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大跌38% 创新药企港交所IPO (首日大跌的股票一览表)
7月3日,公司拨康视云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值得留意的是,拨康云视曾在于2023年11月、2024年5月、2024年12月2日及2025年6月先后四次向港交所递交IPO开放,终于在6月20日经过聆讯。
此次IPO,拨康视云全球出售6058.20万股,占发行成功后总股份的7.22%,每股定价10.10港元,募集资金总额约6.12亿港元,所得款净额约5.22亿港元。
此外,拨康视云还引入富策控股、Reynold Lemkins两家基石投资者,算计认购2280万美元。其中,富策控股认购2000万美元,Reynold Lemkins认购280万美元。
上市首日,拨康视云收盘价为9.5港元/股,收盘就跌破发行价,之后股价跌幅逐渐扩展。截至收盘,拨康视云报6.21港元/股,跌38.51%,总市值52.1亿港元。
拨康视云是一家以创新驱动的临床阶段眼科生物科技公司,努力于开发新型及差异化疗法,尤其是外部发现、开发及商业化同类首创及同类最佳眼科疗法。
2015年9月,拨康视云开创人倪劲松及其他结合开创人Van Son Dinh、Li Jun Zhi,在美国加州创立拨康视云的运营附属公司Cloudbreak USA启动创新药研发。在创业前,倪劲松已在生命迷信行业深耕30余年。1989年,倪劲松在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取得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还曾入职辉瑞、美国眼力健等公司。
目前,拨康视云正在开发CBT-001及CBT-004,此两种药物或许区分是治疗翼状胬肉(一种良性增生性眼表疾病)及血管化睑裂斑(结膜组织血管化的疾病)的全球首创药物。
截至以后,拨康视云已树立一个由7种候选药物组成的普遍而创新的管线,可掩盖眼睛前部及后部的关键疾病。
不过,拨康视云目前并无获批作商业销售的药品,亦无从药品销售中出现任何收益,仅从参天依据参天容许协议作出的一次性性性首付款1000万美元,以及各期的政府补助资金。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拨康视云主营业务支出区分为0、0及1000万美元;拨康视云运营盈余区分为2301万美元、3722万美元、3658万元;期内盈余区分为6684万美元、1.29亿美元、9913万元。
在没有收益的状况下,研发开支与普通行政开支是关键本钱。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拨康视云研发开支区分为1529万美元、2749万美元、3795万美元;普通及行政开支区分为890万美元、1130万美元及950万美元。
为支撑公司运营,拨康视云只能依托融资、股东出资和政策拨款等来满足现金需求。招股书显示,拨康视云成立至今的四轮融资共取得约1.541亿美元融资,其中包括2018年10月的1000万元A轮融资,2020年4月的获560万美元B1融资,2020年7月的1150万美元B2轮融资,以及2021年11月的1.27亿美元C轮融资。轮融资后,拨康视云估值为36.8亿港元
四次融资后,拨康视云引入了倚锋资本、鼎辉投资、一村资本、华医资本、远大医药、建银国际、深圳市高特佳等20余家投资机构。
股权结构方面,倪劲松、Bing Leng夫妇各自经过直接及家族,区分算计持股约20.86%、1.32%,总计持股22.18%。Van Son Dinh,经过VD&TL、Dinh Legacy Trust区分持股7.14%、持股0.25%;Li Jun Zhi,持股4.14%;澳美,持股12.30%;鼎,经过Skketch Shine持股6.39%;一村资本经过Yicun Holdings,持股6.04%等等。
作为一家尚处在商业化早期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此次IPO,募集资金将用于中心产品CBT-001和品CBT-009的继续临床研发活动,以及注册备案及获批后研讨所需资金;消费设备及商业化活动所需资金;营运资金及其他普通企业用途。
京东再造一个独角兽,刘强东变身IPO收割机
继京东数科之后,京东或将迎来第二家上市独角兽。
9月27日,京东 安康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 安康 ”)正式披露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美银美林、海通国际、瑞银,华兴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Analysys易观在6月份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医疗年度剖析2020》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1336.88亿元,和2018年相比环比增长35.6%。 2020遭到疫情的影响,市场规模将会有望到达2000亿,市场增长到达46.7%,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行业风口之下,京东 安康 浮出水面。
京东 安康 规划最早起步于医药电商——2013年终,京东初次展开保健品批发业务,2014年2月起,京东的医疗 安康 业务末尾作为京东集团独立的业务项目启动运营, 2016年,京东大药房上线,京东正式进入医药电商范围,随后片面发力,规划互联网医疗、智慧服务等范围,2017年12月,京东 安康 推出了在线问诊服务。 2018年11月京东 安康 成立,并从京东集团的业务中分别出来。
招股书表示,京东 安康 是引领中国医药和 安康 产品供应链转型的先锋。 经过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规划相结合的运营形式,京东 安康 为用户提供「人在货在,随时随地」的一站式体验。 京东 安康 努力于打造以医药及 安康 产品供应为中心,医疗服务为抓手,数字驱动的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 安康 控制平台。 于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十二个月,区分拥有43.9百万、50.5百万、56.1百万及72.5百万个年生动用户。
依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19年支出计,京东 安康 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 安康 平台及最大的在线批发药房。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逾1.5亿名用户曾经常使用京东 安康 的平台购置医药和 安康 产品或医疗 安康 服务。
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东集团总支出为人民币56亿元、人民币82亿元、人民币108亿元、人民币88亿元,同期经调整盈利为人民币209.0百万元、人民币248.4百万元及人民币344.0百万元及人民币371.0百万元,毛利率区分为24.9%、24.2%、25.9%、25.3%。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半年营收为50亿元,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6%,由于疫情时期医院是病毒最聚集的中央,用户端的就医习气出现严重改动,网上买药末尾迅速普及,京东 安康CEO 辛利军的评价——疫情将诊疗线上化的市场教育时期缩短了5-10 年。
京东 安康 支出关键来自两部分:一是批发药房,二是在线医疗 安康 服务。
目前比拟成熟的是批发药房业务,京东 安康 目前的支出大部分来自来自经过自营业务销售医药和 安康 产品。 于2017年、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品销售区分占总支出的88.4%、88.8%、87.0%及87.6%。
1、批发药房业务采用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规划三种形式运营。
在自营形式下,从供应商处推销医药和 安康 产品,然后直接销售给用户,关键从中赚取产品销售支出。 自营业务,经过京东大药房启动。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 安康 与京东集团协作,应用其普及全国的配送基础设备网络,包括11个药品仓库和超越230个其他仓库。
线上平台方面,线上平台引入连锁店和独立药房以及医药和 安康 产品厂商和供应商,使其经过平台销售医药和 安康 产品,依据与第三方商家的独自合同条款收取佣金友好台经常使用费。 截至2020年6月30日,线上平台拥有超越9,000家第三方商家。
全渠道规划是同城派递服务,满足用户紧急性用药需求,按需求为用户提供当日达、次日达、30分钟、7*24加快送达服务。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 安康 的全渠道规划掩盖了超越200个城市。
2、在线医疗 安康 服务
在线医疗 安康 服务包括互联网医院、消费医疗 安康 服务两个部分:
互联网医院关键依据医生收取的费用向医生收取手续费。 是中国首批取得医疗机构执业容许证的线上平台之一,在2020年8月,京东 安康 推出了「京东家医」品牌的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各种面向家庭的 安康 控制组合。 2020年上半年,京东 安康 的日均在线问诊量到达了约9万次,是2019年同期的近6倍。
消费医疗 安康 服务,用户可在平台上预定并支付由线下医疗机构提供的消费医疗 安康 服务,服务包括全身体检、医学美容、口腔齿科、疫苗预定和基因测试。
从最早的医药电商再到互联网医院,京东 安康 的业态继续更新完善。 不只如此,京东 安康 的to B生意也不时在悄然拓展着,第三方批发平台“药京采”于2017年3月上线,该平台将抢先药企、医药公司及 安康 产品供应商和分销商与下游药房衔接起来。
打通医、药联动,成功闭环
人口老龄化、慢性病上升、 安康 看法优化都在标明国民的 安康 需求不时参与,充溢机遇的医疗 安康 市场不时是互联网巨头的重点规划的赛道,随同着近年解除对处方药在线销售的管制、互联网医疗服务正式归入医保报销范围等医改政策的继续推进,外界也对互联网医疗满怀神往,一度以为互联网医疗将是处置中国医疗体制难题的关键力气。
互联网医疗赛道全景触及诊前、诊中、诊后的各大环节,典型的场景包括:轻问诊、网上预定挂号、在线问诊、 在线购药、 安康 控制等。 关于互联网医疗的 探求 ,共通的战略就是打通“医”、“药”、“康”环节,构成一站式的医疗 安康 服务闭环。
BAT发力医疗范围已久,各自早已构成了自己的规划逻辑,京东 安康 则是以电商基由于抓手、反向重构医患与大 安康 范围的商业形式。
招股书显示,京东 安康 经过批发药房业务和在线医疗 安康 服务虚现「医、药联动」,打造了一个闭环体系。 批发药房的买家同时是潜在高质量的医疗 安康 服务用户,而医疗 安康 服务用户又成为反哺批发药房和其他消费医疗 安康 服务的关键流量。
京东 安康 批发药房业务与在线医疗 安康 服务相反相成,在医疗 安康 价值链上构成协同的闭环。 批发药房业务将用户群导向京东 安康 的医疗 安康 服务,以启动在线问诊和处方续签。 经过提供慢性病控制和家庭医生等服务,加上高质量的服务和品牌认知度,在线医疗 安康 服务又将用户流量重新导向批发药房业务,购置其他 安康 产品,如补品和医疗设备。 两项业务相互促进,构成良性循环和共生的生态系统。
BAT巨头扎堆抢食
依据国度卫计委曾经估量,到2030年我国 安康 产业规模将清楚扩展, 安康 服务业总规模将达16万亿元。这种万亿级别的市场上,BAT三员都不约而同的对互联网医疗市场启动了规划:
阿里系旗下的阿里 安康 ,目前市值到达2493亿港元;
腾讯投资的微医虽然还没有上市,但是也将估值目的定在了100亿美元;
而深耕行业已久的春雨医生也在最近拿到了网络的投资;
互联网巨头之外的金融 科技 巨头安康集团旗下的安康好医生在2018年登陆港股,目前市值也超越1140亿港元。
虽然这个行业巨头扎推,赛道拥堵,但还么有一个相对的胜利者出现。 作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安康好医生,5年累计盈余近40亿元;最早探路途上医疗之一的春雨医生,兜兜转转也还没有能成功上市上的愿景。
由于相同在电商平台方面拥有庞大优势,最容易被拿来与京东 安康 作对比的企业就是阿里 安康 。 从数据看,在年生动用户数上,阿里 安康 占据了相对优势,而在净利润层面,京东 安康 表现亮眼。
猎云网
虽然互联网医疗前景可观,但无法否认的是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市场依然处在孵化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京东 安康 ,作为京东旗下生长最快、最年轻的独角兽公司,其生长速度甚至在全球都可以放在前列。 而京东 安康 再造一个京东的想法假设成功,那么其未来也将无法限量。
或将成为刘强东收获的第4个上市公司
一年前,京东 安康 正式从京东集团中分拆出来,拆分之际就取得超10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了CPE中国基金(CPE China Fund)和中金资本(CICC Capital)等业内知名投资机构。 2019年11月15日,京东集团披露京东 安康 A轮融资的投后估值约70亿美元。
2020年8月17日,京东2020半年报中泄漏,京东 安康 与高瓴资本就京东 安康 B轮无法赎回优先股融资签署了最终协议,高瓴资本预期投资额超越8.3亿美元,京东 安康 投后估值到达300亿美元。 换言之,仅仅一年多的时期,京东 安康 的估值暴跌230亿美金,刷新了“估值增长最快的独角兽”的记载。
往年8月初,京东 安康 登上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成为“最年轻的独角兽”。 未来京东 安康 将和京东数科、京东物流子集团三足鼎立,协同京东商城批发业务开展。
目前,京东集团为京东 安康 的控股股东,其经过其全资子公司JD Jiankang直接持有2,149,253,732股股份的权益,约占京东 安康 已发行股本总额的81.04%。 除此之外,高瓴资本经过SUM XI Holdings Limited持有4.49%的股份,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控制CICC e-Healthcare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2.37%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成功上市,京东 安康 将会成为刘强东收获的第四个IPO——继京东、达达,以及行将IPO的京东数科之后的又一家上市公司。
往年6月,刘强东先后收获了两个ipo,首先是达达集团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京东集团作为达达集团最大股东持股高达47.4%。 随后,京东集团成功二次上市登陆港交所,在港股市值近9000亿港元。 招股书显示,刘强东持股京东14.7%,拥有高达78.4%的投票权。
除此之外,京东旗下独角兽京东物流、京东工业品未来都具有未来独立IPO的才干。 往年4月24日,京东工业品已签署2.3亿美元A轮融资协议,由GGV纪源资身手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CPE等多家投资机构跟投,投后估值超20亿美元,一跃成为工业品范围内估值最高的公司。
如今,京东数科刚于本月提交了招股书,京东 安康 也紧随其后递交招股书,刘强东在京东数科直接持股8.86%,加上另外三家公司直接持有的股份,算计持股50.35%。
随着京东孵化的这一个又一个独角兽纷繁上市, 这两年,淡出群众视野的“东哥”,化身IPO收割机 。 随着京东 安康 、京东物流、京东工业品纷繁奔赴IPO,“东哥”的财富将迎来一个三级跳。
香港买卖及结算所助理副总裁杨浩哲:香港上市也是一个比拟好的选择!
深圳价值在线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结合方圆企业服务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共同举行的守正创新—全视角解读注册制下IPO新变局线上高峰论坛暨《中国企业IPO实务手册》旧书发布活动圆满举行。 活动聚集了50多位来自创投、券商、律所、拟上市及上市企业、财经媒体等范围的行业专家与企业高管,搭建交流平台,共同讨论注册制时代下的企业IPO应战与机遇。 香港买卖及结算所助理副总裁杨浩哲在6月15日会议上分享了后疫情时代香港资本市场的趋向。 杨浩哲担任全球上市服务部,该部为国际外企业提供上市前辅导,助力公司了解香港上市流程与优势。 他曾服务于港交所多个部门,为大中华地域的潜在上市发行人提供咨询服务。 杨浩哲指出,香港作为全球顶级买卖所之一,吸引众多中国新经济企业上市,包括TMT、医疗安康、教育文娱、新消费等行业的公司。 香港还是亚洲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集资中心,药企IPO占比高,智慧医疗、外贸服务等公司也选择在香港上市。 他引见了8A“同股不同权”、第二上市及双重关键公司上市等政策,指出近年来,多家中概股回归选择双重关键公司形式在香港上市,为香港带来少量资金和市值增长。 这些公司为何选择香港?杨浩哲以为,投资者多元化、深港通、沪深港通/南向资金强势流入以及多样化融资渠道是关键要素。 香港上市以披露为本,上市规范高效、透明,为企业开展提供了灵敏的架构选项。 杨浩哲强调,关于希望上市的企业而言,香港是优质选择之一。 《中国企业IPO实务手册》(第二版)及《上市公司股份合规买卖与控制手册》(第二版)正式发布,成为相关从业人员的“百科全书”。 为了简易购置,点击下方图片即可直接购置。 《中国企业IPO实务手册》及《上市公司股份合规买卖与控制手册》均提供正品保证、上新活动,并全国包邮。 点击“阅读原文”开放试用易董。
李嘉诚旗下公司上市暴跌,目前李嘉诚的身价有多高
和黄医药由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出资树立,是我国最早一批做创新药研制的药企,也是少有的在港、美、英三地上市的医药公司。 6月30日,和黄医药正式登陆港股。 上市首日,公司股价涨幅一度达110%以上,最低价达85.8港元/股,总市值一度达700亿港元。 到收盘,和黄医药报60.3港元/股,涨幅收窄至50.37%,如今总市值为512亿港元。
和黄医药是李嘉诚的产业2000年由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出资树立,是我国最早一批做创新药研制的药企,也是少有的在港、美、英三地上市的医药公司。 依据布告,和黄医药本次募资,将用于推进前期临床方案以及临床阶段及临床前候选药物管线,进一步增强商业化、临床、监管及出产实力,为潜在的全球事务展开及战略收买机遇供应资金,以及用作普通企业用途。
“一个继续赔本的创新药企业可以继续享有较高的溢价,你可以说这是泡沫,但也可以说这是商场给予创新的一种盈余。 ”北京一家医疗股权出资基金担任人许一龙(化名)向年代财经标明。 年代财经记者就相关疑问咨询和黄医药,到发稿并未失掉回复。
和黄医药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依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和黄医药是我国榜首批树立自有药物发现引擎的公司之一,专注于发现、开发及商业化治疗癌症及免疫性疾病的靶向疗法及免疫疗法。 其中,呋喹替尼、索凡替尼和赛沃替尼是三款由和黄医药自主研制的重磅产品,也是公司从我国走向全球的杀手锏。
数据显现,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在2018年9月获批上市后,次年在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出售额逾越1760万美元。 而在2020年1月1日进入国度医保目录后,全年出售额逾越3370万美元。 如今,呋喹替尼正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14个国度约165个研讨中心展开III期临床研讨,全力推进我国创新走向全球舞台。
索凡替尼也是由和黄医药自主研制的创新药2020年12月,索凡替尼获我国药监局赞同用于治疗早期非胰腺NET患者,并于获赞同后三周内于2021年1月商业上市。 到2021年1月底,相关处方已于我国30个省开出。 2021年5月3日,和黄医药宣告已完毕向美国FDA翻腾提交索凡替尼的新药上市恳求,用于治疗胰腺和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这是和黄医药在美国提交的首个新药上市恳求。
此外,备受外界注重的还有赛沃替尼。 2020年,和黄医药提交了赛沃替尼用于治疗肺癌的新药上市恳求。 2021年6月22日,和黄医药宣告赛沃替尼已在我国获有条件赞同,这也是赛沃替尼在全球范围内初次经过注册审批。 除了上述三种药物,和黄医药另有七种候选药物处于早期临床开发阶段,并有多种前期临床前候选药物。
据布告,和黄医药此次征集资金约50%将用于注册实验及潜在提交NDA恳求以推进旗下新药的前期临床方案;约10%将用于支撑进一步的概念验证研讨;约20%用于增强商业化、临床、监管及出产方面的归结实力;约15%将用作为潜在全球事务展开及战略收买机遇供应资金;约5%用作营运资金。
创新药公司多地上市不时是趋向创新药公司生长的前期,需求少量的资金支撑,多地上市是为了协助企业可以在各个本钱商场成功常年的本钱价值。 ”增量研讨院院长张奥平向年代财经标明。 早在2006年,李嘉诚分拆和黄医药,在伦敦证券买卖所AIM商场买卖;2016年又在纳斯达克主板上市,股票代号为HCM,如今市值48.77亿美元。
2021年6月18日,和黄医药向港交所IPO恳求现已过聆讯,拟在6月底挂牌上市。 早在2019年4月15日,和黄医药就曾提交恳求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集资额约5亿美元,美银美林和高盛为联席保荐人。 但终究该公司撤销原定于2019年6月19日在香港举行上市资讯发布会。
“中概股来香港上市,套利的机遇并不多。 香港关于创新药公司的估值稍微高一些,但不建议出资者重点注重和参与。 不同本钱商场关于不同行业的价值判别是不一样的。 对出资者来讲,仍是要回归企业的真实价值。 ”张奥平标明。 许一龙以为,多地上市将是大型企业融资趋向,特别本钱向龙头企业靠拢之后,会更为多见。
他说,“这种方式可以减速优质公司上市融资,只需融到了资,他们才更有才干启动研制。 但不论采取什么形式,企业能否上市,何时上市,去哪上市都有一个大的前提,就是公司一定是具有研制才干和参与潜力的未来龙头,才干继续取得本钱商场的必需,由于经过上市套利的年代现已终了了。 ”
从股权结构看,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是和黄医药榜首大股东,长江和记透过CKHGI、和记黄埔我国及HHHL拥有约44.66%股份的权益。 在港股上市后,李嘉诚是和黄医药榜首大股东,长和将持和黄医药股份的39.2%,公司董事持股2.1%,群众股东持股58.7%。 长江和记、CKHGI、和记黄埔我国及HHHL将依然为控股股东。
据《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到2021年1月15日,李嘉诚身价为2200亿元,排名全球第43位,为香港首富。 以和黄医药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核算,李嘉诚宗族身价一日大涨200亿港元。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