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出售,有兴趣带价格联系QQ:503594296

报2.43美元 中进医疗上涨6.54%

admin1 1年前 (2024-07-03) 阅读数 14 #美股

7月3日,中进医疗(ZJYL)盘中上涨6.54%,截至00:15,报2.43美元/股,成交19.31万美元。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09月30日,中进医疗支出总额1982.15万美元,同比增长3.29%;归母净利润287.82万美元,同比增长6.34%。


中国鹤山沙坪新村街的历史(以前是什么来的;如何发展的)

朋友我只能找到这些了;鹤山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与南海、顺德隔江相望,325国道、江鹤和佛开高速公路、江肇公路纵横贯穿全市,水陆交通便利。 鹤山于公元l732年(雍正十年)建县,因市内有山形似仙鹤而得名。 建国后曾与高明县合称高鹤县,1982年恢复鹤山县建制。 1993年11月撤县设市,下辖11个镇,2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12个村民委员会,l0个三峡库区移民村。 市人民政府驻沙坪镇,规划控制面积81.4平方公里,现建成面积15.7平方公里。 鹤山地理位置,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2.29度--22.52度,东经l12.28度--ll3.25度),属南亚热带季风区,境内具有海洋气候特征,温、光、热、雨量充足,四季宜种。 年平均日照l789时,年日照率达40.1%日照时数,带来太阳幅射热量大,年平均幅射量l04.08千卡/厘米。 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8℃,年平均降雨量l700公厘左右,夏秋多台风暴雨,无霜期为365天,冬春有冷空气侵袭和偶有奇寒,无霜期长。 鹤山紧靠西江,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7条,全长共187.8公里,流域面积1003.28平方公里,除沙坪河属西江交流外,其余均属潭江水系。 鹤山总面积ll08.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6万人,男女性别比100:100.1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21人。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常住人口有45.56万人,全市人口以汉族为主,有壮族、瑶族、回族等29个少数民族。 鹤山有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6.2万,分布于51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著名侨乡之一。 鹤山市属珠三角经济圈发展中城市之一。 鹤山市委、市政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科学规划,集约发展,科学创新,生态优先”的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努力建设富强鹤山、文明鹤山、生态鹤山、和谐鹤山。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7.7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34亿元,第二产业47.41亿元,第三产业31.97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006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49.2亿元,增速高于全省和江门市平均水平。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53元。 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鹤山市先后跨入全国80个小康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等先进行列,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爱心献功臣”先进市、全国绿化百佳县(市)、省卫生城市、省双拥模范市、省教育“两基”先进县(市)称号。 鹤山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化城市。 在工业发展方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近几年,鹤山市着力构筑工业发展平台。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使园区经济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以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基地为“点”,江沙工业走廊(江肇公路)和325国道为“线”,各镇工业园区为“面”,拓宽工业发展新载体。 重点发展好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基地鹤山园区这个品牌,创新开发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好鹤城-共和园区,规划好龙口-桃源园区,使之成为外资、民资投资的新热点,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将其建设成初具规模的产业园,成为鹤山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平台。 以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为龙头,带动以纺织,制鞋、印刷、机电、五金、食品、建材、造纸、电子、厨具、灯饰、制伞等产业加快发展。 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按照投资密度、产业链延伸度、财税贡献率、资源消耗率、就业按置率和对环境影响等六条标准,严把项目质量关,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005年鹤山市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5.5亿元,全社会工业增加值45.1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5亿元,工业销售产值142.8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1家。 2005年全市新上、增资项目272个,计划总投资41亿元,其中投资规模超1000万元的项目111个,超5000万元的项目18个,超亿元的项目4个。 企业自主创新能逐步增强,有7个企业创建了9个省著名商标品牌。 2006年上半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8.1亿元,全市新上和增资各类投资项目153个,计划投资总额超52.53亿元。 目前,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31家,其中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超10亿元,银雨灯饰有限公司、美雅股份有限公司超5亿元。 民营经济发展较快。 2005年末全市私企业1435户,个体工商户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53亿元。 鹤山市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作为重点,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坚持科技兴农,提高土地产出水平,大力发展精细农业、集约农业、订单农业和特色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港澳及珠三角大城市群提供绿色、环保及无公害鲜活农产品的基地。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近几年来,鹤山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传统农业向商品化、基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发展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新格局,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现已建成生猪、三鸟、水产、蔬菜、西瓜、优质水果、鸵鸟、珍禽等产品生产基地,大批农副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全市实现造林绿化达标工作,森林覆盖率达47.6%。 西江大堤五期加固整治工程以及沙坪水闸除险加固达标工程己告竣工。 2005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55.3亿元。 2006年上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6.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8.37亿元。 外贸、金融、财政以及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有所。 2005年外贸出口总额6.54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2.37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4.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738万美元,合同外资金额1.64亿元美元;税收总收入9.51亿元,其中国税国内税收收入5.35亿元,地税收入3.35亿元;实现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2.31亿元。 2006年上半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3.57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52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2.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54万美元,合同外资金额9917万美元;2006年上半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9.2亿元。 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发展较快,2005年鹤山碧桂园完成投资3.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失业保险人、医疗保险人、工伤保险人、生育保险人。 鹤山市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强交通、通讯、能源、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 2005年,全市公路建设投资2.2亿元,实现公路网络化、硬底化,现有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885.8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79.95公里,鹤山港是国家一类口岸,市内每天有高速豪华客轮与香港对开,港口可停泊3000吨级货轮,年吞吐量160万吨;邮电通讯实现城乡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固定电话装机总容量超14.9万门,电话普及率为111.7℅,手机用户25.3万户,互联网用户1.72万户,建立了政府电子政务专网平台;2005年全市电网建设及改造投入1.15亿元,完成鹤山主变电工程、古劳扩建主变电工程、35项农网改造工程和15配网工程等。 教育、科技、卫生、文化、旅游等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创建省一级学校5所、江门市一级学校5所、鹤山市一级学校6所。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稳居全省前列。 2005年我市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13项、获得江门市科技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全年专利申请量210项。 全市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达77.9%,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18.92万人,参保率排在江门市前列。 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承办了省第七届龙狮大赛、举办了“冼星海诞辰100周年暨抗战胜利60周年文艺活动”、“市慈善表彰文艺晚会”等大型文化活动。 鹤山市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事业,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建起四星级的雁山酒店等一批高标准的宾馆,开发了大雁山风景区、马山、仙鹤湖、古劳水乡等旅游景点和东坡亭、铁夫画阁等旅游度假胜地和人文景观。 近年来,镇级还增加了共和高尔夫球场、鹤城祥兴休闲农庄、色色会所等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吸引了中外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永昌县(甘肃省金昌市辖县)详细资料大全

永昌县隶属于甘肃省金昌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 东邻武威、北接金川、西迎山丹、南与肃南接壤。 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4′—102°43′,北纬37°47′—38°39′。 东西最长距离144.8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44.55公里,总面积7439.27平方公里。

截至2014年,永昌县辖6镇、4乡,共111个行政村,917个村民小组,10个社区,总人口23.53万人(2017年底),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番族等。

2017年,永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96亿元,较2016年增长3.5%。 2018年10月10日,甘肃省 *** 批准永昌县退出贫困县。

基本介绍

建制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貌,气侯,自然资源,矿藏资源,生物资源,人口民族,交通运输,政治体制,经济概况,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科学技术,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医疗卫生,人民生活,社会就业,社会保障,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风俗习惯,名优特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据境内发掘的石犁和鸳鸯池、毛卜喇、水磨关、二坝、九坝、乱墩子滩、九个井等20多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和大量文物考证,在距今万年前到4000年前后原始社会晚期至奴隶社会早期,人类就在今永昌县境西大河和东大河流域繁衍生息。商周时为西戎牧地,春秋战国至秦时为月氏诸族牧地。 永昌武当山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逐走月氏,遂为匈奴右地。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出兵河西,逾焉支山,击败匈奴,在河西置武威、酒泉郡。10年后为打通西域,隔绝南羌与匈奴,又将二郡分为武威、酒泉、张掖、敦煌4郡,县地分属武威郡和张掖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国分为13州,今永昌县境先后置4县,即武威郡所属鸾鸟县,张掖郡所属番禾、骊靬、显美县。 三国魏至西晋,永昌为番禾、显美、骊靬3县地,先分属两郡,后改属武威郡。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前凉王张轨依焉支山置焉支、新鄣2县,属永宁中新置之武兴郡,番禾、显美、骊靬仍属武威郡。晋太元元年(376年),前秦灭前凉。晋太元十一年(386年)秦将吕光自立凉州牧,定都姑臧,称后凉。隆安元年(397年),秃发乌孤自称西平王,为南凉;同年,段业叛吕光,改元神玺,为北凉,后凉遂灭,今县地属南凉;隆安五年(401年),北凉沮渠蒙逊灭西凉和南凉,置凉、秦、沙3州,番禾属北凉番禾郡。南北朝时期,北魏凉州领10郡,其中番禾郡领彰(鄣)、燕支(即焉支)2县。 西魏时显美属凉州,番禾郡领番禾。 骊靬城北周时,力干(即骊靬)、鄣、燕支属凉州总管府武威郡,废显美县,其地入姑臧,番禾废郡置镇。 隋文帝开皇中期(590年左右),复置番禾县,属武威郡。大业元年(605年),将力干、鄣、燕支等县并入番禾县,仍属武威郡。 唐初仍置番禾县。咸亨元年(670年),于县置雄州。调露元年(679年)废州。天宝三年(744年),改番禾县为天宝县,景龙元年(707年)废,先天二年(713年)复置。广德二年(764年)被吐蕃所陷。咸通二年(861年),张义潮逐吐蕃,克凉州,复归唐朝。 五代十国时期,凉州属地均被吐蕃、回鹘、党项诸族占领。 北宋至道二年(996年)归宋领地,隶西凉府。宋景德元年(1004年),党项族李元昊攻占甘、凉2州,于景祜五年(1038年)在兴庆府(今银川)建立西夏政权,番禾置永州,属西凉府。 南宋宝庆二年亦即西夏宝义元年(1226年),成吉思汗出兵灭西夏,重设西凉府。 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诸王只必贴木耳筑新城成,赐名永昌府”(《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五年,以永昌王宫殿所在立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立焉”(《元史·地理志》),属甘肃行中书省。永昌之名自此始,沿用至今。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永昌卫,隶陕西行都指挥使司。 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永昌卫为永昌县,隶凉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改道,永昌县属甘凉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各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划全省为7个行政督察区,永昌属第六行政督察区。同年11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驻永昌,建立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 *** ,历时40多天。 1949年9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昌。9月23日,成立永昌县人民 *** ,属武威行政专员公署。 1955年10月,改称永昌县人民委员会,属张掖专署(河西3专署合并)。 1961年又分设武威、张掖、酒泉3专署,永昌又归武威专署所辖。 1968年5月7日,成立永昌县革命委员会,取代原永昌县人民委员会。 1980年,恢复永昌县人民 *** 。 1981年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金昌市,永昌县划属金昌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永昌县辖6镇(城关镇、河西堡镇、新城子镇、朱王堡镇、东寨镇、水源镇),4乡(红山窑乡、焦家庄乡、六坝乡、南坝乡),共111个行政村,917个村民小组,10个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邻武威、北接金川、西迎山丹、南与肃南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4′—102°43′,北纬37°47′—38°39′。东西最长距离144.8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44.55公里,总面积7439.27平方公里。

地貌

永昌县境内地势以山地、平原为主,与戈壁沙漠东西展开,南北山岭夹峙,相间排列,山地平川交错,绿洲荒漠绵延。最低海拔1452米,最高海拔4442米,平均海拔2000米,耕地海拔1452~2400米。

气侯

永昌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4.8℃,平均降水量185.1毫米,无霜期134天。年平均日照2884.2小时,日照率65%。年蒸发量2000.6毫米。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截至2014年,永昌县已发现的矿产地60多处,主要有铁、铜、镍、铅、锌、钨、铋、磷、玛瑙、岫玉、水晶、石灰石、白云岩、石英岩、萤石、石膏、粘土、膨润土、煤、石油等17种。其中,大型矿床6处,中型矿床9处,小型矿床15处,矿点矿化点32处,分属于4个矿产类型。 黑色金属类主要为铁矿,有中型铁矿床1处,小型矿床1处,矿点矿化点9处,矿石总储量2000万吨,年开采量10万吨。其中,东大山中型铁矿总储量1946万吨,Tfe品位35.6%,现已开采,为河西堡铁厂利用。 有色金属类主要有铜、镍、铅、锌、钨、铋等6种,其中巨大型铜镍矿床1处,矿点矿化点10处。金川镍矿(现属金昌市辖区)为中国特大型硫化镍矿床,仅次于加拿大国际镍公司的矿床,居世界第2位。除镍外,还有铜、钴、铂族等14种有价元素。已探明镍储量500多万吨,占全国镍储量的80%;铜储量300多万吨,仅次于江西德兴铜矿,居全国第2位;钴15万吨;铂族金属储量占全国已探明的储量的90%。矿床之大,矿体之集中,可供利用金属之多,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 非金属类有磷、石灰岩、白云岩、石英岩、石膏、粘土、膨润土等矿种。其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8处,小型矿床6处,矿点10处。以莹石、陶土为最,莹石总储量251万吨,年开采量2万吨;陶土总储量120万吨,年开采量o.3万吨;石英砂储量2544万吨,待开发。白云岩、膨润土储量也相当可观。 可燃性矿产类有煤、石油、油气——地沥青等矿种。其中,有小型煤矿8处,矿点l处,总储量8497万吨,年开采量20万吨;油气——地沥青矿点2处。石油矿点1处,曾于50年代开采过,日产油200公升。

生物资源

动物资源截至2014年,永昌县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雪豹、藏雪鸡2种;属二类保护的有蓝马鸡、马鹿、麝、猞猁、獭、鹅喉羚、天鹅7种;属三类保护的有石豹、黄羊2种。兽类主要有老虎、黑熊、雪豹、豺、紫貂、水獭、猞猁、麝、马鹿、滩黄羊等40多种;禽类多达114种,其中猛禽类有14种,鸣禽类有45种,鹑鸡类有8种,涉禽和游禽类有14种,鸠鸽类有6种,攀禽类有4种。 植物资源截至2014年,永昌县林业用地总面积达211.37万亩(不包括山丹马场管理的西大河林区),其中:有林地21.91万亩,疏林地0.58万亩,灌木林地170.85万亩,未成林地8.11万亩,苗圃地0.26万亩,宜林地9.66万亩,活立木蓄积12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8.02%。据调查,天然生长和人工栽培的树种共24科、45属,约70多种。在祁连山林区形成群落的主要树种有青海云杉、松柏、串地柏、高山杜鹃等15种;北部荒漠区形成群落的树种有梭梭、白梭梭、花棒沙拐枣、宁条等;绿洲栽培树种有油松、侧柏、杨树、柳、核桃、榆、沙枣、梨杏、苹果等。野生药用植物主要有:草参、枸杞、甘草、麻黄、益母草、黄芪、大黄、羌活、独活、防风、柴胡、锁阳、桔梗、土茯苓、赤芍、荆芥等。其中,以麻黄、甘草为多,利用价值较高。此外,鹿茸、麝香、羚羊角等药材也比较丰富。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底,永昌县常住人口23.53万人,比2016年末减少0.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8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0.23%,比2016年末提高1.9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23万人,出生率为9.6‰;死亡人口0.13万人,死亡率为5.33‰;自然增长率为4.27‰。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番族等。

交通运输

2017年,永昌县公路通车总里程2187公里(含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077元,新建、改建通村油路224公里。2017年末,全县注册机动车总量辆,其中:机车辆,汽车辆;在汽车中,公路客运车120辆,货运车3058辆,计程车593辆,小汽车辆。本年新增注册机动车1341辆。

政治体制

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政能 常务副县长:赵光学 副县长:刘延霞、祁尚荣、耿大明、张登基、尹发武

经济概况

综述

2017年,永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96亿元,较2016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9亿元,较2016年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6.81亿元,较2016年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35.06亿元,较2016年增长3.2%。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23.7:24.7:51.6。人均GDP达到元(折合4270美元),较2016年增长3.9%。 2017年,永昌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56亿元,较2016年下降65.86%。共实施投资项目129项,完成投资21.26亿元,同比下降68.30%;其中:新开工项目71项;本年投产项目52项。 2017年,永昌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亿元,较2016年下降32.16%。商品房销售面积6.8万平方米,较2016年增长162.13%,其中:住宅6.6万平方米,较2016年增长154.21%;商品房销售额2.13亿元,较2016年增长173.43%。 2017年,永昌县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5.94亿元,较2016年减少1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8亿元,较2016年减少12%;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02亿元,较2016年增长8.6%。 2017年,永昌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9.27亿元,比年初增加1.11亿元,较2016年增长1.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4.24亿元,较2016年增加6.54亿元,同比增长9.7%。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1.57亿元,较2016年初增加2.43亿元,同比增长2.5%。

第一产业

2017年,永昌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27亿元,较2016年增长5.8%,其中:农业实现增加值12.88亿元,较2016年增长5.28%,林业实现增加值0.14亿元,较2016年增长7.48%,畜牧业实现增加值3.06亿元,较2016年增长8.07%,渔业实现增加值0.01亿元,较2016年下降36.26%,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0.18亿元,较2016年增长7.14%。 2017年,永昌县农作物播种面积95.23万亩,较2016年减少0.26万亩,同比下降0.2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05万亩,较2016年减少1.29万亩,下降1.9%;小麦播种面积31.71万亩,较2016年增加0.15万亩;大麦播种面积9.63万亩,较2016年减少1.9万亩;玉米播种面积17.07万亩,较2016年减少0.22万亩;薯类播种面积6.43万亩,较2016年增加0.34万亩。油料播种面积7.27万亩,较2016年减少1.03万亩;药材播种面积1.59万亩,较2016年增加0.07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4.79万亩,较2016年增加0.99万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5.53万亩,较2016年增加1.26万亩。 2017年,永昌县新改建日光温室和塑胶拱棚600座、养殖小区10个,建成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设施1万平方米;发展高效节水面积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5万亩,新建冷链贮藏设施9万立方米,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县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6家、专业合作社34家,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构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正式授牌,农产品线上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永昌胡萝卜被评为“甘肃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永昌高原夏菜远销华东、港澳和韩国、中亚等市场,永昌羊肉在京东等知名网站开店销售,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2017年,永昌县畜禽总饲养量达到221.26万头(只),较2016年增长5.07%,其中:羊饲养量112.97万只,较2016年增长2.78%;猪饲养量10.05万头,较2016年增长5.13%;牛饲养量5.01万头,较2016年增长4.49%;家禽饲养量93.08万只,较2016年增长12.93%。 2017年,永昌县完成造林面积0.6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0.62万亩,四旁植树70万株,新育苗木150亩,封山育林1.2万亩、森林抚育0.5万亩。 2017年,永昌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5.49万千瓦,较2016年减少1.26%;年机耕面积达91.3万亩,较2016年增长15.06%;机播面积79.5万亩;机收面积76.39万亩;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6.17%。 2017年,永昌县全年渔业养殖面积114亩,渔业产品592吨,与2016年持平。

第二产业

2017年,永昌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1.9亿元,较2016年增长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3亿元,较2016年增长3.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省市属工业实现增加值7.2亿元,较2016年增长9.4%;县属工业实现增加值4.1亿元,较2016年下降5%。 2017年,永昌县5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46亿元,较2016年减少5.7%;产销率96.3%,较2016年提高1.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0.90亿元;利润总额-2.54亿元,减亏1.23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16户,较2016年减少5户,亏损面达29.6%;亏损企业亏损额4.46亿元,较2016年减少1.09亿元。 2017年,永昌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89亿元,较2016年增长0.3%。全县13户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77亿元,较2016年下降4.15%;签订契约金额2.31亿元,较2016年下降2.31%;本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9万平方米,较2016年减少4.79万平方米,下降46.6%;房屋竣工面积1.76万平方米,较2016年减少2.82万平方米,下降61.58%。

第三产业

2017年,永昌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5亿元,较2016年增长7.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3亿元,较2016年增长10.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2.45亿元,较2016年增长2.9%。从消费形态看:全县批发业销售额23.74亿元,较2016年增长14.4%;零售业销售额32.34亿元,较2016年增长12.4%;餐饮业营业额10.59亿元,较2016年增长14.4%;住宿业营业额0.78亿元,较2016年增长16.7%。 2017年,永昌县共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累计户,注册资金165.06亿元,分别较2016年底增长5.3%、12.79%。其中,内资企业385户,注册资金36.16亿元;私营企业1889户,注册资金91.11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970户,注册资金29.05亿元;个体工商户9540户,注册资金8.74亿元。 2017年,永昌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1亿元,较2016年增长4.5%,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5.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2017年,永昌县1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亿元,较2016年下降4.7%。 2017年,永昌县全县共有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1个、2A级景区1个,“神秘骊靬”景区被列入全省20个大景区核心景区之一;有旅行社3家、旅行社营业部2家、星级宾馆9家、旅游商品研发企业21家,星级农家乐8家。全年接待游客222.35万人次,较2016年增长22.3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较2016年增长26.03%。 2017年,永昌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1亿元,较2016年增长7.1%。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04万户,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1.79万户,乡村固定电话用户0.25万户。行动电话用户24.91万户。年末全县固定及行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6.95万户。网际网路用户达到20.77万户。全年订阅报纸107.5万份,杂志15.2万份。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17年,永昌县实施科技项目13项,科技计画项目总投资676万元,其中安排科技三项费142万元。落实科技实验示范项目18项,引进推广实用技术14项;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点)2个;新培育科技示范户30户;组织下派科技特派员24名,举办标准化种养殖培训班10期,受训人数2000多人(次)。 2017年,永昌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0.99亿元,较2016年增长13.4%,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45%,同比提高0.13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永昌县有普通中国小25所、职业中学1所。在校中小学生人,其中:普通高中生5877人、职业高中学生1540人,国中生7107人,小学生人;中国小专任教师1967人。全县现有幼稚园30所,其中:公办15所、民办15所,在园幼儿4191人。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1.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普通高考专科以上上线率达到97.3%。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永昌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4座,全县数位电视入户率达到95%,乡镇、村(社区)文化服务场所实现全覆盖,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9个,市级32个,县级48个;建成县级非遗综合传习所1个、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5个;“历史再现”博物馆5个。已建成“农家书屋”125个;全年图书馆共借阅图书近5.4万余册,接待读者8万余人次。实施体育惠民工程2项,建成农民健身工程10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17年,永昌县共有卫生机构340个,其中:县级公立医院2所,其它公共卫生专业机构3所,乡镇卫生院10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686张;卫生技术人员131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92人,注册护士499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421人。全县已建成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在全县111个村共有村卫生所(室)111个,标准化村卫生所101所。婴儿和5岁以下婴儿死亡率分别为4.07‰和5.89‰;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保持在10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平均保持在95%以上。全县餐饮业《食品经营许可证》持证率达100%,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100%以上。餐饮单位量化分级测评达到优秀的30家,良好的786家,一般的128家,县城以上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县城以下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量化分级测评达到优秀的9家,良好的32家,一般的0家,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

人民生活

2017年,永昌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较2016年增长8.1%;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元,同比减少3.4%,恩格尔系数为2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较2016年增加1998元,增长8.1%;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元,较2016年减少4.1%;恩格尔系数为28.4%;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7.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较2016年增加938元,增长8.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9389元,较2016年减少2.6%;恩格尔系数为27.9%;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79.9平方米。年末在岗职工(含四上企业)1.85万人,较2016年减少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元,较2016年增长7.4%。

社会就业

2017年,永昌县城镇新增就业6891人,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14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22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727人,城镇年末登记失业人员10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1%。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501人,输转6.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37亿元。全县“四众”(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企业6家,向社会提供众创项目10个,众创平台从业人员176人、营业收入0.7亿元、利润总额167.9万元。

社会保障

2017年,永昌县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参加失业保险8097人,参加工伤保险7135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参保率98.85%,待遇享受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实行统一政策,统一筹资标准,统一报销比例。 2017年,永昌县城、乡低保标准由人均每月580元提高到626元,月人均补差由377元提高到407元,年末全县城市低保对象2905户5856人,共发放低保金3804.62万元;年末全县农村低保对象6184户人,共发放低保金5213.07万元。农村特困供养标准提高到7497元,发放优抚资金1277.04万元、残疾人补贴324.83万元。建成互助老人幸福院85个,其中高标准新型互助老人幸福院29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11个,乡镇老年活动中心1个。 2017年,永昌县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24元,较2016年增长11.2%,争取中央、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83万元,县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976元,较2016年增加496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4个,财政专项扶贫开发项目17项,贫困人口由年初的262户836人减少至年末的206户650人,实现脱贫56户178人,贫困面降至0.4%。

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

节子舞永昌节子舞:俗称打节子,又名霸王鞭。节子舞由4人到几十人表演,节子用长80厘米的木棍做成,画彩,中缕孔串古铜钱,舞时“嚓嚓”做响。有“串花子”、“虎抱头”、“打四门”等套花,伴随鼓点,亦武亦舞,变幻莫测,相传由古时骊靬人的“鱼鳞阵”演化而来,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念卷念卷念卷念卷是永昌民间的一种古老民俗文艺形式。由佛教“变文”演化而来,属于讲唱文学。文体为韵散夹杂,讲时用散文,唱时用韵文。自宋代兴起,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社火社火在民间广为流传。永昌清河地区的社火有太平鼓,西河地区的有打节子、竹马子,城郊一带为龙灯和小曲子,各社火都串有舞狮、旱船、舞龙、舞熊、坐唱等。

风俗习惯

饮食:永昌民间一日三餐,以面食为主,黄、小米次之。有时亦吃“拌面汤”、“杂面搅团”、“珍子稠饭”。 婚姻嫁娶:永昌汉族民众,历来实行一夫一妻制,但也有个别娶妾的。明清以来,基本上沿用宋代“朱礼”婚俗,直至民国时期,没有大的改变。男女15岁左右,开始议婚订婚,17、18岁即可结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新的婚姻制度。 庙会:永昌传统的庙会甚多,一年就有30多次。较大的如农历正月十六日的城隍庙会,五月十三日的孩母山庙会;三月“清明”的城隍会;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的东岳庙会;农历四月初的孩母山庙会;农历四月八的北海子金川大寺的浴佛会;农历五月初五的北五当山庙会等。保留下来的只有“四月八“北海子庙会。

名优特产

永昌县特产有:虹鳟鱼、发菜、蘑菇、甜菜、麻黄、胡萝卜、啤酒大麦、长寿面(灰面)、皇参、羊肉垫巻子等。

名胜古迹

骊靬城骊靬城位于永昌县城南10公里的折兰寨(今骊靬干村),现存故骊靬城遗址、驻军营盘、风燧、古战场、炒铁台、骊靬亭以及拟建的具有神秘传奇色彩的骊靬风情娱乐等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已成为河西走廊具有魅力的经典旅游线。 长城横贯永昌县境内的长城,汉代始建,明代补修,全长约120公里。永昌县境内的古汉、明长城,1981年被甘肃省 *** 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钟鼓楼位于永昌县城中心。明朝万年十四年(公元1586年)建成。楼体三檐二层,塔式宝顶,通高24 5米。楼体四周悬有名家书写匾额12块,楼上置大鼓巨钟,以晨钟楼鼓激励永昌人民。钟鼓楼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属省级文保单位。 金川峡水库金川峡水库位于永昌县县城北12公里的金川河峡谷中,库容面积6500万立方米。 圣容寺塔圣容寺塔座落于金川西村的一山岗上,塔因寺而名,建于唐代。其形与西安小雁塔相仿,是河西现存的最早的古塔建筑。高16.2米,为七级方形,空心砖结构,内有壁画及文字题记,隔御山峡河谷对面山崖上有一方形七级砖塔,高4.9米,外形与大塔相似,均属唐代建筑。其次,御山峡谷还有西夏六体文石刻,花大门石刻,北山岩画,高昌王墓等旅游景点。198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圣容寺 北海子公园北海子公园位于永昌县县城北1里许,始建于唐代,以后历代都有增建,现存古建筑20多个,主体有明、清建筑金川寺塔、五佛寺、洁音殿、湖心亭、雷台、药王洞、火神宫等,以及现代建筑腾飞塔、一宇观、人工湖、游泳池、旱冰场、儿童游乐园、鹿鸣园、骊 亭、马踏泉亭等。

著名人物

马三立(1914~2003),男,回族,甘肃省永昌县人, *** 党员,著名相声表演大师,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永昌名人马三立胡执礼(1539-1589),字汝立,号雅斋,明代永昌人,祖籍兰州。前后担任过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文选郎中,通政司右通政提督誉黄,太仆寺卿,光禄寺卿,太常寺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职。万历十七年(1589),卒于就邸。

2005年上海外貌进出口总额是多少美元?

外贸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863.65亿美元.200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3-8中国长沙农产品加工网音乐免费听查新闻总目录湘粤农业产业化合作专题农业产业化汇报会专题视频新闻专题农产品科技信息专题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一年来,全市人民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经国家统计局联审通过,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9143.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自1992年以来已连续第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三产业共同推动全市经济增长。 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79.65亿元,比上年下降9.7%;第二产业增加值447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4588.38亿元,增长10.5%。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2%。 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全年全市财政收入40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433.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0.7%。 其中,增值税226.12亿元,增长13.4%;营业税512.93亿元,增长15.9%;个人所得税111.92亿元,增长26.2%;房产税34.1亿元,增长25.9%。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66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 其中,基本建设支出369.21亿元,增长18.8%;科教文卫事业支出277.45亿元,增长18.7%;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237.92亿元,增长22.7%。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4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增幅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发生新变化。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885.74亿元,比上年增长31.7%,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幅16.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1246.86亿元,增长6.1%。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5.58亿元,比上年增长5.6%;第二产业投资1082.1亿元,增长7.1%,其中工业投资1074.76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投资2454.87亿元,增长18.6%。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240.27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5%;集体经济投资131.07亿元,比上年下降10.6%,所占比重为3.7%;股份制经济投资916.27亿元,比上年增长37.3%,所占比重为25.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640.31亿元,比上年下降24.8%,所占比重为18.1%;其他经济投资614.63亿元,比上年增长32.4%,所占比重为17.3%。 价格消费市场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5%,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个百分点,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居住类价格上涨2.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5%;衣着类价格下降7.9%。 生产领域价格水平涨幅回落。 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6.8%,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上涨1.7%,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9.6个和1.9个百分点。 房地产价格涨幅回落。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9.7%,涨幅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 其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水平上涨9.2%,涨幅比上年回落6.6个百分点。 全年房屋租赁价格水平上涨3.6%,涨幅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 全年土地交易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6.9%,涨幅比上年回落13.4个百分点。 农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36.78亿元,比上年下降9.6%。 其中,种植业产值108.84亿元,下降8.1%;畜牧业产值60.28亿元,下降16.3%;渔业产值5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 全年粮油作物优质化率分别达到94%和70%。 严格实行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实现双超。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超过13.33万公顷(200万亩),达到16.61万公顷(249.15万亩);粮食产量超过100万吨,达到105.36万吨。 全年水产品产量35.35万吨,比上年增长2.7%;蔬菜产量387.02万吨,比上年下降11.4%;生猪出栏数280万头,下降15.4%;牛奶产量23.76万吨,下降5.7%;家禽产量0.76亿只,下降22.1%。 农产品出口保持稳定增长。 全年初级农产品出口1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6%。 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继续提高。 至年末,已建立54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食用农产品安全性不断提高。 至年末,全市注册品牌的农产品139个,有149家企业的273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 全市已实施3.67万公顷基本农田有机肥推广使用。 全市化肥每公顷年施用量比上年下降7.9%;全年生产基地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科技水平稳步提高。 至年末,全市有143个规模化、现代化蔬菜园艺场;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投入各类建设资金54.82亿元,引入产业开发项目128个,有163项科研成果在园区推广应用。 全市有农业产业化企业420家。 其中,被列为国家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25家。 至年末,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10家。 工业依托大基地、大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生产持续增长。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5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94.68亿元,增长12.5%。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1081.75亿元,增长9.6%;重工业增加值2912.93亿元,增长13.7%。 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亿元,增长13.9%。 区县工业增长加快。 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区县工业总产值917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高出全市工业平均增幅4.1个百分点。 区县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8.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3个百分点。 全年1+3+9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34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九个市级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99.77亿元,增长19.2%。 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快速增长。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26.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重点发展行业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明显。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99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0.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3.2%,其新增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增产值的比重达到70.8%。 适应市场需求的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6%。 全年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产量比上年增长13.2%,发电设备产量增长40.6%,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增长1.2倍,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增长35.8%,原油加工量增长7.3%,钢材产量增长8%,家用电冰箱产量增长28.8%,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增长11.6%,乙烯产量增长67.8%。 受成本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制约,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39.56亿元,比上年下降10.8%;实现税金总额605.59亿元,比上年增长2.9%。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10.75亿元,比上年下降16.6%;实现税金395.23亿元,增长1.7%,占全市工业税金总额的65.3%。 全市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8.6%。 盈利工业企业盈利额1118.72亿元,比上年下降4.1%;亏损工业企业亏损额179.16亿元,比上年增长56.9%。 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2.27,比上年下降4.26点。 建筑业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20.69亿元,比上年增长6.3%。 全市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89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施工面积.96万平方米,增长18%;竣工面积4761.16万平方米,增长4.5%。 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19.41万元,比上年提高14.4%。 金融业金融业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8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金融机构加快集聚。 全年新增各类金融机构73家,其中,银行类机构11家,保险类机构59家,证券类机构3家。 至年末,全市有各类金融机构527家,其中,银行类机构130家,保险类机构227家,证券类机构91家。 至年末,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达到123家,其中年内新增14家。 在沪经营的84家外资银行及财务公司资产总计达到484.33亿美元,其中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有65家,人民币资产总额达到1144.55亿元。 有29家在沪外资银行被其总行确定为中国境内业务的主报告行。 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6亿元,当年新增3142.83亿元;贷款余额.12亿元,当年新增1785.93亿元。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814.16亿元,当年新增141.5亿元。 其中住房按揭贷款余额2644.94亿元,当年新增199.4亿元。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8亿元,现金支出.53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505.65亿元。 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继续提高。 全市中资银行不良贷款率为3.39%,比年初下降0.58个百分点。 金融要素市场加快创新,在改革和规范中稳定发展。 全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各类证券成交额4.97万亿元,比上年下降35.2%。 其中,股票成交额1.92万亿元,下降27.3%;债券成交额2.81万亿元,下降43.4%;基金成交额155.86亿元,下降37.4%。 证券市场证券品种不断增加。 至年末,上市证券数1069只,比上年末增加73只,其中股票878只,减少3只。 全年通过资本市场筹资299.77亿元,比上年下降49.1%。 其中,发行新股筹资28.55亿元,下降88%;再次发行(增发、配股和国有股配售)筹资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至年末,已有125只股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占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的14.2%。 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推出沪深300指数、债券远期交易、企业短期融资券等新产品。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金额23.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3.3%。 期货市场全年成交量6757.95万手,比上年下降16.7%;成交金额6.54万亿元,下降22.4%。 黄金市场交易活跃。 全年黄金市场成交金额1168.43亿元,比上年增长46.7%。 钻石市场成交金额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4%。 保险业健康发展。 至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70家,比上年末增加12家;保险中介机构157家,增加47家。 全年保费收入333.62亿元,比上年增长8.8%。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7.86亿元,增长18.2%;人身险保费收入245.76亿元,增长5.8%。 在全年保费收入中,中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75.4亿元,比上年增长5.6%;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8.22亿元,增长27.1%。 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87.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2%。 其中,财产险47.26亿元,增长38.8%;人身险40.2亿元,增长8.9%。 国内贸易不断加快商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市场流通规模继续扩大。 全年实现国内商业增加值58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趋旺。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1172.05亿元,增长12.3%;穿的商品零售额381.31亿元,增长11.7%;用的商品零售额1388.32亿元,增长11.3%。 餐饮业、家居和通信类商品消费增长强劲。 全年餐饮业实现零售额达到350.31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家居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41.13亿元,增长22.5%;通信类商品实现零售额78.02亿元,增长25.4%。 主要耐用消费品销售稳定增长。 全年汽车零售量9.08万辆,比上年增长1.8%,其中,轿车8.32万辆,增长0.3%;移动电话186.47万部,增长12.4%;摄像机5.99万台,增长17.1%;脱排油烟机34.83万台,增长26.1%;家用空调器120万台,增长10.7%。 连锁超市、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等商业业态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至年末,全市连锁商业网点达到9264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2315家,便利店3894家。 全年连锁商业销售额107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各类商品市场持续发展。 全年全市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 至年末,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1053个,全年成交额2545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农副产品市场成交额310亿元,增长6.9%。 年内建成标准化菜市场100家,生鲜食品超市23家。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8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客货运输全面增长。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82万吨,比上年增长8.8%。 其中,铁路运输1278.3万吨,比上年下降0.5%;公路运输万吨,比上年增长3.6%;水路运输万吨,增长14.6%;民用航空运输220.52万吨,增长13.9%。 全年完成旅客发送9486.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 其中,铁路运输4313.1万人次,增长5.8%;公路运输2468万人次,增长0.1%;水路运输625.9万人次,增长0.7%;民用航空运输2079.81万人次,增长15.2%。 各类民用车辆拥有量持续增加。 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民用车辆220.5万辆,比上年增长8.7%,其中汽车拥有量95.16万辆,增长13.9%。 在民用汽车拥有量中,私人汽车拥有量41万辆,比上年增长29.1%。 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建成开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全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43亿吨,比上年增长16.9%,跃居世界第一大港。 集装箱运输快速增长。 全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8.4万国际标准箱,比上年净增353万国际标准箱,增长24.3%,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位。 至年末,上海港拥有16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上海港每月集装箱航班数已达1967班,其中国际航班942班。 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37.51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3.9%;进出港旅客达到4139.16万人次,增长15.3%。 其中,国内航线进出港旅客2679.87万人次,增长16.3%;国际及地区航线进出港旅客1459.29万人次,增长13.5%。 邮政业务发展加快。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8.49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全年发送信函9.14亿件,比上年增长11%;国际及港澳特快专递144.3万件,增长24.5%。 房地产业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670.23亿元,比上年下降4.1%。 房地产市场保持基本稳定。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246.86亿元,比上年增长6.1%;商品房施工面积.39万平方米,增长10.3%;竣工面积3095.7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1%;销售面积3158.87万平方米,下降9.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845.7万平方米,下降12%。 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161.3亿元,比上年下降4.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1906.05亿元,下降7.7%。 全年存量房成交过户面积1971.5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7%。 二、改革开放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261.26亿元,比上年增长7.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882.69亿元,增长16.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0.4%上升到42.5%。 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1501亿元,增长1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4%。 各种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面发展。 全年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0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8%。 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股份制工业企业总产值435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总产值9828.19亿元,增长16.9%。 非国有商业企业发展迅速。 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股份制商业企业完成零售额265.41亿元,比上年增长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商业企业完成零售额418.58亿元,增长11.9%;私营和个体商业企业完成零售额1375.47亿元,增长17.7%。 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 至年末,全市国有资产总量达到7300多亿元,比上年末净增400亿元。 国有资产通过重组,布局进一步优化,竞争力不断增强。 全年国有资产完成重大资产重组1300亿元,破产、债转股退出、债务重组63亿元,募集资金规模150亿元。 其中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60亿元。 年内广电集团完成股权结构调整。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加速推进。 在全市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需股改的公司共72家,其中年内已完成或启动44家,涉及总股本303.78亿股。 稳妥推进企业破产。 全年实施、终结政策性破产的国有企业9家,有40家企业申请了依法破产并进入法律程序,其中,地方国有企业35家,中央在沪企业5家。 产权交易市场健康发展。 全年交易各类产权3395宗,比上年下降34.1%;交易总额40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新进展。 基本建成以公务网、政务外网、政府门户网站为主体的电子政务基础框架,全年政府部门主动公开信息目录5.6万条,依申请公开信息目录1.27万条,申请答复率达到95%。 全年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主页访问数达1824.15万人次,网上直接受理事项704项。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 年内初步确定了国家创设正在本市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和涉密的行政审批项目100项,其中,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87项,涉密的审批事项13项。 浦东、长宁、闵行等区的行政审批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至年末,全市共有734.5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有466.0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26.74万人。 小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至年末,参保人数达到110.16万人,其中被征用土地农民参保人数79.22万人。 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至年末,参保人数达到247.65万人。 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提高。 月最低工资标准由上年的635元提高到69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上年的5.5元提高到6元。 医保改革继续深化。 至年末,全市共有15.9万家城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共713.63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18.26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至年末,全市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达到244家,其中当年新增60家,覆盖全市214个街道、乡镇。 医保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建设。 年内建成10个标准化的区医保事务中心,100个医保事务服务点。 国内合作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支持中部地区崛起,加强长三角区域联动,共同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上海服务全国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年与各地签订各类合作项目368项,项目总金额达602亿元。 全年与东北地区签订各类经济技术合作项目67项,总金额164亿元;与西部省市签订各类经济技术合作项目89项,总金额147亿元。 合作项目涉及工业、农业、金融、科技、教育、人才、资产运作、资源开发、城镇建设、文化旅游、对外经贸等领域。 集中集聚,形成合力,深入开展对口支援。 全年在云南、西藏日喀则地区、新疆阿克苏地区、三峡库区等8个对口地区投入援助资金3.29亿元,完成无偿援建项目448个。 商业部门开拓国内市场取得新进展。 至年末,上海在各地开设的连锁商业网点达到4774家;全年实现销售额485.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对外贸易外贸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863.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5%,增幅比上年回落25.9个百分点。 其中,进口总额956.23亿美元,增长10.5%,增幅回落24.8个百分点;出口总额907.42亿美元,增长23.4%,增幅回落28.2个百分点。 私营企业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出口增幅回落幅度较大。 全年私营企业完成出口74.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出口615.93亿美元,增长24.4%;国有企业完成出口206.85亿美元,增长9.3%;集体企业完成出口9.71亿美元,增长14.9%。 外贸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一般贸易完成出口339.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加工贸易完成出口518.84亿美元,增长21.3%。 机电产品出口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 全年机电产品出口602.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9%,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65.1%提高到66.4%。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62.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5%,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9.3%提高到40%。 积极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 全年对亚洲出口383.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1%;对欧洲出口216.28亿美元,增长28.7%;对北美洲出口247.11亿美元,增长27.8%;对拉丁美洲出口24.89亿美元,增长18.2%;对大洋洲出口21.22亿美元,增长32.3%。 深化大通关工程,推进电子口岸建设,上海口岸功能明显增强。 全年上海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3506.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1%。 其中,进口总额1382.48亿美元,增长14%;出口总额2124.3亿美元,增长31.7%。 吸收外资利用外资规模扩大,质量不断提高。 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4091项,比上年下降5.6%;吸收外资合同金额达到138.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3%;实际到位金额68.5亿美元,增长4.7%。 外商直接投资加快向商贸、物流、广告、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拓展。 全年第三产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73.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2%,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2.9%。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合同金额13.71亿美元,增长1.8倍;批发和零售业合同金额12.07亿美元,增长1.2倍。 全年第二产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65.0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9%。 外商增资势头明显,大项目投资比重继续提高。 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增资68.95亿美元,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比重达到49.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批准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07项,比上年下降21.7%;合同金额101.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4%,占全市外资合同金额的比重达73.1%。 至年末,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20个。 总部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功能性外资项目明显增加。 年内新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38家、25家和30家。 至年末,在上海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24家,投资性公司130家,外资研发中心170家。 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至年末,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实到资本金(营运资金,下同)35.69亿美元,当年新增7.31亿美元。 其中,银行及财务公司实到资本金26.56亿美元,当年新增5.42亿美元;保险机构实到资本金5.7亿美元,当年新增2.08亿美元;证券机构实到资本金3.43亿美元,当年减少0.19亿美元。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开拓多元化海外市场,发展对外经济合作。 全年批准对外投资项目59项,投资总额6.87亿美元。 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1249项,比上年增长16.1%;合同金额24.6亿美元,增长22.4%;实际完成营业额19.41亿美元,增长29.7%;派出劳务人员1.29万人次,增长0.6%。 至年末,上海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35个。 旅游优化旅游环境,加快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全年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58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至年末,全市星级宾馆已达351家,其中五星级宾馆25家。 全市已有旅行社76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52家,国内旅行社711家。 入境旅游人数稳定增长。 全年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571.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1%。 其中,入境外国人452.27万人次,增长21.8%;港、澳、台同胞119.0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 在国际旅游入境人数中,入境过夜旅游人数444.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3%。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6.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8%。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9011.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其中外省市来沪旅游者6804.98万人次,增长7.2%。 国内旅游收入1308.41亿元,比上年增长7.6%。 浦东开发开放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浦东新区继续在功能开发、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综合优势。 新区全年实现增加值210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完成外贸出口总额372.12亿美元,增长14.9%;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56.54亿美元,增长75.4%;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31.11亿美元,增长30.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4.99亿元,增长13.2%。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机构加速集聚。 至年末,已有360余家中外资金融机构进驻。 外高桥保税区现代物流功能不断提升。 全年物流企业营业收入1350亿元,比上年增长29.5%。 外高桥港口货物吞 铝看锏?0646万吨,比上年增长33.2%;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72.5万国际标准箱,增长34.9%。 金桥出口加工区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张江高科技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加快创意产业基地和银行卡产业园区建设。 全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1.88亿元,比上年增长23.3%;生物医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4.07亿元,增长17%。 至年末,园区内已有经认定的各类研发机构58家。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85.74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5%。 其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投资443.91亿元,增长19.5%;市政建设投资276.28亿元,增长49.5%;公用事业投资41.33亿元,增长53.6%。 年内浦东铁路一期、轨道交通4号线、翔殷路隧道、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东海大桥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 建成A6新卫、A7亭枫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560公里。 公用事业公共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城市交通运营效能继续提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