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再下重拳!短期瘦弱险争议拉满 思派瘦弱等三方平台出路在哪 圆心科技 (狠抓监管)
日前,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向行业下发《关于展开短期瘦弱险业务自查任务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财险公司展开短期瘦弱险业务自查。这也是监管部门在2022年和2023年就短期瘦弱险中“药转保”伪创新方式排查后,再一次性性重拳还击整治行业乱象。
据了解,监管部门在排查环节中发现,一些保险公司在“保险+医药”协作环节中,经过集团补充医疗保险承保了确定将出现的、损失水平确定的既往病医药支出,保险公司名义上为承保方,通常上则充任了药品补贴与提成的通道方。《通知》中,监管部门还特地强调,与拥有互联网医院、瘦弱科技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关联公司的相关业务是此次排查重点。
“药转保”展开迅速,争议缠身
随着近些年“医、药、险”的打通,保险机构与第三方TPA平台、医药企业展开协作已相当经常出现,闭环方式也成为三方利益共同追逐的目的。但从“首月0元”到“药转保”,从“魔方业务”到“集团补充医疗保险”,短期瘦弱险不时争议缠身。
这其中,最引发外界质疑的无非两点: 一是保险公司承保的通常上是确定出现的事情,这笔费用支出显然不契合保险原理;另一点是保险公司并未介入到中心风险控制环节中,极易构成风险缺位,出现严重隐患。
而在此次排查中,监管还发现, 一些财险公司经过调整等候期设置、人为调整理赔等方式,刻意营建契合保险射幸原理的假象 。监管部门也强调,关于自查任务不到位、隐瞒疑问不报的财险公司,后续一经发现,将依法从严从重奖励。
有财险行业人士向媒体保险中心指出,自2020年起,瘦弱险增速面临下滑,“特药险”“药转保”因多方需求而出现,在这个方式中,患者以活动多少钱投保,药企向患者提供药品扩展销售规模,科技公司等平台运行患者流量,并经过和药企议价等迅速扩张了业务。但该人士坦言,这个看上去利多的业务存在微小隐患,普通保险产品置办面前成了一笔确定性赔付,这显然有违“保险姓保”的实质。
他还强调,从监管初衷来看,其实是支持“药物与保险协作”这一命题的,这一想法从目前惠民保、百万医疗等产品中规划特效药可以看出,但在此前很多科技类公司寻求上市背景下,与保险公司催生的“药转保”业务虚质上违犯了监管志愿。
另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从保险公司角度来看,虽然面临确定赔付,但只需赔不穿且还能刷来很多保费,是情愿去做的,这其中不乏人保、太平、太保、泰康在线、国任保险等;而保险科技公司在其中担任获客、引流的渠道作用,镁信瘦弱是首个玩家,在业务规模上迅速失掉扩张,随后思派瘦弱、圆心科技等公司也涌入这一赛道,既在短时期内刷来了流水,还以‘创新支付’方式吸引了资本关注。”
显然,在整个方式链条中,第三方平台成了坐享其成的一方。
三方平台频遭打击,运营不达预期
理想上,在2022年8月,原银保监会财险部也曾向业内下发通报,疑问直指部分险企与拥有互联网医院、瘦弱科技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关联公司的相关业务集群展开协作中,存在用特药险方式承保客户因已确诊疾病出现的前期药品治疗费用的现象。
而在2023年11月末,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还曾向业内下发通知,要求有关机构报送产品相关信息,除了用于白血病等治疗特药、靶向药类瘦弱险产品、耗材费用保险和齿科类瘦弱险产品,还特地提到了“与镁信瘦弱、思派瘦弱、圆心科技等第三方协作的瘦弱险产品”。
监管机构屡次通报下,镁信瘦弱、思派瘦弱、圆心科技等实为“医-药-险”方式的代表企业也从幕后走向台前。从目前几家机构官方渠道披露的协作企业来看,触及药企和保司的范围都相当普遍。
从运营状况和资本市场表现来看,几家机构现状也“各有所长”。
2023年,思派瘦弱营收为47.19亿元,但年内经调整盈余为1.5亿元,上年同期盈余则抵达2.59亿元。其目前主营的三条业务线中,特药药房业务是主力,截至去年末营收占比达九成,瘦弱保险服务及医生研讨帮助还未展现出竞争力。
另一方面,历经三次闯关后,思派瘦弱终于在2022年12月于港交所挂牌上市,但上市后全体表现惨淡,自2023年中期以来股价一泻千里,最新市值仅为46亿港元,相较高点已跌去80%以上。
镁信瘦弱的状况有所不同。自2021年上市风闻破灭后,去年镁信还曾成功C+轮融资,但后续再无最新进度,而在“药转保”风云之余,镁信瘦弱仍在发力惠民保赛道。
另据报道,去年阳光人寿原总经理王润东还曾空降出任镁信瘦弱总裁,在此之前,镁信瘦弱还将曾在太保和大家保险有过多年辉煌履历的“老将”徐敬惠招致麾下,不由让外界对镁信瘦弱未来展开浮想联翩。
圆心科技的状况则不甚理想,其仅有小部分业务支出来自保险,对院内乱者服务业务依赖较重。往年2月,圆心科技经过上市聆讯,在启动IPO之前,圆心科技曾经取得11轮融资,但上市任务仍在启动中。从业绩表现来看,圆心科技近年来盈余不时扩展,自2020年至2023年8月,不到4年已盈余近25个亿。
值得留意的是,在脉脉等社交平台上,频繁有认证为“圆心科技员工”的外部人士爆料公司裁员等疑问,甚至还就“未足额交纳社保公积金”等启动揭发追缴。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