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车KPI达成率 都是车企们对销量的焦虑 2024过半 一切内卷面前 (新造车辆段)
卷营销、卷多少钱,甚至卷老板,往年上半年车企在内卷的赛道迅雷不及掩耳,市场的惨烈水平,咱们浮光掠影:
开年“电比油低”,五菱吉利等纷繁跟进提价。小米SU7成现象级产品后,泼天流量降到雷军身上,其它车企对流量的盼望到达高峰,所以老板下场直播成了时尚。合资品牌接连溃退,“白菜价”的BBA,打7折的保时捷...
一切内卷面前,都是车企们对 销量的焦虑 。
传统车企仰仗厚实的家底打架,但新选手可以出的牌并不多,只能在坚固自身长处的前提下颠簸输入。
往年曾通过半,咱们得以站在年中位置,回望半年来新权利企业教训炮火后的战绩。不过从目前销量来看,不论是现实、蔚来,还是小鹏,达成率都没50%,甚至都没有超越40%,想要成功全年销量指标,全看下半年了。
蔚来半年交付8.7万
由于没有全新车,往年蔚来不时在致力优化销量,继5月交付过两万后,6月再次超越2万,到达21209台。往年第二季度,蔚来交付新车57373台,这也象征着超越了此前的交付指引(5.4万至5.6万台),同比增长了143.9%。
1-6月,蔚来累计交付量8.7万台,依照23万的年指标计算,目前蔚来的KPI进展条成功了 约38% 。
这个效果关于蔚来来说中规中矩,只管过去两个月销量开局迸发,然而否成功全年指标仍有不确定性,要达成全年KPI,象征着假设接上去的6个月里,蔚来每个月都要超越两万台。
目前蔚来第二品牌乐道曾经蓄势待发,首款车型L60预售价21.99万,9月份正式开售。乐道的意义也很显著,就是用高价车型冲销量。
假设驳回BAAS方案,L60大略率要进入20万万以内,这个多少钱入手一辆Model Y级别的纯电SUV,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眼下蔚来太须要一款平价车填补亏空,由于主品牌NIO定位上流,包含一系列研发和服务也会投入少量的人力和财力,乐道品牌借助蔚来积聚上去换电技术,可以最大水平摊派蔚来的研发费用和制造费用,从而 降落供应链老本 。
所以乐道品牌假设能够走红,也能够反哺蔚来。
除此之外,蔚来的换电技术也在开花结果,这简直是蔚来的“本命长处”,上半年换电联盟不时扩展,蔚来动力还拿下了湖南国资的15亿元融资款。目前来看,换电这条赛道,蔚来是跑的越来越迟滞了。
小鹏半年交5.2万
5月份交付破万后,小鹏汽车在6月再次过万,为10668台,同比增长24%。1-6月,小鹏累计交付为52028台,依照年销量指标28万计算,指标达成率为18.57%。
不得不抵赖,这个数字有些单薄,“唯销量论”的语境下,小鹏汽车仿佛成为落伍的那个。
在很多人看来,随着小米汽车的添加,同为“小”字辈的小鹏汽车,长处也被被稀释。而小鹏当初面临的处境,也有人开局质疑王凤英。
2023年1月,王凤英正式添加小鹏汽车出任总裁,彼时的小鹏汽车正处于低谷期,小鹏G9的上市遭逢滑铁卢,股价和销量双双下行,何小鹏也在外部反思了小鹏汽车产生的几大疑问,比如战略规划不明晰、组织才干造成部门低效等。
王凤英添加小鹏汽车,是被以为“ 救火队长 ”的存在,这位车圈女强者添加小鹏汽车后,难解难分般启动了一系列革新。
外界可能只能感知到销量,但王凤英之于小鹏汽车,一个更大的作用是在于外部的降本增效。
比如掌控制造、物流、渠道、供应链多年,王凤英深谙老本控制之道,何小鹏也不止一次性地下议论王凤英,称在降本和优化毛利等方面,自己都须要向王凤英“汇报”。
火速降本提效后,2024款小鹏G9大幅精简性能,起售价也比第一代车型低了4.6万。何小鹏泄漏,即使如此,汽车开售的毛利率反而比之前更肥壮。
比如去年第四季度,小鹏单车均价到达了20.3万,相比三季度提高了7000元左右。 第四季度汽车毛利率也到达4.1% ,2023年第三季度,还是负6.1%。更会赚钱面前,离不开王凤英的推进与革新。
当然,想要盈利都须要靠销质变现,现阶段小鹏的基本盘——智能化体系长处还在,眼下智能化曾经被优化到绝后的高度,端到端大模型也成为重点方向,小鹏在这方面有着后天长处。
随着小鹏MONA M03行将落地,小鹏智能驾驶的技术也开局下放,这款车定位世界AI智驾汽车遍及者,也会将小鹏智能化的长处施展到极致。是否在销量层面让小鹏翻身,咱们先让子弹先飞一会。
现实半年交付18.89万台
6月,现实汽车交付47774台,同比增长46.7%,1-6月累计交付188981台。依照调整后2024年现实汽车的最低销量指标(56万台),上半年销量指标 成功率为33% 。
其实从去年开局,现实就不再为销量担忧了,当其它汽车还在为1万辆忧虑时,现实月销早已打破3万台,最高甚至超越5万台,基于失望的销量,现实一度要冲击年销80万的销量指标。
转机点是现实MEGA。
上市前,官网对这款车等候值拉满,宣称要做50万以上销量最高的车型。但上市后,言论如潮水般袭来,由于产品定位错误以及P图事情影响,现实MEGA没有迎来高光时辰,还反噬了L系列销量。其销量榜一的位置,还 曾被问界赶超 。
只管销量还是坚持高位运转,但无法否定的是,现实汽车在上半年教训了太多,现实汽车CEO李想,也一改“微博之王”的姿态,自现实MEGA颁布后,三个月只发了5、6条微博。
目前现实的产品体系中,现实L7不时就是销量担当,售价最低的L6,自5月份开启少量量交付后,也开局极速增长,逐渐成为销量主力。刚刚过去的6月,现实L6单月交付打破两万。
随着后续产能逐渐监禁,现实仍有下跌的空间。
不过增程这个市场,其它车企也在减速规划。首先问界就是一个无法漠视的选手,其打法和车圈齐全不是一个路数,仰仗一个改款和迭代,就能把旧款极速创新,并且可以大幅优化竞争力。比如问界M7,推出问界新M7后,销量立马狂涨,间接让问界成功翻盘。
6月份,问界销量也打破4万辆,到达 42780辆 创下历史新高。往年1-6月,新动力累计销量达20万辆,同比增长达348.55%。
零跑汽车也是享遭到增程红利的品牌,旗下车型C10、C11、C01、C16都提供增程版本,仰仗极低的售价,间接把增程SUV的多少钱打了上去,比如零跑C16,6座中大型SUV,起售价只要15.58万,仅是现实L7的一半。
高价确实是收割销量的利器,6月份,零跑汽车交付初次打破两万台, 到达20116台 ,这个数字直逼蔚来汽车。
当然,除了零跑,哪吒、长安深蓝、奇瑞星途等都入局了增程市场,这个被现实开拓的市场,曾经开局遍地开花,其长处大略率要被稀释,接上去必定打起十二分精气了。
车企半年报:价格战伤筋动骨,汽车业何去何从?
上半年的价格战有多惨烈,车企半年报告诉你,不仅新造车日子难过,传统车企的日子也开始难过起来了。
过去,人们都嘲笑新势力车企卖一台车亏XX万,车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但是随着电动化浪潮加剧,价格战战况越发激烈,越卖越亏已经不再是造车新势力的“专利”。
在经历了上半年惨烈的价格战之后,近日,国内车企陆续发布2023年H1财报,从车企们的财报数据来看,眼下,不只是烧钱不断的造车新势力面临着亏损的压力,就连传统车企们,也正在被价格战,一步步拉向扭盈为亏的边缘。
01 理想率先盈利,蔚来越卖越亏
新势力阵营中,理想的风光大家都看在眼里。 入局造车八年多,理想汽车成功拔行业之头筹,成为了首家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理想就实现了扭亏为盈,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实现了净利润32.44亿元,其中一季度净利润为9.30亿元,二季度23.1亿元,处于持续环比上升状态,其中二季度净利润水平是去年四季度将近10倍。
从总营收来看,理想在上市车企中还只排在了第八位,但是净利润却明显领先长城(13.61亿)、吉利(15.71亿)、广汽(29.66亿)等营收领先的车企。 由此可见理想强大的单车利润水平。
不过目前来看,理想仍然是新势力当中独此一家。 蔚来、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北汽蓝谷、赛力斯等新能源上市企业,无一例外处于亏损状态。
尤其是蔚来和小鹏这两家和理想齐名的(前)新势力头部车企,上半年亏损均进一步扩大。
其中蔚来最为严重,上半年净亏损达109.26亿元,进一步扩大了139.08%,194.48亿元的营收仅微增3.74%。 按照上半年5.46万辆的交付量计算,蔚来平均卖一辆车亏损20万元,“亏损能力”仅次于恒驰。
不过蔚来和恒驰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财报显示,上半年蔚来主要投入在生产成本、研发费用、营销及行政费用,三项合计达309亿元,同比增长20.67%。 其中研发投入达到64.2亿元,同比增长64.15%。 上半年,蔚来不仅要处于车型全面换代的关键阶段,还要兼顾造手机,扩张补能网络销售网络,所以亏损扩大是意料之内的。
小鹏的情况也不容乐观,51.42亿元净亏损仅次于蔚来,不仅利润下滑16.81%,伴随着上半年同比下滑39.9%的销量,小鹏上半年总营收随之大跌38.92%,跌幅位于上市车企之首。
更惨烈的是小鹏的毛利率,小鹏汽车上半年毛利率为-1.43%,汽车毛利率更跌至-5.90%,成为“蔚小理”中唯一负毛利率的公司,自2022 Q1以来,小鹏汽车的毛利率已经持续下滑一年半。
不过,俗话说,“当你感到身处谷底,怎么走都是向上的”,而小鹏和蔚来上半年均处于从谷底向上爬的关键转折,随着新车陆续完成迭代,以及在价格战竞争中的积极跟进,上半年的持续扩大的亏损将告一段落,下半年二者有望迎来积极预期。
02 滑向亏损边缘,传统车企好日子到头了?
之所以说上半年价格战惨烈,不仅仅是因为新势力们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更严峻的局面在于,曾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传统车企,眼下也被价格战拉向了亏损的边缘。
其中,最为标志性的莫过于上汽集团的陨落。 作为中国车市旷日持久的龙头,不增收也不增利的上汽集团首次被赶下了利润冠军宝座。
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经营严重不及预期,上半年终端零售达到223.7万辆,同比下滑7.28%,营收3265.55亿元,同比增长3.34%%;净利润70.85亿元,同比增长2.54%。
虽然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微弱的正增长,但是要知道,这是在去年同期上汽集团营收同比下滑13.69%,净利润同比下滑48.1%的背景下实现的。 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的营收和净利润水平仍然低于2021年。
上汽的神话陨落,主要是由于上汽通用以及上汽大众两大合资奶牛的陨落。
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12.42%和11.00%。净利润方面,上汽大众为5.34亿元,同比下滑14.30%,上汽通用为5.28亿元,同比下滑76.84%;
回想2020年,单单上汽大众净利润就有154.89亿元,上汽通用稍微逊色也有41.03亿元,二者加起来贡献了了上汽集团净利润的95.9%。 如今,上汽大众的净利润水平仅剩下2020年的7%。
其实大家都知道,上汽的困境并不只是上汽自己的困境,而是所有合资车企的缩影。 同样靠合资车企撑起利润主体的广汽集团和东风集团股份均遭遇严峻的滑铁卢。 其中广汽集团净利润同比下滑48.42%,东风集团股份同比跌幅更是达到77.03%,利润水平刷新了近十年自身同期新低。
从上汽、广汽、东风等传统车企的鲜活案例可以预见,在电动化智能化加速迭代和价格战的浪潮之下,此前对合资品牌依赖越深的传统车企,受到的打击将会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国有车企因合资利润萎缩而面临业绩不景气外,作为自主三强的长城经营状况也破天荒地大幅下滑。
上半年长城汽车营业总收入为699.71亿元,同比增长12.61%;归母净利润为13.61亿元,同比下滑75.69%。
长城官方给出的理由,公司深化向新能源及智能化转型,产品结构调整,基于2023年新产品上市,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设投入,同时坚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的研发投入以及汇率收益减少所致。
但是,财报显示,上半年长城汽车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18.38%下降为16.85%,减少了1.53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长城如今不仅钱烧得越来越快,赚钱的能力也大不如前。
其实不只是长城,在价格战正酣的上半年,包括长安、吉利在内的大多数自主车企,毛利率均呈现同比下滑趋势。
没办法,在这个洗牌的关键期,大家不得不牺牲自己有限的利润空间,去尽可能快速地抢占稍纵即逝的市场份额,要是晚了一步,可能就要失去坐在牌桌的资格。
03 “异类”比亚迪,会烧钱更会赚钱
不过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在一众传统车企都在为了电动化和价格战焦头烂额的时候,自然就会有一些“显眼包”赚得盆满钵满。
作为国内市值第一车企以及全球新能源汽车说一不二的销冠,比亚迪不仅与一众新势力亏损卖车的局面截然不同,更进一步与一众传统车企友商拉开了距离,可以说是新能源时代自主车企中的一个“异类”。
上半年,比亚迪营业收入达到2601.24亿元,同比增长72.72%;净利润109.54亿元,同比增长204.68%。
虽然营收水平落后于上汽集团约600亿元,但是比亚迪的净利润却领先了上汽集团39亿元,成为了最赚钱的中国车企。
从今年年初特斯拉降价开始,比亚迪一直是价格战的积极参与者,不仅接连推出一系列颠覆性价格的冠军版车型,同时终端也陆续给出不小的优惠幅度,为了达成全年300万辆的目标,比亚迪真的是杀疯了。
但是,不同于特斯拉越降价毛利率越低的局面,比亚迪上半年接连不断的降价,为比亚迪带来了可观的销量,进一步强化了比亚迪的规模效应。
上半年比亚迪销量为125.56万辆,同比增长94.25%。 随着规模效应、供应链管理的大幅提升,比亚迪上半年汽车毛利率增至20.67%,远超特斯拉17.9%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不仅赚得多,投入更多。 上半年比亚迪研发支出达到138.35亿元,位居上市车企研发投入之首,而这,不仅进一步证明了比亚迪强大的盈利能力,更为比亚迪后续稳健的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写在最后:
进入三季度以来,价格战并没有任何停息的迹象,如此看来,除了比亚迪、理想等个别领跑者外,下半年车企们的经营状况大概率要进一步走向下坡路。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前不久更表示,未来3-5年,车市整体或不同细分市场会持续开打价格战。 今年4月,李想也曾表示,智能电动车的三年淘汰赛已经开始,将从2023年一直持续到2025年。
所以,比起眼下的内卷,车企更大的压力在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电动化和价格战两大趋势仍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常态。
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体系,将会被自主车企重新定义。
同时,那些依靠燃油车市场为生的合资车企,市场份额将加速萎缩,那些与合资车企深度绑定的国有车企的经营状况,将进一步恶化,甚至不排除会走向亏损。
当然,对于自主车企而言,价格战也是一把双刃剑,短期内确实有助于抢占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但是长期来看,也对于自主车企的品牌溢价、成本控制以及体系维持等都提出新考验。
除此之外,大事君想提出一个思考。 眼下的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市场,盈利只属于极少数车企,其余竞争者要么处于亏损,要么正在走向亏损的路上。 如果价格战再持续打下去,多数车企都将陷入一个增收不增利,甚至是越卖越亏的陷阱。
长此以往,中国汽车行业未来该如何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新造车疯狂11月:理想提前达成KPI,问界小鹏回血
谁的KPI悬了?”
作者|王磊 楚门
编辑|秦章勇
进入12月,11月的车市晴雨表按时奉上。
最大的黑马非问界莫属,在问界新M7爆单的情况下,11月共交付新车达辆。
这个成绩意味着问界挤进新造车阵营前三。 排在头位的仍然是理想,11月交付再次突破4万辆,是排在第二位小鹏(辆)的两倍。
零跑紧随问界,11月交付辆,蔚来则是,排在零跑之后。
传统车企的老大哥们继续稳定发挥,比亚迪11月销量再破30万,达到301,903辆,吉利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则达到了辆,同比增长达42%,长城汽车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辆。
价格战仍在继续,2023年还有最后一个月,谁的KPI悬了?
华为系份额再扩大
不造车的华为,现在已经是车圈顶流了。
鸿蒙智行旗下问界品牌,11月全系交付新车共计辆,逼近2万辆,其中仅问界新M7一款车型就交付了辆,累计交付了辆。
而不久前,余承东透露问界新M7两个半月大定数量已经突破10万台,还趁热打铁推出了问界新M7 Max后驱智驾五座版,进一步拉低车型门槛,售价28.98万起,六座版为30.98万起。
小算盘不难看出来,问界新M7累计大定突破10万辆背后,智驾版占比就达到了60%。 现在推入更低门槛的智驾版本车型,就是进一步拉高终端销量。
不仅如此,问界系列的旗舰车型,全场景智慧SUV问界M9,甚至还没上市就收到了台的预订量,多到手软的订单,让余承东做出了“下个月准备交付台以上”的承诺。
“希望从明年1月份后,每个月交付超过台,我们在努力提升产能,让大家早点拿到车。”
让车企头疼的一般有两件事,一个是车生产得太多卖不出去,另一个则是车卖的太多,结果产能跟不上了。 今年这两件事,都被问界碰上了。
上半年终端销量萎靡不振,没想到问界新M7上市之后,订单量直接拉满,如此冰火两重天的节奏,让提升产能成了问界最要紧的事。 当初华为的十个亿资金砸进去就是为了提升产能,建造新的生产线,还新招了2万多名新员工。
虽然正经历着产能危机,但无疑痛并快乐着。
但同样有着华为加持的阿维塔品牌,销量就有些“小而美”了。 11月,阿维塔11交付4080台。
不过阿维塔新的销量增长极,第二款车型阿维塔12已经在路上了,大定已经超过台,下个月或许能交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就在几天前,有媒体爆料,极狐将会在2024年推出两款新的车型,都是与华为合作的车型,其中HI模式下的新车将会基于阿尔法S 先行版打造,搭载华为最新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系统。 而另一款则是基于现在热度很高的鸿蒙智行模式,华为参与深度的开发。
北汽极狐出现这样双线发展的情况并不意外,毕竟以目前的市场节奏,与华为合作是为数不多的“出路”之一。 已经有了问界和智界打了样,鸿蒙智行的合作方式已经受到市场的认可。
11月,北汽极狐交付3849辆,其中,阿尔法T系列车型环比增长41.72%,阿尔法S系列车型环比增长71%。
理想一枝独秀,小鹏回血成功
理想是要笑到年底了,11月共交付辆,同比增长172.9%,继续领跑新势力,这也是理想连续两个月交付超4万。
对于李想定下的年销30万的目标,也已经超额完成。 截至2023年11月30日,理想汽车全年累计交付325,677辆。
不过李想在完成年销30万目标的同时,又给自己立下了个新的Flag:12月挑战5万辆交付,理想L7挑战交付2万辆。
如果真能实现,理想的单款车型就要比友商的五六个车型总销量还要多了。
据晚点AUTO,理想被曝出将2027年的出海计划提前到了2024年,首批进入的市场为阿联酋、沙特等中东国家,还可能包括部分北非国家。
此前,对于海外业务理想并不像其他车企那样激进,既没有出海建厂意思,也没有参与海外项目的更多规划,仅表示会在2028年后才会郑重考虑出海事宜,在这之前将会以平行出口为主。
今年7月,李想本人也曾发微博称,理想汽车在2025年之前不会考虑海外市场,会集中全部资源实现2025年目标:做到中国市场所有豪华品牌销量的第一,年交付量达到160万辆,还要实现5000亿元的营收。
如今被曝出海计划时间提前,看来李厂长已经准备带着他的奶爸车出海了。
而最近理想旗下最热的车型非纯电MPV理想MEGA莫属,以60万的预售价在广州车展开启预售后,短短一小时后,理想汽车发布消息称,预定量已经超1万台。
朋友们,这可是60万的车,按计划,MEGA将在今年年底前上市,明年2月开启交付。
MPV的另一个焦点来自小鹏汽车,同样在广州车展开启预售——小鹏X9,预售价38.8万起,和理想MEGA虽然不是同一级别,定位也大不相同,双方还是在市场引起了热议。
11月,小鹏累计交付新车20,041台,同比增长245%,其中小鹏G6交付8,750台,连续2个月月交付突破两万,虽然和上个月的销量相差无几,但还是创造了单月交付新高。
截至11月末,小鹏汽车2023年累计交付量达台,这个数字已经超了小鹏2022年全年累计交付量。
蔚小理中,蔚来压轴交出了11月成绩单,11月,蔚来交付新车15,959台,同比增长12.6%。
这一成绩,虽然同比有所增长,但相比上个月继续下降,环比下滑了0.7%。 对比其他两家同环比双双增长的成绩,显然蔚来有些单薄。
从全年看,2023年1-11月,蔚来共交付新车142,026台,同比增长33.1%。 蔚来新车已累计交付431,582台。
但东边不亮,西边亮,坚持长期主义的蔚来,最近迎来了曙光。 一周前的11月21日,蔚来与长安汽车签署了换电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推动换电电池标准建立,换电网络建设与共享、换电车型研发等一系列的合作。
一周后,蔚来换电体系再接入一家重磅选手——吉利汽车,双方的合作范围与此前长安汽车签署的基本一致,对于换电体系“共投、共建、共享、共运营。
与吉利的合作,则将让蔚来进入了从未涉足过的B端市场,因为在合作范围中还涉及到了网约运营车的换电体系。
此外,李斌还透露道,除了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之外,当下还有多家企业在和蔚来谈开放换电网络的合作。
零跑风光满面,哪吒苦寻突破口
便宜大碗的策略,零跑用的炉火纯青,凭借自研和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时不时推出优惠政策来刺激销量,也不失一种独特的手段,在内卷车圈里杀出一条血路。
本月的销量数据发布前,零跑又又又降价了,推出新一轮的限时优惠,零跑C11、零跑C11增程、零跑C01、零跑C01超级增程、零跑T03基本全系都有优惠。
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优惠政策。 11月,零跑汽车交付达18,508台,连续刷新交付量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30%。
此外,零跑也在11月20日,完成了与Stellantis集团超百亿的股权交割,仅用时25天。
毫无疑问,明年是零跑打开全球化市场的开局之年,其首款全球化车型C10,将于明年1月开启国内预售,并计划在一季度内完成到店、上市与交付等一系列动作。
零跑想的很通透,一家车企要留在牌桌上的话,保持产品和品牌热度显然更重要。
致力于海外市场的哪吒汽车,11月全系交付12,
造车新势力角逐战:“蔚小理”不断内卷,“哪零威”攻势凶猛
作者 张宇 编辑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造车新势力正面临新一轮的角逐。 进入7月之后,造车新势力纷纷发布了6月的交付数据,2022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也随之出炉,其中,共有五家造车新势力单月交付量突破万辆,分别为小鹏 汽车 、哪吒 汽车 、理想 汽车 、零跑 汽车 和蔚来,值得一提的是,蔚来在2022年首次实现了单月超万辆交付量的成绩。 从2022年上半年交付数据来看,交付量最高的是小鹏 汽车 ,其次是哪吒 汽车 、理想 汽车 、零跑 汽车 ,而曾经作为造车新势力交付量TOP1常客的蔚来,现在却垫了底。 综合6月及2022年上半年交付量,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作为“蔚小理”中的一员,蔚来已远远落后于小鹏 汽车 和理想 汽车 ,甚至掉出第一梯队的迹象愈加明显;二是以哪吒 汽车 、零跑 汽车 为代表的的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越来越强势,并且赶超第一梯队的野心逐渐显现。 客观而言,各家造车新势力取得现在的成绩已实属不易。 3月份,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上海及周边区域 汽车 产业链纷纷“停摆”,进口零部件短缺现象严重。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很多供应商完全停工、停运,导致现有零部件库存消化后无法继续维持生产,将直接影响到 汽车 厂商的生产和交付。 此后近两个月的时间里, 汽车 产业链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酷的考验。 持续的疫情,重创了长春、上海两大中国 汽车 工业重地,物流运输几近暂停,生产、供给能力急剧下滑。 同时,受疫情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信心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尤其是理想 汽车 和蔚来,因生产基地处于疫情较为严重的长三角地区,导致其交付量腰斩。 不过,从6月交付量来看,各家造车新势力似乎已逐步摆脱了疫情的影响,叠加政策层面的倾斜,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预测,全国新能源 汽车 2022年的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2%。 小鹏夺上半年销冠,第二梯队攻势凶猛 具体来看,蔚来、小鹏 汽车 和理想 汽车 的6月交付量分别为辆、辆和辆,同比增速分别为60.3%、133%和68.9%,而在2022年上半年,三者的交付量分别为辆、辆和辆,同比增速分别为21.1%、124%和100%。 在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中,小鹏 汽车 的表现最稳,继续力压蔚来和理想 汽车 ,并且毫无悬念地拿下了造车新势力半年度销冠,不仅如此,小鹏 汽车 还是一季度和二季度销量冠军。 小鹏 汽车 方面表示,交付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自5月中旬以来恢复肇庆工厂的双班生产。 理想 汽车 的交付量也持续向好。 在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中,理想 汽车 一直是极为特殊的存在。 不同于拥有多款车型的蔚来和小鹏 汽车 ,自2019年12月开启交付以来,理想 汽车 从始至终凭借一款车型打天下。 6月21日,理想 汽车 推出旗下第二款车型理想L9,正式终结了只有一款车型的局面。 根据理想 汽车 官方披露的数据,开放预订72小时后,理想L9的订单量就已超过了3万辆。 理想 汽车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甚至信心满满地表示,“(理想L9将于)8月正式交付,9月交付量可以过万”。 这意味着从三季度开始,理想L9的交付数据将得以记录,而理想 汽车 的交付量或将更上一层楼。 在“蔚小理”组成的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中,蔚来不仅痛失销冠已久,并且远远落后于小鹏 汽车 ,与理想 汽车 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但在6月,蔚来一扫颓势,交付量有所回升,对此,蔚来方面回应称,由于供应链和整车生产已全面恢复,上海等地的交付工作步入正轨,接下来,位于新桥智能电动 汽车 产业园区的蔚来第二生产基地也将于第三季度正式投产。 6月15日,蔚来发布了ES7以及搭载Alder·赤杨智能系统的ES8、ES6和EC6,预计8月正式交付。 随着新品上市与产能提升,蔚来的交付量或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还值得注意的是,5月20日,蔚来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蔚来也因此正式成为全球首个三地上市的造车新势力。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表示,“将借助新加坡国际经济和 科技 中心优势,与新加坡本地科研机构展开深入合作,将在新加坡建立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研发中心,进一步完善蔚来的全球研发和业务布局。 ”蔚来趁势在新加坡设立研发中心,有望借助打开全球市场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带动交付量的提升。 “蔚小理”之外,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的哪吒 汽车 和零跑 汽车 的实力不容小觑。 哪吒 汽车 和零跑 汽车 在6月的交付量分别为辆和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56%和186%,远远超出了“蔚小理”的增速。 而在2022年上半年,哪吒 汽车 和零跑 汽车 的交付量分别为辆和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99%和265%,同样超越了“蔚小理”,攻势极为凶猛。 一向主打高性价比的哪吒和零跑 汽车 ,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冲击中高端市场,比如哪吒S、哪吒S耀世版以及零跑C01,均承担起了上探中高端市场的重任,甚至与“蔚小理”形成了正面竞争,成为第一梯队最大的威胁。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 汽车 品牌,也已成为新能源 汽车 销量的新增长极。 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新能源 汽车 交付量为64.14万辆,同比增长315%,相比之下,特斯拉的全球交付量为56.4万辆,同比增长46%。 比亚迪不仅稳坐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交付量第一的宝座,而且还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 汽车 销冠。 广汽埃安也不遑多让,其在6月及2022年上半年的交付量分别为辆和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82%和134%。 2022年3月,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广汽埃安已完成混改,希望广汽埃安在9月、10月间推进A轮融资,并争取明年IPO。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如果广汽埃安完成混改、引入战投并独立上市,一方面将实现多元化融资,减轻其在 汽车 智能化电动化技术竞赛下高研发投入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广汽埃安将脱离传统国有体制框架,通过引入新鲜血液、提升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品牌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打开发展空间。 作为新能源 汽车 的新星,小康塞力斯和极氪 汽车 也都公布交付数据,其中,小康塞力斯在6月及2022年上半年的交付量分别为7658辆和辆,而极氪 汽车 的交付量分别为4302辆和辆。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小康塞力斯的月交付量只有四位数,但其每月都实现了增长,随着问界M7的发布,借助华为强大的品牌力以及线下渠道销售能力,问界M5和问界M7或将继续带动小康赛力斯交付量增长。 “蔚小理”亏损难填,第二梯队抢上市 根据“蔚小理”2022年一季度财报,蔚来的总营收为99.1亿元,同比增长24.2%;净亏损17.8亿元,同比扩大295.3%;小鹏 汽车 的总营收为74.5亿元,同比增长152.6%;净亏损17亿元,同比扩大116%;理想 汽车 的总营收为95.6亿元,同比增长167.5%;净亏损0.11亿元,同比收窄97%。 亏损仍是笼罩在“蔚小理”头顶之上的乌云,从综合毛利率来看,三者距离实现盈利仍有距离。 一季度,蔚来的整车毛利率为18.1%,综合毛利率为14.6%,2021年同期分别为20%以上和17%以上;小鹏 汽车 的整车毛利率为10.4%,综合毛利率为12.2%,2021年同期分别为10.1%和11.2%;理想 汽车 的整车毛利率为22.4%,综合毛利率为22.6%,2021年同期分别为16.9%和17.3%。 相比之下,理想 汽车 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净利润为正的造车新势力。 具体来看,研发支出和营销支出仍是导致“蔚小理”陷入亏损泥沼的重要原因。 一季度,蔚来的研发支出为45.9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2.7%;小鹏 汽车 的研发支出为41.1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19.6%,相比之下,理想 汽车 的研发支出仅为32.9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2.2%。 而在营销支出方面,蔚来为20.1亿元,同比增长68.3%,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0.3%;小鹏 汽车 为16.21亿元,同比增长127.7%,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1.76%;理想 汽车 为12亿元,同比增长135.9%,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2.55%。 与此同时,随着产能扩张和交付量增长,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开始掀起了新一轮的上市潮。 进入2022年之后,零跑 汽车 和威马 汽车 已经相继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从6月及2022年上半年交付量来看,尽管哪吒 汽车 、零跑 汽车 和威马 汽车 处于第二梯队,但其实力实际上已渐渐逼近甚至超越“蔚小理”。 为了赶超“蔚小理”,零跑 汽车 正奋起直追,其在招股书中表示,后续计划以每年1-3款的速度推出新车型,至2025年年底,将推出8款新车型,除了在2022年第三季度量产的中大型轿车零跑C01以外,还包括2款轿车、4款SUV以及1款MPV。 而威马 汽车 则先后经历了12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高达350亿元,横向对比来看,“蔚小理”在首次上市前的累计融资金额均在200亿元以下。 威马 汽车 在招股书中表示,上市后所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 汽车 开发平台及下一代智能电动 汽车 。 哪吒 汽车 也在筹划港股上市。 6月26日,360集团发布转让公告称,拟以0元作价,转让持有哪吒 汽车 的3.532%股权的权益,以对应尚未投资给哪吒 汽车 的10亿元投资款项,转让完成后,360集团仍将持有哪吒 汽车 11.4266%股权。 对此,哪吒 汽车 也发布公告称,此次360转让的部分股权的基金,与管理团队形成一致行动人,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团队的控制权,对哪吒 汽车 各项业务的长期可持续经营更为有利。 同时,公司正在推进本轮融资的工商变更工作,并将迅速启动公司股份制改制工作。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哪吒 汽车 此次股份制改制或是在为港股上市做准备。 目前,无论是“蔚小理”,还是“哪威零”,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处于持续的高投入期,短期内净亏损的局面或将不会得到改善,不过,可以预见的是,2022年下半年随着各家新势力的新品密集推向市场,角逐将会更加激烈。 本文源自iDoNews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