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资产出圈面前 面前什么逻辑 (红利在投资好不好)
回忆过去两到三年,中证红利ETF(515080)对标的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每年较宽基和沪深300指数都有较为显著的超额。在这种背景下,以往大家偏差投资生长景气畛域,往年红利这类偏价值持重的格调惹起了市场的宽泛关注。
第一:性能型资金的转向。 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代表的传统高股息率板块,实践上是 性能型资金较为青眼的蜂拥地 。这类性能型资金,重要是基于常年考核指标,优化复利效应,并非谋求资产的短期变现。
第二:红利资产的稀缺性。 在以后资产荒的环境下,中证红利等股息稳固继续的现金流资产,稀缺性特色较为突出。像近期红利资产产生的短期动摇,其面前或正是因为其稀缺性所引发的资金购置行为所致。 性能过快过多则短期估值优化使得股息率性价比迅速下滑,同时也易迎来买卖型资金的获利了却离场引发高股息行情的阶段性调整。
第三:长端利率常年下行。 长债利率下行背景下,负债端压力使得这类资产仍是中常年底仓之选,亦难产生常年回调,高股息组合收益进入区间震荡,向下空间有限,向上则有待行业个股拔估值及高股息的范围扩容。
近期,随着新“国九条”政策推动,及年中上市公司分成高峰,红利指数股息率也将阶段性上升。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其最新股息率5.80%,处于近十年86%分位左右。 股债性价比用指数股息率减去30年国债利率权衡:3年移动平均的息差中枢向上,高股息全体仍具有性价比。只需这种股债息差存在,红利资产性能价值就在。
以上内容节选自招商基金资深战略剖析师邓和权和钻研所另类战略首席陈洁敏在6月27日【分成季,红利是否继续“红”?】路演文字实录。
近期,中证红利ETF(515080)迎来往年第二次分成,依据分成通告内容,本次方案每十份分成0.20元,分成比例约1.3%。据了解,这是中证红利ETF(515080)往年以来第2次分成,也是该ETF上市以来第9次分成,分成次数为同期权力ETF最多。至此,该ETF每十份基金份额累计分成金额将到达2.85元。
据了解,中证红利ETF(515080)主动跟踪中证红利指数(000922.CSI) ,该指数重要选取两市现金股息率高、分成延续性在三年及以上、同时具有必定规模及流动性的100只股票为成份股, 驳回股息率加权,反映A股市场高红利股票的全体体现 。场外可关注联接基金(A份额012643;C份额012644;E份额016363)。
欧洲半导体三巨头的守旧与拓新
作者 | 海怪
意法半导体、英飞凌、恩智浦三家半导体企业先后从其母公司独立或重组之后,直到今天,一直是撑起欧洲半导体产业面子的“三巨头”。
之所以被称为“三巨头”,是因为自1987年以来,三家几乎从未跌出全球半导体企业20强,虽然排名有调换,但都没掉队。 当然也再没有新兴的欧洲半导体企业进入这个头部榜单。
如今,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这三巨头主要选择了工业和 汽车 等B端芯片市场,而避开了竞争激烈的移动终端及电脑等消费级芯片市场。
这就让芯片产业之外的人很少有机会听到三巨头的名声,也自然很少了解这三巨头在全球芯片市场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三家当下的竞争格局和未来可能的发展前景。
那么,三巨头之间有哪些纠葛和关联?各自有哪些优势?顺着这些问题我们接着讨论下去。
三巨头的并购“排位赛”
由于三巨头将市场都定位在B端芯片市场,三家各自的技术和产品自然有重叠,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激烈的竞争。 而在近几年三巨头的发展过程中,大规模并购其他半导体企业和技术公司,成为能够快速赶超对手的“常规”手段。
在2018年,曾传出“英飞凌试图收购意法半导体”的消息,最后可能因为法国政府的阻挠而告吹。 甚至早在2007年,还有“意法半导体要收购英飞凌”的传闻。 可见三巨头相互之间觊觎对方已久。
而三巨头的关系中,英飞凌和恩智浦的竞争最为激烈,双方都在 汽车 半导体领域深耕多年,且排名接近。 2015年,恩智浦以1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的飞思卡尔半导体(Freescale Semiconductor),成为当年的天价收购案。 完成此次收购后,恩智浦成功进入全球半导体厂商前十的行列,成为全球最大的车用半导体制造商,并且成为车用半导体解决方案与通用微型控制器(MCU)的市场龙头。
经此一战,英飞凌虽然在 汽车 半导体市场略占下风,但也没有停止并购扩张的脚步。 为巩固其在功率半导体的领先地位,英飞凌在2015年率先以30亿美元现金并购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又在去年4月,宣布以10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美国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的收购。
赛普拉斯半导体的产品,包括微控制器、连接组件、软件系统以及高性能存储器等,与英飞凌当先的功率半导体、 汽车 微控制器、传感器以及安全解决方案,形成了高度的优势互补,双方将在ADAS/AD、物联网和5G移动基础设施等高增长应用领域,提供更先进的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英飞凌的目的仍然是要加强 汽车 半导体产品的实力,试图超越恩智浦的 汽车 半导体业务。 此外,英飞凌在MCU、电源管理和传感器芯片方面超过或接近意法半导体。
去年几乎同时,恩智浦又以17.6亿美元收购美国美满电子(Marvell)的无线连接业务,主要产品线是Marvell的Wi-Fi和蓝牙等连接产品。 通过这一收购,恩智浦可以更好补强其在工业和 汽车 领域的无线通信实力。
相比之下,过去几年意法半导体在并购市场的动作较少,但也并非没有。 2016年8月,意法半导体宣布收购奥地利微电子公司(AMS)的NFC和RFID reader的所有资产,获得相关的所有专利、技术、产品以及业务,以强化其在安全微控制器解决方案的实力,在移动设备、穿戴式、金融、身份认证、工业化、自动化以及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在2019年的TOP15半导体市场排名中,来自欧洲的三家企业只能排在12-14位。 恩智浦收购飞思卡尔的红利已经消失。 而英飞凌收购赛普拉斯之后,两家营收加起来,会使得英飞凌大幅提升排名进到前十名当中。
从半导体产品形态来看,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恩智浦,都是模拟芯片或模数混合芯片企业。 从近几年的产业趋势来看,模拟芯片产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而且模拟芯片企业的并购重组主要发生在美国和欧洲之间。 从恩智浦和英飞凌收购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对模拟和模数混合芯片厂商的并购,而且标的几乎全部来自美国。
一方面说明美国模拟芯片整体的数量和实力都很强,一方面也能看出全球模拟芯片企业发展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如果想要打破平衡,取得快速发展,并购重组和强强联合就成为一个直接有效的手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欧洲直接模拟芯片企业的这种“内部消化”,正在进一步拉大欧美和亚洲之间在模拟芯片产业上的优势差距。
三巨头的守旧与拓新
为什么三巨头想要突破增长瓶颈,就必须依靠巨额收购来实现呢?
这实际上要跟模拟芯片产业的特点有关。 与数字芯片要求快速更新迭代(摩尔定律)不同,模拟芯片产品使用周期较长,价格相对较低,其使用时间通常在10年以上,产品价格也较低。 寻求高可靠性与低失真低功耗,核心在于电路设计,模拟芯片设计工艺特别依赖人工经验积累、研发周期长。
一旦某家企业在某类模拟芯片上建立其研发优势,那么其他竞争对手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模仿或者超过,同时也因为下游客户对模拟芯片超高稳定性要求,一旦某些厂商建立其产品优势,其他竞争者也难以撼动其供应市场。 所以,模拟芯片的产品与行业特点导致模拟芯片厂商存在寡头竞争特点。
德州仪器、亚德诺、意法半导体、英飞凌、恩智浦都是长期稳居全球TOP10的模拟芯片巨头,并且近几年,集中度还在进一步上升。 近日,亚德诺高价完成美信的收购,甚至于有机会挑战第一名德州仪器的位置,而英飞凌对赛普拉斯的收购,也能让其排名大幅上升。
从产品线来看,三巨头都是老牌的IDM制造商,都拥有非常齐全的产品线,并且更加注重产品线工艺的稳步改进。
当然,恩智浦也想过拓展其他业务。 2007年,恩智浦曾收购SiliconLabs蜂窝通信业务,发力移动业务市场,以及数字电视、机顶盒等家庭应用半导体市场,但短暂的出圈尝试不够成功。
因此,2007年起恩智浦很快将无线电话SoC业务、无线业务和家庭业务部门予以出售或剥离,并重新集中到飞利浦时代就确立的优势领域—— 汽车 电子和安全识别业务。 2009年,恩智浦开始主要发力HPMS(高性能混合信号)产品,到2019年,包括 汽车 电子、安全识别相关业务的HPMS部门的营收占比超过了95%,产品线大幅度集中。
另外,恩智浦一直在大力推广以UWB、NFC等为代表的射频芯片业务。 去年收购Marvell的无线连接业务正是致力于这一方向的表现。
英飞凌更重视其王牌业务板块——功率半导体产品。 2016年,英飞凌尝试收购从美国Cree手中收购其Wolfspeed Power &RF部门(不过被美国CFIUS否决),其目的也是为了集中资源,加强其功率半导体业务。 英飞凌拥有 汽车 电子、工业功率控制、电源管理及多元化市场、智能卡与安全等四大事业部。
(意法半导体2017Q2~2018Q2三大业务线营收及营业利润率)
相对于英飞凌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在传感器业务上更加突出,特别是其MEMS技术,竞争力很强,也正是依托该优势技术,使得该公司在消费类电子、 汽车 ,以及工业传感器应用方面都有较强的竞争力。 另外,意外半导体在 汽车 和分立器件、模拟器件以及微控制器和数字IC产品都有相当比例的市场表现。
早在十年以前,欧洲半导体产业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不在移动终端及PC市场寻求突破,而是专注于车用半导体和工业半导体两个细分市场。 这一选择既有延续传统优势的考虑,又有对电动 汽车 及物联网这些新兴市场趋势的判断。
欧洲国家本身有良好的 汽车 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而欧洲半导体三巨头又在车用和工业半导体领域深耕多年,具备完整的设计、制造和封测的IDM体系,使得竞争对手短期内难以超越,这也是三巨头能够“守旧”的底气。
随着PC市场和移动终端市场红利期的结束,紧随5G网络普及而来的正是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智能电动 汽车 、无人驾驶、车联网、物联网等全新红利市场的到来,让欧洲半导体产业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这是三巨头能够“拓新”的机遇。
从“守旧”中“拓新”,正是欧洲半导体产业能够继续赢得未来市场的不二法门。
三巨头的“中国红利”
由于欧洲半导体产业一直以来,无论是排名还是营收,其相对于美国和亚洲厂商来说,波动都非常小,但是未来又有一个稳定的增长预期。 因此即便是三巨头如此大的体量,也成为美国半导体巨头试图并购的目标。
(虚线为2016年高通收购恩智浦流产后去除的390亿美元)
2016年,美国高通尝试以38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成为当年金额最高的收购计划。 当时恩智浦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大幅提高了报价至440亿美元。 高通同意了这一价格,并且收购案先后获得了美国、欧盟、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全球八个主要监管部门同意。 但在中国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审核期内,高通在其收购期内宣布放弃这些收购计划,并为此向恩智浦支付了20亿美元的“分手费”。
高通大力收购恩智浦的原因不难理解,那就是在5G发展可能受阻的情况下,获得恩智浦在 汽车 、物联网、网络融合、安全系统等领域的半导体技术优势,从而实现业务的互补和企业规模的飞跃。
不过,这场收购案中,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中国的反垄断审查。 而事实上,无论恩智浦还是高通,中国都是最大的销售市场。 假如两家强行完成并购,在未来仍有可能面临着我国的反垄断调查、限制甚至是处罚。
同样,对于恩智浦、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来说,中国既是三家最主要的销售市场,同时也是三巨头耕耘多年的新红利市场。
比如,恩智浦的众多业务早已在中国扎根。 2019年汇顶 科技 以1.65亿美元收购NXP的音频应用解决方案业务(VAS),VAS可广泛应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IoT等领域。 更早之前的2015年,建广资产与恩智浦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瑞能半导体,随后建广资产又以18亿美元巨资收购恩智浦的RF Power部门,成为中国资本首次对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国际资产、团队、技术专利和研发能力进行的并购。
2017年,由中资收购恩智浦标准产品业务而组建的安世半导体,已经在半导体细分市场上,取得二极管和晶体管排名第一, ESD保护器件排名第二,小信号MOSFET排名第二,逻辑器件仅次于德州仪器, 汽车 功率MOSFET仅次于英飞凌的名次。
意法半导体也早已在中国耕耘多年,特别是其STM32系列MCU,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影响力。 而英飞凌在与1998年已入华的赛普拉斯的整合之后,将获得更大的中国市场,并且英飞凌本身的功率器件在中国的销售也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在当下华为遭受美国在半导体方面的阻击之时,华为与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的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都显得非常重要。
在我们完整地回顾完欧洲半导体产业的前世今生之后,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稳”。
从欧洲半导体产业初兴之时,在各国政府主导下,几乎所有半导体产业都聚集在各国原本的工业巨头之下,享受产业政策的呵护。 即使在世纪之交,半导体产业从体量臃肿的母公司独立出来,也仍然只诞生出三家身世优渥的半导体巨头。
而三巨头在发展过程中,其实又一次经历了从臃肿到精简,不断剥离非核心业务的过程。 而此后的并购也主要集中在三家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或者优势互补的产业方向上面。
这一切既源于欧洲大陆的传统工业基础优势的延续,又源于欧美亚洲在半导体产业格局上面的复杂博弈。 欧洲半导体产业在利用自身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也其实限制了突破传统桎梏的机会。 不会像日韩、台湾地区和中国这样,利用人口红利和后发优势,最早从零开始,建立其各自的半导体特色优势。
这也是《圣经》里说的“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的现实意义吧。 下一篇,我们继续欧洲半导体的回顾,探寻从荷兰飞利浦诞生的一个制造业的奇迹——荷兰光刻机公司ASML。
明明吃了“整容”带来的红利,为什么明星们都不愿意承认呢?
在演艺圈里,有些明星是微调了的,也是因为这个,让她们有了更多的演戏机会。 为何明星们不愿意承认自己调整了外在形象呢?主要原因有三个:一个是娱乐圈的压力大,不愿意丧失演戏机会;二是光靠颜值,也可以收割一波流量;三是承认了以后,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的。
一、娱乐圈的压力很大,大家都很拼
有人说过,娱乐圈最不缺的,就是美女。 既然这里美女如云,那么,如何美得有特色,就是美人们考虑的内容了,有的想要环肥燕瘦,有的想要沉鱼落雁,有的想要闭月羞花。
娱乐圈里有些女明星,有点丰满的,例如蒋欣、郝蕾,还有我们熟悉的沈腾、沙溢等人。 他们愿意在演技上打拼,也有很多的代表作品。 蒋欣的《甄嬛传》、《欢乐颂》等,郝蕾的《情满四合院》,沈腾的《夏洛特烦恼》和沙溢的《武林外传》。
也有些女明星,在颜值上有很优秀,例如鞠婧祎,她的样子,楚楚可人。 还有金晨,《隐秘而伟大》里的她,很精致。 她们在颜值上很好看,在演技上,也是可圈可点的。 杨幂和杨颖的努力,大家都可以看到。 她们生完孩子不久,又出现在娱乐圈里了,说明娱乐圈的压力,得有多大!
不仅仅是这些人,很多人为了让自己呈现更完美的状态,还减肥。 本来都挺瘦的女孩子,还要减肥,金莎参加综艺节目的时候,就带着体重秤,为的是不让自己吃超标。 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说明娱乐圈的压力,太大了!
二、很多女明星,光靠颜值,就可以收获很多粉丝
很多颜值上很优秀的女明星,像江疏影、钟楚曦、彭小苒等人,颜值上很好看,看到她们在剧中的表现,感觉是颜值太厉害了,让大家的关注点集中在颜值上了,没有太在意她们的演技。
江疏影的《三十而已》,就很好看,在剧中那种感觉,真的是气质美女。 在《扫黑风暴》中,江疏影的那个感觉,让很多路人转粉了。 看到她,可以忽略很多剧情,只要静静地看着她就好。
就这样,很多人喜欢江疏影,看到她有那么多粉丝,其中有很多是颜值粉。 她的气质也好,人也美。 有了颜值,自然是可以获得很多人关注的。 也有很多人喜欢她在影视剧中美美的样子。
钟楚曦的演技也不错,《芳华》里的她,就很美。 她在剧中那个美美的感觉,有种盛世容颜的颜值,只是,很多人看到她的颜值,忽略她的演技了,这让她有些无语和受伤。
很多女明星努力,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她们努力后的风采,但是,很多网友只是看到她们的颜值,这也是当下颜值经济给大家带来的不好一面。 钟楚曦努力了,很多人也喜欢看她美丽的样子,也愿意陪着她走一段美好的时光。
《东宫》里的彭小苒,美不胜收的感觉,一袭红衣,妆容精致,给人的感觉,是仙子下凡。 很多人喜欢看她在剧中的表现,也有人喜欢她在剧中的演绎。 颜值上有上佳表现的她,获得了很多粉丝的认可。
三、要是承认整容,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整容,对于明星事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整过,杨颖为了让大家信服,还带着记者到专业机构来检测,证明她没有整过。 也有一些明星,是承认整过的,例如张檬、欧阳奋强等人。
张檬是公开承认的,她在《夏家三千金》中有精彩的演绎,在剧中那种灵性还是引人注意的。 她之后就进行了脸部调整,调整了以后,虽然精致了,但是脸部的肌肉僵硬了。 她之后的发展之路,并不顺畅。
参加一档综艺节目的时候,她坦诚,整了以后,很多片约不见了,也很后悔调整了脸部。 但是,那个时候的她,不管不顾了。 虽然很同情她,但是,她这种情况,只能是叹息一声了。
不仅是她,还有欧阳奋强。 他之前在《红楼梦》中有精彩演绎,很多人记住了那个谦谦公子贾宝玉,这个经典形象,一直留在脑海中。 他自己承认过调整了下巴,只是,他没有出演过更经典的角色了。
之后转行当了导演,也没有很多出名的作品了。 给人的感觉,他就这一个经典的形象。 他没有谈整容之后的体会,应该也会后悔。 这样的明星有很多!实际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个人的形象调整了,脸部肌肉僵硬了,很多微表情就没有办法做了,对于导演而言,这是不合格的,找他(她)演戏就少了。 承认了整容,就意味着自己的演戏之路,会充满坎坷。 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的原因。 要是你整容了,你会承认吗?
陈米麒原名叫什么?她当初是如何出圈的?
陈米麒的原名叫陈雅婷,她凭借王思聪的绯闻女友的身份而出圈。
陈米麒是中国内地的女演员和模特,直到2013年她被潘文杰导演邀请出演古装剧《陆小凤与花满楼》正式出道进入娱乐影视圈。 陈米麒的家庭非常普通,她是由于星探挖掘才开始自己的模特工作。 在娱乐圈中,她出演了多部作品,但是始终不温不火,观众知名度也不高。 许多网友对她的印象只是王思聪的绯闻前女友。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身份,陈米麒才在娱乐圈中获得了多部影视剧出演的机会和更多导演的关注。
一、 凭借王思聪绯闻前女友的身份,陈米麒吃尽红利。
尽管陈米麒与王思聪并没有正面回应这段绯闻恋情,但是凭借网友的猜测与好奇心,也让更多人认识了陈米麒。 绯闻消息一出,她的个人社交账号上顿时涨粉数万,工作戏约也不断。 她也一口气拍摄了多部作品。 但绯闻风波已过,为了避嫌,陈雅婷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陈米麒。 正是因为这一改名,陈米麒的名气反而越来越低。
二、 陈米麒在娱乐圈中并不知名,只能算是小明星。
纵使有一定的粉丝量,但是和娱乐圈中其他的流量女明星相比,陈米麒的咖位显得太低。 失去王思聪的光环,她只能在娱乐圈中默默努力。 根据资料显示,自从陈米麒出道,一直到2020年,他她都有作品演出。 但之后,她就消失在大众网友面前。
三、 陈米麒没有上过专业表演课程,但是表演天赋并不低。
虽然自己并非科班出身,但是陈米麒有一颗努力的心。 她在剧中塑造的人物情感充沛,表现力也十足。 她的台词功底也非常好,也不止一次得到过业内人士的夸赞。 可以说他是娱乐圈中的天才种子选手,遗憾的是在2020年之后,她便没有任何作品出演。
陈米麒的出圈是因为王思聪,但是能够在娱乐圈中出演多部电视剧,也和她自身的努力脱不了关系。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