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出售,有兴趣带价格联系QQ:503594296

将于7月8日至10日举办罢工 韩国三星电子工会 (在7月8号)

admin1 1年前 (2024-07-02) 阅读数 18 #美股

韩国三星电子一名工会官员周二示意,该工会已召唤在7月8日至10日举办罢工。该工会正放大针对这家韩国市值最高公司的工业执行。该官员示意,工会正在选择有多少工人将加入罢工。该工会指导人示意,工会宿愿奖金和休假制度愈加透明,并宿愿三星公司将其视为对等的协作同伴。

三星股价未受影响,早盘下跌0.1%,而韩国基准股指下跌0.7%。两位剖析师示意,罢工自身不太或者对芯片产量发生严重影响,由于这家世界最大存储芯片制造商的大局部消费都是智能化的。


人们为什么非要惦记三星Note7爆炸事件?

一直以来,三星Galaxy Note系列机型都被视作安卓阵营的旗舰机型,而三星Galaxy Note 7由于其具备的双曲面屏,蓝色机身,虹膜识别,全新的S Pen,防水防尘等功能,更是被诸多网友视为“机皇”。 然而就是这么一款备受关注的旗舰产品,却不幸遭遇“滑铁卢”,深陷电池爆炸事故当中,从8月3日全球首发到10月11日全球停产,69天内三星Galaxy Note 7受到了全世界科技圈的关注,爆炸事件也日趋发酵、升级,微博、微信上诸多段子手们“不嫌事大”的恶搞三星Galaxy Note 7爆炸事件,成功的让此事件发酵到了顶点。

其实电池爆炸这个问题,可大可小,近几年的手机行业和电池行业中,电池爆炸燃烧之类的问题其实屡见不鲜。 小编不是什么三星铁杆粉,也不是三星黑,况且算个路人吧。 只是想借着给大家梳理三星爆炸事件始末,阐述爆炸原因的同时,让大家能够理性看待电池爆炸问题。

8月3日:全球首发

三星Glalxy Note7新品发布会在英国伦敦和巴西里约热内卢同步举行 。

8月24日:全球首炸

韩国网民24日上午在一个名为“ppomppu”的网上论坛中上传了7张Galaxy Note7的照片,照片中手机已经被严重烧毁。

8月26日:国行首发

三星Glalxy Note7国行版在北京首发。

9月2日:全球召回(除中国)

三星公司宣布,因电池缺陷问题,停售Galaxy Note7手机;允许已经购买到此款手机的消费者两周后置换新手机;并且召回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共250万部Note7手机。 三星声明,目前在中国大陆销售的Note7使用的是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电池供应商,电池并不存在安全隐患。

9月14日 重申国行Note7安全不召回

三星在召回声明中称:“我们再次重申,自9月1日起在中国市场发售的Galaxy Note7国行版本,由于采用了不同的电池供应商,而不在此次更换范畴,可放心购买及使用。”

9月18日凌晨 国行版首炸

9月18日凌晨,有用户在Note7贴吧发布帖子称,自己在京东网购的国行三星note7珊瑚蓝版在使用时电池发生了爆炸。 根据该用户在帖子中透露,当时手机并未在充电状态,使用过程中突然出现黑屏,随后机身开始出现震动,其将手机丢到一旁后发生了爆炸。

为了证明自己购买Note7的正规性,该用户晒出了自己的开箱图和购买发票。 这款珊瑚蓝版Note7是在9月2日左右拿到货,从三星官网查询这台机器的IMEI号码可知,该机的意外损坏保险服务开始时间为9月3号,并非三星官方召回的1858台测试体验机。

9月18日晚间 国行第二炸

9月18日晚些时候,有人发消息表示机主于9月7日在京东购买,8日收到。 9月18日晚近9时手机在上海爆炸。 当时正在玩游戏,手机莫名震动、黑屏,发生滋滋响声,后冒烟并燃烧。

随后9月24日,央视报道称,记者联系二炸机主,机主原先答应将手机送检,后临时改了主意,称只想过正常生活。 前后态度来了一个大转弯,让人难以理解。 但随后9月28日,机主透露给国内部分媒体,表示并没有放弃维权,而是选择了更稳妥的方式希望通过司法程序保障自身权益。

9月24日 国行第三炸

2016年9月24日下午三星国行note7又一次在上海爆炸。 机主朋友转述机主说法称,“走着走着,闻到焦味,就发现口袋冒烟了”。

两天之后,机主和三星方面见面,但见面未涉及赔偿,且手机还在机主手中,但机主暂不想接受采访。这次的机主似乎不愿意成为关注焦点,

9月26日 国行第四炸(安全版本)

2016年9月26日凌晨note7在广州爆炸。 当时,手机已充满电,机主正在看外观,手机突然变鼓,冒烟,空气中满是酸腐刺鼻的烟尘,并损坏面前的MacBook Pro电脑。 机主表示手机是9月25日在京东购买,当天傍晚收到的,而且手机的版本就是带有绿色安全标识的。

9月26日下午 国行第五炸

此次爆炸的note7是2016年9月8日在天猫三星官方旗舰店购买、9月10日送到的。 9月26日下午手机在辽宁爆炸。 当时,机主正要打电话,手机突然黑屏、震动、发烫,后冒烟,有刺鼻气味,不到五分钟就烧焦了。

9月28日 国行第六炸

通过新浪微博用户爆料称,广西北海三星国行note7再次发生爆炸。 “此次事发某手机城,员工自己在试用的,玩玩手机发烫就冒烟了,丢出手,保安立马拿了灭火器灭火”。 该用户还给出了视频为证。 视频显示,该手机屏幕正面有一块疑似烧焦痕迹。

10月2日 国行第七炸

2016年10月2日有人在网络上发布消息,称自己9月18日购买的手机,已经不幸阵亡。 机主表示虽然看到过类似的报道,但没想到事情轮到了自己。 产品型号是铂光金色的国行SM-N9300,从包装上看是首批出货的版本,而不是新版。

从图片上看手机应该是从中间开始燃烧的,屏幕和后壳都被烧穿,床单和被褥也留下了黑色的烧焦痕迹。 手机中间内部区域为灰白色,安全人士初步推断最初燃烧点是电池。

10月11日 暂停Note7生产 召回全部国行版本

三星宣布“暂停Note 7的生产,做出调整以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决定。 同一天,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6年10月11日起,召回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的全部SM-N9300 Galaxy Note 7数字移动电话机,共计台 (包含2016年9月14日公告首次召回的1858台产品)。 随后官方又发出声明,向中国消费者致歉并承诺召回全部国行版三星Note7手机。

电池爆炸背后的原因

小编一开始就有提到,电池爆炸燃烧这个问题,在近年来的手机行业和电池行业其实算是比较多见的问题了。 大家常见的手机电池一般都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虽然相对于普通锂电池来说,聚合物具有可塑性强、尺寸可定制、能量密度高、不易爆炸等优点,但是锂离子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极为活泼的,对于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如果在高温状态或者聚合物外包装受损的状况下,依然极易发生爆炸燃烧等情况。 简单地说,质量合格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在允许的温度环境,没有受到外伤的情况下,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一旦温度过高或者有外伤,爆炸燃烧的可能性极高。

说完了锂离子聚合物本身的特点,我们再来说说这次三星Galaxy Note 7爆炸事件中的一个特有问题:三星Galaxy Note 7所使用的电池,并未经过美国无线行业组织(CTIA)认证的28家实验室中的任何一家进行测试,而是使用了隶属于三星电子的一家实验室进行测试。

按照规定,手机厂商想要在美国进行销售智能手机,其手机电池必须在美国无线行业组织(CTIA)认证的28家实验室中的任何一家实验室通过测试,以确保手机电池符合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的标准,而三星是全球唯一一家仅通过自主电池测试实验室测试的手机厂商。

也就是说,三星“作死”了一把,由于一系列我们无法得知的原因,三星并没有选择第三方实验室进行CTIA认证测试,而是选择自己的实验室进行测试,然后就将未经认证的电池使用在了三星Galaxy Note 7上,最终导致这样一款备受瞩目的旗舰机皇成为了69天寿命的短命鬼。

写在最后

三星Galaxy Note 7爆炸事件最终以“三星宣布停产并全球召回三星Galaxy Note 7”为结尾画上了一个句号,三星Galaxy Note 7也成为了智能手机史上最短命的“机皇”。 回过头来反思,三星Galaxy Note 7是一款好机器么?是。 但是三星电子这次自己作死,用了未经认证的配件,加上网上段子手们的“推波助澜”,最终导致一款好产品就此退市,颇有些生不逢时的感觉。 只希望三星能够记住这次教训,在未来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产品。

三星电子劳资双方进行31次交涉后终于达成薪资协议

三星电子劳资双方进行31次交涉后终于达成薪资协议

三星电子劳资双方进行31次交涉后终于达成薪资协议,据三星电子劳资双方在经过长达10个月的交涉后最终达成薪资协议,并将于8月10日举行签约仪式。 三星电子劳资双方进行31次交涉后终于达成薪资协议。

三星电子劳资双方进行31次交涉后终于达成薪资协议1

据三星电子劳资8日消息,双方经过长达10个月的交涉后最终达成薪资协议,并将于10日在三星电子位于龙仁市的器兴园区举行签约仪式。 这将是三星电子成立53年以来首次与工会签署薪资协议。

由三星电子内四个工会组成的工会联合磋商团近期表决通过了与公司达成一致的《2021—2022年度薪资谈判临时协议案》。 劳资双方从去年10月起开始进行“2021年度工资谈判”,随着谈判久拖不决,双方将2021年和2022年度薪资谈判合并,至今共进行31次交涉。

最终协议内容包括,公司为节日期间的值班人员发放的津贴适用天数从3天增至4天;对今年不使用年初新设的三天带薪休假的职员补发工龄补贴;成立旨在改善薪资递减制的劳资工作组。 但年薪酬涨幅按公司提出的水平而敲定。 三星电子去年和今年分别上调员工平均薪酬7.5%和9%。

工会方面表示,劳方将借此与公司积累互信,为改善员工的薪资和福利付出努力。 公司方面表示,继去年首次签署集体协议后,此次劳资就薪资协议达成一致,为劳资关系改善迈出了一大步,公司将继续与劳方保持沟通,建立双赢的劳资文化。

此前报道称,三星电子四个工会组织组成了一个集体谈判小组,自2021年10月以来一直在与管理层进行谈判。 他们要求公司给每位员工每年增加1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3万元)的工资,并公开公司的激励制度等。 该公司没有接受这一要求。

报道还提到,四大工会中最大的工会有4500名成员,占公司全体员工(11.4万人)的4%左右。

另据观察者网近日报道,2021年6月,三星电子工会当中的2500名显示器部门员工展开了2周以上的小规模罢工,最后劳资双方和解,包含上调工资与签订工资协议。

三星电子劳资双方进行31次交涉后终于达成薪资协议2

据三星电子劳资双方在经过长达10个月的交涉后最终达成薪资协议,并将于8月10日举行签约仪式。 这将是三星电子成立53年以来首次与工会签署薪资协议。

由三星电子四个工会组成的工会联合磋商团近期表决通过了与公司达成一致的《2021—2022年度薪资谈判临时协议案》。 劳资双方从去年10月起开始进行“2021年度工资谈判”,随着谈判久拖不决,双方将2021年和2022年度薪资谈判合并,至今共进行了31次交涉。

最终达成的协议内容包括,公司为节日期间的值班人员发放的津贴适用天数从3天增至4天;对今年不使用年初新设的三天带薪休假的职员补发工龄补贴;成立旨在改善薪资递减制的劳资工作组。 但年薪酬涨幅按公司提出的水平而敲定。 三星电子去年和今年分别将员工平均薪酬上调了7.5%和9%。

此前,工会宣布不能接受管理层提议的 3 天带薪休假和合并 2021 年和 2022 年工资谈判。 工会要求 7 天带薪休假。

此外,为了增加对公司的压力,工会要求两个分支工会组织和所有公民团体团结一致。 “我们建议全国所有工会和民间团体成立一个联合支持小组,帮助三星电子赢得工资谈判斗争,”三星电子工会的一位官员说。 “让我们回应三星集团和其他大公司的反工会政策,包括三星电子的管理层,他们寻求与三星电子劳工组织而不是三星电子劳工管理委员会达成协议。 ”

从 2021 年 9 月起,三星电子的劳资双方在 5 个月内共进行了 15 次 2021 年工资谈判,但始终未能消除分歧。 在获得罢工的合法权利后,工会主义者要求与首席执行官直接沟通。 3 月 11 日,工会与京基贤会长会面,但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因此在李副会长家门前举行抗议活动。

三星电子劳资双方进行31次交涉后终于达成薪资协议3

近日,据韩媒报道,经过长达10个月的交涉,三星电子劳资双方就工资协商达成了协议。 而这,将是三星电子自成立以来首次与工会签订工资协议。 据了解,该协议由三星电子内部的四个工会组成的工会共同交涉团成员表决通过。

据悉,三星电子劳资双方从去年10月开始进行“2021年工资交涉”。 之后,随着交涉时间的延长,2021年工资交涉和2022年工资交涉合并进行协商。 此前,劳资双方共进行了11次正式交涉,20次实务交涉等共31次集体交涉。

初期工会要求将全员合同年薪一次性上调1000万韩元,并于每年支付25%的营业利润。 而资方显然无法接受该要求,因此协商进度一直停滞不前。 此后,工会考虑到协商过于长期化的情况,作出让步,决定放弃追加加薪的要求。 同时,三星电子也承诺将扩大节日、学费等实质性福利措施,最终得以达成协议。

最终协议内容包括,公司为节日期间的值班人员发放的津贴适用天数从3天增至4天,并对今年未使用年初新设的三天带薪休假的职员补发工龄补贴。 同时,三星电子将成立劳资工作组,对薪资递减制进行改善调整。 不过,有关年薪酬涨幅方面的内容,最后将由公司的经营情况来决定。

工会与公司的矛盾在哪

据了解,三星电子工会此前提出公司需给每位员工增加1000万韩元(约合5.3万元人民币)的年薪,并将集团营业利润25%作为工人的绩效奖金等要求。 此外,工会还提出特别休假权。

对此,三星电子管理层表示,将继续与工人进行谈判,但拒绝接受工会的要求。

将营业利润的25%用于员工奖金的要求颇具争议。 由于芯片需求强劲、代工利润率上升等原因,三星电子2021年的业绩创历年营业利润之最。 今年1月末,三星电子公布了其2021年财报,全年销售额达279.6万亿韩元(约人民币1.49万亿元),同比增长18.07%。 其中,营业利润51.63万亿韩元(约人民币2726亿元),同比增长43.45%。

目前,三星电子共有11.4万名员工,如果将利润的25%作为奖金分配给这些员工,仅绩效奖金一项就高达每人1.13亿韩元。

鉴于三星是一家在设备上重资产投资的公司,有观点认为,要求过高的薪酬会损害公司的增长_比如说研发支出。 2021年12月,欧盟(EU)执行委员会发布的《欧盟2021工业研发投入记分牌》数据显示,2020年,三星电子的研发费用为158.949亿欧元。

至于三星的其他支出方面,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日前发布的2021年IT制造商的半导体采购金额TOP 10榜单显示,三星电子仅次于苹果排在第二位,2021年其芯片采购总额为457.75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28.5%,其中内存支出增加了34.1%,非内存芯片支出增加了23.9%。

芯片巨头业绩爆雷日韩的“货币保卫战”异常激烈全球衰退风险加剧

全球芯片行业“寒气逼人”。

芯片巨头正在密集释放危险信号。 首先是,美国芯片巨头AMD突然预警称,预计第三季度收入约56亿美元,大幅低于预期(67.1亿美元),直接导致股价暴跌超13.8%,单日蒸发市值超15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0亿元),总市值跌至约94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700亿元)。 另外,韩国芯片巨头三星电子也“爆雷”。 当地时间10月7日,三星披露的初步业绩报告显示,第三季度营业利润大幅下降32%,为近3年来首次下降。 隔夜美股收盘,芯片板块集体重挫,费城半导体指数和半导体行业ETFSOXX分别收跌6.1%、6%。

全球市场的另一个焦点是,日韩激烈的“货币保卫战”。 据日本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9月底,日本的外汇储备降至1.238万亿美元,相比8月底,大幅下降了5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00亿元),直接创出单月下降的历史纪录。 另外,韩国央行最新数据显示,由于动用外汇储备支撑韩元汇率,韩国的外汇储备在9月份出现了近14年来的最大降幅。

当前,关于全球经济衰退的警告愈发密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贸易组织(WTO)相继发出警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极高”,面临越来越大的衰退风险。 其中,IMF表示,到2026年可能会损失4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这是一次“巨大的挫折”,大致相当于德国经济的规模。

芯片巨头业绩爆雷

刚刚,又一芯片巨头发出警报信号。 当地时间10月6日,美国芯片巨头AMD在最新公告中预计,2022年第三季度的收入约56亿美元,同比增长29%,远低于此前预期的67.1亿美元,加剧了市场对整个芯片行业前景的担忧。

业绩警告发布后,AMD遭到了市场的凶猛抛售。 10月7日美股开盘后,其股价一路走低,最终收盘大跌超13.8%,跌至58.44美元/股,单日蒸发市值超15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0亿元),2022年年内累计跌幅已接近60%,总市值跌至约94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700亿元)。 直接带崩了美股芯片板块,费城半导体指数和半导体行业ETFSOXX分别收跌6.1%、6%。

对于财报预警原因,AMD解释称,由于个人电脑(PC)市场弱于预期,以及个人电脑供应链采取了重大的库存调整措施,导致处理器出货量减少。

另外,AMD进一步表示,2022年第三季度的费用预计将高达1.6亿美元,主要用于库存、定价和其他。

对此,花旗在最新报告中警告称,全球芯片行业正在进入10年来最严重的低迷期,宏观经济不佳和库存不断累积都有损企业盈利。

与此同时,韩国芯片巨头三星电子也“爆雷”了。 当地时间10月7日,三星电子发布初步业绩报告,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为10.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42亿元),同比下降32%,为近3年来首次下降;第三季度的营收约为7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7%,低于市场预期。

据韩联社金融数据公司YonhapInfomax的调查,三星三季度营业利润比平均预期低8.3%,该公司将在10月27日发布详细业绩报告。

前不久,三星曾发出警告称,由于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需求较预期进一步减弱,导致数据中心和消费科技客户削减订单,库存增加,该公司正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是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和智能手机制造商,因此是全球电子消费需求的风向标之一。 其业绩“爆雷”,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芯片行业一系列盈利下调和悲观的预测。

分析师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全球存储芯片价格将继续暴跌,或将导致三星第四季度利润进一步下滑,预计需求要到明年初才能恢复。 另外,据IDC数据预测,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在2022年下降7%,而PC电脑预计将于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下降13%和3%。

另外,有消息称,全球存储芯片“二哥”SK海力士将2023年资本支出大幅缩减七至八成,对存储产业看法转趋保守。

激烈的“货币战争”

日韩的“货币保卫战”异常激烈,正在迅速消耗大量的外汇储备。

当地时间10月7日,日本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日本的外汇储备降至1.238万亿美元,为2017年3月底以来的最低水平,相比8月底,大幅下降了5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00亿元),直接创出了单月下降的历史纪录。

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表示,日本的外汇储备下降原因包括,证券价值随着收益率上升而下跌,以及日本抛售外汇以进行干预。 日本财务省上周表示,在9月花费了2.8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00亿元)来限制日元的下跌,创历史新高。

回顾9月22日,美元兑日元汇率一度触及145.9,引发日本政府直接干预,大幅抛售美元,刺激日元盘中大幅上涨近4%。

目前,日本仍是全球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投资者正在密切关注定于11月公布的7-9月期间的日本每日干预数据,以了解日本当局是否进行了“秘密干预”。

但从日元近期的走势来看,日本的“货币保卫战”局势不容乐观。 10月7日,美元兑日元汇率再度升至145.35,日元汇率已连续第8周下跌,日本政府的干预效果几乎消失。 甚至引发外界猜测,日本或许将容忍日元逐渐贬值,尤其是在日本外汇储备大幅下降的情况下。

有分析机构指出,如果市场对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的预期加深,日元可能再次测试145区间。 无论日本花费多少外汇储备,干预并不能完全阻止日元疲软,最好的局面可能也只是暂时打击投机者,为日元获得喘息之机,但依然很难改变大的趋势。

在强势美元的冲击下,其他亚洲经济体也正在面临日本的困境。 其中,韩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韩国央行最新数据显示,由于动用外汇储备支撑韩元汇率,韩国的外汇储备在9月份出现了近14年来的最大降幅,为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大月度跌幅。

瑞穗银行驻新加坡的经济和战略主管VishnuVarathan表示,以目前的烧钱速度来看,泰国的外汇储备令人担忧,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也是如此,甚至原来情况相对较好的马来西亚也变得更加危险。

全球衰退风险加剧

当前,关于全球经济衰退的警告愈发密集。

当地时间10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警告称,全球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衰退风险,到2026年可能会损失4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这是一次“巨大的挫折”,大致相当于德国经济的规模。

格奥尔基耶娃进一步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欧洲的地缘冲突爆发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仍然“极高”,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经济冲击。

IMF估计,占全球经济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将在今年或明年至少连续两个季度出现收缩。 该组织目前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3.2%,2023年为2.9%。 对多国央行的激进加息政策,格奥尔基耶娃呼吁政策制定者“坚持到底”,以降低通胀,并稳定经济。

而就在前一天,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也发出警告称,在能源价格高企、利率上升、地缘冲突不断的重压下,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大幅放缓,增加全球衰退的风险。

WTO预计,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率预计仅为1%,远低于此前估计的3.4%。 同时,WTO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GDP)的预期从此前的3.3%下调至2.3%,并警告称,如果各国央行在抑制高通胀的努力中过快加息,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奥孔乔-伊韦阿拉表示,全球经济面临一场多管齐下的危机,2023年的前景已经相当黯淡。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