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出售,有兴趣带价格联系QQ:503594296

赛力斯25亿元收买AITO问界商标 正谋划介入引望战略投资与协作事宜 (赛力斯2021)

媒体7月2日讯(记者 张屹鹏)7月2日晚间,颁布通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拟收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持有的已注册或放开中的919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收卖价款算计25亿元。

“本次买卖不影响双方联结业务的展开,双方将进一步粗浅协作相关。”赛力斯在通告中示意,基于产品与品牌市场认知的分歧性,本次买卖相关标的资产将公用于双方联结业务。

关于转让AITO问界商标等相关常识产权,华为方面作出回应示意,华为将问界等系列商标转让给赛力斯,同时华为将继续允许赛力斯造好问界、卖好问界。华为一向坚持不造车,而是应用上游的默认网联汽车技术,继续协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华为将继续与车企为用户打造出色的默认汽车产品,提供极致的智慧出行体验。

“此项商品和品牌资产转让不影响双方现有的协作业务,并且进一步保证了AITO问界的久远开展,也表现了双方以用户为中心,着力做好联结业务和AITO问界产品的初心。”上述通告颁布后,赛力斯方面再次重申了与华为的协作相关。

一份由中京民信(北京)资产评价有限公司于7月1日出具的评价报告显示,受赛力斯委托,此次资产评价的评价对象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持有的局部有形资产价值,评价范围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持有的九百一十九项商标权及四十四项外观专利。其中七百四十项商标权已获授权,残余商标权正在放开中,尚未取得商标注册证书;外观专利正在放开中,尚未取得专利证书。经评价,在前述评价目的下,在不扭转用途、资产按现有经常使用模式继续经常使用等假定条件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持有的局部有形资产于评价基准日2024年5月31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为1,023,304.56 万元。

评价报告显示,正在放开中的外观专利的产品包含代号F3的问界M8、F1的问界M7等。最新数据显示,AITO问界全系6月单月交付打破4万辆,创历史新高。其中,AITO问界M9 6月交付17,241辆,累计大定超10万辆;AITO问界新M7 6月交付18,493辆,上半年累计销量打破11万辆。

“赛力斯此次以巨资收买AITO问界商标等相关常识产权,短期内或将令公司业绩承压。但常年看,倘若问界系列继续坚持热销,将有望参与赛力斯的商誉,并优化估值。”有业内人士剖析示意。依据通告,本次买卖价款将于2024年12月30日前付清。

财报显示,2023年赛力斯成功营收358.42亿元,同比增长5.09%,重要系单台售价较高的新动力汽车销量参与;净盈余24.5亿元,同比减亏。2022年,赛力斯营收为341亿元,净盈余38.32亿元。

为继续强化与华为的协作,记者得知,赛力斯与华为于近日签署进一步粗浅联结业务协作协定。依据协定,双方将充散施展联结业务长处,将AITO问界打造为环球级新奢侈汽车上游品牌。在此之前的2023年2月,双方曾签署粗浅联结业务协定。依据协定,赛力斯联结业务的指标是2026年成功新动力汽车产销到达100万辆。同时,赛力斯和华为双方还将进一步推动联结翻新中心的成立。

此外,赛力斯于上述通告同日还初次对外监禁了将与华为车BU新公司战略投资与协作事宜的消息。赛力斯方面示意,为进一步粗浅与华为的片面协作,赛力斯正在踊跃谋划介入引望(华为车BU成立的新公司)战略投资与协作事宜。

往年1月16日,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的深圳引望默认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运营范围含默认车载设施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人工默认行业运行系统集成服等。经华为方面证明,新公司即为此前发表成立的华为车BU新公司。

2023年11月26日,通告,与华为签署《投资协作备忘录》。依据备忘录,华为拟将默认汽车处置方案业务的外围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长安汽车及关联方将无心投资该公司,比例不超越40%。依照华为的方案,新公司成立后,除长安汽车外,还将引入更多同伴,其中便包含赛力斯。据长安汽车5月7日通告,估量不晚于2024年8月31日与华为签署最终买卖文件。


脱掉华为的“救生衣” 余承东也挽救不了裸泳的AITO问界

在2023年3月初,销量持续下跌的AITO问界,穿上了一件“救生衣”。

“HUAWEI问界”开始在华为终端发布的海报中出现,AITO问界更是顺势而上,官方账号以及门店的宣传中,“AITO问界”也在一夜间换成了“HUAWEI问界”,销量快要沉底的AITO问界,穿上“HUAWEI牌救生衣”,再次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可好景不长是真不长,一个月还不到,“HUAWEI/华为”的字样就禁止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于式,AITO问界无奈的脱掉“救生衣”,回归了原样。

华为到底有多重要?

喝茶不买车的老伯说,就一个商标而已,用不用华为还不是都一个样,哪有那么重要。

但正在揪着头发,为该选一辆什么样的智能车而发愁的小弟,脸上却透露出浓浓的失望之色,没有了华为的加持,AITO问界对他已经没有了吸引力。

在乘用车领域,一个手机品牌的背书,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就像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当阿多拉拔出宝剑喊道:赐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 然后她就变成了让万众敬仰的希瑞一样,AITO问界就是平凡的阿多拉,而华为就是那把具有神奇魔力的宝剑,让这个本来普通的品牌,浑身充满了力量。

其实,在华为品牌没有出现在整车上的时候,华为就已经赋予了AITO问界力量,AITO问界有着与华为捆绑程度最深的智选模式,在无数个公开的场合,余承东或者其他相关负责人都表示,华为参与了AITO问界的产品定义、造型设计、营销规划以及用户体验等各个环节,并且,余承东更是现身说法,遍数了AITO问界M7的种种好处。

可以说,AITO问界再给消费者心中种草的时候,用的都是华为牌的“种子”,效果很明显,从2022年3月份上市,AITO问界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辆的销售,平均每月销量8500辆左右,被业界称为“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难道这不是“产品主义”的胜利么?

我不这么看,无论AITO问界M5还是M7,在续航能力,操控性能、空间表现等方面,相比于友商的竞品,都没有明显的优势,所以,销量暴增的根源,绝对是因为华为品牌的加持。

现在你知道了吧,华为品牌对于AITO问界到底有多重要!

余承东救不了裸泳AITO问界

脱掉“HUAWEI/华为”的救生衣后,AITO问界当下的现状,甚至不如刚上市时候的状态。

大多数消费者选择AITO问界,就是因为华为的加持,在AITO问界提供的资料中显示:华为用持续创新和专业能力助力车企造好车,以工业设计、工程技术、系统软件、鸿蒙生态等优势赋能汽车行业。

传达的信息就是,AITO问界从设计到软件,处处都有华为的影子,消费者理解为,AITO问界其实就是华为造车的“排头兵”,这没有错吧。

然而,在今年3月底,华为再次站出来说,华为不造成,而且,也禁止AITO问界使用华为品牌来宣传整车,并且不能在整车外观上出现HUAWEI/华为的字样,这明显有划清界限之嫌。

华为的态度表明,AITO问界只是与华为合作的车型之一,而且还不是唯一,华为只为自己提供的配件负责,至于整车,你们自己判断吧。

这个时候,塑造AITO问界产品力的责任,就落到AITO问界的制造者身上,这个时候,AITO问界的真正制造者就再次被关注,赛力斯大家都不会陌生,但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影响力,确实不敢恭维,赛力斯SF5最受关注的一次,还是因为“变相停产”而导致的消费者投诉。

靠这样一个品牌来打造AITO问界的产品力,说AITO问界在裸泳,还有问题么?

可是,即便赛力斯无法提升AITO问界的产品力,那不依旧还有华为的智能化系统,这还不够?

当然不够,华为全程参与,和华为合作,完全是两个不同层级。

说到与华为合作,极狐、长安、奇瑞、江淮都与华为,或者将要与华为合作,而且这些都是国内的知名品牌,或者汽车大厂的新能源品牌,都被消费者信任,在这些品牌面前,AITO问界在各个方面,毫无优势可言。

没有车企工作经验的余承东,之所以能在汽车行业中迅速冒头,你认为凭借的是什么?是夸夸其谈的本领,还是独特的人格魅力?别扯了,还不是因为他背后站着华为。

如今,没有了华为的全力支持,余承东还能依靠什么能力救起裸泳的AITO问界,就连他自己都承认: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

如果阿多拉没有了那把有着神奇力量的宝剑,谁还会喜欢那个情节平淡的动画片。

AITO问界更名风波背后华为的焦虑和抉择

3月31日,一则“任正非发文重申‘华为’不造车”的新闻瞬间成为整个汽车行业的热点,紧接着,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对外发声:“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 严禁华为品牌作为汽车品牌。 ”

然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31日当晚表态:“问界门店将于明天(4月1日)开始拆除所有相关华为字样的宣传物料。”

而这一切,距离3月8日“AITO问界”悄然变更为“HUAWEI问界”仅仅过去了23天。

不得不佩服任正非的智慧、格局、境界确实都更高一筹。

01,华为的两种选择

进入汽车行业的方式,在华为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打造一个“中国的博世”,自己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另一种是自己造车,让“HUAWEI”最终成为一个整车品牌。

实事求是地说,华为已经错过了自己下场造车的机会,这在车市腾飞之前是最佳时机,车市高速增长过程中也勉强还有机会,可是现在中国车市早已是竞争惨烈的存量市场,后来者的机会微乎其微,最关键的是也不挣钱。

2022年,蔚来、小鹏、理想净亏损分别高达144亿元、91亿元、20亿元。

新能源车市场看起来热闹,但除了比亚迪和特斯拉,几乎没有人盈利,新势力亏损持续放大,埃安年销规模做到了30万辆,依然深陷亏损泥潭,整个新能源车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比手机市场内卷多了,这个时候,华为亲自下场造车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所以,华为一开始的战略选择就是打造一个“中国的博世”,帮更多的车企造车。 事实上,在整车领域,中国已经涌现出一批非常有实力的企业,无论是吉利、比亚迪,长城、长安,还是广汽、上汽,综合实力都已经非常强大,华为要在中国市场干掉任何一个这样的对手,面对的都是地狱级的难度。

而以中国占全球1/3的汽车市场规模,却一直没有出现一家博世这样的汽车零部件以及系统供应商巨头,这当然是一个遗憾,但也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从市场层面,华为打造一个“中国的博世”的概率远大于华为自己成为“中国的大众”或者另一个比亚迪。

2022年全球汽车零部件top15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

博世2022年全球销售额高达88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466.7亿元,息税前利润达3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70.7亿元。 其中,作为博世的核心业务,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在2022年的销售额达52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847.8亿元,同比增长17%。

华为2022年的全球营收为6423亿元,略低于博世,如果能成功打造一个“中国的博世”,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华为。

这当然也不容易,所以,华为需要一个样板。

这个样板就是AITO问界。

02,AITO问界的意义

“AITO”和“问界”其实是两个商标,3月8日更名风波之后,已经有媒体查询过这两个商标的工商登记信息,简言之,“AITO”为赛力斯拥有,而“问界”则间接属于华为。

所以,“AITO问界”这个名称也体现了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模式,这是双方深度跨界融合,共同打造的智能电动车品牌,双方把这种合作模式称为“华为智选车”。

AITO问界之于华为最重要的意义,是提供一种“华为赋能”的示范效应,打造“华为帮助车厂造车”的成功样板,最终“带动华为智能汽车零部件的规模化销售”。

现在来看,这个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初步成功。

AITO问界2021年正式成立,首款车型M5去年3月交付,1年时间AITO问界累计交付超过8万台,是国内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AITO问界的带动下,赛力斯2022 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51万辆,同比增225.9%!

AITO问界M5是搭载华为HarmonyOS智能座舱的首款车型,它的市场表现如何对华为意义重大。

于是,不少汽车厂家对“华为智选车”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产生了兴趣,跃跃欲试地要加入进来。 按照一些媒体的说法,以后除了AITO问界,可能还会有“江淮问界、奇瑞问界、长安问界以及其他的什么问界”。 这大约也是“AITO问界”悄然变更为“HUAWEI问界”的真实背景。 当然,华为也第一时间向外界做了回应——“问界生态汽车商业模式、合作策略不会改变。 ”

无论华为的真实意图是什么,这个做法客观上给外界的观感就是华为急于站到台前,对要打造“中国的博世”这个大战略来说,这犯了大忌。 博世之所以能成为博世,一个前提是这个世界上不仅没有一款叫“博世”的车,也没有一个博世实际控制的整车品牌。 唯有如此,博世才能为广大汽车主机厂所接受。

博世造不出车吗?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博世甘愿隐形于每一个大牌的背后。

如果不同合作伙伴的车都统一使用“华为问界”的品牌,那么事实上这就是华为自己下场造车,华为和这些合作伙伴的关系就变得类似于蔚来和江淮,这严重有悖于华为的既定战略,所以被任正非及时、果断地叫停了。

03,赛力斯的贡献

力主“AITO问界”变更为“HUAWEI问界”的人,显然没搞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AITO问界目前的成功并不能被简单地复制。

除了赛力斯,行业里采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甚至是和华为深度合作的品牌还有不少,但并非都很成功,这其实并不足怪,正如行业里用博世产品的车多了,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对AITO问界,华为和赛力斯的贡献是五五开的,青主个人认为赛力斯甚至还要更多一些,因为汽车这个品类一定是软、硬件共同定义支撑,软件与硬件都是当下汽车产品成功的必要因素。

确实,华为在智能化、营销、品牌等方面,都为AITO问界有非常显著的赋能,但赛力斯的贡献被严重低估了。

赛力斯专为增程系统打造的1.5T四缸增程器,拥有15:1压缩比,41%的热效率,以及3.2kWh/L的超高发电效率,这是AITO问界M5这款增程电动车优秀的前提。

一位朋友把宝马换了台AITO问界M7,我问他车怎么样,他说不错。 我让他具体点,他说动力、操控都很好,日常开车几乎不用加油,几乎没什么小毛病。 他说的这些,都不是华为带来的。

同样,试驾M5的时候,青主印象最深的也不是华为的智能座舱,而是这台车出色的动力操控性能,豪华级的底盘表现,以及超低的匮电油耗,这些也都不是来自华为。

AITO问界M5出色的操控性能,更多源自赛力斯自主研发的DE-i超级电驱智能技术平台,以及前双叉臂、后梯形多连杆的豪华级底盘悬挂系统。

可能公众对赛力斯不太了解,但事实上,赛力斯拥有近20年整车制造经验,自2016年起就开始高端电动车的研发,形成并培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E-i超级电驱智能技术平台,赛力斯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真正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车企之一。

余承东此前得意地宣称“问界汽车至今没有一辆自燃起火”,这最主要的就是得益于赛力斯的CTP无模组电池包设计,每颗电芯都采用了独立防火封装技术,极大提升了电池安全。

赛力斯采用了来自宁德时代的CTP无模组电池的成熟技术。

赛力斯在三电技术、整车平台、智能制造等核心关键领域的优势,和华为在智能化、数字化领域强项的结合,形成了AITO问界“1+1>2”的效果。 同样,离开谁,都可能产生“2-1 <1”的结果。 没有华为,问界起码还可以回归为“赛力斯SF”,而离开赛力斯,复制出来的很有可能是另一个极狐。

品质是汽车最重要的东西,好的品质需要高水平工厂来保证。 凭借按照工业4.0标准打造的智慧工厂,赛力斯获评2022年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是造车新势力中唯一一家。

04,聚焦AITO问界是华为当前最好的选择

4月1日,余承东也为“AITO问界”更名事件做了一点辩护,大意是统一成“HUAWEI问界”之后,更多的厂家参与进来,可以更快把销量做起来,更快实现商业变现。

这个想法可以理解,但是有点天真了。

前面说了,统一成“HUAWEI问界”本质上华为就成了汽车品牌,而合作厂家只是代工厂。 相信这是任何一个有尊严、有追求的汽车厂家都不能接受的,除非那些不在乎失去灵魂,只求苟活的。

日前,广汽集团董事会通过了《关于广汽埃安AH8项目变更的议案》,中止与华为的联合开发。

可问题是,如果加入进来的都是这样一些厂家,恐怕不仅不能把“问界”销量真的做起来,还很有可能因为接二连三的失败车型而毁了“问界”这个品牌。

这在本质上也是“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思路,和一个企业搞过多的品牌,或者一个品牌搞过多车型性质是一样的。 过去20年,不同厂家已经反复证明了这是一条极其错误的路线。

把销量做起来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更加聚焦AITO问界,只有更加聚焦,才能锐化品牌形象,才能产生爆款车型。

特斯拉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特斯拉看似有四款车型在售,其实真正贡献销量的只有两款,2022年,特斯拉全球销售了131.4万辆,而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贡献了95%的销量。 作为对比,蔚来汽车只有3款车型的时候月销已经破万,现在七款车了,3月份销量也才将将过万。

车型规划容易做,困难的是如何将产品做成爆款。

应该说,目前为止,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多种模式,和赛力斯合作的AITO问界模式是最成功的,当然,它也只是阶段性的成功,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华为和赛力斯只有精诚合作,全情投入,才有可能让AITO问界真正走向成功。

无数市场实践表明,现在要打造一个成功的汽车品牌太难了,而一个成功的品牌,销量可以超过十个甚至更多,2022年,在中国市场,比亚迪一家的销量就比所有造车新势力的总和还多!

基于此,初生的华为智选车模式要想成功,华为就应该更加聚焦,全力押注已经取得初步成功的赛力斯才是华为机会成本最低的理性选择。

在这个节骨眼上,实在没必要三心二意,让合作双方产生不必要的嫌隙,这不仅会给AITO问界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也会让其他厂家对与华为的合作心生戒备甚至是心生抵触。

这对华为来说,不仅无法成为“遥遥领先的汽车品牌”,更会彻底失去打造一个“中国博世”的机会。对此,任正非可谓洞若观火!(文|青主)

华为加持,AITO问界M7官图曝光!卖40万您能接受吗?

此前华为虽然口口声声说不造车,但是依然与极狐、奇瑞、比亚迪、广汽等车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合作。 作为中国 科技 企业的领头羊,其实还是有很多消费者希望华为能够打造出和手机一样出色的 汽车 产品,加之手机业务受到限制,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就成了华为战略的重中之重。

金康赛力斯摇身一变和华为共同成立AITO品牌之后,问界M5的成功上市销售,也算是正式拉开了华为造车的序幕。 与赛力斯的合作关系,让华为对于造车少走了很多弯路,甚至能够大胆喊出“年销量30万台”的目标。 如今问界M5上市不久,作为AUTO品牌旗下的第二款车型——问界M7也如期而至,更强、更贵的问界M7,能够实现华为更大的野心吗?

问界M7有着怎样的产品表现?

在外观上,M7延续了家族品牌的设计,呈现出非常简洁的设计风格,前脸为双层设计,上半部分采用了LED光带,将两侧的大灯与中间的品牌LOGO融为一体,下半部分则是大尺寸梯形的进气格栅,格栅内部用了横幅式的饰条来点缀。 整个前脸设计谈不上惊艳,也没有什么槽点,符合大众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侧面部分,新车采用了比较简洁的设计语言,平平无奇的腰线从翼子板延伸至车尾,门把手采用了隐藏式的设计,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整车的风阻系数。 新车作为一款中型SUV车型,根据工信部给出的申报信息来看,其长宽高分别为5020*1945*1775mm,轴距为2820mm。

新车的尾部同样采用了贯穿式的后尾灯设计,与前大灯相呼应,灯组的内部细节则带有C字型的设定。 整个车尾层次分明,线条饱满。 除了尾灯部分,整体样式有点老款奥迪Q5的味道。

华为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设计,对于问界M7风格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整个车型有着浓郁的现代工业设计风格,立体形式都是有条不紊,曲线与直线的搭配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沉静、稳重,又非常有格调的既视感。 这种手法塑造的效果,所面向的消费者也是以三十岁以上的居多,有点类似于华为M系列手机的消费人群。

内饰方面,目前官方暂时未公布关于问界M7的内饰讯息,但是从现有的谍照图片来看,新车采用与问界 M5 相同的家族化内饰设计语言, T 型布局的中控台配备全液晶仪表,以及大尺寸半悬浮式中控屏都得到保留,并且也会有着不错的内饰质感和做工。

众所周知,问界M5的亮点之一在于搭载了华为鸿蒙OS车机系统的智能座舱,那么华为M7自然也会在此基础上精益求精。 从目前消费者对问界M5的车机的评价来看,搭载HarmonyOS的智能座舱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分辨率高且丝滑流畅,领先于很多目前主流的车机系统。 华为在电子产品领域的技术优势,成功延续到了车机方面,带来了物超所值的体验。

动力方面,AITO问界M7四驱版搭载了由1.5T四缸增程器+双电机组成的动力系统,其中增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2kW;前后驱动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30kW、200kW,综合最大功率达到了330kW。 另外,该车还搭载了容量为40.06kWh的电池组,四驱版纯电NEDC续航里程暂未公布,后驱版为150km。

问界M7市场前景如何?

4月份受到疫情影响,绝大多数品牌的销量都遭到断崖式下滑,但是AITO品牌共交付新车3439辆,且全部都是问界M5这一款车型。 虽然没法跟蔚来、小鹏、理想相比,但却能够在造车新势力品牌里脱颖而出。 目前AITO品牌已经建立了独立的经销商门店,问界M5也可以在各大商场的华为旗舰店见到。

在销售渠道和宣传营销这边,华为是不用太担心的,目前华为的服务店已在全国开出2000多家,覆盖了中国的所有地级市以及90%以上的县。 与4S店需要主动进去看不同,将展车放在商场里能够吸引到更多普通消费者,就算是只有一千家华为店能够放置展车,其曝光率也是十分惊人的。

目前,问界M5的指导价为25.98-33.18万元,问界M7价格或将定在32-45万元区间。 从价格和定位来看,问界M5才是更加走量的产品,问界M7则是更加高端的产品。 不过走高端之路,华为在手机方面也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 目前自主品牌的电动车,在高端市场也有着不错的吸引力。 如果能够有着不错的口碑表现,问界M7的市场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目前新车已经开启预售工作,据华为官方透露,问界M7开始预订7小时,订单破5万台,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人们对于华为手机的支持转移到了 汽车 上。 不过还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疫情影响下, 汽车 产业链的供应受到很大的波动。 无论是华为还是赛力斯,在 汽车 行业仍然算一个新手,体量较小自然话语权就不高,抵抗市场波动的能力较为一般,能不能将 汽车 按时生产出来交付,依然是一个问号。

总结

从此前的问界M5再到如今的问界M7,华为的造车之路有条不紊,前方虽然充满着挑战,但是华为依然砥砺前行。 目前AUTO品牌,有着华为销售渠道、宣传营销、市场口碑等多重优势加持,相较于白手起家的其它造车新势力来说无疑更具潜力。 据悉,问界M7将会在下半年上市,究竟能交出怎样的成绩,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