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回应 2025款极氪X售价12万多 (官网回应2024年吉林市是什么时候放暑假)
极氪法务部发文示意,近日,咱们留意到在局部网络平台,有不同账号颁布所谓的‘2025款极氪X多少钱消息’,极氪在此严正申明,此类账号颁布的所谓多少钱消息均是‘混杂视听的不实消息’,2025款极氪X的关系多少钱将在今晚20点经过极氪官网渠道颁布。
极氪示意,关于该等账号上述涉嫌搅扰破坏极氪反常运营优惠的违法行为,咱们将依法清查其法律责任。
安聪慧:极氪明年推出两款全新SUV 2025年实现65万销量目标
易车讯 8月22日,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在吉利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极氪将在今年年底推出一款全新轿车,明年会推出两款全新SUV。
安聪慧表示,极氪计划将于2025年实现65万的销量目标,从现在开始以每年2款全新车型的进度投放市场,以满足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 极氪聚焦和专注于纯电领域,目前没有计划做混合动力车型。
安聪慧进一步表示,极氪将在今年年底推出一款全新轿车,明年会推出两款全新SUV。 相比于极氪001猎装轿跑、极氪009纯电豪华MPV、极氪X这种小众细分市场的产品,接下来全新三款产品都将会是覆盖主流细分市场的车型。 安聪慧坚信: 规模一样毛利更高,毛利一样规模更大,这是我们对经营质量的考量。
安聪慧还提到,极氪汽车于今年6月正式登陆欧洲市场,已经率先在荷兰、瑞典等地开售,明年极氪汽车将不断扩展全球化战略版图到6个国家,2025年将达到8个国家。
打开易车 App,搜索“真十万公里长测”,看最真实的车辆长测报告。
蔚来“换电联盟”再扩大,长安、吉利究竟看中了什么?
文/王乐
编辑/周雄飞
蔚来的换电“朋友圈”,还在继续扩大。
昨日,蔚来官宣与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杭州签署了换电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换电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换电车型研发及定制、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蔚来官宣与吉利控股达成合作
时间往前倒推几天,蔚来的换电“扩圈”已经开始。 近日,长安汽车与蔚来在重庆签署换电业务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在推动换电电池标准建立、换电网络建设与共享、换电车型研发、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机制等方面展开合作。
从长安汽车、到吉利汽车,蔚来在换电领域的“朋友圈”,已有两大自主车企加盟。 此外,蔚来CEO李斌还透露道,除了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之外,当下还有多家企业在和蔚来谈开放换电网络的事项。
随着央企国家队、民企巨头接连加入蔚来换电体系,可以看到一个由蔚来主导的“换电联盟”初步形成,随着这一联盟的扩大,换电也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主流的补能模式,行业格局也将加速重塑。
而这一切的背后,或者还有着蔚来结合行业环境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求变。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刺刀见红,价格战、舆论战几乎贯穿其中,在这股硝烟的笼罩下,不少新势力车企纷纷降价冲销量,试图抢占更多的市场。 其中,站在第一梯队且还未实现盈利的蔚来,的确面临一些压力。
在蔚来成立之初,就率先选择了换电技术作为解决行业补能焦虑的方式,经过多年的持续布局,该补能方式已经被大多数的蔚来用户,以及整个行业逐渐接受和认可,国家相关部门也对该技术开始加强关注和推动发展。
但不可否认,由于换电模式存在重资产运营的属性,因此行业内有声音认为成本高昂的换电模式,是否是拖累蔚来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 如今,蔚来对外开放换电能力,或许也是其想要改变这一自身问题的解法。
除此之外,蔚来或许还有更大的野心——通过成为能源网络的“基础设施”和换电行业标准的建立,类似中国智能电动汽车行业“高铁路线”的蔚来换电路线也将跑通。
只有当换电技术在行业中实现更大规模的普及和落地后,才能推动蔚来在换电业务上实现盈利,进而统一电池尺寸、电池容量和换电效率等标准,进而蔚来的换电标准也会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换电标准和行业共识。
凭借这一布局,蔚来向实现盈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只不过,这件事与普及换电技术一样,都不是一蹴而就。 那么,蔚来离自己的“理想国”还有多远?
1、长安、吉利加盟,蔚来能源版图商业价值几何?11月21日,蔚来开放换电业务的官宣如期而至,首家合作伙伴是长安汽车。
蔚来汽车宣布与长安汽车达成换电业务合作协议,据规划,长安首款可以与蔚来汽车共用电池包的可换电车型将在2025年投放上市,下一步,蔚来汽车与长安汽车旗下部分品牌车型的用户可共用双方共建的公共换电站。
蔚来官宣与长安汽车达成合作
公开消息中,有两点值得关注——目前在使用中的蔚来 1、2、3 代换电站,不会开放共享;下一代换电车型和换电站,将基于800V高压快换平台打造,对合作品牌开放共享。 对于目前的蔚来来说,不失为一个利好消息。
连线出行就“换电合作车型,长安和蔚来分别输出哪些技术”等问题向蔚来跟进询问,后者截至发稿时并未做出过多的回应,但资本市场对于蔚来开放换电一事,给予了及时且正面的反应。 官宣发布当天,蔚来美股大涨5.62%,美东时间11月20日收盘时,蔚来股价为7.805 美元/股。
紧接着,蔚来就宣布了与吉利在换电领域的合作。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通过“共投、共建、共享、共运营”模式,携手打造 “私家车”和“营运车”两大换电标准体系,加速推动车端、站端、电池端、运营端连通协同,扩大换电网络规模,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完善的服务。
此外,蔚来与吉利还将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换电运营管理体系,合作研发适配双方换电体系的换电乘用车。
那么,这些合作背后,对于蔚来、长安和吉利来说,意味着什么?
首先来看长安汽车这边,与蔚来合作换电业务,也是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抢占新能源时代的一步重要举措。 早在2018年,蔚来和长安共同出资打造了长安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这便是最近较为火爆的阿维塔的前身。
目前,长安汽车目前正全面加速电动电气化转型,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 早在2021年,其就与华为、宁德时代共同发布了阿维塔品牌,紧接着一年后,长安又发布了智能纯电高端品牌“深蓝汽车”;再到今年,长安再推出了名为“启源”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虽然长安也在2021年向新能源出租车换电领域有所布局,但与蔚来换电业务达成合作,在业内看来无疑会加速长安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型,毕竟要实现产品的大规模走量,补能自然要跟上,以便在新能源市场取得更多话语权。
与长安汽车相似的是,吉利汽车对于换电技术也不排斥。 去年,吉利汽车联合力帆科技共同出资成立的睿蓝汽车正式入局新能源换电赛道,推出了3款换电车型及其GBRC换电平台,吉利旗下出行平台曹操出行进行了大批量采购。
在布局换电业务之前,吉利汽车也早已是新能源战场的“老兵”,旗下拥有极氪、极星、几何和雷达等多个新能源品牌。 与蔚来在换电领域合作后,势必也会加强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综合实力。
开放换电合作,对于蔚来来说,意义则更大。 从表象来看,向更多车企品牌开放换电业务,可以让其换电业务生态版图进一步扩大。 而这一步动作的背后,则可以让蔚来的换电业务在实现盈利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在蔚来2023年NIO Power Day上,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坦诚道“很多人说蔚来搞换电一直亏,前段时间亏的是多一点。 ”但他也补充表示,“我们也希望共同努力,亏得少一点,尽早盈利。 ”
蔚来曾多次释放换电业务的盈利潜力。 今年4月,蔚来宣布调整新购车用户换电权益, 6月1日起新购车车主每月免费换电次数统一调整为4次。 在今年6月,蔚来进一步将汽车产品与换电服务剥离,蔚来全系车型售价统降3万元的同时,新车主需要按次付费换电。
如果说此前的这些调整,都是蔚来在用户层面对换电业务的服务模式做出改变,以便改善换电业务的盈利能力。 那么,此次向行业开放换电能力,则是蔚来为了让换电业务实现真正盈利的直接布局体现。
在李斌看来,从充换电业务开始的第一天,蔚来就决定向全行业开放。 经过5年的发展,蔚来换电网络和蔚来能源云在研发、建设、运营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蔚来换电业务已经做好了向行业开放的准备。 通过蔚来和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的合作,将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汽车行业的低碳转型。
“由于多年来在换电业务方面的持续投入和积累,蔚来自身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换电体系和电池资产管理机制,但现金流也面临一定的压力,与其他企业合作换电业务无疑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能有效缓解压力,并扩大市场份额。 ”智能汽车行业专家刘浩这样对连线出行表示。
长安和吉利会是给蔚来带来利好的伙伴,但肯定不会是蔚来唯二的“合伙人”。 据李斌透露,当下还有多家企业在和蔚来谈开放换电网络的业务。 只有合作的厂家品牌越多,换电的运营和成本才可以分摊,用户量也会快速增长,换电业务才有希望盈利。
蔚来副总裁沈婓曾表示:“目前每个换电站差不多日均35-36单,只要能够干到一天50-60单,换电站就能够盈亏平衡了”。 言下之意就是蔚来的换电业务还处于亏损阶段,需要有更多的车企加入蔚来换电体系,才能形成规模效应。
与长安和吉利的合作,无疑也是蔚来向其他厂家品牌释放合作的信号,从仅服务自家用户到开放共享,这也许也是换电业务盈利的开始。 一个可能改变汽车行业格局的“换电联盟”,已经初见雏形,蔚来的换电战略终于看到了正向回报。
只不过,这一切要建立在换电业务能实现真正的规模效应上。
2、持续投入换来先发优势,蔚来换电站下一步谋扩张从诞生第一天起,蔚来就思考着如何帮助车主解决补能焦虑。
当时那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发展之初,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顾虑——车子补能速度慢和补能设施覆盖度低,以至于让补能这件事成为了最大的焦虑,就此“补能焦虑”一词由此诞生。
面对这一行业问题,像特斯拉、小鹏等新能源车企,把解决问题的办法看向了快充,试图通过快速、大规模布局快充桩来缓解车主们的补能焦虑。 而对于蔚来而言,则早早就布局了换电业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BaaS(电池租用服务)。
蔚来推出换电模式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新能源汽车补能和燃油车加油一样方便,甚至比后者更加快捷,这一初衷之后也成为了蔚来一直喊出的口号。
蔚来换电演示
事实证明,经过多年来的布局,蔚来也正在把这一口号变为现实。
按照蔚来透露的数据看,截至11月28日,蔚来累计在全球已完成2184座换电站的建设,日均换电次数6万次。 在2184座换电站的基础上,蔚来已为用户提供完成超3288万次换电服务。 仅需不到五分钟,用户便可以进行一次完整的换电补能,基本已经赶超了燃油车加油的效率。
基于换电服务,蔚来曾在2021年推出了电池灵活升级服务,即通过支付包年或者包月费用,来享受电池包自由升级的服务(从75度电池换为100度电池),来延长续航里程。 而在今年的NIO Power Day活动上,蔚来发布了“电池灵活升级日租服务”。
这也成为继年租、月租模式后,蔚来电池灵活升级的新商业模式。 秦力洪把这一变化戏称为“蔚来从租房中介变成了开酒店的老板。 ”
既然要“开酒店”,服务体验自然要跟上。 按照蔚来的计划,会在今年第三季度上线换电一把泊入的功能,来提升自动泊入换电的效率。 与此同时,二代换电站的换电速度也会全面提速,达到三代站3分钟左右的换电时间。
通过以上这些持续的布局和投入,在业内看来蔚来已经在换电行业中拥有了先发优势,在此基础上其想要让换电服务更加普及和规模化落地,但要让换电业务实现真正的规模化,蔚来也会面临部分挑战。
一是换电模式规模化,乃至实现盈利,有着失败的先例。 比如早在2007年,主打换电的创业公司Better Place成立,其研发出整套纯电动汽车底盘换电技术并进行了商业化推广,然而由于换电站前期造价、电池维护成本巨大,该公司运营模式投入与收益平衡一直饱受质疑,最终因资金链问题于2013年破产清算。
Better Place换电站,图源INHABTAT
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标杆的特斯拉,也曾推出过自己的换电服务,在实际运营后,却由于不同车型无法适配,导致换电站兼容性低、运营效率低,难以整合车企资源形成通用标准,特斯拉战略性地放弃了换电路线。
二是行业标准化仍未建立。 盘点换电服务在国外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盘踞其中的“兼容性”、“标准化”两个阻碍。 尽管十年过去,国内“换电模式”早已迭代升级,但标准化依然是阻拦换电发展的“拦路虎”。
其实换电标准并非完全缺失,动力电池相关的连接器、电池和通信协议等实际上都有相关标准,但由于不是国家标准,在行业内未能达成共识。 总体上换电站建设各自为政,换电行业常年处于没有标准的混乱发展中。
“兼容性”问题同样严峻,当下市场中投产的新能源汽车类型繁杂,不同品牌车型使用电池包的型号、通信、接口、电量等存在差异,不同车型之间无法实现互换,换电站难以覆盖不同品牌的用户。
假如其他车企要想用上蔚来的换电站,不单单要对电池进行改造,甚至还要对底盘进行改造,这意味整个车型设计,甚至生产制造、零部件供应商都要进行调整和改进,这势必会让车企有所顾虑。
这就是说,蔚来的换电模式想要进一步推广、扩张和实现盈利,势必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3、想要成为汽车界的“云服务”,蔚来还需等待行业成熟在蔚来的构想中,换电站未来将会成为像云一样成为服务基础设施。
正如李斌所言:“如果大家把换电想象成2003年时亚马逊要做云服务那个时间点,会发现有几点非常像:第一,网络效应强。 换电网络就相当于能源互联网的云服务基础设施。 第二,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 当年亚马逊、谷歌等做厂房和设备,都投入了超过千亿级别的美金。 第三,从服务自己再到服务外部客户,一旦做成了,门槛就会非常高。 ”
而在更早之前,李斌也表示要让蔚来的补能网络成为国家电网的“基础设施”。 比如在NIO Power Day上,蔚来发布了20kW V2G双向充电桩。 据沈斐彼时介绍,该充电桩不仅具备快速充电功能,还增加了放电功能,让电动车在电网负荷低时吸纳电能,在电网负荷高时释放电能。
此外,蔚来布局的换电站,也具备这样的特点。 “换电站作为2.1兆瓦时的天然储能的设施,晚上充电,白天换电,削峰填谷,调频调峰,可帮助电网消纳更多清洁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沈斐这样对连线出行表示。
蔚来换电站
蔚来之所以会在近两年频繁不断提出这些目标,或许也是看到了整个换电行业正在逐渐被国家重视起来。
今年2023年6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新能源汽车减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 同时,销售“换电模式”新能源汽车时,依据购车人购置不含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发票载明的不含税价,作为车辆购置税计税价格。
同月,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要引导社会资本理性投资,避免盲目扩张和无序发展。 推动换电电池尺寸、换电接口、通讯协议等标准统一。
两个月后,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深度融合发展。
种种政策表明,国家有意推动车企和引导消费者选择支持换电的汽车产品,在这些政策红利下,也吸引了更多玩家加入到换电赛道中。
除了蔚来以外,正如上文提到的吉利、长安、以及上汽集团、宁德时代等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换电业务。
针对换电,宁德时代曾提出,8-12万车型的终极解决方案是其巧克力换电。 作为技术配合,宁德时代也推出了换电服务品牌EVOGO。 每一个标准站仅需三个停车位,站内可存储48个换电块,单个电块换电约1分钟。
宁德时代快换站,图源宁德时代
而今年8月,上汽旗下的飞凡汽车发布了飞凡三电技术体系,还同步正式上线了飞凡换电北京首站。
随着更多玩家的加入,推动换电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也成为该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从历史经验来看,行业标准的制定和规范一般都是由行业领先者来完成,作为换电行业的头部企业,蔚来曾经深度参与换电服务的标准制定。
在2020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一系列换电行业标准,其中蔚来牵头编制的有-2020《电动汽车快速更换电池箱锁止机构通用技术要求》,-
极氪X正式上市,18.98万元起,实力“卷王”奔向新战场
作者| 东关大先生
出品|电动公会
极氪第三款车型来了。
4月12日,极氪X正式上市,新车定位紧凑型SUV,共推出三款车型,零百加速3.7秒,售价区间为18.98万~20.98万元。 新车预计将于6月起开启交付。
极氪X将目标指向中国乃至全球体量最大的紧凑级豪华市场。 发布会上,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直言,“这个市场只有豪华品牌,根本没有像样的豪华产品,极氪X将开创紧凑级豪华新标杆。 ”
开创紧凑级豪华新标杆
作为极氪第三款产品,极氪X从全球用户的豪华体验需求出发,从设计,性能,安全,空间和配置五个核心领域实现全面颠覆。
具体来看:
外观方面,极氪X设计由史蒂芬 · 西拉夫(Stefan Sielaff)团队打造,从车标开始,极氪X选择简约和扁平化。 以金属镍为材质,通过微米级电铸成型工艺,将极氪X的车标厚度雕琢至原来的一半,带来更加精致的金属浮雕质感。
新车前脸采用了极具辨识度的极氪设计语言,但不同于极氪 001,而是与极氪 009 有很多形似,扁平极简造型的智能矩阵式 LED 透射大灯,隐藏于格栅,营造出数字化的未来感。
车身运用了较多线条装饰,整体风格凌厉,搭配两侧的3D立体LED日间行车灯,左右各由 41 颗发光单元组成,日行灯向后延伸出的车身双棱线,让车头造型更加饱满立体。
侧面十分干净、简洁,撞色设计营造了不错的时尚感,同时为了追求极致纯粹的车身型面,极氪有史以来第一次将概念车的前瞻设计应用在紧凑级豪华车上,无框车门设计、无框电动外后视镜,隐藏式电动充电口盖,甚至为它配备了真正没有门把手的电动门(选装)。
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为4450/1836/1572mm,轴距则达到了2750mm,提供四座和五座两个版本可选。
新车的车尾采用了一体贯穿式尾灯,“ZEEKR”发光标识位居中央,提升整车气质。
此外,极氪X还带来巴黎玄米、雅典云白、柏林银灰、加州霞粉、悉尼湾蓝、杭青绿六种车身配色,满足都市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审美需求。
内饰方面,新车同样采用新奢极简的设计风格,车内最为亮眼的是其配备的14.6英寸可手势操控左右滑移中控屏,通过手势滑移,屏幕可以顺畅的从中间位置移动到副驾位置,同时满足主驾功能需求和副驾娱乐需求。
在内饰细节的处理上,极氪X展现出自己豪华同时不失个性的一面,比如新车采用了怀挡设计,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前排空间,也给储物的组合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飞机拨杆式车窗升降按键,不但质感上佳,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再如一台5.7升大容量车载冰箱,支持零下15度制冷;为副驾驶配备的零重力座椅,拥有22向电动调节,支持加热和通风,并配备了8颗震子,能够随着音乐和电影音效律动,带来4D观影体验;玫瑰金点缀的B柱挂钩,以及Microfiber超纤绒眼镜盒,独创的“Ice Block冰晶多色氛围灯”,都营造出轻奢氛围。
动力方面,极氪X搭载高性能永磁同步电驱动系统,前后双电机布局为整车提供强大的动力保证,峰值功率315kW,峰值扭矩543N·m,零百加速仅需3.7s,动力表现堪比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让极氪X成为有史以来最快的紧凑级豪华车。
同时,高性能电驱动系统采用高效碳化硅技术,综合效率提升2%,续航提升20km,使极氪X综合续航里程达560km(CLTC工况),满足都市出行的全场景需要。
智驾方面,极氪X全系搭载了ZA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其硬件部分由5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以及12颗超声波雷达构成,支持全速域主动巡航、大车主动偏移避险、盲点监测、遥控直入直出泊车等多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安全方面同样表现出色,极氪X基于全球五星安全标准开发,车身720°全方位安全盔甲防护;动力电池采用无热蔓延、不起火的极芯电池包,6大安全措施层层加码,全面应对起火隐患。
此外,极氪还自研了XTCS全路况智能防滑系统,无惧冰雪,从源头监控车辆打滑,直接监测电机旋变。
极氪可以说将安全做到了极致,两年来,极氪实现了近十万台的产品交付,至今仍保持着行业唯一的电池零起火纪录。
持续打造高价值产品
2021年,极氪ZEEKR品牌发布,首款车型极氪001随即亮相。 一年之后,极氪009正式上市,并在今年1月开启交付。 如今,第三款车型极氪X也已上市。
作为孵化于传统自主企业中的新品牌,极氪展现出极快的市场布局节奏和超高的产品品质。
拿极氪001来说,诞生之后前行速度相当惊人:从品牌发布到交付,仅用创纪录的192天。 横向比较,特斯拉交付第一台车足足用了9年,小鹏和蔚来都用了将近4年。
在品牌成立之时,安聪慧曾表示,“大象转身比较难,历史包袱也很沉重。 我们的转型有劣势也有优势,但我们能利用吉利汽车的资源和传统制造的经验,可以走出第三赛道。 ”
的确,虽然脱胎于吉利,但相比传统车企及其新能源子品牌,它的转型更彻底。
事实上,极氪从出生就没有历史包袱,更像一个全新的物种,而不是一个子品牌。 这样的轻装上阵,使得极氪能以互联网公司的方式运作,拥有最纯粹的用户思维,并集中资源投入电动化、智能化研发。
同时,相比新势力,极氪又背靠吉利这个造车巨人。 吉利近30年的造车底蕴,以及由此积累起来的研发、生产和全球供应链体系,为极氪的展翅高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以SEA浩瀚架构为例。 吉利从整个集团层面出发,调集全球资源,耗时5年,投入200多亿元,打造了SEA浩瀚架构这一世界级的原生纯电架构。 这样的大手笔,非一般的初创企业所能胜任。
而极氪通过集团内部的资源协同,共享了这一先进的造车平台。 这也是过去两年,它能够快速迭代,不断打造出极氪001、极氪009等爆款车型的基础。
基于重资打造的SEA浩瀚架构,极氪也不负众望。 创立两年来,极氪累计交付突破9.3万台,创造了新势力最快交付纪录。 其中,极氪001问鼎30万以上中国品牌纯电车型年度销冠;极氪009交付第3个月,就成为50万以上豪华MPV销冠。
销量和产品节奏的背后,更难得可贵的一部分是极氪对高端化、高价值、全球化始终如一的坚持。 极氪001平均33.6万的均价打开了品牌向上的大门,极氪009 平均订单的金额达到了52.7万元,顶配价格更是接近60万元,突破了中国品牌MPV的售价天花板。
我们从结果导向的角度看,极氪现在的订单远远超出其现有产能,而且在产品结构层面,用户选择的多是高配车型,这表明极氪正在以精准的定位切入高端市场,并在这一领域站稳了脚跟。
极氪品牌创立两年,不仅新车交付成绩喜人,在二手车保值率方面同样表现出色,极氪用户净推荐率方面全面领先,持续刷新中国新能源豪华品牌的价值高度。
随着极氪第三款车型极氪X的到来,也意味着极氪将打开“三足鼎立”的局面,全力冲击2023交付翻番目标。
而除了极氪X之外,极氪汽车今年还会发布一款定价预计在30万元以上的车型,目标直指仍在享受中国豪华车市场最大“红利”的BBA。
根据规划,到2025年,极氪计划销量达到65万辆,在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 我们对极氪的未来,充满期待。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