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东山再起 韩国新冠病例激增5.8倍 (全球疫情动向)
近日,韩国新冠疫情再次来势汹汹,引发全球关注。据韩国疾病预防控制局(KDCA)最新数据显示,8月第一周韩国220家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住院人数抵达861人,是7月第二周的5.8倍,创下往年2月初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数据不只反映了韩国疫情的严厉情势,也引发了人们对全球疫情能否东山再起的担忧。
新冠变种来势汹汹,医疗系统面临压力
本轮韩国新冠疫情的关键推手是奥密克戎变种的KP.3亚变种。数据显示,该毒株在4月份仅占病例的0.3%,但到7月份初已飙升至39.8%,截至7月底更是占据了总病例的45.5%。这种加快传达的变种病毒不只形成确诊病例激增,也给韩国医疗系统带来了微小压力。
值得留意的是,65.2%的住院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18.1%年龄在50至64岁之间,这标明老年人群仍是本轮疫情的关键受益者。高危患者的口服治疗经常经常使用量从6月第周围的1,272人急剧介入到7月最后一周的42,000人,增长了33倍,凸显了疫情对医疗资源的微小需求。
政府应对措施与市场反响
面对疫情反弹,韩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韩国疾病控制厅感染病危机控制局局长孙映莱在8月12日的记者会上表示,虽然确诊病例会介入,但新冠致死率已低于0.1%,疾病的风险性已大幅下降。政府方案在10月重启疫苗接种活动,并已末尾额外推销治疗药品,估量将在本月内投放市场。
与此同时,全球资本市场对新冠疫情的反响也值得关注。在A股市场上,与新冠相关的药物、检测和疫苗股全线大涨。新冠特效药指数下跌4.73%,下跌16.5%,更是直接涨停。这一现象反映了投资者对新冠相关产业的继续看好,也暗示了市场对全球疫情或许再次升温的预期。
总的来说,韩国新冠疫情的反弹为全球疫情防控敲响了警钟。虽然各国已积聚了丰厚的防疫阅历,但面对一直变异的病毒,我们仍需坚持警觉,继续增强监测和预防措施。同时,新冠相关产业的展开也将继续遭到关注,或许为相关企业带来新的展开机遇。
后疫情时代,新动力车更好卖?
社会上愈来愈经常出现的“反转”,不只在于吃瓜大戏,也在于商业机遇。
譬如被新冠肺炎疫情折腾得死去活来之后,新动力车反而有望迎来新一轮利好。必需有许多人会问:这是什么逻辑?有什么依据?
提出这个观念的彭博社,其实来了一次性“欲扬先抑”,在论证新利好之前,劈头盖脸先是一通看衰:新冠肺炎造成全球车市暴跌,电气化车辆销量跳水的同时,牵扯到动力电池出货量滑落,颓势或许会不时延续到2021年。
但是,短期和常年趋向,并不能相提并论——
眼前一两年的低迷,并不阻碍紧接在其后就是“东山再起”。 假设将观察周期拉长到五年,那么2015-2019年的动力电池与电动汽车产销量曾经取得长足提高,从产业惯性看,2020-2025突然跌落的或许性太低。
而各国政府和车企在电气化范围的少量投资,以及电池为代表的电气化技术演化提高,将赋予新动力车最基本的内生增长驱动因子。
短期承压后的新一轮利好
彭博社近日撰文称,由于新冠肺炎的冲击,电气化车型的销量或将在中短期内大幅下滑。 受此影响,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或将在往年出现初次降低,全球电池出货量估量将降低14%,而放缓的趋向极有或许不时继续到2021年。
往年上半年,LG化学已下调了年度销售预期,而其它电池制造商也陆续收回了出货量下滑的预警信号。 彭博社研讨员预测,基于汽车制造商面临的困难销售环境,动力电池行业高歌猛进了三十年的产能扩张或将暂时放缓。
虽然如此,关于电动车与动力电池来说,后疫情时代照旧是短期压力和常年利好并存。 依据彭博社的观察,自2015年以来,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需求增长了一倍以上,与刚过去的2019年相比,2029年左右的市场需求将增长至少9倍。
在短期内会遭遇产销下滑,但业界对锂离子电池的常年前景依然失望。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虽然暂时会由于新冠肺炎的冲击而感到压力,但他对动力电池的市场走向照旧抱有很大决计。
值得一提的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大盛行,或将成为部分国度“新四化”转型的一个时机。 包括德国和法国在内的欧洲汽车强国,都在应用疫情复苏的抚慰基金来协助汽车行业从传统燃油向电气化的过渡。
就拿法国来说,政府将向汽车行业提供约80亿欧元的复苏资金,关键用于电动汽车销售的支持;而德国的经济抚慰方案里,也包括向汽车行业提供约56亿欧元的资金,并要求相关机构减速电气化范围的基础设备树立。
往年6月,有英国媒体爆料称,该国政府正思索给予车主高达6000英镑(约合人民币6.4万元)的补贴,奖励他们把柴油和汽油车型换为电动汽车。 这一报废方案将于7月6日被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Johnson)正式宣布。
而依据媒体7月初的最新信息,意大利也将参与法国和德国之列,用政策手段扶持受新冠肺炎重创的汽车行业。 该国议会已于近日同意了一项抚慰方案,以奖励销售先进的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UNRAE的数据,刚过去的2019年,电动车仅占意大利新车总注册量的0.56%,混合动力车占比稍高,但也仅有6.1%的份额。 而依据意大利交通部的统计,意大利往年上半年的新车注销量增加了近50万辆,降幅为46%。
新一轮机遇,美国是个例外。
一方面,是美国政府对汽车政策支持逐渐削弱,另一方面,则是美国的几家汽车制造商囿于现金压力,不得不把业务重点放在最有利可图的产品(例如汽油卡车和SUV)上。 依据彭博社的预测,美国未来几个月的电动汽车销售或将出现大幅放缓。
虽然如此,美系照旧在转型的赛道上狂奔。
通用汽车仍在思索,终究该在何时正式推出GMCHummer和凯迪拉克Lyriq这两款至关关键的电气化车型。 而该公司担任电气化和智能驾驶的副总裁也在最近表态称,他们的电动汽车时期规划并没有因疫情而改动,部分业务按下了暂停键,但是在电气化转型方面,通用并没有失去应有的节拍。
动力电池的新打破
除了总体销量的向好,未来几年,整个动力电池行业还将在本钱方面成功较大打破。 在过去10年里,锂电子电池的多少钱暴跌了87%,使得部分电气化车型的终端多少钱能与传统燃油车型逐渐接近。
从整车制造商那里,也陆续传来利好动力电池的各类信息。 就在刚过去的6月中旬,群众集团宣布向电池技术初创公司QuantumScape追加2亿美元投资,后者由前斯坦福大学研讨人员创立,此前群众曾在2018年承诺投资约1亿美元。
而在往年5月,群众汽车还成为中国电池消费商国轩高科的最大股东,而戴姆勒拟入股孚能电池的信息也在业界频传,显而易见的是,跨国汽车制造商们想要成功中国市场的电气化野心,绑定电池供应商已是外乡化深耕的关键一环。
VoltaEnergyTechnologies首席执行官杰夫?张伯伦(JeffChamberlain)则向彭博社表示,可再生动力和电气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没有任何力气能让历史潮流回到过去,正如一辆曾经动身的列车,没有人能让它反向运转。 该公司总部位于芝加哥,专注于动力投资。
电池寿命、动力和本钱——
这是电池制造商最聚焦的三大话题。
宁德时代在最近宣布,该公司将很快量产一种可运转120万英里的电池,经常使用寿命能到达16年左右。 董事长曾毓群在6月初向彭博社泄漏,他们对这款新电池的性能充溢决计,只需制造商情愿下单,宁德时代就会着手消费。
特斯拉和通用汽车也都在研发可续航里程为100万英里的电池,但两家公司至今未明白表示正式量产的最终时期。 通用执行副总裁道格?帕克斯(DougParks)在5月的一次性活动上表示,该公司已在延伸电池寿命方面到达了相关的技术水平。
特斯拉则在6月初的一份报告中说,传统燃油汽车内行驶了约20万英里后,在美国基本上就被报废了,这意味着,更长续航里程的电池可大幅延伸汽车的寿命,尤其是对出租车或商用货车来说。 假设思索到二手车市场,这样的需求更是迫切。
业界关注的另一个关键目的是——
动力电池的制形本钱。
在这一方面,特斯拉已为业界的本钱结构设定了赶超规范,截至目前,动力电池仍占电动汽车总本钱的30%左右。 依据彭博社旗下机构BNEF的数据,技术和制造才干的打破已让锂离子电池的多少钱大幅下跌,曾经从每千瓦时1000多美元降至2019年底的平均每千瓦时156美元。
BNEF的行业剖析师JamesFrith在5月的一次性研讨会上曾表示,2024年锂离子动力电池平均多少钱有望到达每千瓦时100美元,让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多少钱的持平成为或许。
这将是一项有待打破的关键技术——
在电池阳极中,用硅替代石墨。
戴姆勒介入投资的纳米技术公司Sila在最近表示,硅可以协助充电时期延伸至少20%,这项最新技术将方案运行于明年上市的相关设备。 最早在2023年左右,该公司可将这一技术运行于超级跑车或奢侈车,之后则逐渐运行于群众消费的乘用车。
另一个拐点,或未来自固态电池的商业化。 一旦固态电池片面大批量投入消费和运行,安保风险将被大幅度降低,能量密度也将被极大提高,续航里程方面也将成功打破性进度。
在BNEF看来,从如今到2040年的汽车市场,不同国度看待电动车的支持态度将有很大差异。
拿美国市场来说,到2021年,电动汽车的销售量将缩减至仅占汽车批发市场的1.7%,但中国市场却将出现不同的态势,那里的电动汽车销量将以激增的方式占据新车销量的8.1%,成为全球电动汽车销售份额最大的国度;而在欧洲,相关比例约为5%。
虽然传统燃油汽车在未来几年仍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一半以上,但市场曾经到达高峰,全球范围内,如2017年那样的传统燃油车销售高潮已不会再出现了。 到2025年左右,全球每卖出10辆汽车,就有1辆是电动车型,彼时的销量规模将到达约850万辆;到2040年,电池驱动的乘用车约能打破5亿辆,将占全球总体量的的31%。
那些能够接受短期压力的汽车制造商、电池供应商和初创企业们,在未来将重新一波市场需求浪潮中受益。
文/北岸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群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资讯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