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治理部会商部署重点部位巡逻防卫和转移避险 国度防总办公室 长江中下游等地强降雨仍继续 (应急治理部会议召开)
7月1日,国度防总办公室、应急治理部继续组织防汛专题视频会商调度,深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防汛抗旱上班的关键批示精气,与气候、水利、人造资源、住房城乡树立等部门联结会商,视频调度湖南、安徽、江西等9个省份,研判汛情开展态势,进一步布置部署重点地域防汛抢险救灾上班。国度防总办公室主任、应急治理部副部长、水利部副部长霸道席掌管会商。
会商指出,以后广西、贵州至长江中下游地域强降雨天气继续,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水系,太湖流域等继续超警,湖南、江西、广西、贵州等地降水集中,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和市区内涝等多灾并发风险高,黄淮地域需特意警觉旱涝急转的风险。
会商需要,要树牢底线思想和极限思想,抓实抓细防汛救灾各项上班。要夯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催促各级责任人在岗在位,组织好抗洪抢险救灾上班。要紧盯重点部位做好巡逻防卫,高度注重圩垸堤防管涌、渗水等险情以及关键堤防、水库的巡逻防卫,加密巡逻频次,落实抢险方案措施。要狠抓预警照应联动机制和临灾预警“叫应”机制落实,关注临山沿河的旅行景区、偏远山区的农村等区域,前置应急力气和物资装备,要特意关注山丘区地质灾祸的滞后性,提早转移风险区人员,果决波动采取“关停转撤”等各项措施。
国度防总维持针对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的防汛三级应急照应和针对黑龙江、江苏、广西、贵州的防汛四级应急照应。针对强降雨影响地域,应急治理部应用尾矿库、风险化学品监测系统,对重点企业展开每日剖析监测并及时提示中央重点关注,指点中央做好防范应答上班;调派无人机通讯平台保证湖南怀化等地局部村庄应急通讯;调派无人机在贵州省黔西北州㵲阳河镇远县至岑巩县段实地勘查灾情。
全国26省份遭受洪涝灾害 分别是哪些
从国家防总获悉,截至7月3日统计,全国已有26省(区、市)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3282万人,紧急转移148万人,因灾死亡186人、失踪45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06亿元。
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及江淮、西南东部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给部分地区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其特点:一是雨区覆盖范围广。 降雨区域覆盖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广东、广西等15个省(区、市),大于100毫米、50毫米的雨区面积分别达29和69万平方公里。
二是过程累计雨量大。 安徽中南部、湖北东部、江苏南部超过200毫米;最大累计点雨量安徽六安前畈480毫米、湖北黄冈张家畈460毫米,最大日雨量湖北黄冈岐亭325毫米,安徽金寨泗洲河24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三是中小河流洪水涨势猛。 受强降雨影响,湖北、安徽、河南、江苏、浙江等省有91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28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安徽西河、永安河、丰乐河、二郎河,湖北举水5条河流发生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 受前期高水位叠加影响,长江、淮河和太湖水位快速上涨, 7月1,长江出现今年第1号洪水,三峡入库洪峰流量超过立方米每秒;3日3时,长江下游干流大通站水位超警,长江第2号洪水形成。 7月3日8 时,太湖水位涨至4.61米,高于警戒水位0.81米;江苏无锡、坊前等11站超历史,其中大运河苏州站2日10时最高水位超保0.60米,列1977以来第一位。 四是部分地区洪灾重。 此次强降雨共造成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7省(市)163个县68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4人、失踪8人,倒塌房屋0.9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710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91亿元。 湖北武汉新洲黄陂多处民圩溃口,安徽省中小河流堤防、病险和小型水库、一般圩堤发生各类险情374处。
救援措施针对这次强降雨过程,国家防总、流域防总和有关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 一是加密会商部署和督查。 国家防总加密会商研判,先后发出7个紧急通知,提前做出防御部署,对强降雨防范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和重点安排,对14省(区、市)省、市、县三级防办和3个流域机构防办,共67个单位进行防汛值班抽查。 二是靠前指挥加强指导。 灾区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抗灾一线,靠前指挥。 国家防总提前派出4个工作组,在强降雨前分赴湖南、江苏、浙江和水阳江流域协助开展防汛抗洪工作;根据雨情水情变化,及时向江苏、安徽、山东、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加派8个工作组、专家组。 湖北省派出22个工作组、安徽省派出5个工作组,赴各地指导防汛工作。 三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6月30日14时,国家防总将防汛应急响应从Ⅳ级提升至 Ⅲ级,太湖防总启动Ⅱ级响应,长江防总启动Ⅲ级响应,淮河防总启动Ⅳ级响应,共同应对流域汛情。 湖北、湖南、安徽、江苏、贵州4省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重庆、河南两省市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全力开展抗洪抢险工作。 四是科学调度水利工程。 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控泄洪水,提前腾库迎洪,科学调度水利工程。 长江三峡水库提前预泄220亿立方米防洪库容,按照立方米每秒的出库流量,有效控制长江今年1号洪水,最大削峰率40%,降低下游水位1.5-2 米。 6月19日入梅以来,太湖防总通过调度太浦闸和望亭水利枢纽排泄太湖洪水6.82亿立方米,江苏、浙江两省利用长江和杭州湾口门抢排河网涝水 16.77亿立方米,有效减缓了河湖水位的上涨。 安徽省启用东大圩蓄洪区,分蓄洪水2.3亿立方米,减轻了巢湖防洪压力;通过淮南磨子潭、梅山、响洪甸等水库拦蓄洪水,削峰率分别达87%、91%和87%。 湖北省防指调度水库调泄洪水6亿立方米。 五是抓好险情抢护。 各地加强巡查值守和险情抢护,迅速启动军地协同机制,科学处置溃口、决堤、脱坡、崩岸、渗流和管涌等各类险情。 安徽省组织动员4万名干部群众巡堤查险,累计处置险情374处,抢排涝水17.7亿立方米;湖北省各地抢排涝水,各类泵站合计排水11.8亿立方米。 武汉市5600多名干部群众、武警和民兵预备役全力抢护,有效控制了多处民圩溃口险情。 六是提前预警转移。 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六省(市)充分发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作用,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共紧急转移 15.8万人,避免和减少了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人员伤亡。 安徽省提前转移东大圩蓄洪区1002名群众,无一人伤亡;湖北省多处民圩溃口,9000 多名群众安全转移并妥善安置。
受灾害影响截至7月3日统计,全国已有26省(区、市)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942千公顷,受灾人口3282万人,紧急转移148万人,因灾死亡186人、失踪45人,倒塌房屋5.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506亿元。 与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相比,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分别偏少6%、33%、47%、76%,直接经济损失偏多51%。 预计今年主汛期全国降水总体偏多,主要多雨区位于江南、江淮、黄淮、西南、东北等地,长江、松花江、淮河发生较大洪水的可能性较高,登陆台风个数偏少,但强度偏强,可能有强台风登陆我国并深入内陆。 未来10天,还将有2次强降雨过程,其中2~4日,长江中下游沿江及西南东部、江淮、黄淮南部、华南西部南部等地将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5~9日,主要降雨区逐步北抬至江淮北部、黄淮中南部、西南东部等地,雨量一般为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 3日8 时,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较常年首个台风生成时间偏晚约110天),并向我国东部沿海靠近。 受其影响,7~8日,福建北部、浙江、上海、江苏南部沿海将出现较强降雨和大风天气过程。 受近日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莲花塘至大通江段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3~5日将全线超警;太湖水位3日将超过保证水位4.65米,并继续缓涨;淮河上中游干流近日可能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 防汛形势严峻。 当前,我国防汛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 下一步,国家防总将从最不利情况出发,从降雨和洪水的最恶劣组合着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做好各项防御工作,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的发展变化,滚动分析预报,强化会商研判和应急值守,科学精细调度防洪工程,做好堤防、水库及穿堤涵闸、泵站等建筑物的隐患排查,发现险情及时抢险处置。 根据流域当前水情汛情以及可能发生的强降雨过程,不断完善防御洪水的各项措施,严格执行水库调度运行计划,留足防洪库容,全力做好应对流域超标准洪水的准备;提前部署抢险队伍,备足抢险物料。 各流域防总和各地防指要进一步密切沟通联系,充分发挥流域防总的综合协调、指挥决策作用,要着力做好山洪灾害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城市防洪排涝等重点工作,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要加强与解放军、武警部队的沟通联系,军地联动、军民联防,合力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南方多地遭遇强降雨袭击,如何预防洪涝灾害的发生?
加强天气监测、做好强降雨天气的预报、危险地带尽早撤离、疏通河道和城市排水系统、保护生态环境,不乱砍乱伐就能预防洪涝灾害发生。
加强天气监测,做好强降雨天气的预报工作,能有效预防洪涝灾害的发生,因为人在得到强降雨天气预报以后,会提前做好防范措施,进入安全地带避险,也会准备好排洪泄洪的工作,在暴雨降临的时候会及时排水,防止村庄和田地被淹也能减少洪涝灾害的形成,防止暴雨天气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提前熟悉居住所在地的安全隐患,如果在洪涝灾害形成的时候,自己的家园或者天地有危险就在接到强降雨天气预报的时候,尽早撤离,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去安全的地方避险,特别是发现明显的洪涝灾害预兆时,尽快撤离现场,不要贪恋财物,要把生命安全放在第1位。 同时要确定好应急防护措施以及安全转移的路线和地点,不要在山脚或者松散的山体附停留。
疏通河道和城市排水系统也能预防洪涝灾害的发生,因为暴雨来袭会有大量洪水出现,如果河道不通畅或者城市排水系统不通畅,就会影响排水,会造成城市或村庄大面积的积水形成灾害,而河道通畅,城市排水系统通畅,就能及时把雨水分散到不同的河流中,减轻城市和村庄的压力,避免村庄和城市在暴雨和洪水中受灾。
保护生态环境不乱砍,乱伐防止水土异常流失,也是预防洪涝灾害发生的有效方法,因为人乱砍乱伐以后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土异常流失,在出现暴雨天气时就容易出现洪水和泥石流,以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会对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国家防总:嫩江、松花江和黑龙江防汛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原文章标题:我国防总:嫩江、松花江和黑龙江省防汛措施进到重要环节8月13日,黑龙江省大黑河岛动植物园及周边沿岸地区地区水淹。 图片出处:视觉中国新闻记者|张倩楠编写|翟瑞民据水利局2021年8月14日通告,预估将来24钟头,嫩江联盟至大赉江段、松花江肇源及花木兰江段、黑龙江黑河至抚远江段、苏州太湖等保持超警超保;江西省昌江、浙江省长江一部分江段很有可能超警。 据气象局预测分析,未来三天,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和南边、江南地区大部分、华南地区沿海地区等地有显著降雨,在其中,最_时间段为14日大白天至晚间;新疆北疆中西部、华北地区北边、东北三省南边等地有小到中雨,局部地区有暴雨。 除此之外,据生态资源单位预测分析,将来72钟头,贵州省东南部地区部分、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地区部分产生自然灾害的概率大。 全媒派从应急管理部获知,8月14日,我国防办、应急管理部举办防洪视频会商总结会,与国家气象局、中国水利部、自然资源部会商判断,视频连线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黑龙江省等12个省部级防指和消防救援总队、山林消防总队,剖析当今防洪局势,部署安排北方和南方重点地区防汛措施。 会议指出,当今防汛措施关键仍是东北三省嫩江、松花江、黑龙江省超警超保流域安全性防汛,西部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局部地区强降雨预防解决,京津冀一体化等地强降水有效用对。 会议强调,现阶段嫩江、松花江、黑龙江省防汛措施已进到重要环节,要坚持不懈巡堤查险一刻不释放压力,及时处理和处理高水位线引起的管涌、散浸等紧急情况,退水流域要坚决杜绝河堤临水侧脱坡紧急情况;西部地区、长江中下游要坚决杜绝部分短时间强降雨产生的灾难,对于局部地区短时间强降雨预测气象预报难度系数大、致灾性强、高发高发等特性,要提升检测气象预报,坚持不懈翻转会商判断,加强短临预警信息。 除此之外,省部级防指、气象局要立即提示县镇一级防洪责任者,推行扁平化设计指引,具体指导底层保证“宁可信其大贯彻落实防御措施;要坚持不懈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立即迁移安装受威协人民群众,保证应转尽转、需转早转;要层层抓落实防洪行政部门长官负责制,关键期责任者要下沉一线,靠前指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搞好“最后一公里的贯彻落实;要在欠缺位置、险工险段立即预设抢险救灾援救能量,保证防患于未然。 回到搜狐网,点击查看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