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出售,有兴趣带价格联系QQ:503594296

跑赢行业 指标价降至6港元 评级 维持北森控股 中金 (跑赢市场的指标)

admin1 1年前 (2024-07-01) 阅读数 24 #港股

中金发布钻研报告称,维持北森控股(09669)“跑赢行业”评级,2025及2026财年盈利预测基本不变。思考估值中枢下行,下调指标价8%至6港元。公司2024财年业绩合乎市场预期,支出同比增长13.8%至8.55亿元,经调整归母净盈余由2023财年的3.01亿元收窄至2024财年的1.05亿元,均合乎公司此前的盈利正告以及市场预期。

中金重要观念如下:

下游需求边沿回暖,增长如期修复。

得益于平衡的客户个体行业散布以及上游的一体化处置方案才干,公司在经济周期动摇中增长韧性凸显,2024财年ARR增速由2023财年的12%逐渐复原至16%;其中,云端HCM处置方案客户总数同比增长8.1%至5,532家,客均ARR同比增长7.7%至13.7万元。公司踊跃推进新客户多模块售卖以及老客户增购,截至2024年3月31日,购置两个及以上模块的客户ARR占比约72%,客户平均购置模块数由上年的1.6个参与至1.8个,存量客户订阅支出留存率达106%。

展望2025财年,公司将围绕以下方面推进业务策略:1)片面撑持中国企业出海,公司产品将于2024年9月前在多言语、多时区、多币种、出海合规等方面做场景化才干设计,2)打造面向大型企业干部治理的“人才数位化”产品,3)推出更懂人才的AI场景并推进“AI面试官”商业化,4)继续聚焦央国企和大客户策略,进一步优化Core

HCM处置方案在万人员工规模以上客户中的笼罩厚度,5)踊跃开展生态同伴,强化处置方案及名目交付才干。该行估量,公司2025财年ARR增长有望进一步提速。

盈余继续收窄。

得益于公司流程组织改革和运营体系完善,公司经调整毛利率同比改善7.6个百分点至64.0%;其中,云端HCM处置方案经调整毛利率同比改善约3.8个百分点至78.8%,专业服务经调整毛利率同比大幅改善约12.5%至22.0%。得益于治理、产品和运营效率优化,公司经调整归母净利率同比大幅收窄27.7%至-12.3%。展望2025财年,该行估量公司经调整归母净盈余有望进一步收窄至10%以内。

危险:微观经济疲弱;行业竞争加剧;产品迭代不迭预期。


广汽集团:完成2019目标九成,有意隐藏销量给2020?

事件回顾:

1月6日晚间,广汽集团(SH/HK)发布“2019年12月份产销快报”,全年销量数据尘埃落定。 根据快报,2019年最后一个月,广汽集团汽车销量为18.6万辆,同比微降,环比下降4.8%。

去年全年,广汽集团累计生产汽车202.38万辆,累计销售汽车206.22万辆,同比下降近4%,而累计终端销售汽车208.49万辆。

其中广汽本田累计销量为77.09万辆,同比增长3.98%;广汽丰田累计销量为68.2万辆,同比增长17.59%,“双田”合计销量占据该集团总销量七成;广汽三菱累计销售13.3万辆,同比下降7.64%;广汽菲克累计销量仅7.4万辆,同比大幅下滑41%;而广汽乘用车销售38.46万辆,同比下滑28%。

根据广汽集团于2018年底发布的2019年经营计划,其将挑战8%增量目标,即全年销量约为232万辆。 依此看来,广汽集团未能如愿,目标完成度约为89%;2019年12月27日,广汽集团再次将2020年经营计划定为“努力挑战全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的目标”,即将努力追求222万辆。

1月7日收盘,广汽集团A股报12.18元/股,上涨2.01%;H股报9.77港元/股,微跌0.31%,资本市场对广汽集团可能更多处于观望状态。

关注焦点:

作为六大国有汽车集团之一,广汽集团已连续三年销量超过200万辆,也被认为是国有汽车集团最有希望在未来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 尤其是最近,中国最大汽车集团——上汽集团与广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更是让广汽成为焦点。

另一方面,广汽集团2020年汽车销量目标仍制定为增长8%,与去年预期增速持平,表现出广汽集团对国内汽车市场的信心;同期,吉利汽车对2020年汽车销量增速预期约为4%。 目前,还没有一家汽车集团对2020年表现出如此乐观预计。

K线解析:

接下来,汽车K线将对广汽集团2019年销量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展望该集团2020年发展情况。

其一,广汽集团12月销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达到18.6万辆,然而环比11月却下降约5%。 通常情况下,每年12月应是较为“火爆”和拉升全年销量的月份,环比销量理应出现增长。 不知广汽集团是否有意为之,将部分12月销量转移到今年1月份运作。

整体来看,去年全年,广汽集团7款车型累计销量超过10万辆,其中广汽本田雅阁系列与广汽丰田雷凌系列全年累计销量超过22万辆,成为名副其实的功勋车型。

其二,作为集团销量支柱,广汽本田12月销量达到6.3万辆,同比、环比均下降8%;汽车K线认为,广汽本田是在为2020年储藏一些销量。 从全年来看,其累计销量为77万辆,同比增长近4%。

其中,旗下第十代雅阁系列车型销量达到22.4万辆,同比增幅高达27%,稳坐中高级车销量头把交椅,且购车用户中35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比高达70%;新一代凌派全年累计销售15.4万辆,同比大幅增长36.2%,该车型已连续10个月销量破万;广汽本田小型SUV新缤智在进行动力和配置升级后,全年累计销量已近12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广汽本田在混动市场的布局逐渐深入,并已逐现成效。 官方数据显示,广汽本田SPORTHYBRID动力阵营全年累计销量为66.7万辆,同比大幅增长256%。

其次,去年11月30日上市的中型SUV皓影,自发布以来订单已突破2万辆,上市首月即12月销量超过7000辆,以其对标车型本田CR-V销量数据为参考,其有望在今年成为广汽本田又一销量支柱车型。 这款车型的上市也被诸多券商机构看好,成为评测广汽本田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三,广汽集团旗下另一重要板块广汽丰田,12月销售5.8万辆,同比大增37.46%,环比下滑15%。

全年来看,其累计销量为68.2万辆,同比增长17.59%。 其中第八代凯美瑞全年销量达到18.5万辆,同比增长14%;雷凌系列全年销量达到22.2万辆,同比增长15%,其中双擎车型销量占比达到20%;致炫、致享系列全年累计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达到11.5万辆,同比增长20%。

值得注意的是,凯美瑞双擎和雷凌双擎全年销量超过7万辆,同比增长8%。

1月9日,广汽丰田首款TNGA中型SUV威兰达正式接受预定,预售价格区间为17万-25万元。 作为一汽丰田RAV4荣放的姊妹车型,威兰达上市后预计将与汉兰达形成“兰达兄弟”系列,共同进军主流SUV市场,从而为广汽丰田带来新的销量增长极。

其四,广汽乘用车品牌广汽传祺去年12月销量为3.94万辆,环比增长2%,同比下降22%。 遗憾的是,去年全年,广汽传祺只有6月份销量超过同期,其余月份均为同比下滑状态,其全年累计销量达到38.46万辆,同比下跌28.14%;此外,根据销量快报,广汽传祺去年累计产量也出现了31.09%的同比降幅,这样的产销数据,不免令人为其感到惋惜。

广汽传祺整体销量衰退,与旗下主销车型GS4不无关系。 作为广汽传祺曾经的销量黑马,自2015年上市以来,传祺GS年和2017年销量均超过30万辆,让“国民神车”哈弗H6也曾倍感压力;2018年,传祺GS4年销量下滑至23.5万辆,而到了2019年,传祺GS4销量仅为十几万辆。

好在虽然姗姗来迟,但第二代传祺GS4终究于去年11月中旬上市,且12月销量重回“月销万辆俱乐部”,达到1.28万辆,销售势头良好。

此外,2019年,广汽传祺出口业务稳步增长,销量同比增长98%,新进入俄罗斯、阿曼、巴拿马、厄瓜多尔等多个市场;广汽传祺还将于今年推出至少3款新车型……这均将为提振广汽乘用车2020年销售业绩提供有力支撑。

其五,根据广汽集团12月产销快报,旗下广汽三菱12月销量为13,554辆,同比增长1.35%,为去年最高月度销量;1-12月累计销量为13.3万辆,同比下降7.64%。

不过,根据官方消息,广汽三菱全年终端销量达到13.62万辆,同比增长3.5%,能在整体下行的市场中保持逆势增长,实属难得,明星车型当属欧蓝德。

在新能源方面,广汽三菱目前只布局有祺智EV,在其未来五年规划中,其将推出不少于3款新能源车型。

其六、2019年12月广汽菲克销量为1万辆,与2018年同期基本持平,环比却增长67%;1-12月累计销量为7.4万辆,同比大跌41%,是广汽集团主要合资企业中下滑最厉害的。

去年全年,广汽菲克月度销量数据均不及去年同期,最大跌幅甚至超过60%,11月和12月同比跌幅有大幅收窄趋势,年底冲量表现明显。 从目前来看,广汽菲克2020年销量仍然承压。

第七,全年销量公布后,华创证券预计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双田车型将提振其2020年销量及利润,同时行业景气恢复将为广汽自主带来更好的需求环境,因此维持A股目标价14.5元/股,H股目标价10.7港元/股;维持“推荐”评级。

光大证券同样看好广汽丰田与广汽本田旗下两款全新SUV,即皓影与威兰达的销量与盈利贡献,同时叠加广汽传祺GS4换代驱动,因此上调其A股目标价至12.96元/股,上调至“增持”评级;上调H股目标价至11.25港元/股,上调至“买入”评级。

中金公司维持广汽集团A股目标价13.3元/股,上调H股目标价12%至11港币,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综上所述,广汽集团旗下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两个板块,在各自重磅新车型助力下,2020年销量业绩有望迈上新台阶,日系车将实现稳健增长;广汽乘用车在第二代传祺GS4的持续发力下,也有望走出目前的被动局面;广汽三菱终端销量实现逆势3.5%的,提振了市场信心;而广汽菲克的处境则较为艰难,且目前仍没有明显转好的迹象。

总体而言,广汽集团在业绩上,2020年大概率是喜大于忧的。

58同城和赶集网是相通的吗???

《IT时代周刊》记者/林艾涛(综合报道) 5年后,各怀心思的中日两大家电厂商又一次达成“跨国式婚姻”。 表面上看,这次双方的合作意愿似乎更加明确。 不过,同此前的合资一样,谁也不知道这场婚姻会维持多久 时隔数年,TCL与东芝再次登上同一条船。 7月15日,TCL集团宣布,旗下控股子公司惠州TCL电器销售公司将与日本东芝成立合资公司——东芝视频产品(中国)有限公司,全面负责东芝品牌电视机及其他相关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公告称,合资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TCL电器销售占49%股权,东芝占51%股权,预计今年9月该公司投入运营。 按照规定,该合资协议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但尚待地方政府的批准和商务部反垄断部门的审核。 这不是双方的第一次牵手。 早在2005年3月,东芝与TCL曾宣布成立两家合资公司,负责双方白电的生产销售,但其中一家合资公司三年后即为东芝独有。 据悉,此次合资公司总经理一职由原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渠道发展中心总经理李建新担任,董事长人选则由东芝委任。 在董事会方面,合资公司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TCL委派2名,东芝委派3名。 东芝公司表示,此次与TCL集团强强联合,将充分利用TCL集团所拥有的广泛销售网络和市场营销经验,拓展在华视频产品业务。 东芝计划到2012年将内地销售网点扩展至现在的10倍至1万家。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则认为,新公司依托TCL的全产业链,并与东芝的品牌优势及技术能力相结合,双方合作未来前景向好。 他指出,TCL液晶电视原设备制造业务将获得重要增长,TCL多媒体的规模效益也将进一步提升。 不过,资本市场似乎并未对此次合作表现出半点兴趣。 当日,TCL集团股价微跌0.04元,收于3.86元;而以彩电业务为核心的TCL多媒体(HK)当日股价暴跌16.4%,收于3.46元。 但公司方面称,当日股价大跌,主要是受业绩预亏的消息影响。 年初至今,TCL多媒体股价已经缩水近六成。 为他人做嫁衣? 作为彩电行业曾经的巨头,东芝在平板电视领域的业绩却一直乏善可陈,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甚至跌出10名以外。 有分析人士指出,东芝单凭自己的力量已无法扭转在中国市场的颓势,这次把希望寄托在TCL手里,也算是孤注一掷。 与其他日系电子厂商一样,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东芝也尝试转型和重组,该公司甚至一度考虑关闭液晶显示业务。 Display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两大巨头三星和LG在全球电视机市场上的份额进一步增长,分别以18.2%与16.5%的占有率分列前两位,东芝的市场份额有所收窄,仅为6.2%。 现在,这家日本电子厂商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东芝表示,中国今年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市场,2009年到2012年期间市场需求将增长190%。 东芝计划到2015年在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份额由目前的2%提升至5%,而他们此次与TCL的合资,也被外界解读为东芝强化在华供应体系的重要一步棋。 值得关注的是,TCL将以ODM(设计+代工)的方式向合资公司提供彩电产品。 企业发展战略专家秦合舫认为,TCL为东芝代工的直接好处是,其在液晶面板、模组等方面的产能找到更坚实的下游出口;同时,东芝也将在液晶电视的生产工艺、成本控制、精益化生产等方面给TCL输入更多的经验和技术。 目前,TCL正向彩电上游产业发力。 在液晶模组工厂顺利运营后,TCL正与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资公司联合建设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预计2011年8月开始试生产。 在宣布与东芝合资的公告中,TCL称,此次深度合作,符合双方在产业链上下游延展的战略需要。 不过,业界也担心,两年前TCL从东芝家电制造公司撤资,正是由于双方在合作时出现不同的声音,此次在彩电方面牵手是否再度让TCL沦为东芝的“垫脚石”,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2005年3月,东芝与TCL宣布成立两家合资公司——东芝家用电器制造公司及东芝家用电器销售公司。 其中东芝家用电器制造公司总投资额约4000万美元,东芝和TCL分别占70%和30%的股份。 按照协议,该合资公司以制造东芝品牌和TCL中高端品牌电冰箱、洗衣机为主,其中东芝品牌产品销往世界各地,TCL品牌产品则在除日本外的全球市场销售。 有分析认为,当时TCL希望与东芝合作能改变其在白色家电业务缺乏核心技术的被动局面,并为其全球扩张尤其是进军日本市场获得重要筹码。 不过,这项合资期限约定为20年的协议,仅实施三年多就宣告中止。 2006年,TCL从东芝家用电器制造公司撤资20%,用于对东芝家用电器销售公司流动资金的补充;2008年8月,东芝出资约2亿日元从TCL手中买下剩余的10%股权,东芝家用电器制造公司成为东芝独资公司。 有知情人士透露,双方分手的原因是东芝在向合资公司转让技术专利等问题上与TCL存在分歧,合作并没有实质性启动。 虽然如此,东芝已然成为赢家——用3 年时间其迅速建立成熟的生产基地,并且东芝在独资后提高经营效率的同时,还继续利用TCL成熟的销售网络,可谓一举两得。 TCL的迷局 与东芝的再度牵手,难免不让人抖出一段令李东生不愉快的旧账。 不过,最近TCL也确实比较烦。 7月17日,TCL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其液晶电视销量同比下降41.42%。 而就在今年第一季度,TCL液晶电视销售业绩还出现快速增长,当季销量达193万台,同比大增60.77%。 对于6月份液晶电视销量下降的原因,TCL方面解释称,由于中国市场销售比年初行业的预期差,导致公司前期库存略高;另一方面,公司在第二季度对现有旧型号LCD电视进行清理存货,再加上公司上半年进行了部分组织及业务的重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月的业绩。 实际上,自4月份起,TCL液晶电视销量就已经出现同比下降的趋势,即使四年一度的世界杯也未能挽回TCL销售不旺的局面。 7月14日,TCL多媒体发布公告称,受制于内地电视行业增长逊于预期。 预计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将出现净亏损。 现在投资机构也纷纷看衰TCL液晶电视业务的表现。 瑞信将TCL多媒体目标价从9.85港元“腰斩”至4.6港元,评级从“跑赢大市”下调至“中性”;渣打证券也将评级由“跑赢大市”降至“与大市同步”,股价估值由7.5港元锐降至4.9港元。 不仅如此,TCL集团资金链紧张的传闻也在市场上不绝于耳。 近日,有消息称,韩国三星集团决定参与TCL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投资额大约在20亿~30亿元人民币。 随后TCL集团证实三星确实有意向,但双方尚未正式签署协议。 有分析认为,TCL希望引入三星投资,应该与该公司资金压力不无关系。 按照计划,TCL8.5代液晶面板项目总投资245亿元,注册资本金在6月30日前增至100亿元,其中50亿元由TCL集团定向增发不超过15亿股新股筹集。 但由于市场行情走弱,TCL股价暴跌,应者寥寥,推荐股票 cbn中期商品综合指数今日上线运行 0wUV。 TCL不得不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希望投资者积极参与该公司的定向增发。 7月6日,沪a跌幅,TCL集团发布公告称,李东生将其持有的集团4016万股无限售条件的流动股质押。 此前,TCL集团股东之一的惠州投资也将其持有的集团1.64亿股质押。 TCL集团称,上述所筹资金将参与认购8.5代液晶面板线的定向增发项目。 对于试图打造平板电视帝国的李东生来说,眼下的利好消息是,TCL在互联网电视领域占得先机,国内首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TCL智能电视将在年内上市。 但由于整个行业遭遇监管层面难题,互联网电视能否支撑起TCL新的一片天空,这还是未知数。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