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出售,有兴趣带价格联系QQ:503594296

港股IPO周报 三只新股均大幅破发 阿里旗下公司拟借壳SPAC在港上市 (港股ipo周报最新猪八戒)

媒体7月7日讯(编辑 冯轶)媒体为您带来每周港股新股资讯。

截至发稿,本周(7月1日-7月7日),有一家公司递表,未有公司经过上市聆讯,另有7家公司招股,及三只新股上市。

先看递表,本周递表的公司有:

7月2日,汇德收买-Z(07841.HK)公告De-SPAC买卖,公司于2024年6月28日与目的公司订立业务兼并协议, 并订立九份PIPE投资协议。海通国际、招银国际为本次买卖联席保荐人。

注:De-SPAC(去SPAC)流程是指,曾经具有上市位置的SPAC公司作为空壳对有通常业务的目的公司启动收买的环节,是SPAC融资方式整个周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本周另有7家公司在港交所招股:

1)如祺出行(09680.HK):6月28日-2024年7月5日招股,全球出售3000.48万股,其中中国香港出售占约10%,国际出售占约90%。出售价34-45.4港元,每手100股,预期股份将于2024年7月10日上午9时正末尾在联交所买卖。

2)百望股份(06657.HK):6月28日-2024年7月4日招股,拟全球出售926.2万股,其中中国香港出售占10%,国际出售占90%,另有15%超额配股权。最高出售价每股40港元,每手100股,预期将于2024年7月9日上午9时正末尾在联交所买卖公司的H股。

3)瑞昌国际控股(01334.HK):6月28日-2024年7月5日招股,拟全球出售1.25亿股,其中中国香港出售占10%,国际配售占90%,另有15%超额配股权。出售价每股1.05-1.39港元,每手2500股,预期股份将于2024年7月10日上午9时正末尾在联交所买卖。

4)广联科技控股(02531.HK):6月28日-2024年7月10日招股,全球出售6360万股,其中中国香港出售占10%,国际出售占90%。出售价每股4.7-5.3港元,每手500股,预期股份将于2024年7月15日上午9时正末尾在联交所买卖。

5)方舟健客(06086.HK):6月28日-2024年7月4日招股,公司拟全球出售2380万股,其中香港出售占10%,国际出售占90%,另有15%超额配股权。每股出售价7.6-8.36港元,每手500股,预期股份将于2024年7月9日(星期二)上午9时正末尾在联交所买卖。

6)声通科技(02495.HK):6月28日-2024年7月5日招股,拟全球出售436.566万股H股,其中中国香港出售占约10%,国际出售占约90%,另有15%超额配股权。出售价每股H股152.1港元,每手20股,预期股份将于2024年7月10日上午9时正末尾在联交所买卖。

7)西锐(02507.HK):6月28日-2024年7月9日招股,拟全球出售5487.59万股,其中中国香港出售占约10%,国际出售占约90%,另有15%超额配股权。出售价每股27.34-28港元,每手100股,预期股份将于2024年7月12日上午9时正末尾在联交所买卖。

此外,本周港股迎来三家新上市公司:

1)7月2日,元续科技(08637.HK)上市首日跌近四成,随后几日延续下挫。截至7月5日,该股较发行价累跌50.41%。总市值有余两亿港元。

2)7月3日,中赣通讯(02545.HK)上市首日跌近五成,随后震荡下行。截至7月5日,公司股价较发行价累跌56%,总市值约3.5亿港元。

3)7月3日,经发物业(01354.HK)上市首日跌11.47%。截至7月5日,该股仍处于破发外形,较发行价累跌21.87%,总市值约近4亿港元。


袖珍IPO在港股悄然盛行新经济企业的折中选择

证券时报记者吴少龙卓泳

袖珍IPO在港股悄然盛行。

近日,微创脑迷信成功登陆港股市场,作为境内神经介入细分赛道的龙头公司,这家企业仅仅发行约2%的新股,IPO净募资金额仅有2.78亿港元。 此外,做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润迈德此前在赴港上市时,也仅发行约2%的新股。

Wind统计数据显示,往年以来,截至7月末,已有15家港股上市公司首发股份数量占总股份比例低于10%,其中6家公司缺乏5%;而去年全年,两项数据区分为18家和2家。

业界剖析,于IPO企业而言,袖珍发行或许会在一定时期内加大流动性溢价的效应,但是当解禁洪峰来临,由未经充沛博弈的股价支撑起来的市值能否经得住解禁考验,则要求打上问号。

港股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相关企业假设发行的比例十分低,反而会惹起机构的关注和调研。 百惠证券战略剖析师岑智勇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能否袖珍IPO,这些企业上市之后股价表现如何,还得看自身的基本面和业绩,市场再去判别它的价值。

港股IPO降温

炽热的港股新股IPO在2022年降温了。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往年7月末,香港IPO市场共有42家公司上市,其中有35家公司为首发上市,2家为港股SPAC上市,5家为以引见方式不发行新股上市的公司。 42家港股IPO募资总额约377亿港元。

港交所发布的2021年市场统计数据显示,港股市场2021年共有98家企业IPO,募资额达3288亿港元,属于历年较高水平。

对比去年的IPO大年,往年前7个月,港股IPO数量和募资额仅占去年全年的43%和11%,两项数据均未过半。

关于港股IPO遇冷,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近日发布了相关研讨报告。 报告指出,受美联储大幅度加息及缩表、俄乌继续抵触等影响,往年以来香港新股市场跟随全球新股市场走势,融资总额及数量均大幅下滑。 以半年计算,往年上半年港股新股数量为2013年以来同期低位;募资额则为2012年以来同期低位。

报告进一步指出,全体港股新股市场放紧张估值降低,加上缺乏超大型和大型的新经济新股上市,令融资总额清楚滑落。

港股IPO遇冷面前,新股上市表现大滑坡是关键的要素。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剔除5只引见上市的新股后,剩余37只港股新股自上市以来,股价平均跌幅为9.7%。 相比之下,2021年前7个月港股66只新股成功IPO,上市后截至当年7月末,平均涨幅为18.41%;2020年则是13.59%。

德勤统计数据也显示,以全体新股首日平均报答率剖析,往年上半年新股的平均上市首日报答率下落至-3.7%,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1.1%。

报答率降低,也令不少拟港股IPO企业打退堂鼓。 据港交所数据,往年前5个月,累计收到上市开放97家,同比降低30%;上市开放在处置中的有141家,同比降低13%。 甚至有不少拟上市企业在临门一脚选择分开1至5月,16家拟港股IPO企业已取得准绳上IPO同意,但在开放有效期内没有上市,相比去年同期的9家参与了7家。

袖珍IPO悄然盛行

我们对投的公司比拟有决计,所以就算有破发预期,也不会改动我们的发行方案。 一家中型中资券商投行业务担任人通知记者。

面对降温的港股IPO市场,少数公司选择按下暂停键,但更多的拟IPO企业仍墨守成规预备登陆港股市场。

袖珍IPO现象随之出现。

所谓袖珍IPO,是指新股上市发行时将发行数量和发行比例紧缩在一个较小范围。

Wind数据显示,剔除SPAC上市和引见上市公司后,往年来,截至7月末,已有15家港股上市公司首发数量占总股份比例低于10%,其中6家公司缺乏5%,两者区分占比43%和17%。

多年从事境外上市业务的胡律师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港交所上市规则及相关指引并未规则强迫性的最低发行比例或最小募资规模,其关键设定了群众人士所持股比的门槛,关注点更侧重于保证流通。 因此,出现港股发行比例缺乏5%的情形也契合港股上市规则。

依据港交所规则,上市公司在上市时,其群众股东的持股占总股本比例要到达25%,假设上市时市值超越100亿港元,该持股占比则可减至15%。

何谓群众股东?港交所规则三类人士不能归为群众股东:上市公司的中心关联人士、任何由中心关联人士直接或直接资助购置上市公司股票的人士、惯常听取中心关联人士的指示处置股票的人士。 上市前曾经发行的老股只需不属于以上范围内,也属于群众股东。 反之而言,缺乏够的群众持股占比,要求靠IPO新股东凑足。

这也意味着,IPO新股发行量占总股本比例,受限于老股中的群众股东占比。 新股发行量比例,在满足群众股东占比的条件下,存在调整空间。 老股中的群众股东占比越高,新股发行比例可以相应降低。

翻看港股IPO历史数据,袖珍IPO状况其实并不多见。

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港股IPO发行比例低于10%的个股累计共有59家。 其中,2021年至2022年前7个月合共33家,占比55.9%。 此外,自2000年以来,港股IPO发行比例低于5%的有15家,往年前7个月出现的数量占比就达40%。

新经济企业的折中选择

细心梳理港股往年前7个月15家IPO发行比例缺乏10%的上市公司,记者发现,这些公司大少数为新经济公司。

其中,软件服务行业的有4家;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行业的有4家;药品及生物科技行业的有3家。 这三大行业算计共11家,占比高达73%。

作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为何新经济企业扎堆选择袖珍IPO呢?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以为,新经济企业扎堆袖珍IPO,除遭到二级市场投资心情变化影响外,还受两方面要素影响:一是与企业自身业务开展规划有着亲密相关,二是基于市值控制的考量。

胡律师表示,不少企业上市目的未必完全在于大额融资,自身关于上市融资的需求有或许并不那么迫切。

有部分企业是为了发行而发行。 前述中资券商投行业务担任人向记者引见,这部分企业赴港上市并非为了lsquo;融资额rsquo;最大化,它们更多从优化企业品牌以及推进业务国际化的需求来思索。 这一年来,我们看到不少选择远赴新加坡、瑞士、伦敦等买卖所上市的企业,它们的融资额也是比拟低的。

从募资金额看,不少港股袖珍IPO募资金额甚至不及上市前的融资量。

以微创脑迷信为例,该公司此次IPO仅发行约2%新股,对应净募资金额仅2.78亿港元。 相比之下,微创脑迷信去年的Pre-IPO轮融资金额却高达1.5亿美元(约12亿港元)。 地下市场募资规模仅是一级市场募资金额的零头。

相似的状况还有润迈德-B。 招股书显示,该公司此次港股IPO全球出售2334.8万股股份,出售价为每股6.24港元,其发行新股占总股本的2.04%,共募集资金1.49亿港元。 对比上市前的D轮融资7200万美元(约为5.65亿港元),润迈德-B港股IPO募集的资金仅为D轮融资的26%。

要求说明的是,新股发行比例越低,股票买卖流动性所遭到的制约越大。 这种状况下,相对较少的资金便能维持公司股价稳如泰山甚至推进股价下跌,从而在市场气氛较为低迷的时刻,加大流动性溢价的效应,稳如泰山公司的市值和估值水平。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主管合伙人纪文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市场气氛不那么理想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估值或许也会遭到影响而有所下调。 德勤中国留意到有部分企业在上市的时刻,选择在支持的状况下紧缩发行比例,让公司股价的动摇增加一些。

由于公司的大部分股票还是落在大股东或许机构投资者手里,他们不会在市场上过度地启动炒卖,这关于稳如泰山股价和公司市值是有一定协助的。 纪文和解释。

从少部分公司的状况来看,稳估值的面前指向了一级市场偏高的估值。

前两年一级市场很热,造成不少公司的估值被抬升到较高水平,面前机构有分开诉求,为了在上市后能继续保住估值,只能紧缩IPO融资规模。 前述中资券商投行业务担任人表示,无论如何,企业上市对一级市场投资人算是一种安抚,如今一级市场的投资额曾经远远大于分开金额了,LP(出资人)愈加考核基金的DPI(资本分红率)而不是IRR(外部收益率),所以尽快分开有利于锁住基金的DPI。 而发明DPI的前提是企业上市,所以他们对企业上市表现得比拟急切。

记者了解到,在Pre-IPO阶段,不少企业会与创投机构签署IPO对赌协议。 普通而言,若相关企业无法在规则的时期内成功上市,依据协议,企业要求支付较高的多少钱回购创投机构手中持有的股份,或许向其补偿更多的股权。 多关键素交织,袖珍IPO也成了这些企业的无奈选择。

小比例发行或许是以后情势下一种折中的选择。 胡律师也表示,由于部分公司上市前融资估值较高,现无机构股东也对发行估值有门槛要求,普通难以接受折价发行。

关于一级市场投资人来说,被投企业IPO是他们资金分开的一个战略和时机。 岑智勇表示,至于上市能募多少钱,或许不是他们首先关注的。

袖珍IPO难以支撑股价

袖珍IPO究竟能不能对上市新股的股价起到稳如泰山支撑作用呢?从全体实践状况来看,其作用有限。

统计数据显示,往年以来港股15只首发比例低于10%的个股上市首日平均跌幅为6.67%。 其中,当日股价收涨的仅有4只,而跌幅超越15%的相同有4只。 若延伸观察的时期,这15只港股自上市以来,截至7月末,平均股价下跌16.73%,平均跌幅随着时期的延伸而扩展。

对比20只往年以来首发比例大于10%的港股,首日及上市以来截至7月末的平均涨幅区分为6%和-4.87%。 两项数据表现均优于前述15只袖珍IPO港股。

袖珍IPO的个股上市表现未及预期,在新股地下出售认购阶段已有迹象。

数据显示,往年以来港股15只首发比例低于10%的个股的平均新股地下出售认购倍数为11倍,其中最高的是微创脑迷信,为45倍,玄武云以42倍排名第二。 另外,创新奇智、瑞科生物-B两家公司认购倍数也超越10倍。 而去年全年,港股新股平均地下出售认购倍数为238倍。

要求留意的是,从久远角度来看,袖珍IPO这样的折中方案隐含了不少疑问。

资本市场的多少钱发现性能是树立在充沛博弈的背景下的。 倘若新股发行比例较低,股票的交投生动度将会遭到影响,有或许造成企业的买卖多少钱发生偏离。 尤其是当解禁洪峰来暂时,上市公司的股票流动性因无法承载少量减持,股价将会出现猛烈动摇。

此前股价出现大跌的商汤就是其中一个清楚例子。

2021年12月30日,作为国际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商汤正式登陆港交所。 该公司IPO的时刻仅发行了5%的新股,募集资金净额为55.52亿港元。 在这5%的新股中,约3%新股归属于基石投资者,0.7%新股归属于老股东上海国际,均有锁定时期;而能在二级市场买到的仅占比1%左右。

这样的发行形式下,商汤上市后股价延续暴跌,公司最高市值也打破3200亿港元大关。 截至往年6月29日,该公司市值基天性稳如泰山在2000亿港元上方。 不过,2000亿港元市值下,对应只要日均2.19亿港元的成交金额,若剔除公司上市首月的表现,公司后5个月的日均成交金额缺乏1亿港元。

袖珍IPO给商汤带来了相差近1000倍的市值和日均成交金额,也埋下了隐患。

往年6月30日,商汤迎来股东解禁。 虽然商汤提早预见了市场心情,该公司董事长兼CEO徐立、首席迷信家王晓刚、执行董事徐冰等结合开创人收盘便宣布追加所持股票限售期,但是这些举措收效甚微。 当日,叠加公司基本面的一些变化,商汤股价大跌46.77%,市值单日蒸发921.25亿港元。 截至目前,商汤市值已跌破800亿港元大关。

胡律师向记者总结了袖珍IPO形式的一些潜在弊端。 她以为,这种发行形式存在三大潜在疑问:一是发行规模有限,企业融资金额受限;二是影响市场预期,或许惹起未来股价的一定动摇;三是该等企业未来或许成为做空标的。

大型公募基金、对冲基金在选股的时刻,会思索流通盘的大小,企业的流通股数太少就很难进入他们的标的池,而且这样还或许会构成一种恶性循环。 前述中资券商投行业务担任人向记者表示。

假设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