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有余500亿港元 内外交困形成摩根大通看淡前景 蒙牛股价六日暴跌15% (市值后50%)
蒙牛乳业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应战。7月30日,蒙牛乳业股价在港股市场延续第六个买卖日下跌,截至发稿前,跌幅达6.81%,累计跌幅更是抵达了惊人的15%,现收报12.58港元,市值已缩水至有余500亿港元,与昔日巅峰时期的近2000亿港元市值构成鲜明对比。
摩根大通近期公布报告,表示蒙牛明年将继续面临应战,并因此下调了对其的投资评级,由“增持”降至“中性”。同时,该行还将蒙牛的目的价从30港元大幅降至13港元,下调幅度靠近57%。
摩根大通下调评级的关键理由包括:因原奶本钱或许因需求疲软而进一步降低,形成散装奶粉的折扣及拨备介入,拖累公司销量及利润率;第二是公司缺乏新的强势产品来推进销售;第三是中原经济低迷时期公司行动弹性相对较弱;第四是估量其派息比率从目前的40%迅速提高到同业73%的或许性不大。
摩根大通估量蒙牛往年销售额及盈利将各降低1%及10.5%,2024年至2026年销售额及纯利复合年增长率为3%及8%,对蒙牛2024年每股盈利预测比市场共识低21%。
业绩方面,蒙牛乳业2023年的财务数据也透显露公司的运营压力。虽然全年成功营收986.2亿元,同比增长6.5%,但归属于权利股东的净利润却同比降低了9.3%,仅为48.09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
在业绩说明会上,蒙牛控制层曾表示,原奶过剩的状况在2024年还会继续,并且与2023年相比,过剩的水平会更大,或许还要计提减值。
确实如此。行业灵敏方面,据国度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迷信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李胜利引见,2024年4月至5月时期,龙头乳企平均每天喷粉的生鲜乳抵达2万吨,约占收奶量的25%。截至6月底,龙头乳企奶粉库存量不低于30万吨,生鲜乳过剩状况高于去年。同时,每吨奶粉的售价大约在1.5万元到1.9万元之间,但喷粉本钱约为3.5万元/吨,这意味着每吨奶粉盈余逾越1万元。可以说,在2024年上半年,产能过剩压力仍未缓解。
此外,蒙牛乳业逐年攀升的商誉也成为一大隐忧。截至2023年底,公司商誉已高达89.52亿元,相比2017年的45.33亿元靠近翻倍。商誉的加快增长往往随同着并购活动的介入,而高额商誉一旦面临减值风险,将对公司财务状况构成严重影响。
不只如此,蒙牛乳业自2023年以来还经验了屡次高层人事变化。往年3月,执掌蒙牛近8年之久的卢敏放卸任总裁一职,由高飞接任。仅仅两个月后,庆立军又接替陈朗,担任公司非行动董事、董事会主席、提名委员会主席及战略及展开委员会主席。
如此频繁的人事变化,无疑会对公司的战略行动和业务延续性出现影响,削弱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行动力。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