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新款中国电动车系列将不会采纳标忘性的四环标识 (奥迪中国车型)
据两位知情人士称,奥迪为中国市场开发的全新电动汽车系列将不会采纳四环标志。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奥迪做出这一选择是出于“品牌笼统思索”。这也反映了与中国协作同伴(600104.SH)共同开发的汽车架构的经常经常使用,并愈加依赖外地供应商和技术。两位知情人士表示,该系列的概念车估量将于11月亮相,届时奥迪还将论述该系列的“品牌故事”。第三位了解状况的人士表示,到2030年将推出9款车型。
奥迪将向中国车企买电动车平台授权,反向合资有戏?
最近,德国Automobilwoche传出信息。 为了优化电动汽车的竞争力,奥迪正在思索从一家中国电动车企业购置电动平台的授权。 毕竟目前奥迪的电动车真实是卖不动,再没有大举措或许就直接被温水煮青蛙了。
信息传出后,整个业内都震惊了。 要知道这可是BBA中的奥迪,德国汽车工业的明珠,必需向中国车企求救了吗?哪家车企会被奥迪选中呢?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同看一下。
(1)死敌的死敌,就是好友?
前阵子,奥迪发布了往年第一季度的纯电车型销量。 在往年的1-3月,奥迪在全球共售出了大约辆纯电车型,创下了历史新高。 但与此同时,奥迪与对手们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
以在美国市场为例,奥迪有e-tron 、etron Sportback以及e-tron GT三款车型在售,但三者加起来一个季度还买不到5000台,这样的效果无疑是拿不出手的。 作为对比特斯拉在美国一季度的销量可以到达17万台,是奥迪电动车的34倍多。
在德国外乡,卖得最好的电动车也是特斯拉Model Y,它在往年4-6月卖出了台新车,是奥迪Q4 e-tron的近三倍。
不光是中国人看不上奥迪的电动车,实践上全球范围内奥迪都是挨打的份。 而特斯拉似乎也曾经成为了奥迪的梦魇,即使在德国外乡都只要被欺侮的份。
那要怎样才干打败特斯拉呢?目前来看似乎只要中国车企做到了这一点。 比亚迪、极氪001、小鹏P7这些高端国产电车,在销量上完全不虚Model 3。 问界M5、理想L7这些,也时不时能与Model Y掰手段。
虽然中国电动车也与奥迪存在竞争相关,但思索到中国市场曾经卷出天际,奥迪简直曾经没了打破的或许,两者倒也不至于水火不容。 而死敌的死敌,往往最适宜做好友。 奥迪选择“求助”中国品牌,似乎也是一个适宜的选择。
奥迪的电动车为何打不过特斯拉?不就是由于没有专业的纯电平台么,空间优化做得不够好,操控不够弱小,智能化不够出彩。 而这些,中国车企的电动化平台简直都能满足。
在国际车企中,800V高压平台简直曾经普及,这意味着更高效率的电驱动和更快的充电速度。 高通8155和英伟达Orin X芯片简直曾经成为标配,这意味着智能化不够落后。 至于空间优化这些,中国车企早就把老旧的Model 3和Model Y甩在前面。
通常上,有了中国电动化平台的加持,奥迪电动车是十分有或许支棱起来的。 不只要时机应战特斯拉,还能在奔驰、宝马这些老对手面前狠狠地秀一把。
(2)三选一,或许N选一?
那哪家车企最有或许失掉奥迪的垂青呢?在功夫汽车看来,这很有或许会是一个三选一的疑问。
最有或许的应该是吉利,它是最欧洲化的中国品牌,自身旗下也有沃尔沃这样的欧洲奢侈品牌,也有与奔驰协作的电动化smart,转型电动化之后的路特斯也在日渐崛起。 不论是与欧洲品牌协作,还是与奢侈品牌协作,吉利都是轻车熟路的。
而吉利的SEA浩瀚智能退化体验架构也可谓最强的纯电架构之一,既能消费小SUV Smart精灵#1,也能消费极氪001这样的C级跨界车,甚至能做009这样的C级MPV。 也就是说,不论奥迪想做什么类型的电动车,吉利的SEA浩瀚平台都能涵盖。
比亚迪的时机也相当大,相比于吉利,比亚迪曾经是一个十分成熟的技术供应商。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电机,都有十分开放的销售渠道。 比亚迪与丰田协作的bZ3,也曾经末尾销售。
假设想引进比亚迪的平台,关于奥迪来说也会是不错的选择。 独一的缺憾,大约是e平台3.0在奢侈车范围的运行相对较少,腾势N7才刚刚走向市场。
除了吉利、比亚迪之外,长城其实也是一个隐藏的实力派。 它有与宝马协作电动MINI的基础,自身自2017年就有了自己的纯电平台。 而且长城目前的纯电序列关键是欧拉,定位上倾向女性用户,它的电动平台的实力还未完全发扬。 假设奥迪想要借一把力,置信长城会养精蓄锐。
其实还有不少新权利可以思索,蔚来和小鹏的纯电平台也曾经开展到了第二代,实力都十分强悍,而且它们估量很希望奥迪能出去一同平摊本钱。
飞凡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的实力相同不错。 而且飞凡所背靠的上汽,刚好还是奥迪的协作同伴,两者连两边的熟习环节都省了。
总体而言,奥迪的选择还是挺多的,最大的难点是如何促进这件事。
(3)反向合资,有出路?
不论选哪一家,有奥迪这样的汽车巨头“背书”,关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都是坏事一件。 但更关键的是,这次协作或许能成就中欧车企新的协作形式。
前阵子,多个欧洲国度结合欧洲车企,末尾群体反对“欧七”排放法规的实施。 归根究竟就是欧洲的电动车技术并不抢先,继续增强排放限制无异于自缚手脚。 而关于中国电动车,欧洲也是持有警觉态度,设置有重重关卡。
在抢先了一个世纪后,欧洲人不得不供认,他们在电动化范围曾经落后了,末尾经过各种战略阻遏中国企业的渗入。 但大趋向是很难改动的,碳中和、碳达峰这些全球性的环保命题,都要求电动化去成功。 中央维护政策的不时深化,最后只会让外乡企业愈加不思进取,在温室中变成一个毫有力气的孩子。
其实有一条路是欧洲车企可以自创的,那就是“合资”。 欧洲外乡的车企出品牌、出渠道、出场地,搞定外地政府相关,中国车企出技术、出消费线、出中心零部件,两者共同打造出新一代的合资车企。 这样不只技术上去了,本钱也降上去了,足以与特斯拉争雄。
尤其是看一下欧洲市场上的那些电动小车,清一色还是“油改电”。 把海豚、AION Y这些引出来,悄然松松就能成功乱杀。 再把极氪001、智己L7这些引出来,不比Model 3好玩多了?
第一家勇于与中国车企合资的欧洲车企,相对无时机赚得盆满泵满。
(4)功夫拍案
奥迪要买中国车企的电动车平台授权,相对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 由于在现有BBA的体系下,想研收回最先进的电动车平台太难了。 而时期是不等人的,再等个三五年,恐怕再也没无时机翻身。
奥迪选吉利也好,选比亚迪、长城也罢,或许选一些新权利,不论最终花落谁家,都将是国产汽车阶段性的胜利。 至少我们在技术上曾经走到了全球一线,而且曾经折服了百年汽车巨头。
功夫汽车更希望看到的,还是中国车企借着这个时机走向欧洲。 最好能有合资的时机,让我们来一波反向输入,告慰这么多年一代一代汽车人的努力。
「人汽」中欧电动车,协作还是对立?
作者:张北
以后,中欧汽车产业正行至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欧盟对中国出口电动车自去年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依然在启动,往年3月初欧盟更是要求起海关对来自中国的出口电动汽车启动出口注销,这被各方解读为日后的追溯性征税埋下伏笔。 与此同时,像奔驰、宝马这样的德系车企对来自中国的电动车持愈加积极正面的态度,欢迎竞争;而这和相对保守的法系车企构成了鲜明对比。
本月晚些时期,德国总理朔尔茨将率团来访,估量奔驰、宝马等多位德国汽车行业重量级人物也将随同出访,中德汽车企业之间会否达成什么新的协作值得等候。
站在欧盟的立场,汽车产业的关键意义显而易见。 有数据显示,汽车行业产值占到欧盟GDP的7%。 其中作为欧盟的经济发起机,德国汽车行业占德国GDP比重更是接近10%。 这么高的GDP比重,面前咨询着的是少量的务工时机。 依据相关报告显示,欧盟范围内有260万人直接介入汽车制造,91万人世接介入汽车制造,整个汽车行业占欧盟一切制造业务工岗位的11.6%。
所以,汽车行业于整个德国还是欧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管控电动车范围带来的贸易战风险,营建继续积极沟通的环境,关于德国汽车行业以及整个德国经济至关关键。
欧洲车企纯电动战略不会坚定
最近一段时期,无论是苹果取消了电动车项目,还是奔驰将电动化目的推延5年,以及美国市场上混动汽车销量增速和相对数量上都反超纯电动车,让市场难免生出关于电动车前景的担忧。 而电池能量密度继续优化所遇到的瓶颈,和补能相关基础设备所需的时期和庞大的投资,相同也让人们对未来电动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存在不少的质疑。
除了一系列围绕电池能量密度的技术疑问外,阻碍纯电动汽车开展的最大要素还是由于其盈利难题依然难解。 更高的售价使得片面禁售燃油车的政策会面临不小的应战,尤其很多中低支出家庭由于无法担负更高的车价而会造成其购车需求被压制。 所以,无论是欧系的群众、奔驰和宝马,还是美系的通用和福特,都曾经丢弃了过往保守的短期内片面转向电动车的战略。
但是从这些车企最新发布的财报和企业战略中,电动车依然是企业未来优先开展方向之一。届时, 盈利才干更强的混动车型搭配零排放的纯电动车型所组成的新动力汽车矩阵,会成为各大跨国车企征战全球市场的关键产品战略。
依照奔驰最新的规划,其方案到2030年,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在总销量中所占的比例将到达50%。 而依照原方案,奔驰是到2030年成功完全电动化。
宝马继续坚决迈向“新世代”未来出行。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2023年财报会上表示,到2025年宝马集团将在全球投产新世代车型,并在随后24个月内推出至少6款新世代车型,且不时到2030年都会坚持增长趋向。
至于群众,则发布了2030 NEW AUTO战略,明白了可扩展系统平台(SSP平台)是群众汽车集团的下一代机电一体化平台,它将3个燃油车平台(MQB、MSB、MLB)和2个纯电动汽车平台(MEB和PPE)整合为适用于集团旗下一切品牌和一切级别车型的机电一体化平台架构。 在其生命周期,估量将有4000多万辆汽车下线。 此外,群众至2030年树立6座位于欧洲的超级电池工厂,动力电池总年产能高达240千兆瓦时的战略也没有调整。
中国是德系不能丢弃的市场
和德国总理一同来访的包括奔驰和宝马的高层,光从这点就可以发现,德国并不像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曾经被片面边缘化的法国,选择站在中国汽车的统一面上。 在中国,德系车企和整个德国有着不能够割舍的庞大利益。
假设欧盟关于来自中国出口的电动车征收高关税,那么中国肯定会对欧洲相关车企启动反制。
这两年,虽然国际新权利车企开展势头很猛,奔驰和宝马在中国电动车市场上并没有树立起似乎燃油车时代那么庞大的优势,但是关于奔驰、宝马以及奥迪来说,中国汽车市场依然是一个每年可以奉献80万辆规模的关键海外市场,容不得半点闪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奔驰在国外销售了15.59万辆的出口车,宝马有10.31万辆。 而群众系的保时捷和奥迪也区分有8.08万辆和6.27万辆。 此外,路虎、沃尔沃、MINI以及群众也都在国外销售了不少的出口车。 这些欧系车企出口到中国的电动车关键是以高端车型和性能车型为主,无论是从利润角度,还是从品牌召唤力角度,都对BBA这样的奢侈品牌助益良多。
而反观国际在欧洲电动车市场销量的主力MG以及比亚迪旗下的车型,都还是走高性价比路途。 至于定位更高的蔚来、小鹏等新权利品牌,在欧洲还远没有构建起自己的体系竞争力。
一旦中国政府对欧洲出口汽车对等反制,那么欧洲品牌的出口车市场就会首当其冲。 思索到当下继续推进产品向上的国产汽车品牌,国际消费者完全有或许转向比亚迪、吉利以及其他新权利们。 更不要说万一在媒体上构成一定的传达效应,那么德系以及整个欧系车企在国际市场的国产车型也将遭遇国际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未来在中国的开展大局都会遭到影响。
竞争力缺乏是暂时的还是常年的?
不久前,群众汽车集团CEO布鲁姆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坦言群众汽车很难在剧烈的中国电动车市场中维持抢先位置。 他甚至觉得能够常年锁定10%的市场份额就曾经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成就。
关于如今的群众来说,虽然其依然是抢先的电动车合资车企,但是在比亚迪、吉利以及其他新权利车企面前,群众确实没有技术上清楚的抢先优势。 但是以后,群众正在多条腿走路来补齐自己的技术短板。 作为一家在2023年营收到达3487亿美元、净利润到达194亿美元的车企来说,其拥有足够的资源来启动战略方向上的调整,在新动力和智能网联技术方面踌躇不前。 关于奔驰和宝马来说,状况也是相相似的。
以群众为例,其正在经过如下几方面启动深化的调整,力图成功打破:
第一,摒弃全栈自研,引入供应商启动结合开发。
后迪斯时代,群众汽车最大的一个变化在于丢弃了之前猛攻的全栈自研的战略。 包括博世、Mobileye在内的一众零部件巨头纷繁和CARIAD展开协作。 随着SSP架构上车型的落地,CARIAD将成功适用于集团一切品牌车型的通用操作系统和L4级别的智能驾驶技术,群众在智能电动车范围的产品力将达成一次性新的飞跃。
第二,和国际企业启动协作,愈加依托中国新动力汽车供应链。
和国际新权利车企的协作,也曾经成为内汽车市场上的一个标志性事情。 群众不只耗资7亿美元,以每股15美元的多少钱收买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并引入小鹏技术打造两款悬挂群众标识的电动车;同时其和上汽协作,为奥迪品牌引入上汽的整车平台和智能网联相关技术。 依照群众的规划,在SSP架构车型投放之前,和国际车企的协作,将对群众在竞争剧烈的国际智能电动车市场做一个有益的产品和技术的补充。
第三,培育欧洲外乡新动力汽车产业链。
在欧洲市场上,群众正思索和Stellantis以及雷诺两家车企启动协作,以打造一款具有较高性价比优势的入门级电动车。 而像Northvolt这样的欧洲外乡电池新贵,都是群众竭力扶持的对象。
中国车企如何顺应新的协作情势
关于志在进军全球市场的中国车企来说,欧洲市场相同无法或缺。
一方面,欧洲是率先明白做出2035年片面禁售燃油车的市场。 其对环保的“执念”和俄乌抗争后关于动力多元化的考量,都要求欧洲尽早和更多地部署纯电动汽车。 另一方面,欧洲也是全球不多的购置力比拟强的市场。 相比于美国地广人稀,欧洲相对狭小的疆土和更小规模的城市,愈加易于电动车的推行。
所以,为了打破贸易制裁,中国车企要做的:
第一,在欧洲本地建厂。
绕开欧盟祭出的贸易壁垒武器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外地建厂。 虽然不少人在欧洲不时叫嚣中国电动车的要挟论,但是像比亚迪、上汽、奇瑞这些正在积极在欧洲外地谋划建厂的车企,依然是欧洲不少政府眼中的香饽饽。 最有名的莫过于意大利政府正在积极和国际几家自主品牌车企接洽,对冲Stellantis在意大利高达2500人裁员带来的影响。
第二,和欧洲车企启动技术协作。
去年群众和Stellantis入股小鹏和零跑汽车的案例证明,我们可以和欧洲车企展开愈加灵敏的协作方式。 有信息称,Stellantis方案将零跑车型引入到其在意大利的工厂启动消费。
此外,明年行将在沃尔沃根特工厂投产的沃尔沃EX30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款仰仗较高性价比在欧洲销售的极氪X同款车型,在欧洲市场上取得了十分好的反响。 随着明年在欧洲外地工厂的消费,那么无论是从关税和物流费用的角度,还是从照应订单的时期过去看,都有望协助EX30销量在欧洲市场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欧洲车企相对矛盾和分裂的态度就可以发现,即使是如今对中国发起多少钱补贴调查的欧盟也并非铁板一块。 德国和法国在看待中国车企的不同态度,面前其实也是各自国度利益的考量。
关于Stellantis和雷诺这样的法系车企来说,由于短期内无法改动在中国市场的颓势,那么确保欧洲主场的利益是其必需誓死捍卫的底线。而关于德系车企来说,其在中国的利益真实太大。 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就应该应用欧盟外部德法这两个最关键国度之间的矛盾契机,各个击破,为自己出口欧盟市场争取更多的时期。
<p class=ql-al继续发力中国市场!奥迪和一汽将协作消费高端电动车
据德国媒体Automobilwoche报道,德国高端品牌奥迪正在与其常年协作同伴一汽集团启动谈判,双方或在中国成立第二家合资企业,经常使用PPE平台消费电动汽车。
奥迪公司发言人拒相对此报道置评。 很多业内人士都以为,合资双方在电动化方面有剧烈的协作愿望。
实践上,奥迪在电动化方面有久远的规划。 2018年车企正式发布旗下纯电动SUV——奥迪e-tronquattro时,就发布了部分新动力车型的规划:2025年之前将会推出12款纯电动车型,车型级别掩盖紧凑级车至中大型车。
我们从往年的北京车展上也能看出端倪。 9月26日,奥迪携10多款重磅车型高调亮相,其中,中国、亚洲乃至全球首发车型多达7款,充沛显示了奥迪关于中国市场的注重,奥迪汽车股份公司控制董事会主席杜思曼(MarkusDuesmann)强调:中国作为未来技术的先驱,在诸多关键范围都处于抢先位置。 同时,我们也看法到中国市场对我们至关关键,并把它当作重中之重。 奥迪中国总裁安世豪(WernerEichhorn)也表示:奥迪与一汽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最强协作同伴,我们将携手再创一个黄金十年。
其中,以奥迪e-tron国产版为代表的一系列纯电动车型,让外界再度看到了奥迪转型电动化的决计和实力。 目前,奥迪在售纯电动车型曾经有奥迪Q2Le-tron、奥迪A6Le-tron以及其首款电动车型奥迪e-tron三款,这几款车型上市后,都在终端取得了不错的口碑,而随着车展上发布的一系列e-tron车型的入市,不只协助奥迪成功纯电产品阵容的进一步壮大,还将为品牌减速新四化转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据官方泄漏,到2025年,奥迪品牌将在全球市场推出30款电动车,其中20款为纯电车型,10款为插电混动车型,方案使新动力车型销量到达总销量的40%,将掩盖从紧凑级到奢侈级车型的一切相关细分市场。
为此,奥迪方案到2023年底,预先投入400亿欧元用于固定资产、厂房设备以及研发投入等,其中约140亿欧元将投入电动出行、数字化和初级别智能驾驶范围。 关于奥迪而言,e-tron曾经不只仅是一个纯电动车型,也不只是一个全新的纯电品牌,更是奥迪推进电动化战略的决计和技术开展方向。
而本次风闻将与一汽协作的PPE平台,为奥迪与保时捷协作开发的高端纯电动车平台,该平台打造的车型将追求愈加轻量化的车身和更高的车身刚度。
资料显示,PPE平台架构将用于打造纯电动中型车,涵盖轿跑、游览、SUV等多种车型,定位纯电动高性能平台,该平台由奥迪与保时捷结合研发。 群众汽车集团官方曾引见称PPE平台与现有的MEB平台在技术上大致相仿,但其支持四轮转向、矢量扭矩和空气悬架,产线产品尺寸上将比基于MLB平台打造的新动力车型短,不过由于动力单元规划方式不同,新车反而将拥有更多的外部空间。 据了解,未来基于PPE平台打造的奥迪车型将装备与保时捷Taycan相反的800V电气系统,最高支持350kW的充电功率,其续航里程最高可达483km。
此外,信息人士指出,PPE电动汽车平台暂时不会与上汽协作,奥迪与上汽继续围绕MEB电动汽车平台展开协作。 显然,奥迪还是希望跟协作同伴一同联手占领国际市场,而一汽显然也希望跟奥迪加大协作力度。
往年3月,深耕中国市场32年的一汽-群众奥迪迎来了累计用户超越600万的高光时辰,作为在中国市场首个也是唯逐一个达成这一成就的奢侈品牌,其成功历程值得深化研讨。 站在累计用户600万的高度上,一汽奥迪将从产品、技术、营销多维度焕新,与中国的新世代消费者共赴一场更具应战性的未来之旅。 而新动力产品亦是如此。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