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 9月下旬电视与显示器面板多少钱下调 笔记本面板多少钱稳如泰山 (trendforce集邦咨询)
9月20日,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布了9月下旬面板多少钱状况。数据显示,2024年9月下旬,各尺寸电视、显示器面板多少钱下跌,而笔记本面板多少钱坚持稳如泰山。
TrendForce研讨副总范博毓对此启动了剖析。在电视面板方面,第三季TV面板需求继续转弱,关键品牌客户推销量或许季减4 - 5%,并试图要求面板厂提供更活动多少钱。虽然面板厂在产能调整和消费方案上有所节制,但9月份多少钱仍呈跌势。近期中国推出的节能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有望在短期抚慰超大尺寸面板需求,促使其多少钱跌势收敛。目后希冀十一假期的增产方案能在10月份产失效果,使全尺寸面板多少钱走势逐渐稳如泰山。9月份电视面板多少钱中,32吋与43吋估量下跌1美元,50吋下跌4美元,55吋下跌3美元,大尺寸面板65吋与75吋跌幅可望收敛,估量下跌2美元。
在显示器面板方面,进入第三季后,品牌客户手中的MNT面板库存已达满足点,对MNT面板需求清楚削弱。同时,TV 面板需求转弱且多少钱继续承压下跌,部分MNT品牌客户希冀面板厂过度调降MNT面板多少钱。目前部分面板厂商虽努力维持多少钱稳如泰山,但部分Open Cell面板报价已失守,预期面板模组多少钱也将接受下跌压力。9月份MNT面板多少钱中,Open Cell面板包括23.8吋与27吋估量将下跌0.2 - 0.3美元,面板模组多少钱中,23.8吋与27吋FHD估量将下跌0.1美元。
在笔记本面板方面,进入第三季,在部分品牌积极出货的带动下,NB品牌全体出货无机遇季增10.5%,而NB面板出货在经验第二季高峰后,第三季仍有望季增6.5%。这意味着第三季买卖双方推销与出货节拍稳如泰山,预估台面上的面板多少钱能维持相对稳如泰山水准,9月份NB面板多少钱将片面维持持平态势。
集邦咨询:上半年全球电视面板出货量 1.35 亿片,OLED 占比 2.6%
媒体 8 月 7 日信息 TrendForce 集邦咨询本月发布了 2021 年上半年全球电视面板市场报告。 受电视厂商备货动能微弱的带动,上半年全球电视面板出货量达 1.352 亿片, 同比增长 3.5% ,但环比降低了一些。 在高端电视面板中,OLED 关键供应商 LGD(乐金显示)产能参与, 上半年市场占有率 2.6% ;而 8K 分辨率液晶面板,受限于消费良率不佳,面板厂商消费志愿较低,故上半年市场占有率仅为 0.2%。 集邦咨询表示,中国大陆地域面板厂商产能继续增长, 在全球电视面板市场占有率高达 58.3% ,较去年同期增长近 5%。 中国台湾地域的面板厂商市场占比 21.1%。 韩系厂商方面,由于三星显示器公司封锁了韩国 LCD 工厂 L7-2 和 L8-1-2,同时三星苏州 8.5 代产线出售给华星光电(CSOT),造成其市场占有率下滑至 14.3%。 日系厂商受惠于 SDPC 10.5 代产能的优化,市场占有率增长至 6.5%。 媒体了解到,高端电视方面,LG 目前简直垄断了 OLED 面板市场,上半年 OLED 电视面板出货量 355.6 万片。 估量 2021 年全年,出货量有望到达 800 万片,浸透率打破 3%。 集邦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 华星光电(CSOT) 占据 LCD 8K 分辨率液晶面板市场的 54.4%,友达光电(AUO)占比 22.6%。 估量往年全年,LCD 8K 面板浸透率仍维持在 0.2%。
中国面板行业开展现状
随着全球电子产品需求的不时增长,面板行业作为电子产品的中心部件产业之一,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开展机遇。 作为全球上最大的面板消费国,中国面板行业的开展状况对全球面板市场都具有关键影响。 中国面板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时扩展。 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范围的加快开展,面板需求继续增长。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消费和消费市场,对高质量、高性能的面板需求旺盛,为国际面板企业的开展提供了宽广的市场空间。 中国面板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时优化。 在国度政策的支持下,国际面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培育技术人才,逐渐成功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目前,中国已有多家企业在AMOLED、柔性显示等高端范围取得打破,具有了国际竞争力。 中国面板行业的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在阅历了早期的自觉扩张和无序竞争后,国际面板企业末尾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更新。 经过兼偏重组、产能整合等方式,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资源性能愈加合理。 同时,新兴运行范围的拓展也为行业开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但是,中国面板行业的开展仍面临一些应战。 首先是与国际巨头的竞争压力。 虽然国际企业已具有一定实力,但在高端市场和技术研发方面仍需继续追逐。 其次是产业链配套不够完善。 国际面板企业在资料、设备等方面对外依存度较高,制约了行业的自主开展。 最后是环保和能效疑问。 随着产能扩张和能耗参与,环保和能效规范已成为行业开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