。苏农转债和成银转债的转股金额区分为13.03亿元和28.04亿元,未转股余额占比区分为47.88%和64.96%。而其他10只银行转债的未转股比例均在99.98%以上。
关于临期转债,如苏农转债和张行转债将于往年内到期,中信转债和浦发转债也将在2025年到期,它们的转股压力和偿付压力尤为清楚。
专家指出,为了成功转股目的,银行控股股东或许会转股,或许经过引入其他战略投资者来增持转债并转股。
例如,2023年引入中国华融成功光大转债的顺利分开,也经过引入和高管群体增持等战略减轻了兑付压力。这为其他银行提供了转债分开的新思绪。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