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 买买买 险资占比为54% ETF持有人揭秘 ?中证A50前十大持有人中 (谁买保险谁就是投保人这句话正确吗)
往年上半年,A股市场震荡加剧的背景下,股票型ETF规模逆势扩张。其中,宽基和战略类ETF净流入超4200亿元,成为稳如泰山市场的“中流砥柱”。那么,是哪些资金在买买买?ETF的持有人结构有什么变化?随着基金半年报发布,ETF前十大持有人状况也随之显现。
据富国星投顾整理数据发现,全市场股票型ETF前十大持有人规模占总规模62%,三类资金是“压仓石”。其中,不同类型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占比存在较大差异。沪深300、中证1000、上证180、央国企等规模或战略ETF的前十大占比均逾越80%。而医药、新动力、金融地产、科创板相关指数的前十大占比相对较低,约20%-40%。
结合基金半年报,观察资金类型,前十大持有人关键属于汇金/证金、联接基金、保险三类资金,算计规模占比超90%,而期货、信托、年金、公募、外资、私募、集团等类型资金占比均小于1%。2024年上半年,汇金、证金的持有规模和占比均清楚介入;险资、联接基金的持有规模也有所介入,但占比有所回落;券商及券商资管、私募类型资金的持有规模大幅回落。
跟踪沪深300的ETF前十大持有人中,汇金、证金的持有规模2024年上半年大幅介入近3200亿元,占比从2023年底的37%优化至78%。券商及券商资管持有规模降低180亿元,占比从16%回落至1%。联接基金、险资、企业的持有规模上升,但占比下滑。
跟踪中证500的ETF前十大持有人中,汇金、证金的持有规模2024年上半年大幅介入超400亿元,占比优化至62%。险资的持有规模和占比均大幅上升。联接基金的持有规模相对稳如泰山,但占比下滑。券商及券商资管持有规模及占比自2022年底以来大幅回落。
跟踪中证A50的前十大持有人中,险资占比为54%,其次为联接基金,占比30%。前十大持有人未有汇金、证金的身影。
ETF认购暴增意味着什么?
或许谁都不会想到,临近年底, 当股市还在底部挣扎,ETF居然会由于规模迸发成为资本市场热词频频登上头条。 要知道,自从ETF基金降生以来的几次规模大增都是在牛市中,无论是2007年、2009年还是2014年,都是在股市大牛的气氛中。
而这次ETF规模的迸发,面前的推手是谁?面前主导的要素又是什么?仅仅是由于“他人恐惧时我贪心,他人贪心时我恐惧”?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看看这几个月终究出现了什么。
1、 出现了什么?
ETF,全称为“买卖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又被大家熟称为“主动指数基金”。 也就是说,ETF指数基金自身融合了指数、股票和基金的部分特征,可以在场内买入卖出来买卖,也可以经过场内申购赎回来买卖,具有更高的便利性。 与普通公募基金相似,ETF也依照一定的比例为投资者提供一篮子的股票、债券和其他资产。
股票型ETF依照跟踪的指数类型来看关键分为五类: 典型宽基指数ETF、品格指数ETF、行业指数ETF、主题指数ETF、境外指数ETF。 跟踪典型宽基指数的ETF占比最多,行业指数ETF紧随其后。 各类股票型ETF中,宽基指数ETF数量最多。
由于ETF多少钱和净值大部分时期十分接近,因此其一大优势是可运行于多种套利战略,例如ETF与一、二级市场套利、股指期货与ETF套利等。 此外ETF还迎合了投资者关于低费率产品的偏好,所以近年来中美ETF的规模和数量均坚持高速增长。
简易来说,投资者买卖一只ETF,就同等于买卖了它所跟踪的指数,可取得与该指数基本分歧的收益。 但通常这类基金采用完全主动式的控制方法,以拟合某一指数为目的,基金经理并不启动主动控制,仅做好对应指数的标的性能即可。
按以往的规律,股票ETF基金的份额变化基本跟随着资本市场的牛熊转换节拍。 依照银河证券基金研讨中心数据显示,股票ETF基金增长最大的几个年份区分是: 2007年(637.14%)、2009年(246.38%)、2014(58.28%),2015年上半年也增长了42%,这都与事先股市的火爆有亲密的相关。
但是,2018年股市是个大年,从年终以来,上证指数下跌了19%,但是股票ETF却出现了逆势增长。 往年1-9月,股票ETF资产增长26.81%,但份额规模却增长了59.89%。 10月份股票ETF更是出现爆炸性增长,数据显示, 全十月净申购金额约425亿元,资金似乎基本不顾A股行情继续低迷。
此外,据数据显示,往年来八成以上的资金流向了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以及创业板等宽基指数型产品。 其次,规模大、流动性较好的头部ETF吸金效应更为清楚。
截至11月13日,全市场164只ETF份额较年终增长1314.23亿份。 详细来看,无论是其份额还是规模的增长,90%以上都来自股票型ETF,这说明少量资金在借道ETF涌入股票市场。 银河证券基金研讨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近日地下表示,2018年股票型ETF规模估量将增长一倍。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创业板50ETF。 华安创业板50ETF()是一切股票型ETF中份额变化最大的基金,这只创立于2016年6月30日的创业板成立之初基金规模仅5.5亿元,在基金成立后创业板指数继续下跌了近40%的背景下,基金规模一度萎缩至1.6亿元左右,到2017年4季度也仅2亿元规模,但是在2018年1季度一下子飙升至28.3亿元规模,到3季度规模急升至75.3亿元的规模,基金份额急速收缩至216.2亿份,增长了74倍。
另外,华夏上证50ETF()份额自往年以来也增长了44%,基金规模打破400亿元。
2、 谁在扫货股票型ETF?
股票型ETF基金规模激增面前,是谁在疯狂扫货?
九月起,媒体大肆的报道险资、证金、汇金等队跑步进场抄底,这种报道在ETF基金持仓人变化上也失掉了验证。
拿华安创业板50ETF()来说,从2017年年报来看,前十大持有人简直都是自然人,第一名持有600万份即持有了该基金的2%。 而到2018年半年报,前十大持有人清一色变成了机构,前十大持有人门槛也提高到了7000万份。
证金、证金资管、汇金等在三季度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入市,汇金、社保等申购了上证50、沪深300、中证100、创业板等多只ETF。 除此以外,不少境外资金经过香港市场的买卖型指数基金(ETF)投向A股。 四季度以来,香港市场上申购量最大的10只ETF中,有半数为A股ETF;资金的关键标的选择的是富时A50和沪深300等投向大盘蓝筹的产品。
理想上,自下半年以来,不少ETF产品的规模份额延续上半年态势,继续创出新高,单日买卖量也再破纪录。 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在全市场169只ETF(非货币)产品中,下半年以来有120只规模出现上升,占比超越70%。 其中,有5只产品规模较上半年末增长超越100%。
3、 机构为何抢购ETF?
ETF的特点使其在一定水平上表现了资金对后市的看法,这也成为了不少资金性能资本市场所看重的优势。
拿创业板50指数来说,从2014年6月30日以来,市盈率普遍在40倍以上,而随着市场走低,往年最低曾经跌破30倍,最低创出27倍的历史低点,这在跟踪中小市值的指数中也是相当稀有的,堪比双十一打折“越跌越买越划算”的ETF指数基金,吸引机构资金涌入抄底就屡见不鲜了。
而ETF买卖灵敏的特性,为这些偏好波段操作的机构投资者提供了中短期买卖指数的工具,同时具有短期资金性能和常年价值投资两种投资方式。
此外,虽然市场全体走势震荡调整照旧,股票型ETF遭到资金鼎力追捧,还得益于A股近来政府不时的出台重磅措施安全“政策底”。 这也提振了机构资金入场的决计。
当然,A股市场群体低迷面前是民营类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集中暴露,性能ETF指数基金,也规避了性能个股或许踩雷的风险。
4、 关于投资者,有何启示?
机构、尤其是具有队背景的机构资金意向,往往成为A股的风向标,市场也热衷开掘机构持仓变化带来的时机,从10月中旬A股见底以来,创业板指数涨了16%,创业板50指数涨了18%,证券行业指数(申万Ⅲ)涨了26%,而经过统计数据显示,这些也是相对应的ETF指数基金份额变化较大的,机构抢购ETF基金的方向,也可以作为投资规划关键的参考质目的。
数据显示,除了创业板,环保、券商、银行、传媒、医药、军工等行业ETF指数基金也遭到资金的热捧。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