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 商业汇票承兑余额20.2万亿元 贴现余额15.7万亿 (商业银行汇票)
媒体讯: 10月6日,中国人民发布8月份金融市场运转状况,显示商业汇票承兑出现额3.3万亿元,贴现出现额2.5万亿元。
截至8月末,商业汇票承兑余额20.2万亿元,贴现余额15.7万亿元。
数据显示,签发票据的中小微企业10.9万家,占一切签票企业93.3%,签票出现额2.4万亿元,占比73.4%。贴现方面,中小微企业12.1万家,占一切贴现企业96.6%,贴现出现额2万亿元,占比78.8%。
萝卜票据详细指什么?
随着金融体制革新和银行结算制度革新的深化,我国在八十年代末期树立起了以汇票、本票、支票和信誉卡“三票一卡”为主体的新的结算制度,支持票据在经济主体之间经常使用和流通。 尤其是我国在九十年代初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票据失掉了普遍的推行和普遍的运用。 票据行为具有四个特征:(1)要式性。 即票据行为必需依照票据法的规则在票据上载明法定事项并交付。 (2)无因性。 指票据行为不因票据的基础相关有效或有瑕疵而受影响。 (3)文义性。 指票据行为的内容完全依据票据上记载的文义而定,即使其与实质相关的内容不分歧,仍按票据上的记载而产失效能。 (4)独立性。 指票据上的各个票据行为各自独立发失效能,不因其他票据行为的有效或有瑕疵而受影响。 票据是指出票人商定自己或委拜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并可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 1、汇票。 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拜托款人在见票时或许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许持票人的票据。 依照出票人的不同,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由银行签发的汇票为银行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企业、单位等签发的汇票为商业汇票。 (1)银行汇票。 银行汇票是银行应汇款人的恳求,在汇款人按规则实行手续并交足保证金后,签发给汇款人由其交付收款人的一种汇票。 银行汇票的基本当事人只要两个,即出票银行和收款人,银行既是出票人,又是付款人。 银行汇票是由企业单位或团体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持往异地操持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银行汇票具有票随人到、简易灵敏、兑付性强的特点,因此银行汇票深受广阔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户和团体的欢迎,其经常使用范围普遍,经常使用量大,对简易异地推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银行汇票已成为经常使用最普遍的支付工具之一 银行汇票是以纸张汇票方式收回的。 汇票解付后,出票行与代理付款行之间的资金清算是经过各商业银行行内电子汇兑系统处置的。 为扩展票据的经常使用,增强中小金融机构的结算性能,疏通汇路,中国人民银行于 2000年发布了《支付结算业务代理方法》,规则部分因分支机构少,兑付汇票难的中小金融机构,可以实行代理制。 关键有两种做法:一是采用签发本行银行汇票并委托他行代理兑付;二是采取由他行代理签发银行汇票方式。 从1989年起,人民银行为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结算性能,对交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向未设机构的地域签发跨系统银行汇票,实行由人民银行代理兑付制度。 自2000年人民银行推行支付结算业务代理制以来,原由人民银行代理兑付跨系统银行汇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陆续与国有商业银行树立了代理相关,签署了代理兑付银行汇票业务的协议。 鉴此,人民银行于2004年发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中止代理商业银行兑付跨系统银行汇票的通知》,明白从2004年4月1日起,人民银行中止操持股份制商业银行签发的跨系统银行汇票的代理兑付业务。 汇票的代理兑付业务,由商业银行依照《支付结算业务代理方法》的有关规则相互代理。 (2)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是企事业单位等签发的,委拜托款人在付款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汇票。 商业汇票普通有三个当事人,即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依照承兑人的不同,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由银行承兑的汇票为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企事业单位等承兑的汇票为商业承兑汇票。 商业汇票是适用于企业单位先发货后付款或双方商定延期付款的商品买卖。 这种汇票经过购货单位或银行承诺付款,承兑人负有到期无条件支付票款的责任,对付款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购销双方依据要求可以商定不超越6个月的付款期限。 购货单位在资金暂时缺乏的状况下,可以凭承兑的汇票购置商品。 销货单位急需资金时,可持承兑的汇票向银行开放贴现。 销货单位也可以在汇票反面背书后转让给第三者,以支付货款。 自1995年首先在煤炭、冶金、电力、化工、铁道等五个行业推行经常使用商业汇票以来,商业汇票的经常使用量逐年增长。 票据经常使用量的扩展,流通性能和信誉性能的增强,对进一步开展和完善票据市场和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奠定了基础。 目前流通中的商业汇票大多是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经常使用较少。 2、本票。 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许持票人的票据。 银行本票是开放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凭以操持同一票据交流区域内转账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本票的基本当事人有两个,即出票人和收款人。 目前,在我国流通并经常使用的本票只要银行本票一种。 银行本票是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片面革新银行支付结算制度后推出的一种新的支付结算工具。 目前在一些经济比拟兴旺的城市和小商品市场比拟兴旺的地域经常使用比拟多。 3、支票。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操持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许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许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的基本当事人有三个: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支票是在中国最普遍经常使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用于支取现金和转账。 在同一城市范围内的商品买卖、劳务供应、清偿债务等款项支付,均可以经常使用支票。 支票经过同城票据交流提交签发人开户银行审核后付款。 持票人委托开户银行收款时,开户行将一切委托收款的支票经过同城票据交流所提交给出票人开户行。 假设在规则的退票时期(隔场交流)内没有退票,收款人开户行行将款项转入到收款人账户内。 在中国的各城市均树立了票据交流所,目前约有20个经济兴旺的城市树立了票据清分机处置系统。 北京和天津、上海和南京、广州和深圳等地还打破行政区划,树立了区域性票据交流中心。 为增强支票的风险控制,人民银行规则:对出票人签发一诺千金、签章与预留银行签章不符的支票,银行应予以退票,并按票面金额处以百分之五但不低于1千元的罚款;持票人有权要求出票人赔偿支票金额2%的赔偿金。 对屡次签发的,银行应中止其签发支票。 从未来开展趋向来看,虽然包括电子支付在内的各种新的支付工具不时出现和被普遍经常使用,但支票的经常使用量仍将坚持在较高水平。 特别是团体支票的推行经常使用,将会改动支票的结构,成为支票中富有生命力的种类。 团体支票具有现金和银行卡结算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团体支票有利于商业银行开拓团体金融业务,增加现金流通,提高社会信誉。 人民银行不时注重团体支票的推行任务,目前,在广州、武汉等城市曾经有一定量的团体支票在经常使用。 随着团体征信系统的树立和完善,团体支票业务开展前景宽广。 近年来,随同着我国良好的经济金融方式,我国票据市场也出现出迅猛的开展态势。 2003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2.77万亿元,同比参与1.16万亿元,增长 72.2%;累计票据贴现和再贴现4.44万亿元,同比参与2.12万亿元,增长91%。 2003年12月末,已签发的未到期的商业汇票余额为1.28万亿元,同比参与0.54万亿元,增长73.5%;票据贴现和再贴现余额8934亿元,同比参与3669亿元,增长69.7%。 2004年一季度,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7366.1亿元,同比增长47.8%;累计票据贴现和再贴现1.02万亿元,同比增长20.2%。 3月末,已签发的未到期商业汇票余额为1.3万亿元,同比增长57.2%;票据贴现和再贴现余额9727亿元,同比增长50.1%。 目前,我国票据业务开展出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票据业务继续开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展;二是票据自身的融资性能被逐渐发现,票据融资已成为中小企业关键的短期直接融资渠道,有助于以市场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疑问;三是票据业务在各金融机构之间开展不平衡,中小金融机构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有的市场份额较大;四是票据业务集约化运营进一步增强,跨地域买卖清楚参与,转贴现的异地买卖趋向使各地的转贴现利率趋于分歧,基本维持在略高于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水平,并随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同向动摇。 开展票据市场应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改善金融服务、促进商业银行转变运营方式、健全社会信誉制度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要求相顺应,在开展中规范,以规范促开展。 把开展具有贸易背景的票据市场作为增强货币市场树立的关键政策措施,放慢票据市场基础设备树立,提高票据买卖效率。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票据法规制度,整理票据买卖次第,实际防范票据业务风险,查处票据违规行为。 要实行通报制度、分开买卖制度和责任清查制度,以扶优限劣,保证票据市场规范、安康、可继续开展
票据市场规模增长放缓!23年将如何变化?
票据市场规模在2023年或将出现颠簸调整态势,增出息一步放缓。以下是详细剖析:
一、票据承兑余额增速放缓趋向延续 二、票据贴现余额增长相同放缓 三、票据市场规模全体颠簸调整图片展现:
综上所述,2023年票据市场规模将出现颠簸调整态势,增出息一步放缓。 市场介入者要求亲密关注市场灵活和政策变化,增强风险控制和外部控制,以应对或许出现的应战和机遇。
商票圈:票据数据何处寻?
在探求票据全球的深度数据时,数据的多样性与来源的复杂性令人眼花纷乱。 但别担忧,本文将带你穿越数据丛林,提醒几个关键的数据来源,助你精准锁定所需信息。
一、上海票交所,金融数据的威望中心
成立于2016年的上海票交所,是票据市场的旗舰平台。 它的官方犹如一个数据宝库,提供了丰厚的票据买卖数据。 登录后,你会在市场数据与剖析研讨的页面中发现少量有价值的信息。 市场数据版块,展现了每日买卖额、商业汇票的承兑和贴现状况,以及详细的利率曲线;统计日报和月报则深化剖析票据业务灵活,其中的商业汇票买卖额和余额变化数据,为研讨者提供了详实的剖析依据。
二、央行视角,政策与市场灵活的交汇点
中国人民银行是票据市场的风向标,其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区域金融运转报告》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市场的脉搏。 季度报告总结了票据市场的大致状况,包括总量、余额、利率等关键数据;而区域报告则提供了更为细化的中央票据市场灵活,如承兑和贴现余额的详细数据。
三、万德数据库,海量票据信息的藏宝库
万德数据库作为数据范围的珍宝,拥有丰厚的票据业务数据。 在经济数据库中,你可以找到各类票据的地域性散布,如东部、中部、西部和西南的承兑和贴现数据,以及全国各地域的详细数据。 此外,商业汇票的签发、余额和贴现数据,以及票据利率信息,都在这里等候你的探求。
当然,除了这些官方渠道,上市银行年报、票据机构如普兰金服等的官方,以及Choice和国泰安等数据库,也是开掘票据数据的宝藏。 掌握正确的途径,你就能在信息的陆地中找到你要求的那颗明珠。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数据的力气不容无视。 经过这些途径,你不只能优化研讨效率,更能深化了解票据市场的头绪。 记住,数据是你的导航,了解如何应用,你就能在票据数据的全球中游刃缺乏。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