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之路仍虚无缥缈 小红书老股转让估值上升 (上市之路艰辛)
近日,小红书成功了新一轮融资,以170亿美元(约合1200亿元)的估值出售了一笔老股。这一估值相较于往年《2024全球独角兽榜》披露的1000亿估值有所上升,但仍未回到2021年11月披露的融资巅峰外形。
据悉,本轮融资由DST Global领投,红杉中国进一步增持,高瓴、博裕资本和中信资本也介入了投资。值得留意的是,DST Global是一家在社交媒体和网络服务范围有着丰厚投资阅历的投资集团,其投资战略与小红书的展开方向高度契合。
小红书此番估值上升,肯定水平上得益于公司财务目的的改善。数据显示,去年小红书的营收同比增长85%,抵达37亿美元;同期,小红书的净利润为5亿美元,同比扭亏为盈。虽然曾经成功盈利,但小红书仍面临与其他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差距。
作为互联网赛道首屈一指的独角兽,小红书曾取得过多轮融资,面前站着阿里、腾讯等巨头。但是,至今小红书仍未成功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早在2018年,小红书开创人瞿芳就曾表示无意在未来2到3年内成功IPO,但至今仍未成功。
除了上市进程的不确定性,小红书还面临着如何平衡内容社区与商业化之间的疑问。为了寻求新的解法,小红书不得不放慢脚步启动调整。但是,裁员以及频繁的组织架构调整等一系罗列措,却难掩小红书当下的焦虑。
一方面,小红书心愿能在效率方面有所优化,比如追求更高的人效比;另一方面,小红书也试图经过一直的尝试和调整,能在业务层面取得更多实质性的打破。但是,与阿里、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相比,小红书的电商规模仍存在清楚的差距。
此外,作为内容平台起家的玩家,小红书还急于摆脱过于依赖广告业务的营收结构。据研报显示,2022年小红书80%的营收源于广告业务,其他大多为电商业务。假定不能构建更为合理和瘦弱的营收结构,将在肯定水平下限制小红书在资本市场的设想空间。
面对种种应战和不确定性,小红书要求愈加慎重地思索每一步的展开战略。追求有质量的革新才是关键,否则容易形成“病急乱投医”的结局。未来,小红书能否在商业化与内容平衡之间找到最佳途径,成功更高质量的展开,仍需时期观察。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