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出售,有兴趣带价格联系QQ:503594296

一期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 富士康将在郑州投建新事业总部大楼 (总投资额的25%)

媒体7月24日信息,鸿海科技集团今天公布公告,7月23日,鸿海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同河南省政府签署《河南省政府与富士康科技集团放慢推进新事业项目战略协作协议》。

依据协议,河南省政府支持富士康在郑州树立新事业总部。富士康将充散发扬自身在智慧制造范围中心竞争力,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贮藏和产业链资源优点,放慢推进电动车整车、储能电池、数字瘦弱和产业落地,聚焦河南,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圈。

此次战略协作,重点聚焦鸿海集团 3+3 战略产业转化落地,即以电动车、数字瘦弱、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以及 AI、半导体、新世代移动通讯三项新技术范围为展开重点,在制定展开规划、中心技术研讨、产业投资统筹控制、产业落地、市场开拓和客户开发、关键人才和专业人才会聚培育、产业生态系打造等范围协作。

为此,富士康将在郑州投资树立新事业总部大楼,承载新事业总部性能。项目一期选址位于郑东新区,修建面积约 700 公亩,总投资约 10 亿元人民币;关键树立总部控制中心、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战略产业展开中心、战略产业金融平台、产业研讨院和关键人才中心、营销中心、供应链控制中心等七大中心,将为富士康在大陆实施 3+ 3 战略提供产业资源、技术力等相关支持。

围绕 3+3 战略的落地实施,富士康近期将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重点规划电动车试制中心、固态电池等项目。

电动车试制中心项目将规划树立“国际一流的电动车示范产线”,打造向海外外知名汽车品牌提供制造服务的展现平台和整车范围的“全球级灯塔工厂”,为后续电动车量产打基础,目的是将郑州航空港树立成为富士康电动车的中心消费基地。

固态电池项目方面,将在郑州航空港规划展开固态电池产业,重点打造固态电解质、半固态及全固态电芯研发和消费制造。

媒体留意到,2023 年 2 月至 4 月,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在短短 60 多天时间三度访问河南,承诺要在河南再造一个新富士康。在去年 4 月 25 日举行的富士康新事业总部揭牌仪式上,富士康宣布将继续深耕河南,实施 3+3 战略,把郑州基地打构成“富士康全球创新和产业规划的中心基地和关键标杆”。


有了产能100万的比亚迪,郑州再也不怕“富士康不赏饭”?

“第一次性来工厂,从大门到饭堂,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 ”日前在郑州举行的方程豹工厂观赏之旅上,比亚迪相关担任人一脸自豪地说:“这还是其中的一个工厂。 ”

01,占地1.6万亩,产能将达100万辆

外界对比亚迪郑州基地还不太熟习,但河南人很清楚——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往西北,穿过乡村和农田,驱车30多公里,崭新的工厂赫然眼前。

由于规模庞大,都不能用工厂来描画,只好用工业园来称谓,占地超越亩,也是比亚迪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基地。

不只规模大,树立速度也很快。 比亚迪郑州基地2021年9月签约,37天内成功项目开工,仅17个月便顺利投产,发明“河南速度”,其中一期产能为40万辆,二期60万辆也曾经开工。

在厂区周边,四处都机器轰鸣,车辆穿越,这里不只涵盖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造车工艺,甚至还有研发,场内拥有一个庞大的试车场,也还能制造电子产品。

百万辆不只仅是口号,我们在工厂内赫然看见了“一个白车身工厂年产30万,共有四个这样的工厂”的字样。

2022年6月份,郑州市发布《关于放慢新动力汽车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到,在2025年力争全市新动力汽车产能超越100万辆。

2022年郑州这一数字缺乏7万辆,短短三年时期,从7万辆到100万辆,关键依托比亚迪;2023年,比亚迪全球销量为302万辆。

比亚迪第600万辆新动力车--豹5就在郑州基地下线的。

“现有基地规模最大的是西安,但潜力最大的是郑州。 ”比亚迪相关人士称,“公司的第600万辆新动力车就是在郑州工厂下线的,目前共有2万多名员工,并在不时扩大之中。 ”

郑州基地不只产能规划大,车型也偏中高端,目前关键消费宋Pro、海豹DM-i、豹5三款车型,其中宋Pro月销在2万辆左右,海豹DM-i月销1万多,豹5月销5000多,光这三款车型月产销规模就在4万辆,全年就是50万辆。

在公司的背景板上,写着行将投产代号PA的车型,据泄漏,这是一款供出口的电动皮卡。

豹友们正在观看刚下线的豹5,主力车型售价在30万元以上。

假设按20万元/辆来计算,50万辆就相当于1000亿元产值,100万辆相当于2000亿元;依照我国整车和零部件1:1的比例来计算,又可以参与2000亿产值。

02,“富士康”外迁无法防止

比亚迪的到来,让患上“富士康依赖症”的郑州松了口吻。 新郑机场往北数百米,是富士康郑州科技园。

过去十几年,富士康不时是郑州的城市名片,以富士康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是郑州经济的“发起机”,富士康也是个庞然大物,曾容纳超越20万名员工。

郑州事先也给富士康足够诚意:提供土地,前五年免税,再五年减半征收。 除此之外,还有着其他的各种活动政策。

经过引入富士康,郑州成为了全球知名的“苹果城”。 巅峰时期,每两部iPhone,就有一部在郑州组装,富士康也成为郑州最关键的一张名片。

富士康曾有多关键?以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为例,郑州富士康的出口总额为2199亿元,出口总额为1138亿元,总计占郑州进出口总额的近81%。

以致于富士康前老板郭台铭在2019年接受采访时口出惊人:“中国大陆离不开我,我建厂是给大陆赏饭吃!”

在中美贸易战加剧的状况下,“果链”迁移风闻甚嚣尘上,作为“果链”在国际的枢纽,富士康和郑州堕入言论漩涡。

据悉,富士康方案将其3000亿元产能转出中国大陆,陆续转移到印度、越南等地。

无论是“业主”苹果的压力还是富士康自身都有外迁要求,由于代工业务利润低薄,要寻觅人工本钱更低的中央。

依据英国《经济学人》的最新报道,中国制造业人工本钱曾经增长到8美元/小时,泰国、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地普遍在2-3美元。

随着富士康逐渐外迁,郑州GDP2020-2021年增速区分为4.7%、1.0%,在24座万亿GDP城市中排名倒数,不只与老对手青岛、长沙的差距正渐渐扩展。 更让郑州焦虑的,是400多公里外西安的崛起。

此前,郑州、西安同属“国度中心城市”,但不论是人口还是GDP,郑州一直压老邻居西安一头。 2018年,郑州GDP首破万亿,到了2020年,西安才参与“万亿俱乐部”。

随着新动力车的崛起,西安焕收回新春。 2022年,西安以101.52万辆新动力车产量(简直全是比亚迪),超越上海,夺得“新动力第一城”的桂冠;2023年,随着比亚迪郑州基地发力,郑州GDP的增速到达了6.5%,在全国关键城市中排名第二。

03,产业更新:新动力车部分替代电子制造业

无论是从产业更新还是区域开展来看,比亚迪等新动力车产业对以富士康为代表的电子产业替代作用逐渐优化。

富士康为代表的电子代工,我们赚取的只是廉价的加工费。 虽然苹果90%以上的产品还在中国大陆消费,但提供的附加值真实低得不幸。

日本媒体拆解iPhone 15 Pro后发现,中国大陆的零部件只占了不幸的2.5%。

我国人口在2023年增加203万人,休息力不再源源不时;与此同时,每年的大学毕业生超越1000万人,这时更多要求的是高附加值产业。

2023年我国新车产销量初次打破3000万辆大关,其中新动力车占1000万辆左右;出口522万辆(海关总署数据)、同比增长57.4%,出口创汇超越1000亿美元,新动力车与电池、光伏成为出口“新三样”。

汽车产业从业人员有上千万,其中包括研发在内的少量人员都是年支出在30万以上的高薪人群。

更关键的是,新动力汽车产业链很长,可划分为抢先有色金属及化工原资料、中游零部件制造、下游整车制造、服务及软件运行。

这些产业链简直都掌握在中国人手中,没有被卡脖子的风险。

由于比亚迪的集群效应,富士康甚至还加码郑州,不过加的是新动力车产业。

近日,富士康新动力汽车产业开展(河南)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为郑州航空港区,其运营范围包括机动车辆消费、新动力汽车销售等。

有了比亚迪、上汽、西风、富士康等巨头加持后,郑州的胃口大增,“努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新动力汽车消费基地”。(DA彬)

郑州富士康还在吗

郑州富士康目前仍在运营中,大少数员工仍在正常任务。 在此时期,他们将取得相当于往常工资数倍的奖励奖金。 据悉,工厂每停工一天,或许面临高达三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据媒体10月31日报道,受疫情影响,富士康郑州园区11月份的iPhone出货量或许增加约30%,这部分产能将被调整至深圳富士康启动。

郑州富士康2022年怎样样?

2022年的郑州富士康,汽车梦想能否破茧成蝶?

关于郭台铭而言,造车的执着并非偶然。 近日,富士康新动力汽车产业开展(河南)有限公司正式降生,注册资本5亿人民币,预示着其进军汽车产业的决计。 这并非富士康的初次试水,早在几年前,“富士康造车”的传言就已满天飞。

但是,虽然富士康近年来频繁出手,为整车企业提供零部件,但一直未能掀起太大波涛,其在汽车行业中的表现不时平铺直叙。 马斯克的“贴脸嘲讽”成为转机点。 2015年,马斯克地下表示汽车制造远比手机复杂,暗示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难以胜任。 2018年,特斯拉高层再次强调,富士康的消费形式不适宜特斯拉的精细工程需求。

面对质疑,郭台铭并未畏缩,他坚信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的手机,富士康造手机的才干相同适用于造车。如今,富士康在郑州的新篇章拉开,再次坚决地踏上造车之路,能否成功?

其实,富士康的造车之路早在2005年就已启程,收买台湾安泰电业,逐渐涉足汽车产业。 随后的十年里,它从为特斯拉消费零件,到成为奔驰、宝马的协作同伴,步步为营。 但是,随着新动力汽车市场的加快开展,富士康的尝试并未坏事多磨,接连遭遇曲折,如与腾讯和谐和汽车的协作告吹,显示出造车应战之大。

虽然遭到打击,富士康并未丢弃,而是转而投资了滴滴、宁德时代等公司,显示出其对新动力汽车市场的重新审视。 但是,想要在汽车产业链中复制智能手机行业的成功,富士康还需面对诸多难题。 他们试图打造一个电动汽车界的Android平台,但理想是,比亚迪、吉利等车企都在投入巨资自建平台,中心技术和产业链控制权是造车的中心命脉。

富士康CEO刘扬伟曾表示,造车之路要求时期调整和调试,但这能否足以应对汽车产业的革新,以及能否压服整车企业将中心业务拜托给代工厂,仍是未知数。 马斯克的嘲讽似乎并未随着时期流失,而富士康的应战,还在继续。

总结而言,2015年的嘲讽成为富士康造车路上的一个应战,而今的郑州项目,将是他们再次证明自己能否在汽车行业立足的关键一搏。 我们拭目以待,富士康能否在未来的路途上,打破质疑,书写属于自己的造车传奇。 但至少,这条路的探求与尝试,曾经深深烙印在了郭台铭和他的富士康心中。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