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获独家开售安宫牛黄丸权益 同仁堂第四家IPO要来了 年支出9个亿去年才扭亏
日前,港交所官方显示,北京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医养”)递表港交所,为保荐机构。若该公司前期顺利上市,同仁堂也将继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后领有第四家上市公司。
2015年3月,同仁堂创立同仁堂医养前身。媒体留意到,同仁堂医养虽成立至今曾经近10年,该公司仍较为依赖“同仁堂”这个老字号。同仁堂直接及直接经过同仁堂康养、同仁堂传承基金治理、同仁堂医疗基金治理、同仁堂养老基金、同康基金及同清基金控制约93.83%的投票权。
业绩方面,2021年至2023年,同仁堂医养成功的支出区分为4.7亿元、6.97亿元和8.95亿元,成功的年内利润区分为-679.3万元、-1466万元和4459万元。2023年该公司才成功扭亏为盈。
同仁堂医养的关系业务可大抵分为三局部,医疗服务、治理服务以及向客户开售肥壮产品及其余产品。
值得留意的是,2023年同仁堂医养医疗服务支出占总支出比例从2021年的95.8%下滑至2023年的81.6%,而治理服务、开售肥壮产品及其余产品支出占比均增长。尤其是开售肥壮产品及其余产品支出占比从2021年的1.1%,增长超14个百分点,2023年该项业务支出占比到达15.4%。
2024年1月,同仁堂医养取得独家开售安宫牛黄丸系列产品的关系权益。安宫牛黄丸是心脑血管中成药第一大种类,被誉为“急救神药”,具备稀缺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未然成为市场上最抢手产品之一。未来,这款神药又会给公司业绩带来多少惊喜?
医疗服务为公司奉献超亿元支出的面前是对一般医院高度依赖。招股书显示,同仁堂医养旗下领有11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及一家互联网医院,以及九家线下治理医疗机构。但其近七成支进去自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及三溪堂保健院这两家医疗机构。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的历史可追溯至2008年,是首家以“同仁堂”为品牌的中医医院,自2009年起成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同仁堂医养來自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的支出分別占同年总支出的70.1%、44.8%及43.4%。
与此同时,同仁堂医养2022年收买的三溪堂保健院则在2022年和2023年区分奉献了14.7%、21.8%的支出。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