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276.SH 累计回购0.04%股份 恒瑞医药 (600276恒瑞医药股票)
媒体7月1日丨(600276.SH)发布,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经过集中竞价买卖方式累计回购股份2,514,504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4%,成交的最低价为40.77元/股,最低价为39.00元/股,已支付的总金额100,151,305.00元(不含买卖费用)。
600276恒瑞医药股票股吧最新消息
最新股价:今开:49.68,最高:50.28,涨停:54.21,换手:0.65%,成交里:41.53万手_市盈:57.21拓展资料:一、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医药创新、高品质药品研发等行业的企业,成立于1970年,于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它是中国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基地。 其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抗肿瘤药、心血管药、内分泌药等,曾入选《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位列第424名。 2021年10月19日,恒瑞医药公告称,2021年第三季度营收69.01亿元,同比下降14.84%;归母净利润为15.40亿元,同比下降。 3.57%。 二、企业简介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医药创新和高品质药品研发、生产及推广的医药健康企业,创建于1970年,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2019年底,共有全球员工余人,是国内知名的抗肿瘤药、手术用药和造影剂的供应商,也是国家抗肿瘤药技术创新产学研联盟牵头单位,建有国家靶向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9亿元,税收24.3亿元.并入选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位列第47位。 在市场竞争的实践中,恒瑞医药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公司近年来每年投入销售额15%左右的研发资金,2019年累计投入研发资金39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6.7%。 公司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多地建有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打造了一支34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包括2000多名博士、硕士及200多名海归人士。 近年来.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课题44项已有6个创新药艾瑞昔布、阿帕替尼、硫培非格司亭、吡咯替尼、卡瑞利珠单抗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获批上市,一批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并有多个创新药在美国开展临床。 公司累计申请国内发明专利894项.拥有国内有效授权发明专利201项,欧美日等国外授权专利286项,专有核心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 恒瑞医药本着诚实守信、质量第一的经营原则.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特色输液、造影剂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名列前茅。 目前公司有注射剂、口服制剂和吸入性麻醉剂等19个制剂产品在欧美日上市,实现了国产注射剂在欧美日市场的规模化销售。 恒心致远,瑞颐人生。 恒瑞医药一直秉承科研为本,创造健康生活的理念.l以建设中国人的跨国制药集团为总体目标.拼搏进取、勇于创新不断实现企业发展的新跨越和新突破。
多只医药股遭遇董监高减持,恒瑞医药为何却冲破历史新高
在中国平安()、海尔智家()等一批蓝筹股重金回购和增持的大背景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医药中的明星股——恒瑞医药()虽遭遇董监高减持,却依然创出了 历史 新高。
相对于其他蓝筹股十几倍甚至只有几倍(主要是银行股)的估值,恒瑞医药和爱尔眼科的静态市盈率分别已经逼近70倍和90倍,在董监高的减持下会类似当年马化腾减持腾讯控股()后股价继续不断走牛,还是从此走下神坛?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医药股走势分化,高估值和低估值的品种都有,带量采购等政策出台后,部分企业产品价格受压,导致了过去一年多的调整,当前投资者更应当选择有良好成长性而估值较低的品种。
董监高高位减持
恒瑞医药一直是A股市场常青树,跟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蓝筹股一样,长期以来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不过不同的是,恒瑞医药的市盈率长期以来就几乎没有低于50倍。
6月25日,恒瑞医药公告称,截至6月25日,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蒋新华、周云曙、蒋素梅、李克俭、刘疆、袁开红、戴洪斌、沈亚平、孙绪根、陶维康、周宋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共181.65万股,占总股本的0.0411%。 孙杰平、邹建军尚未减持公司股份。
上述减持价格在每股59元到68元之间,不过到7月2日,恒瑞医药已经突破70元/股的 历史 新高。
早在3月28日,恒瑞医药就披露了《董监高减持股份计划公告》,而截至6月25日,蒋新华等13名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减持股份数量已达到计划减持数量的一半,本次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海通证券分析师余文心表示,重磅创新药的上市有可能驱动恒瑞医药业绩出现向上拐点,预计2019~2021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21、1.58、1.81元。 基于创新药产业趋势的不断强化,恒瑞医药作为创新药行业龙头,无论是品种和数量还是研发投入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19年50~55倍市盈率比较合理,对应合理价值区间60.50~66.55元。
7月2日突破70元 历史 新高后,恒瑞医药股价已经超越余文心给出来的合理价值区间。
此外,机构重仓的医药股当中,美年 健康 ()也出现了主要股东和董监高的减持。 上海天亿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1月30日以超过14元/股卖出5.54亿股。 在2018年11月到2019年5月22日,都有董监高不断减持套现。
爱尔眼科、华兰生物高管“计划卖”而“没有卖”
相比之下,爱尔眼科()和华兰生物()就出现了高管“计划卖”而依然“没有卖”的情况。
爱尔眼科作为2009年创业板第一批上市的明星股,相对2012年底的 历史 低点上涨近20倍,回报远超创业板首批上市的其他公司。 在科创板已经全面开启的今天,如何寻找下一只爱尔眼科,成为了资深投资者每天热议的话题。
相比恒瑞医药董监高果断套现,爱尔眼科的高管声称准备卖但依然没有动手。
爱尔眼科2月26日公告称,持有343.72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144%)的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韩忠计划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减持不超过4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017%)。 不过6月20日爱尔眼科公告称,截至6月19日,减持计划时间已过半,韩忠未减持爱尔眼科。 7月2日爱尔眼科突破32元/股的 历史 新高,静态市盈率已经逼近90倍。
华兰生物的情况类似爱尔眼科,2018年12月8日公告称,副总经理安文琪拟披露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减持不超过8.47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0.0091%。 不过今年7月2日华兰生物公告称,截至7月1日,减持计划期满,安文琪未通过任何方式减持。
而在机构重仓的医药股当中,长春高新则有董监高的增持。 长春高新在6月14日公告称,于6月13日收到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通知,基于公司发展的良好态势及对未来发展的充足信心,出于对估值的理性判断,董事长马骥等8名团队成员于当日增持了公司股份,数量在1600股到3800股之间,价格均低于300元/股。 7月2日长春高新突破356元/股。
复星医药则受到大股东增持。 7月2日晚间复星医药公告称,自2018年7月3日至2019年7月2日(含当日),复星高 科技 增持复星医药2396.43万股,累计增持金额折合5.63亿元,累计增持股份比例占截至2018年7月3日总股本的约0.96%。 截至2019年7月2日收市,复星高 科技 持有复星医药9.7亿股,占截至当日总股本的约37.87%。
科创板或带动创新药标的估值提升
当前医药股走势分化,有估值较高的恒瑞医药和爱尔眼科,也有估值只有20倍左右的一些个股等,未来医药股将会何去何从?分析人士认为,科创板可能带来部分创新药企业估值的提升。
万联证券分析师姚文表示,由于近期行情整体回落,医药板块目前整体估值已回落到合理区间,而且科创板已正式落地,其中生物医药板块是重点领域方向,从而有望带动A股中优质创新医药标的估值提升。 第二批带量采购大概率在下半年启动,但市场对此早有一定预期,下半年行业出现超预期的利空事件影响的概率较低。 创新药企和具备成本优势的仿制药企有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创新药外包产业链、连锁药房、高端医疗消费及高端医疗器械等部分细分领域未来也仍将保持较高行业景气度。
广证恒生分析师赵巧敏表示,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是科创板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创板的正式开板,国内更多的生物医药公司在充足资源的支持下大有可为。 医药股未来的风险因素包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会带来不确定性风险,以及近期医药政策频发,可能给医药板块带来下行压力。
CRO概念股是什么
CRO概念股,指主营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单位概念股。 CRO是合同研究组织的简称(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CRO),它是通过合同形式为制药企业、医疗机构、中小医药医疗器械研发企业、甚至各种政府基金等机构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
按照工作的性质,CRO大致分为临床前研究(Pre-Clinical)CRO和临床研究CRO。 临床研究CRO以接受委托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为主。 简单地说就是制药和医疗器械厂以及医院,与科技机构合作开发新产品,这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产物。
CRO是医药细分领域之一,全称是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 具体是指通过合同形式,为制药企业的药物研发,提供专业化外包服务的组织或者机构。 目前,CRO企业主要以新药产品开发、临床前研究、临床后试验、数码管理等业务为主。
CRO概念股股票:1、恒瑞医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7年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连云港恒瑞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1997年4月28日在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
2、药明康德(),药明康德是国内医药外包行业龙头,是国内最早开始从事医药研发生产外包的CRO和CMO一体化公司,经过10多年的发展打造国内医药外包航母。
3、泰格医药(),公司专注于为医药产品研发提供临床试验全过程专业服务的合同研究组织(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CRO)。
4、凯莱英(),凯莱英医药集团系中国医药研发生产服务外包(CRO/CMO)领军企业,1998年由留美博士洪浩先生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主要从事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和新股票上市药物原料药和cGMP标准中间体的研究开发。
5、昭衍新药(),国内唯一拥有两个GLP机构的专业化临床前CRO企业。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