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新规实施一月 大小非减持暴涨88% 上市公司高品质开展迎来新时机 (减持新规实施细则)

admin1 10个月前 (06-28) 阅读数 24 #财经
文章标签 减持

减持新规实施一月,大小非减持暴涨88%,上市公司高品质开展迎来新时机

减持新规实施一个月以来,资本市场迎来清楚变化。依据巨灵数据统计,截至6月24日,上市公司关键股东累计减持金额仅为70亿元左右,同比骤降88.3%。这一数据反映出减持新规对规范市场行为、包全投资者利益发生了空谷传声的成果。这一变化不只表现了监管部门的信心,也为市场的常年肥壮开展奠定了基础。

减持新规:克服大小非减持,保养市场稳固

减持新规的外围在于将控股股东、实践管理人的减持与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和分成状况挂钩,同时对各类"花式"减持行为启动片面规制。这一动作有效遏制了大股东的无序减持行为,尤其是在公司业绩不佳或分成不达标的状况下。深圳一家私募基金高管剖析指出,除了新规的严厉解放,市场走势低迷和监管打击力度放大也是造成大小非减持金额清楚缩小的关键起因。这种多管齐下的政策,不只包全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有助于保养全体市场的稳固性。

严厉执法:为资本市场肥壮开展保驾护航

在减持新规实施的同时,监管部门也放大了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仅在过去一个月,各地证监局和买卖所就对上市公司关键股东违规减持开出了近20份罚单。这种高频率、高强度的执法执行,无疑对潜在的违规者起到了弱小的威慑作用。首席战略剖析师李立峰指出,减持新规的实施有助于防止因大股东无序减持对股价形成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能防范外部人提早减持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全方位的监管更新,为推进上市公司高品质开展、促成资本市场的稳固和肥壮开展提供了有力撑持。

总的来说,减持新规的实施标记着我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经过规范大小非减持行为,不只能够包全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能促成上市公司愈加器重常年开展和价值发明。虽然短期内或者会对一些公司的股东形成必定限度,但从久远来看,这无疑将推进整个市场向着愈加肥壮、稳固的方向开展。作为市场介入者,咱们有理由对资本市场的未来持踊跃失望态度。


减持新规实施半年效果如何?

减持新规实施半年效果显著—— 堵住市场“失血点” 花样套现渐减少

新规实施逾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通过二级市场清仓减持股票的数量和金额大幅降低。市场的主流投资方向开始强调公司的内生增长,更加强调业绩驱动、盈利能力以及真实的行业竞争力

今年5月底,证监会修订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随后沪深交易所分别下发相关的配套实施细则。 截至12月18日,新规实施近7个月。 从市场实际的走势看,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通过二级市场清仓减持股票的数量和金额大幅降低。 据招商证券最新统计显示,减持新规出台以后,重要股东月均减持规模为110亿元,较之前(2016年1月份至2017年5月份)的月均减持269亿元明显下降。

博时基金研究部总经理王俊认为,今年以来实施的减持新规、再融资新规等一系列政策是对过去赚一、二级市场价差盈利模式的打击。 过去,投资者青睐中小市值股票,等待这些公司转型或做外延并购来获取超额收益,很容易陷入大股东放消息减持、再放消息再减持的炒作怪圈。 如今,这种投资逻辑不再奏效,市场的主流投资方向开始强调公司的内生增长,更加强调业绩驱动、盈利能力以及真实的行业竞争力。

市场流出资金减少

短期市场“失血点”被堵住是减持新规实施后最大的亮点之一。 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显示,自减持新规今年5月份实施至今年10月底,沪市上市公司股东累计减持73.3亿股,总金额763亿元,日均7.3亿元;2017年初至减持新规实施前,沪市上市公司股东累积减持102亿股,总金额900亿元,日均9.4亿元。

6月份以来指数逐步走强刺激股东减持意愿,以及6月份至10月份限售股解禁数量比1月份至5月份增加近30%的压力下,新规实施后日均减持金额仍较新规实施前减少了23%。

值得一提的是,减持新规在有效控制股份减持数量的同时,兼顾了股份转让的权利,能够适应市场需要。 根据新规,上市公司5%以上股东、控股股东等大股东的减持行为,要求其在任意连续90天内通过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减持分别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2%,且通过大宗交易受让大股东股份的受让方需锁定6个月。

招商证券统计显示,从股东类型来看,大股东和高管减持占比明显下降;特定股东(首发股东和非公开发行股东)减持占比增加至8月份的52%,但是有减持需求的中小股东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从减持方式看,大宗交易减持规模占比明显下降,相比之下,协议转让减持金额占比从6月份的2.9%增加至8月份的22.57%。

“从新规实施效果看,减持套现规模明显收缩,减持新规确实规范了市场的减持行为,对于重塑市场的激励机制、促进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格上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晓晴说。 兴全基金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基金经理申庆也表示,减持新规等举措有效地防范了大小非、机构等特定投资者利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监管套利、内幕交易、操纵市值等行为,引导投资者参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促进中长期A股市场更加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着力服务实体经济

可转债产品好发、定增产品不好做、高杠杆产品发行困难——这是今年以来不少私募基金管理人最明显的感受,这些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正是减持新规以及配套规章制度对上市公司资金流向的规范。

煜融投资董事长吴国平认为,过去部分限售股减持所获资金未用于支持企业生产经营,而是成就了少数股东“一夜暴富”的神话。 在市场增量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当优先解决企业IPO以及合理的再融资等需求,适当抑制解禁限售股减持“抽血”。

从减持新规对部分证券市场业务的影响来看,以套利为目的的产品有所降温,一些高杠杆产品所受影响更加显著。 例如,近年来较为热门的私募定增产品,部分增量产品已经出现了销售困难的情况;在并购重组中,上市公司“小步快走”转型模式里,以套现退出为主要诉求的小体量资产方更加倾向于接受现金对价。 这均与减持新规下退出期限延长、资金成本上升、收益不确定性增加有关。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韩青璐认为,减持新规也抑制了上市公司盲目的并购重组行为。 监管层保持谨慎的态度调节并购市场的套利行为,借壳交易和盲目跨界并购等形式在未来的并购市场上将变得更加困难。

博时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欧阳凡表示,短期来看,减持新规对二级市场解禁压力有所缓解,风险偏好正逐步提升。 中期来看,市场趋势因素未发生变化,震荡市中个股表现或将出现分化。 实业经营能力将成为市场衡量个股价值的基本出发点,行业前景好、公司治理能力强、有内生增长能力的上市公司将获资金青睐。 长期来看,监管政策的规范有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估值回归理性,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认为,从长期看,新规极大地限制了大股东和特定股东在二级市场的减持能力,延续了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监管导向,利好基本面良好、有业绩支撑的大消费和蓝筹股。 同时有业绩支撑的成长股经历过前期市场波动后可能出现反弹。 此外,规范“断崖式”集中减持,有助于维护二级市场平稳交易,防止过度投机,防范金融风险。

套现的少了。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