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累 销量下滑 德系品牌二季报 净利缩水 中国市场表现 (拖累销量下滑怎么办)
作为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德系品牌,往年二季度向各自的股东们交出了一份不太理想的答卷。
8月1日,群众汽车集团发布2024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期内,群众汽车销售支出为1588亿欧元,高于2023年上半年的1563亿欧元;营业利润为101亿欧元,同比降低11%;营业利润率为6.3%,业绩仍表现为“增收不增利”。
财报显示,二季度,群众汽车营收833.4亿欧元,同比增长4.1%;营业利润为54.6亿欧元,同比增加2.4%;汽车部门运营现金流约84.0亿欧元,同比增长36.3%。
“公司要求在下半年及以后做出严重的本钱增添努力,以成功年度目的。”群众公司首席财务官Arno Antlitz表示。据悉,群众汽车正在启动一项高达100亿欧元的“糜费执行”,估量到2024年将增添高达40亿欧元的本钱。
上半年,群众汽车集团各区域销量差异较大。其中,北美地域销量同比增长8%,南美地域销量同比增长15%,西欧地域的新订单增长了2%,但群众汽车坦言,二季度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成为群众二季度营业报答率降低的要素之一。
受中国市场下滑影响业绩的还有宝马。同日,宝马发布的财报显示,集团二季度的中心汽车部门息税前利润率(EBIT)由去年同期的9.2%降低至8.4%,低于剖析师预期的8.7%;销售额369.4亿欧元,同比增加0.7%,不及市场预期的379.9亿欧元。
国际市场的多少钱调整并没有给宝马带来销量的增长。截至6月30日,该集团全球交付量抵达109.65万辆,同比增长2.3%,但中国市场销量却同比下滑4.2%,至37.59万辆。
“往年上半年中国市场的展开并未抵达我们的预期。”针对中国市场的下滑,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Oliver Zipse)表示,公司估量得益于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例如七月份降低存款利率,将让市场从第三季度末尾稳如泰山上去。
7月中旬,宝马中国方面走漏,下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在跟进宝马不再“卷多少钱”之后,梅赛德斯-奔驰7月26日表示,由于销量降低,尤其是利润较高的高端车型销量降低,其第二季度销售额和净利润均同比下滑。
财报显示,二季度该公司销售额为367.4亿欧元,同比小幅降低3.9%;息税前利润为40.4亿欧元,同比降低19%;净利润30.6亿欧元,同比降低16%。从净利润来看,虽然二季度照旧每天净赚2.6亿元人民币,但与2022年时每天的3.2亿元相比,降幅近二成。
更为蹩脚的是,二季度奔驰中心的汽车部门调整后盈利降低了27.5%,而占比逾越三分之一的中国市场在上半年销量为34.15万辆,同比增加9%。
二季度财报会上,奔驰亦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竞争的担忧。奔驰估量,与欧洲的销量复苏、美国销量微弱不同,其入门级车型和中心车型在中国细分市场将面临剧烈竞争,目前对中国市场持“慎重态度”,正在寻求能够成功捍卫其高端车型市场抢先位置的对策。
“继续击破多少钱‘天花板’的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已成为理想,合资品牌正在逐渐边缘化。”在业内人士看来,自主品牌仰仗电动化方面的先行规划以及对外乡消费者的心智需求探求,正有力冲击着同级市场的竞争格式,传统朴素品牌承压。“在华如何攻势、反攻、包围,使品牌不在新动力时代折戟,还要求继续‘探求’,也是德系品牌未来几年要求攻克的难题。”
「人汽」新奢品牌,“生死时辰”
作者:宋家婷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把钱用在炫耀上,这是旧朴素;把钱放在一个东西的经常使用上,注重其技术含量,这就是新式朴素。”
沃夫岗·拉茨勒于2002年出版的这本《朴素带来富足》,理清了新奢主义的概念。 尔后二十年,全球朴素品的消费趋向也有了庞大的变化——它不再唯血缘论,也不再唯多少钱论。
正如作者所言,镶着钻石的手机关键性能还是通话,可有了钻石和黄金外壳价钱就会吓人——相较于有着名牌崇敬情结的老中产们,信仰理性消费、注重情感价值的新中产阶级选择不再为“最贵”买单。
体如今汽车消费层面,科技属性更强、情感价值更高的高端奢侈电动汽车则显然是新中产们心目中的最优选。
以特斯拉为例,它不是全球最贵的汽车,却是最具推翻性的汽车,正是这一点令事先全球的互联网新贵都争相以拥有一辆特斯拉为傲。
不过时期到来2024年,新奢主义的拥趸们似乎也遇到了难题。
新奢主义与情感价值
“朴素并不意味着珍贵与华美,朴素是摒除粗俗。 ”可可·香奈儿的这句话,也说中了新奢品牌的主力消费人群——新中产阶级的消费心思。
新奢品牌的发生,即折射出新中产阶级的心思需求。
依照胡润研讨院的定义,新中产人群均龄35岁,家庭年支出均值65万元,本科及以上良好教育,是自然的互联网用户以及互联网金融用户,他们购置产品不只是看多少钱,更是这个品牌代表的是什么,能否精准表达其内心的情感诉求。
由此也就不难了解汽车界的“新奢品牌”为何扎堆出现。 过去十多年里降生或转型而来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莫不如此。
从无到有的品牌里,2016年降生的领克还是以高端品牌定位,魏牌倒是一步到位打出了高端奢侈的概念;到了2020年以后降生的极氪、阿维塔、智己、星纪元,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称之为“新奢”品牌。
电动化转型而来的品牌里,极星最早是沃尔沃的御用改卸车队,2017年品牌独立后转向高性能电动汽车。 smart早年主打时兴、特性小车,进入吉利时代后转型电动化,直接贴上了新奢标签。
最难定义的是蔚小理。 从产品和服务属性上,蔚来和小鹏部分契合新奢概念,理想则更或许更倾向于高端品牌。
汽车新奢品牌为新中产们提供了什么价值?单从多少钱上是看不出来的,毕竟这个圈层里既有smart精灵1这样十几万元级别的小车,又有阿维塔12这样三四十万元级别的奢侈轿车,甚至还有极星1这样超越百万元的高性能电动车,还是要从更深的层次去了解它的意义。
在笔者看来,汽车新奢品牌真正的价值在“新”不在“旧”。 相较于传统奢侈车品牌,它们褪去了过于繁重的历史感,以更时兴的设计、更共同的特性、更有质感的体验以及更开放的姿态吸引新中产阶级的目光。 后者则能够在这些新品牌里找到自己的情感诉求,比如更安康的生活方式、更环保的理念、更特别的品味……
换言之, 从看得见的消费到看不见的消费转变,正是汽车新奢品牌们兴起的中心要义。 关于新中产而言,简易粗犷的名牌崇敬早已过时,他们要的就是这份看不见的、更初级的尊重感。
难以摆脱的困境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一如时兴界朴素品的全球走势,汽车新奢品牌们恐怕也到了困难时辰。
依据贝恩咨询报告,2022年95%的朴素品牌成功了增长,去年这个数字变成了三分之二。 往年朴素品牌们的一季报则显示,超头部朴素品牌末尾告别高增长,部分二线朴素品牌业绩末尾发展。
相同的境况也出如今奢侈车市场。 堪比时兴界朴素品的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以及法拉利等知名超奢侈品牌,都面临着严峻的销量下滑压力。
当血厚的朴素品牌们都扛不住经济下行压力时,资历轻浅的汽车新奢品牌又如何逃得过这一劫数?往年5月,极星就因未提交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财政年度报告而遭到纳斯达克的退市正告。
而作为全球新中产的身份意味,特斯拉日子也不怎样好过。 其在2023年出现自2017年以来的初次年度利润降低,同年第四季利润更是大降40%,营收和每股收益均不及预期。 往年一季度情势净利润更同比暴跌55%。
在此情势下,中国外乡新奢汽车品牌的处境更是难言理想。 以阿维塔为例,虽然其往年销量大有起色,但是过去四年净盈余逐年扩展,累计盈余已近80亿元。 相同主打科技、智能化的智己,则已堕入常年的低迷难以自拔。
极氪往年5月算是回到了早前水平,截至5月底累计交付新车超26万辆,算是表现相对稳如泰山的汽车新奢品牌,但是某种水平上,其效果的上升也是树立在多少钱不时下探的基础上。
除此之外,smart电动化落地20个月累计消费10万辆新车也算是不错的效果了。 毕竟,其老竞手MINI首款纯电动车型MINI Cooper、首款纯电跨界车型MINI Aceman往年四月才刚刚发布。
但是,全体情势仍不容失望。 一如时兴界剖析人士以为,部分朴素品牌业绩下滑的要素是其户群体中年轻顾客占比拟大。 相比更年长、更富有的买家,这一群体更容易遭到经济压力的影响——实践上,这与汽车新奢品牌的用户群体部分趋同。
依据吴晓波频道”往年终发布的《新中产白皮书》, 中国43%的新中产家庭在2023年资产缩水,这个数字在2022年和2021年区分为31%和8%。 这不只令人深思,财富增长遇到瓶颈自愿缩紧银根的新中产们还会毫不犹疑地去消费一辆新奢品牌汽车吗?
出路何在?熬下去
实践上,往回看看MINI、smart乃至甲壳虫的历史,就或许会明白新奢品牌之路很难走。
三者都曾作为城市代步车而降生,又都因全新的设计理念、时兴多变的外型抓住了年轻汽车消费群体继而风行全球,并逐渐退化为介于传统奢侈车和经济型汽车之间的轻奢品牌,跻身名流界“人人须有的时兴装饰物”,但最终还是逃不过终年盈余的命运。
以smart为例,2019年之前其累计盈余达40亿欧元,平均每年盈余约2亿欧元。 MINI的前身则数次易主,在宝马旗下也大起大落,电动化转型更是一波三折。 全球销量最多的车型之一甲壳虫,则于1979年和2019年两次宣布停产。
由是我们以为,汽车新奢品牌之困难乃是由于:第一,品牌自身根基尚浅,抗风险才干缺乏,无法像传统奢侈品牌那样展开灵敏自救;第二,其用户群体虽然走在时兴、科技前沿,但自身实力受经济周期动摇影响大。
关于中国汽车新奢品牌而言,实践上其在产品、服务、品牌和圈层维度上曾经打造出了品牌价值感,但是要跑赢这一轮的经济下行周期,还是只要一个字:熬。 在实力支持的状况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最优选。 当然,这既取决于企业的资金实力,也取决于企业的战略定力。
最后的奖励则是,谁能熬过去谁就将成为汽车新奢品牌真正的“王”。
汽车出行圈2019年度大事情:转型元年的生死忧患
[亿欧导读]?2019年,汽车行业在寒冬中负重前行。
作者丨钱漪
编辑丨郝秋慧
2019,是中国车市销量断崖之凛冬,是长达二十八年增量时代终结后的转型年。
新动力迎来断奶期,电动车赛道收窄;造车新权利多家交付量产车,跨入危机与曙光共存的下一个槛;“活下去”是汽车全行业的2019标签,难以扛住高压的尾部车企被边缘化,逐渐淡出广袤的舞台。
有人落寞落伍,有人穷且益坚,有人挣扎不屈,有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人寄希望于电动化力挽狂澜,有人以降本增效为保命秘籍。 困难困苦玉汝于成,全行业在寒冬中负重前行,忧患之中迸收回的蓬勃生机尤为可贵。
所谓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亿欧汽车回忆清点了2019年度大事情,供行业人士参考。
事情一:新动力补贴退坡开启淘汰赛,阵痛与机遇并存
3月26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以及开展革新委结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动力汽车推行运行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6月21日,工信部宣布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6月26日,2019年的新动力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实施。 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档位在退坡后仅为2.5万元,相较于2018年增加50%,插电式混合动力由2018年的2.2万元增加为1万元,部分细分项的补贴退坡额度达60%。
点评:在新动力汽车产业开展初期,国度政策倾斜政策关于产业链基础单薄的新动力汽车助力匪浅,无论是关于造车新权利还是传统主机厂的新动力事业,政策补贴都是强心剂和维护伞。
往年,国度补贴政策的有序分开,将让在新动力补贴的维护下生长多年的企业直面市场竞争,新动力汽车产业链企业要仰仗地道的产品力展开正面竞赛了。 开展的阵痛在所难免,而大浪淘洗将激浊扬清,强者愈强。
事情二:新动力汽车电池自燃事情频发
往年电动车起火事故频发,其中包括特斯拉、蔚来等高端电动品牌。 5月以来,出现新动力汽车安保事故79起,其中,电池疑问仍是新动力汽车起火的最大要素。 在出现起火事故的新动力汽车中,41%的车辆处内行驶形态、40%的车辆处在静置形态、19%的车辆处在充电形态。
点评:技术相对成熟的新造车企在大规模交付后仍出现少量安保疑问,产品力安保技术疑问亟待注重和处置。 少数汽车自燃是由于电池热控制系统(BMS)出现疑问,研发和量产环节的处置不妥当,造成电池过部分过热,出现热连锁反响,酿成失控事故。 电池是新动力汽车产业链中的中心环节,电池芯片和模组技术的研发水平选择着新动力汽车产业的开展边界,能否克制电池技术难关、保证行车安保是新造车未来的分水岭。
事情三:华为成立智能汽车处置方案BU
5月27日,任正非签发组织变化文件,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处置方案BU。 华为对智能汽车处置方案业务部的定位,是作为未来华为在智能汽车范围担任的关键部门,提供智能汽车的ICT部件和处置方案成为面向汽车的增量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Technology)部件供应商。
点评:虽然华为一再表示不造车,互联网巨头入局汽车智能化将产业边界进一步延展。 从华为智能汽车处置方案BU的架构来看,标明华为专注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的掌握,占据5G通讯技术制高点是华为规划车联网以及智能驾驶的后天优势,不造车的华为在汽车范围正掌握越来越大的话语权。 车联网系统搭建随同行业开展逐渐完善,智能网联的技术落地场景的丰厚将助力华为包围全球汽车行业智能化。
事情四:三部委印发“禁限令”,引导汽车消费更新
6月6日,国度开展革新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三部委印发《推进重点消费品更新更新疏通资源循环应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以供应侧结构性革新为主线,重点从“安全、增强、优化、疏通”四方面,推进汽车等产品更新更新。 一方面,各地不得对新动力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另一方面,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则,已实施汽车限购的中央政府应依据城市交通拥堵、污染控制、交通需求管控效果,放慢由限制购置转向引导经常使用。
点评:汽车消费对拉动国际全体消费市场的意义非同寻常。 《实施方案》的印发意在引导汽车消费更新,奖励汽车消费,尤其是释放新动力汽车的消费潜力。 促进产业更新和消费更新,引导汽车金融产品创新,汽车消费渠道下沉,客观上促进了汽车产业开展,拉动社会消费品批发总额稳健增长,从而起到能够拉动中国整个经济开展的作用。 “禁限令”出台顺应消费者和市场的要求,有利于统筹统筹常年和短期开展,促进消费提质更新。
事情五:2019年7月1日起实施国六排放规范
7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六排放规范。 据工信部公告,国六规范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20年7月起,全国注册注销级销售的车型均要契合国六A规范;第二阶段的时期节点为2023年7月,全国范围实施国六B规范,过渡阶段事先片面国六排放规范到来。
点评:国五规范公布时隔两年,国度再次出台排放新规。 国六排放规范被称作有史以来最严排放规范,关键体如今尾气氮氧化物排放限值相比国五严厉了3-5倍,规范提高关于汽车行业技术的驱动无疑有积极意义,技术储藏缺乏的企业将面临危机乃至被清分末尾。 随着各地国六规范的逐渐落地实施,渠道方为减速去库存,纷繁降价甩卖国五车辆,国一至国三车辆将面临限行与强迫淘汰,国四国五在经常使用上则不会遭到过多限制。
事情六:蔚来汽车上市一年,市值缩水近90%后触底反弹
蔚来上市已满周年。 2018年9月12日,蔚来以10.02亿美元(约67亿元人民币)的筹资额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市值一度超130亿美元,到了2019年却在下跌的路上狂奔。 销量方面,蔚来汽车交付量自往年8月起出现继续增长的态势,但与其年度销量目的仍存在不小差距,1-11月蔚来汽车总销量辆,年销量目的成功度43.5%。 另外,出于降低本钱的思索,蔚来区分于5月,9月和12月对北美员工启动了三轮扩充,裁员总数近五成。 12月30日,蔚来发布的201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表现亮眼,股价迅速回暖。
点评:销量增长盈余扩展、高管变化、一线裁员,困难转型中,对负面信息不时的蔚来来说,2019年不太好过,李斌更被冠以“2019年最惨的人”称号。 李斌曾表示这都不是事儿,“我们简直是被左一拳又一拳地打趴在地上,就马上爬起来,又被打趴,又再爬起来。 ”曾坠落至市值缩水90%的谷底的蔚来汽车,在12月30日三季报发布的买卖日股价暴跌53.72%,创半年来新高,给寒冬带来一丝惊喜和暖意。
外有特斯拉与传统主机厂围堵缩圈,内遇补贴退坡和新权利厮杀,面对扑朔迷离的竞争市场,以蔚来为代表的新造车权利的生活状况不尽善尽美,但从久远来看,给中国带来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因此单一阶段的表现缺乏以证明疑问。
这不只仅是新造车的寒冬,而是全球汽车行业的冰封期。 新动力汽车制造是一个庞大的时代命题,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独一时机,自主品牌的生长道阻且长,没有十年难论成败。
事情七:特斯拉中国工厂10月投产
特斯拉于2018年宣布第三座超级工厂Gigafactory3将落地上海临港,往年1月,特斯拉中国工厂开工。 10月24日,工厂进入试消费阶段。 11月7日,第一台国产版特斯拉Model3正式亮相,仅6天后,特斯拉就取得了工信部授予的汽车消费资质。 从工厂开工到产品亮相,特斯拉向全球展现了中国速度。 据特斯拉规划,上海工厂一期年产能为25万辆,全部建成后年产能将到达50万辆。
点评: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Gigafactory3成功量产,将协助特斯拉继续降本增效并为整合全产业链发明条件。 工厂着陆中国,意味着特斯拉末尾着力外乡化、整合中国本地资源,释放在中国市场的庞大潜能,对自主品牌来说市场空间将被进一步紧缩,但借力超级巨头入场的鲶鱼效应,倒逼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加快生长开展。 因此,特斯拉工厂的投产或能发扬集聚协同效应,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起到积极培育作用,同时也推进着中美科技协作互惠互利的国度大局。
事情八:淘汰赛倒计时,边缘化车企遭市场清退
11月29日,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的合资双方长安汽车和标致雪铁龙汽车双双转让50%股份,合资公司在华销售的DS品牌面临退市。 12月18日,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标致雪铁龙确认兼并,标致雪铁龙在华另一合资方西风拟出售部分PSA股份,以促进后者与FCA的兼并,合资品牌神龙汽车或将解体。
自主品牌中力帆、众泰、华泰、猎豹因运营不善业绩日薄西山,纷繁堕入生活危机,其中,力帆作为中国首家A股上市的民营车企,长达四年继续盈余后元气将尽。 2019年上半年,力帆股份营业支出51.78亿元,同比下滑1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余9.5亿元,同比下滑859.98%。 边缘车企进入生死淘汰环节。
点评:大浪淘沙,产品力缺少的品牌在寒冬中折戟是肯定,由于产品、营销、定位的战略错误,一众的国外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曾经末尾挣扎于生死线。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优胜劣汰关于大市场环境与汽车产业开展历史长河一定是坏事,淘汰落后产能,释放有限市场空间和资源给抢先梯队,为产业转型整合优势资源,以不时推进革新效率。 末尾苟延残喘,头部优势将愈发清楚,中庸队伍相同面临达摩克里斯之剑悬顶的危机,难以转变崭新正确的姿态顺应市场的选手将被相继淘汰出局,一切只是时期疑问。
事情九:吉利和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北汽跟随其后持股戴姆勒
12月3日,吉利与戴姆勒共建的高端出行项目“耀出行”宣布正式启动,成为双方意向继续深化友好协作的信号。 在往年3月28日,戴姆勒和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双方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结合运营和推进Smart品牌转型,努力于将Smart打形成为全球抢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 全新smart合资公司的总部将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注册资本为17亿元人民币。 此前,吉利已收买戴姆勒9.69%股权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 7月23日,北汽宣布斥资28亿欧元(约合216亿元人民币)购入戴姆勒5%股份。
点评:自主品牌牵手国外高端品牌不再少见,各取所需、开放共赢的实质是协作的助推器。 “耀出行”是继3月吉利和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后的首个落地项目。 显然,这又是一个品牌战略的双赢举措,既是戴姆勒在华规划出行生态的新例证,又将有效推进吉利控股集团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为吉利的高端化和共享化战略再添筹码。 高端化向来是自主品牌注重着力开展的方向,北汽和吉利作为自主品牌翘楚,借力国外奢侈品牌加持自身品牌价值,是明智之举,但仅是硬性捆绑远远不够,内化并融合高端品牌的内核才是国产品牌真正高端化的起步。 关于本国车企来说,用股份换取全球最大市场,依托中国取暖驱寒,为未来提供更广袤的开展空间。
事情十:上汽集团与广汽集团达成战略协作
12月23日,上汽集团在上海与广汽集团举行战略协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宣布与广汽集团签署战略协作框架协议。 依据协议,双方将掌握汽车产业革新的战略契机,积极讨论在技术研发、资源协同、投资规划、市场拓展、国际运营等多个相关范围展开协作。 协议双方将讨论在新动力、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等范围,对战略性中心技术、平台启动结合投资、开发。
点评:面对汽车全产业链转型阵痛期,确保“活上去”,是一切传统造车权利和新造车的第一要务。 牵手协作,抱团取暖对企业来说是分担研发本钱、分担风险、成功降本目的的有效途径,互利共赢,相互扶持在步履维艰的“异次元时代”中生活上去。 电动化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大势所趋,而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乃至智能驾驶范围的研发本钱高企,是寒冬中单一家企业难以接受之重,因此独善其身愈加困难,技术共享对各家企业无疑都是一大利好。
编辑:郝秋慧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