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拜顿时代的美国汽车产业将何去何从 特朗普要挟废弃电动车政策
“在我上任的第一天,就会废弃电动汽车强迫政策。”7月18日,刚刚躲过枪击的美国前总统、2024年美国大选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在密尔沃基举行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扬言称。
他还称,这样可以援救正在走向“彻底消灭”的美国汽车产业,并使美国消费者的每辆汽车节省无法胜数美元。
7月18日,特朗普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演讲
特朗普还强调,假定自己不能中选总统,美国汽车产业将被中国“血洗”。
4天之后的7月22日,现任总统拜登宣布分开2024年大选,特朗普11月的竞选对手变成了哈里斯——在前者眼中,后者比拜登更容易对付。
而一旦特朗普末尾他在总统宝座上的第二个任期,过去拜登政府推行的一系列电动汽车政策能否会就此夭折?特朗普的新政又会对美国乃至全球汽车工业构成怎样的影响?中国汽车制造商又会遭到怎样的触及呢?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保研讨中心特约专家余翔对观察者网表示,特朗普一旦上前,或许会改动包括联邦税收抵免、联邦补贴和处分、严峻的排放规范、基础设备树立以及联邦推销在内的一系列政策等,将对电动汽车产业出现严重影响。
“电动车续航里程短、多少钱昂贵又轻巧。”与现任总统拜登相同,特朗普毫不粉饰他对电动汽车的蔑视。早在其上一个任期中的2020年,特朗普就推进关闭了奥巴马政府制定的汽车油耗规范:在原来的规范下,汽车制造商平均每加仑汽油的燃油效率肯定抵达5%;而在2021—2026年的新周期内,该规范被下降到1.5%。
“这些(展开电动车的)支出通常是新的‘绿色骗局’。”在上周的共和党党代会上,特朗普再度强调,展开电动车的战略是行不通的,只会损害美国汽车工人的利益。特朗普称,他要将把这些钱省上去用于树立路途、桥梁和水坝等项目。相比之下,拜登已将转向电动汽车作为其首要的气候和产业政策之一,并设定了到2030年成功50%的新车销售为电动汽车的目的。
关于特朗普在演讲中所提及的电动车强迫令,电动汽车媒体electrek强调,拜登政府其实并未发布过所谓“强迫政策”。在过去数年间,拜登政府曾陆续经过《两党基础设备树立法案》《通货收缩增添法案》等触及新动力汽车产业的法案,其中以《通货收缩增添法案》影响最大,但也并未直接强迫销售电动车。
于2021年11月经过《两党基础设备树立法案》触及路途、桥梁、铁路、公交、城市基建等多个范围,总价值逾越1.2万亿美元。2022年12月,美国动力部(DoE)发布了第一批20家由该法案资助的新动力产业相关项目,共有20家美国外乡企业介入,将算计取得28亿美元资金支持。
《通货收缩增添法案》则于2022年8月由美国国会经过。其关键内容包括在未来十年投入约4300亿美元,其中在气候和清洁动力范围投资3690亿美元作为补贴,以支持电动汽车、关键矿物、清洁动力及发电设备的消费和投资。《通货收缩增添法案》规则美国消费者置办契合要求的清洁动力汽车总共可取得7500元补贴,但肯定以在美国外乡或北美地域消费和销售作为前提条件。
2023年4月,拜登政府又发布了《通货收缩增添法案》细则,发布了可以取得补贴的电动汽车名单。由于带有猛烈的贸易维护主义颜色,该法案一经推出便遭到欧盟、韩国等美国盟友,以及中国的猛烈拥戴。
除此之外,往年3月,美国环保署(EPA)还于发布了针对轻型和中型车辆的2027—2032车型年的三阶段排放规范,触及温室气体、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NOx)和PM2.5颗粒物等排放物。以温室气体为例,在新规范下,轻型车辆到2032车型年的行业平均排放水平为每英里85克二氧化碳,相比现行的2026车型年规范增加近50%;中型车辆的平均排放目的为到2032车型年每英里274克二氧化碳,与现行规范相比将增加44%。
据EPA预算,车企要满足2032年的要求,可经过将纯电动汽车的销量提高到总销量的5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占总销量的13%,传统熄灭发起机车型占总销量的29%来达成。估量2030年—2032车型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将占新轻型汽车销量的30%—56%。
由于该规范牵涉到传统动力企业的利益,往年6月,美国石油和乙醇行业组织提起诉讼,要求阻止该规范,称这些限值“合法”迫使汽车制造商销售电动车。而特朗普在党代会上的讲话也重申了这一点。
electrek的媒体人詹姆森·道(Jameson Dow)对此撰文称,EPA的新规通常并没有强迫要求销售电动车,车企可采纳任何发起机技术来满足法规,包括排量更小的小型车、更高效的内燃机、更多的混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等,EPA法规没有强迫要求经常经常使用任何技术。
此外詹姆森·道以为,自《通货收缩增添法案》经过以来,汽车制造商已承诺投资2000亿美元,在电动汽车相关制造业发明了23.7万个任务岗位。而特朗普号称废弃电动汽车政策能“为美国消费者每车节省无法胜数美元”,但通常只会使美国消费者每车损失无法胜数美元,更有或许形成美国汽车产业的没落。
但是在他看来,特朗普不太或许像其宣称的那样,仅用一天时间就终结EPA的规则。他还挖苦道,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刚刚承诺为特朗普中选捐款1.8亿美元,而特朗普似乎对特斯拉和马斯克是做什么的一无所知。
不过在往年6月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曾当着众多特斯拉粉丝和股东的面对特朗普大加赞赏,称特朗普经常给他打电话,而且是特斯拉电动皮卡Cybertruck的“超级粉丝”。
另一方面,作为曾经的贸易战发起者,特朗普在阻止中国制造的汽车进入美国方面和拜登现政府存在特性。
在上周的美国共和党党代会上,特朗普强调中国正在墨西哥与美国的边境处建造大型汽车工厂,以消费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他暗示将推进修正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自在贸易协议(USMCA),并对墨西哥制造的汽车征收高达200%的税,以防止它们进入美国。
此前于往年2月,媒体曾报道称,正寻求在墨西哥树立外地最大的汽车工厂之一,年产能将抵达15万辆。
而这一潜在做法也招致业内人士的拥戴,由于包括通用汽车、福特、马自达、日产、宝马在内的多家车企都在墨西哥消费汽车并销售至美国。
但触及到详细做法时,特朗普又表现出与拜登的如出一辙:“这些工厂未来将在美国建造,我们的人民将在这些工厂任务。”他在党代会上的表态显示,特朗普乐于见到中国车企在美国建厂消费。
通常上早在往年3月,特朗普就在俄亥俄州的一次性性集会上宣布了相似的言论:“中国企业以为可以在不雇佣美国人的状况下把车卖给美国人,这无法能。我们将对每辆汽车征收100%的关税。”
相比之下,拜登政府尝试一切与中国产业链相关的汽车一切拒之门外,并对与中国有咨询的车辆启动普遍审查。
往年1月1日,《两党基础设备树立法案》中“敏感本国实体(FEOC)”的解释文件、《通货收缩增添法案》第30D条清洁动力车辆税收抵免相关禁令的指点意见正式失效。依据两套指点意见,从往年末尾,美国清洁动力汽车运转中国消费的电池组件,将无法取得消费者置办补贴;从2025年末尾,美国清洁动力汽车上经常经常使用出口自中国的锂、镍、钴、石墨等关键矿物将无法取得以上补贴。而日产Leaf、群众ID.4,以及部分特斯拉Model 3车型因经常经常使用等中国供应商的电池,也暂时失去了税收抵免资历。
而往年5月,拜登政府宣布对出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并引导欧盟在6月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此内在往年2月,拜登政府还宣布对装有中国制造软件的汽车展开考察,妄称这些软件或许会危及美国公民的数据和安保。
在余翔看来,特朗普更偏向于放宽对传统燃油车的限制,但对中国车企在美国消费持开通态度,或许会有更多的市场准入机遇。而拜登则愈加支持电动汽车的展开,但或许对中国制造的汽车设置更高的技术和市场准入门槛。
他以为,两者在经济和务工方面存在特性,都关注美国汽车产业的经济利益和务工机遇,虽然方法不同,但都心愿经过政策促进国际制造业。此外,无论谁执政,都或许对中国车企设置肯定的市场准入条件。
他还表示,美国对华汽车政策的变化或许会影响到欧洲及其他市场。作为全球关键的汽车市场和消费基地,欧洲或许会参考或调整其对华汽车政策,尤其是在环保和贸易方面。其他国度也或许依据自身利益和市场需求,调整对中国汽车的政策和贸易条件。
insideevs撰稿人苏瓦特·(Suvrat Kothari)则以为,电动汽车议题当下在美国已被严重政治化。相同,中国汽车制造商或许更乐见特朗普的言论。他还特地提到了日本汽车企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其关税打压的背景下,经过在外地建厂来降服美国汽车市场的历史——时至今天,日系车依然在美国占据主导位置。丰田甚至一度取代通用汽车,成为美国外乡的销量冠军。
现在,中国已逾越日本成为最大的汽车出口国。科达利强调,中国车企和电池制造商能比任何其他国度更好地成功电动车的商业化,更对抢先供应链坚持“铁普通的控制”,致使于全球上最大的电池供应商,如宁德时代等都是中国企业。
而在詹姆森·道看来,无论是特朗普废弃电动车政策的想法,还是拜登最近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选择,两者都是“坏主意”。
他强调,在过去几年里,中国车企消费的汽车质量大幅提高,并减速向全球市场出口电动汽车。其中最关键的要素,在于中国在各个层面都采取了协调分歧的努力,将其视作未来汽车产业的战略举措,来树立壮大电动汽车产业——从经过“一带一路”建议确保矿产协作同伴相关,树立其抢先全球的矿产精炼才干,到补贴国际制造业、推进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蓬勃展开。
“对中国征收关税不是赢得电动车军备竞赛的形式——细心看待电动车产业才是。”詹姆森·道写道。他强调,假定美国想与中国竞争,就不能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没有一家公司会由于无视竞争或市场现状而取胜。由于市场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依照特朗普或拜登的客观志愿而变化的。”
“废弃相关法规只会使传统车企出现一种虚伪的安保感,并形成它们的垮台。”詹姆森·道以为,“屈服并拒绝提高”才是确保美国汽车产业消亡的最佳形式。
面对或许出现的情势变化,余翔对观察者网表示,中国车企应采取多种应对战略:首先,经过技术创新优化自身水平,满足各国更严峻的排放和安保规范;其次,扩展在全球其他市场的规划,增加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此外,还可以经过合资、并购和海外建厂等形式,介入市场准入和本地化消费才干。同时,增强品牌树立和市场推行,优化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者认可度。
在他看来,虽然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但中国车企仍无机遇进入美国市场,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或许放宽市场准入的背景下。经过技术和质量的优化,中国车企有才干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继续探求和进入包括美国在内的兴隆国度市场。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