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保险资金介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将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展到18个城市所在省份 七部门 (支持保险资金投资金融资产公司)

科技部等7部门印发《放慢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其中指出,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展到18个城市所在省份,支持保险资金介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支持创业投资机构、产业投资机构发债融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奖励社保基金会在自身业务范围微风险防控要求下展开股权基金投资,支持科技创新。优化控制机制,支持保险资金按市场化准绳介入创业投资,推进保险资金终年投资改造试点。引导理财公司、信托公司等依法依规介入创业投资。


如何开放新三板股权买卖的权限?

要求开放新三板买卖权限后才可以买卖。 自然人投资者开放新三板买卖权限的要求如下: 1、一类投资者(可买卖基础层、创新层及精选层股票):(1)开放权限开放前10个买卖日,自己名下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200万元以上(不含经过融资融券融入的资金和证券),且前30个买卖日中有5个买卖日(含)以上日终资产不低于200万。 (2)具有《适当性控制方法》规则的投资阅历、任务阅历或任职阅历。 2、二类投资者(可买卖创新层及精选层股票):(1)开放权限开放前10个买卖日,自己名下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150万元以上(不含经过融资融券融入的资金和证券),且前30个买卖日中有5个买卖日(含)以上日终资产不低于150万。 (2)具有《适当性控制方法》规则的投资阅历、任务阅历或任职阅历。 3、三类投资者(仅可买卖精选层股票):(1)开放权限开放前10个买卖日,自己名下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100万元以上(不含经过融资融券融入的资金和证券),且前30个买卖日中有5个买卖日(含)以上日终资产不低于100万。 (2)具有《适当性控制方法》规则的投资阅历、任务阅历或任职阅历。 注:自然人投资者投资/任务/任职阅历要求为(契合以下条件之一):(1)具有2年以上证券、基金、期货投资阅历;(2)具有2年以上金融产品设计、投资、风险控制及相关任务阅历;(3)具有《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控制方法》第八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则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控制公司及其子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以及经行业协会备案或许注销的证券公司子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私募基金控制人等金融机构的初级控制人员任职阅历。 (属于《证券法》规则制止介入股票买卖的,不得开放介入挂牌公司股票 发行与买卖) 2019年12月27日之前已开放新三板合格投资者权限的投资者,无需做任何操作,自动具有“一类投资者”权限。

金融企业非信贷资产分类

分类:对非信贷资产启动迷信的分类,一方面可以使农信社树立慎重运营、风险控制的理念,另一方面也为判别非信贷资产减值预备充足性提供依据,有利于树立起一套迷信合理的非信贷资产减值预备计提制度。依据风险和损失水平的不同,划分为安保性和风险性两类。

现金流量表的简便编制方法

般,假设对一切的会计分录,按现金流量表准绳的要求全部调整为收付成功制,这等于是重做一套会计分录,无疑将大大参与财务人员的任务量,在通常中也缺乏可操作性。 许多财务人员因此希望仅依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大主表来编制出现金流量表,这是一种奢望,实践上仅依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 无法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的,还要求依据总账和明细账失掉相关数据。 加快编制方法的数据来源关键依据两大主表,只从相关账簿中取得必需的数据,以到达简易、加快编制现金流 量表的目的。 这种编制方法从关键性准绳动身,牺牲准确性,以换取速度。 编制现 金流量表按以下由易到难顺序加快成功编制:首先填列补充资料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参与状况”各项目,并确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参与额”。 第二填列主表中“筹资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筹资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三填列主表中“投资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投资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四计算确定运营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计算公式是:运营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参与额-筹资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难点在于确定运营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于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在企业业务中相对较少,财务数据容易失掉,因此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容易填列,并容易确保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结果正确,从而依据该公式计算得出的运营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容易确保正确。 这一步计算的结果,可以验证主表和补充资料中“运营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各项目能否填列正确。 第五填列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理为运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得出的结果能否分歧,如不相符,再启动审核,以求最终分歧;第六最后填列主表中“运营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计算的结果启动验证,如不相符,再启动审核,以求最终分歧。 由于本项中“收到的其他与运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是倒挤发生,因此主表和附加资料中“运营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相等的,从而加快成功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上方按以上顺序详细说明各项目的编制方法和公式: 一、 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参与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参与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普通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思索此要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二、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常年借款期末数-常年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人未按期交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支出等。 4.归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常年借款期初数-常年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借方出现额+利息支出+常年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出现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增加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买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三、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常年股权投资期初数-常年股权投资期末数)+(常年债务投资期初数-常年债务投资期末数)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有形资产和其他常年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算”的贷方余额+(有形资产期末数-有形资产期初数)+(其他常年资产期末数-其他常年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有形资产和其他常年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有形资产期末数-有形资产期初数)+(其他常年资产期末数-其他常年资产期初数)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有形资产和其他常年资产所收回 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常年股权投资期末数-常年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常年债务投资期末数-常年债务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四、确定补充资料中的“运营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净利润 该项目依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预备计提的资产减值预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预备出现额累计数 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控制费用中折旧 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注:未思索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增加的折旧。 4、有形资产摊销 =有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 或=有形资产贷方出现额累计数注:未思索因有形资产对外投资增加。 5、长等候摊费用摊销=长等候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或=长等候摊费用贷方出现额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增加(减:参与)=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参与(减:增加)=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有形资产和其他常年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依据固定资产清算及营业外支出(或支出)明细账剖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依据固定资产清算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剖析填列。 10、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增加(减:参与)=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思索存货对外投资的增加。 14、运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减:参与)=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预备期末余额 15、运营性应付项目的参与(减:增加)=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16、其他 普通有数据。 五、确定主表的“运营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支出×(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支出+(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 由于是依据两大主表和部清楚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准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收到的其他与运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补充资料中“运营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发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置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本钱+(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出现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出现额累计数+控制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本钱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休息维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出现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控制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出现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即:实践交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运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控制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休息保险金、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预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本钱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休息保险金、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出现额+其他应付款本期借方出现额+银行手续费 六、汇率变化对现金的影响=汇兑损益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