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出售,有兴趣带价格联系QQ:503594296

不对谎言做评论 英伟达回应厂商无法下单H20芯片风闻 (不对谎言做评价的成语)

admin1 10个月前 (09-21) 阅读数 45 #银行

有信息称,部分厂商已无法下单英伟达中国定制版H20芯片,并报道称也有部分厂商称近期仍有H20少量到货,年内到货已超出了全年约40万颗的出货预期。

对此风闻,9月20日晚,媒体App编辑向英伟达方面寻求回应,对此失掉回答:“不对谎言做评论”。

据悉,去年12月,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新加坡的一场会议中表示,英伟达将继续为中国市场提供合规芯片产品,估量“特供”芯片将包括HGX H20、L20 PCle、L2 PCle等,区分基于英伟达的Hopper和Ada Lovelace架构。

地下信息称,H20 AI GPU被视为H100 GPU的参与版,其内存容量为96GB,运转速度高达4.0 Tb/s,运算才干抵达296TFLOPs。相较于H100,H20在性能密度(TFLOPs/Die size)方面表现出色,为2.9,而H100为19.4。此外,H20的GPU总功耗为400W,采纳8路性能,保管了900 GB/s NVLINK衔接,并提供7路MIG性能。另据相关信息,H20曾经于往年Q2末尾量产,但相关细节至今未上架英伟达官方。

早在去年10月1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保局(BIS)发布了针对芯片的出口管制新规,对包括英伟达高性能AI芯片在内的半导体产品施加新的出口管制;限制条款曾经于10月23日失效。英伟达给美国SEC的备案文件显示,立刻失效的禁售产品包括A800、H800和L40S这些AI芯片。

值得留意的是,受美国更新出口管制影响,在数据中心业务上,英伟达来自中国客户的营收占比曾经从2023财年的19%,下降至2024财年的中个位数百分比。

往年8月的财报会上,英伟达CFO Colette Kress称,当季来自于中国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环比增长,中国市场仍是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的关键奉献者,但占比低于出口管制前的水平,英伟达在中国的竞争也会很剧烈。

黄仁勋曾强调,英伟达将继续“完全遵守”美国政府的贸易法规。他直言,芯片产业链依然处于全球化,美国芯片制造商距离供应链独立至少还有10年-20年时期。


【汽车人】芯片国产化,中国车企还用英伟达吗?

国产算力芯片“平替运动”,叠加芯片下行周期,会发生什么样的效果,大家心里没底,关键是美国官方政策无法捉摸。

文 /《汽车人》孟华

延迟了7个月之后,英伟达CEO黄仁勋突然在1月20日旋风式访问北上深三城的办公室,但48小时后就飞去台北。

黄仁勋此行释放的信号模糊不清。 说他高调吧,此行没有预告,也没有拜见任何监管部门与大客户;说他低调吧,英伟达官方上贴出了他穿着西南大花袄扭秧歌的图片——不穿皮衣的老黄难得一见。

车企的关键性被低估

英伟达曾经在2023年加冕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企业,但黄仁勋的憋屈相同肉眼可见。

假设不是由于各种限制和制裁,中国市场的占比就不会是20%。 他可以随便成为全球首富,就像马斯克曾经做到的那样。

很多人对英伟达的汽车业务存在曲解,即汽车客户对英伟达来说不关键。 依照2024财年二季度财报(2023.7.30-2023.10.29),汽车业务只要2.61亿美元,营收占比约为1.4%,而业务支柱为算力中心(80%)和游戏(15.7%)。

这其实是对财报数据的机械了解。

2023年,中国大陆汽车企业推销英伟达的车载算力Soc,就到达10亿美元级别。 而英伟达的数据业务,大买方新加坡显然是转口贸易方,真正的买家是像阿里云、腾讯云等大客户。

一二线车企,上云业务越来越多,从电池监控到智能驾驶训练,托管方就是这些私有云企业。 这部分算力需求,最终客户是车企(未来还将有少量团体客户的后台数据,要求算力&数据中心处置),但在财报上,看不出来。

2023年夏天,这些云巨头向英伟达订购了超越50亿美元的GPU。 但美商务部一纸禁令,使这些订单都泡了汤。 黄仁勋无奈表示“既要满足监管,又要满足客户”,匆忙开发性能只要A100/H100 20%的GPU H20。 但这些客户不买账,纷繁转而推销华为升腾910B。

训练大模型关键看集成算力和卡间通讯。 英伟达提供的CUDA架构平台,强化了算力生态的优势。 不过,目前大模型基本快收敛到固定的模型结构了。 国际GPU供应商没必要非得提供能抗衡CUDA的生态系统,重点围绕训练和推理生态就好。

自从升腾进入云计算商的推销视野,其实是放慢了国产GPU的成熟进程。 可见,至少从大模型算力业务,英伟达的真正对手不是华为,而是美国商务部。 正是它们将中国生意推给不如英伟达的升腾系列。

下行周期的不确定性

汽车芯片在疫情的这几年不时处于充足形态,有段时期就连成熟制程的MCU和功率芯片都缺。

2023年全球汽车市场规模小涨(3.8%),新动力销量增长30%。 汽车芯片的需求进一步扩张,但产能扩张似乎更快。 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存货周转天数曾经参与到56天。

芯片全体供大于求的局面曾经构成。 就连汽车芯片业务继续高速增长(年化15%)的台积电,也要面对2024年库存增长。

当然,中国的状况有点不同。 成熟制程(40nm级的MCU)自己处置得比拟好。 2023年芯片出口额下滑15.4%,出口量下滑10.8%。 量价之间的差异,反映的其实是高端芯片出口萎缩的更快。 思索到2023年汽车产销创了新高,供应与需求的落差更大了。

一方面是美国一系列制裁造成;另一方面是国产芯片,哪怕是高端芯片,替代供应正在崛起。

2024年,有迹象标明,车企客户、分销商,都在无看法地降低库存,平滑周转天数,降低自身库存货值风险。 但这样的举措假设碰上黑天鹅事情(断供禁令),禁令实施前给的两三个月时期,通常缺乏以经过暂时订单超量补充库存。

无论是台积电这样的头部代工商,还是传统汽车芯片消费商(英飞凌、NXP、瑞萨、安森美、德仪等),都在试图在芯片销售低迷和突发充足风险之间,做攻守平衡。

车企推销的国产运动

从车企推销的角度,较为典型的、单片价值较高的,莫过于算力芯片。

英伟达虽然是算力中心芯片和车载算力Soc的双霸主,但对此仍有危机感。

2023年广州车展上,腾势、极越、蔚来、小鹏、极氪、比亚迪等展车,都标明经常使用了英伟达算力芯片,关键是Orin(单片254Tops),而经常使用算力更强的下一代芯片THOR(2000Tops)的,只要少数新权利厂商的新车型。

在1月份的CES上,英伟达宣布,理想、长城、极氪与小米,四家中企都将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经常使用英伟达的DRIVE技术。 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转变。

DRIVE是一个端到端平台,提供了AI基础架构、智能驾驶配件平台(包括关键两边件组件)和开发环境。 车企可以用它直接开发自己的系统,而不用自己来做这些基础任务。 这意味着英伟达从单纯的汽车算力芯片供应商,转变为AI系统级供应商。

仰仗这一点,在2023年上半年,具有城市NCA性能的车型中,英伟达份额到达53%。 全年数据未出,但英伟达一家占据半壁江山,没有大疑问。

但是,车端算力Soc,正在复制算力中心的竞争环节。 华为以MDC810平台,在极狐αS HI版、阿维塔11/12、问界M9上,都成功了与英伟达效果相似的智驾才干。 如今大家都知道,华为系在迅速扩张中。

有人曾经发现了,参与鸿蒙生态,并采用华为智驾方案和算力芯片的,都有国资背景,赛力斯、北汽、奇瑞、长安、西风(岚图)、江淮等。 而与英伟达坚决协作的,基本都是民企或许新权利。

如今市场上相关整车产品构成的局面是,高端智驾用英伟达,其次用华为;而中低端则用地平线、黑芝麻等国际芯片和算法工具链公司的产品。

而且,车企们对英伟达的担忧,和云服务商的担忧如出一辙,即担忧不一定什么时刻,美国那边一纸禁令,造成这不能买那不能买。 这种中心芯片及其规范平台,智驾软件都围绕其开发。 一旦断供,短期内无法能找到平替。

蔚来曾经发布了自研智驾芯片(神机系列),小鹏和理想也在自研AI芯片。 一旦这条路被证明可以走下去,会有更多的车企寻求投资,以摆脱潜在供应风险。 不过,在两年内,车企自研芯片,不会唱主角,英伟达在这些车企的头号智驾芯片供应商位置,2026年之前不会坚定。

假设英伟达还有转圜空间的话,高通(通常上)则更难做一些。 由于高通的中国大陆营收占比高达64%(2023年全年或许涨到70%)。 但实践上,美国历次制裁,高通都被划到圈外。

高通CEO安盟强调:“即使在以后的中美相关背景下,我们在中国的业务也是扩展的。 ”这番话更像是隐藏着一些不安心情。 高通的汽车智舱业务,遭遇的对手,远比英伟达要少,似乎也更好对付一些。

不过,这两年,高通和英伟达,以及中国的对手们(尤其是华为),都在做“舱驾一体”系统,都想自己的平台包打一切义务,吃掉对手的业务。

以后国产算力芯片“平替运动”,从秘密小心试探,曾经逐渐过渡到大摇大摆地下启动的境地。 该运动叠加到芯片下行周期,会发生什么样的效果,大家心里没底,关键是美国官方政策无法捉摸。

但越是这样,平替就越会减速。 业内关心替代环节,能否能以平和渐进的方式启动,而且两边必需防止出现2020年那样供应危机。

英伟达的关键代工厂是台积电。 前者曾经发现了中国客户们末尾三箭齐发(维系既有协作、自研芯片、推销国产替代),或许至少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就不能太过迷信自己全球第一算力芯片供应商的金字招牌。

黄仁勋持久地在年会上秀一下舞姿,恐怕不是为了和员工共建,更多是展如今中国生意的常年诚意。 假设美国政府能够安生一点,不加码禁运、限供政策,英伟达与中国客户对彼此的决计,恐怕会更足一点。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