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盈余与销量下滑 小鹏汽车如何自救 (财务盈余与销售的区别)
在2024年第25周的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报告中,小鹏汽车再次遭逢曲折,被小米汽车逾越,销量排名跌至第八。数据显示,现实和问界以1.17万辆和1.07万辆的销量领跑新权利品牌,而小鹏汽车的销量仅为0.25万辆,不迭蔚来的一半,更不迭现实的三分之一。
从月销量数据来看,小鹏汽车的落后更为显著。5月份,现实汽车销量到达35020辆,蔚来汽车销量为20544辆,而小鹏汽车销量仅为10146辆。与此同时,零跑和极氪等品牌的销量也以四位数的长处上游小鹏。
小鹏汽车在过去一年中面临渺小压力,财务状况堪忧。2023年,小鹏汽车成功营收306.8亿元,同比增长14.2%,但净盈余却到达103.8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汽车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9.4%降低到2023年的-1.6%。
小鹏汽车的销量困境与其产品战略亲密关系。5月份,小鹏汽车的10146辆销量来自6款车型,而极氪和零跑仅用四款车型就区分取得了18616辆和18165辆的销量。小鹏汽车缺乏"爆款"车型,去年下半年推出的G6车型5月销量仅为3362辆,较去年巅峰期间下跌超越61%。
小鹏汽车的另一款车型G9也面临相似困境。上市时的性能和定价战略错误造成销量不佳,即使二次上市也未能改动局面。5月份G9销量仅为3068辆,往年延续三个月销量无余2000辆。
年终上市的纯电MPV小鹏X9也未能继续热销,5月销量较3月下滑近60%。小鹏汽车将往年的增长宿愿寄予在全新的MONA系列上,首款车型M03估量三季度上市。但是,从市场喜好来看,M03的定位和多少钱区间或者难以吸引生产者。
小鹏汽车往年的开售指标是28万辆,但前五个月累计销量仅为41360辆,成功率无余15%。这象征着,小鹏汽车在剩下的7个月中,月均销量至少要到达3.41万辆能力成功指标,否则将面临去年的困境。
总体来看,小鹏汽车在新权利品牌中的位置正遭到应战,销量和财务状况均不容失望。在竞争强烈的新动力汽车市场,小鹏汽车须要从新扫视其产品战略和市场定位,以应答日益严格的应战。
小鹏P7i来了但来得太迟,不堪重负的小鹏汽车恐步威马后尘
经过疫情的洗礼,除了“蔚小理”和威马外,最早一批成立的新势力品牌基本已经销声匿迹,反倒是极氪、问界这样的后来者,成为了聚光灯下的新宠。 即便是幸存下来的第一批新势力品牌中,小鹏和威马也岌岌可危。
就拿小鹏汽车来说,在2021年还是新势力品牌销量王的小鹏,在去年的新势力销量排行中直接被踢出了前三,被哪吒、理想、蔚来反超。 即便是进入到了2023年,小鹏汽车表现依旧堪忧,1-2月份累计销量仅为辆,同比暴跌41.4%, 对小鹏汽车而言,现在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
内部深度改革,小鹏汽车如何自救?
就在小鹏汽车销量下滑的同时,小鹏汽车内部也经历了大地震,多位高层领导被曝出离职或即将离职。 而在营销体系上,小鹏汽车也迎来的重大变化,其内部组织架构中的汽贸和UDS两个渠道团队已完成合并;在销售体系上,全国两大渠道的销售大区撤除,调整为小区制。
事实上,小鹏汽车早在去年10月份就开启了自救,对内部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架构调整。 在很多人看来,小鹏汽车内部营销体系的改革,主要就是针对持续低迷的销量而制定的措施,但从结果上来看,小鹏汽车的自救收效有限,并没有扭转小鹏汽车销量持续低迷的现状,同时也进一步暴露出了小鹏汽车内忧外患的局面。
在外患方面,为了应对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带来的影响,小鹏汽车早早就出台了相应的保价政策,而其他新势力品牌大多都对旗下产品进行了价格上调。本以为小鹏汽车自断一臂出台的保价政策会让小鹏在销量上迎来好转,但特斯拉的突然降价,直接掀起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小鹏汽车也不得不卷入其中。 这对财政状况本就严峻的小鹏汽车而言,无疑是被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至于内患,则主要还是小鹏汽车内部经过大换血后,所起到的效果充满不确定性,至少在目前看来,小鹏汽车内部人员的变动,并未对小鹏汽车的销量起到太多正面作用。
此外,由于销量的不断下滑,以及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让小鹏汽车在资本市场也逐渐降温。 与2022年年初相比,小鹏汽车股价跌幅已经接近90%,市值蒸发超3200亿港元。 虽然今年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品牌股价都呈现出了下滑趋势,但小鹏汽车股价的跌幅远超其他新势力品牌,最后被资本抛弃也不是没有可能。
内卷时代的小鹏P7i来得还是太迟
众所周知,小鹏汽车销量失速的时间节点就是从去年下半年,而造成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主销车型小鹏P7竞争力下滑所致。
小鹏P7在2020年刚上市的时候,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很强的竞争力,上市以来一直都是小鹏汽车的销量主力。 但新能源汽车升级换代周期堪比手机,上市已两年的小鹏P7很难与现在的新车抗衡,从而导致小鹏P7销量下滑。 再加上小鹏P5、小鹏G9等车型销量表现不如预期,一旦小鹏P7出现闪失,对小鹏汽车造成的影响绝对是灾难性的。
不过在今年,小鹏汽车也终于对小鹏P7进行了升级换代,推出了小鹏P7i。 从升级点上看,小鹏P7i主要升级的地方就是智能驾驶上,搭载了第二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XNGP,同时还增加了两颗激光雷达,其智能辅助驾驶芯片也用上了双Orin-X芯片,替换了老款的Xavier,其算力也由之前的由30TOPS提升至了508TOPS。
据了解,小鹏P7i智能辅助驾驶搭载的是第二代视觉知架构,可以实现包含高速NGP、城市NGP、LCC增强版等在内的“全场景辅助驾驶”。 在智能驾驶辅助上,小鹏P7i相比竞争对手,的确更为先进。
但是,小鹏P7i在价格层面却相比改款前的小鹏P7贵了4万元,起步价达到了24.99万元。 更致命的是,小鹏P7i将主要的升级点都集中在了智能驾驶上,而同价位的其它新能源车型智能驾驶做得也并不差,且现在的智能驾驶辅助完全无法得到用户的充分信赖,很难成为左右消费者的购车选择。
如果是在去年,以小鹏P7i的产品力,并不至于让小鹏汽车销量大跌。 但在今年的降价潮中,小鹏P7i在价格上毫无优势,不论怎么说,小鹏P7i只是一款B级纯电动轿车。 而在今年上市的纯电动轿车中,无论是2023款零跑C01,还是刚刚上市的飞凡F7,都是中大型轿车的定位,其中2023款零跑C01甚至比同级燃油车还要便宜,起步价只需要14.98万元,飞凡F7的起步价也不过才22.99万元,在绝对的价格优势面前,小鹏P7i很难与其抗衡。
写在最后:
在价格战下,最得利的就是当下的购车用户,而最难受的无疑就是新势力品牌。 当前的新势力品牌,即便是理想汽车也没能做到盈利,小鹏汽车更是深受财务危机,如果价格战持续下去,很难不为小鹏汽车捏一把汗。
比亚迪业绩解析:补贴退坡、特斯拉压境,“失意者”如何自救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大户,比亚迪因政策补贴退坡受到的冲击显而易见。展望压力依存的2020年,比亚迪能否打个翻身仗?
作?者?|甄??瑶
责?编?|李晓瑞
出?品?|?汽车K线
重要事件回顾:
1月7日晚间,比亚迪(SZ)发布《2019年12月份产销快报》,数据显示,2019年最后一个月,比亚迪销量为4.32万辆,同比下降38%。 去年全年比亚迪总销量为46.14万辆,同比下滑11.39%,仅完成全年65万辆销量目标的70.98%。
2019年的比亚迪并没有像2018年那般突飞猛进,不仅在销量方面大幅下滑,其同时也失去了全球新能源车企销量冠军的头衔。
1月8日收盘,比亚迪(SZ)股价报收47.28元/股,下跌1.6%;比亚迪股份(HK)报收38.25%港元/股,下跌1.16%。 但是近几日由于相关部门领导发声和比亚迪自身电池技术“革新”,截至1月17日收盘,比亚迪(SZ)股价达到57.95元/股,较10天前收盘大涨22.56%;比亚迪股份(HK)股价达到48港元/股,较10天前收盘大涨25.49%。
关注焦点:
从2008年推出F3DM开始,比亚迪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耕耘多年;并在去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用户达到近73万。 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佼佼者,比亚迪一举一动备受行业和消费者关注,尤其是其受到奔驰和丰田的青睐。
进入2019年下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阶段性调整转型期,新能源补贴退坡政策持续执行。 自去年7月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出现明显下滑。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大户,比亚迪受到的冲击显而易见。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销量数据,从7月开始,其新能源汽车销量亦开始出现明显下滑。 对此,也不乏对新能源汽车报以悲观论断者。
K线解析:
接下来,汽车K线将对比亚迪2019年销量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展望该企业2020年发展情况。
一、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上演“大反转”
比亚迪去年12月销量同比下滑38%,达到4.32万辆,并没有因为中国以年为周期的购车高峰而出现明显好转。
引人注意的是,比亚迪燃油车业务与新能源汽车业务销量呈现强烈反差。 去年12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同比大幅下滑72%,为1.3万辆,燃油车却上涨30.86%,达到3万辆,为去年全年最高值。 对新能源汽车领导者而言,这样的反转,显得有些戏剧性,而这种趋势,从去年8月份就已经初见端倪。
整体来看,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同比下滑7.39%,累计销售22.95万辆,占总销量比重为49.7%,低于50%;而传统燃油汽车同比下滑15.02%,累计销售23.19万辆。
二、目标完成率仅70%
去年比亚迪总销量为46.14万辆,距离年初定下的65万辆的销量目标还差18.8万辆之多。
2018年全年,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车50万辆,同比增长23%,这样“逆势上涨”的好成绩让比亚迪信心爆棚,于是定下了2019年销量增长30%,达到65万辆的销售目标。
然而,随着2019年6月补贴全面退坡后,比亚迪遭受很大“冲击”,暴露出比亚迪对新能源补贴过度依赖的短板。
与此同时,由于传统燃油车在过去几年有些松懈,集中精力于电动车,所以比亚迪燃油车需要持续弥补短板。
三、亟待摆脱补贴依赖症
从销量K线图可以看到,比亚迪新能源板块从2019年7月份开始出现同比下滑。
去年7-12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幅度分别为11.84%、23.44%、50.97%、54.58%、62.69%、71.92%,与2019年1-6月份逐级增长形成强烈反差。
2019年3月份补贴大幅退坡消息一经确认,引发多数消费者提前购买新能源车辆,为其带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提前透支消费需求。
不过,比亚迪并没有“坐以待毙”,为安抚消费者、提振销量,比亚迪在行业内率先宣布“保价”——比亚迪承诺截止到2019年10月31日,消费者购买全系新能源车,依然能享受2018年补贴政策。
及时的“保价”措施,让比亚迪销量危机略微延迟,但是9-12月销量快速下滑,证明补贴大幅减少,依然让比亚迪独木难支。
四、加强传统燃油车攻势
虽然受到补贴等因素影响,新能源车销量步入下行区间,但是比亚迪燃油车版块已经开始低调救场。 全新秦、比亚迪宋Pro等车型,在燃油版上市后,也迅速抢占燃油车市场份额。
从销量K线图可以发现,在7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首次出现同比下降之际,比亚迪燃油车板块已经迎来环比两连涨。 自9月份开始,比亚迪燃油车型更是接过比亚迪业绩重担,同比也开始实现强势上涨,并一直持续到去年年底,9-12月,比亚迪燃油车同比增幅分别为:35.2%、37.1%、43.9%和30.86%。
最终,比亚迪2019年燃油车销量占比近51%,超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
五、两条腿走路真能实现吗?
比亚迪在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领域并驾齐驱,两个“轱辘”跑得更快。
目前,比亚迪王朝系列已经拥有秦、唐、宋、元四款车型,覆盖了紧凑级轿车、小型SUV、紧凑级SUV以及中型SUV等主流市场,全面覆盖燃油版、插电混合版以及纯电动版。
产品布局完善,市场对于比亚迪新车型的反应也呈现上升状态。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小型SUV元全系列销量同比增长达47.87%,中型SUV唐全系列同比增长23.6%。 2019年7月份上市的宋Pro年底累计销量9.2万辆,连续5个月销量过万。
除此之外,比亚迪还在2019年底带来了全新宋MAX、秦以及e2等车型,并计划在2020年推出王朝系列第五款产品比亚迪汉。
六、被世界汽车巨头选中合作
去年11月7日,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丰田汽车将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丰田与比亚迪各出资50%。 新公司将开展纯电动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
实际上,比亚迪与丰田汽车已于去年7月19日达成合作。 根据彼时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纯电动车型,车型使用丰田品牌,计划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 同时,双方还将共同研发车型所需的动力电池。
与此同时,随着比亚迪开放e平台和电动化供应链,比亚迪还希望通过规模化平摊成本,并扩大市场占有率。
七、对于比亚迪交出的2019年答卷,各大券商机构纷纷迅速做出反应。 虽然2019年比亚迪全年表现并不算十分亮眼,但各大券商机构对于比亚迪持乐观态度。
其中,东方证券、华西证券、国泰君安、东吴证券、招商证券、中国银行等分别给予了比亚迪“买入”或“增持”评级。
可是,对于外资汽车巨头纷纷加入纯电动车市场,特斯拉实现国产并交付,比亚迪还能实现“王者归来”吗,时间很快将给出答案。
不仅戈恩出逃,近十年季度财务首现亏损,日产汽车如何自救?
文|凌清?图|车宇世界、网络
温馨提示:车宇世界,被网友称为车圈老干部,只做最真实的车评。 有问题,来投稿,我们本年度开通车主来稿栏目,欢迎各位车主交流。 每周,车宇世界会推出不同车型文章,为大家提供购参考。
对于日产汽车来说,可以说流年不利,或者是遭遇“水逆”。 深陷前CEO戈恩出逃等事件中,日产汽车难以自拔。 而近期的财报显示,其利润率也下滑严重。 应该说,对于日产汽车来说,这真是多事之秋了。
利润率从3.7%下滑至0.7%,日产汽车近10年首次季度亏损
对于日产汽车来说,目前财务状态的持续低迷,无疑是最主要的困境之一。 根据其发布的最新的前三财季财报显示,2019年4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日产汽车净收入为7.5073万亿日元,同比下滑12.5%;经营利润为543亿日元,同比下跌82.7%。 与此同时,其经营利润率下滑至0.7%,而在上一财年同期,其经营利润率则为3.7%。 至于净收益,则下滑更为严重,仅为393亿日元,同比下滑87.6%。
值得注意的是,2019财年第三季度,日产汽车出现了近10年来的首次亏损。 数据显示,2019年财年第三季度,日产汽车的净收入相比去年同期下滑17.8%,下滑至2.504万亿日元。 经营利润则同比下滑78%至227.35亿日元,净亏损260.9亿日元。
事实上,2019财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日产汽车的财务状况一直呈现下滑趋势,而且下滑幅度很大。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其净利润为64亿日元,同比暴跌94.5%;第二季度,其净利润为300亿日元,同比下滑70%。
而在第三季度,这种下滑状况不仅没有得到好转,日产汽车还在近10年,首度出现了亏损的状态。
应该说,持续低迷乃至亏损的财务状况,是当前最为困扰日产汽车的问题之一。 以至于,其新任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Uchida)表示,“如果公司的财务状况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那么日产汽车或将进行更为深入的成本削减计划。 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日产汽车当前的财务状况之严峻。
全球销量下滑8.4%,中国市场或成救命稻草,但是并不乐观
毋庸置疑,对于日产汽车来说,中国车市目前是其最大的单一市场。 而且,2019年的销量数据表现,在日产汽车的全球主要市场中,中国汽车市场的状况,堪称最好的一个。 数据统计显示,2019奶奶日产在汽车在中国销量为154万辆,相比去年同期下滑1.1%。
而同期,日产汽车全球销量达到了518万辆,同比下滑幅度则达到了8.4%。 其中在欧洲市场,其销量为辆,同比下滑幅度达到了17.2%,至于美国市场同比下滑9.9%,日本本土市场则下滑7.8%。 显然,在全球主要销售市场中,中国市场成为日产汽车表现最好的一个区域。
在一定意义上,这对于处于困境中日产,无异于救命稻草。 但是,中国市场或许并不能救日产汽车出泥淖。
一方面,目前中国市场由于受到特殊情况的影响,目前遭遇到非常大的大家。 1月份,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创下了近年来的新低。 在这种情况下,日产汽车也受到了影响。 就拿其在华的主力东风日产来说,1月份销量数据显示,其在华销量相比去年同期下滑10.9%。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汽车销量,更不容乐观。 日产汽车,恐怕更要深陷泥淖。
另一方面,日产汽车在华品牌溢价和品牌形象下滑,产品问题困扰中国消费者。 毋庸置疑,相比本田、丰田,日产目前在华汽车销量,主要靠着较高的终端优惠获得。 其中,经典轩逸这种低端经济车,有发挥着主力担当的作用。
且不说高端品牌英菲尼迪步履维艰,就拿中级车日产天籁、奇骏等车型来说,目前在华销量也并不尽如人意。
其三、日产汽车在华口碑受到影响,轩逸、天籁经常登上车型投诉榜单。 对于日产汽车来说,在华不乏热销车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日产轩逸、天籁、奇骏、逍客等车型,均是车质网发布的车型投诉榜单上的常客。 其中,CVT变速箱问题,更是困扰中国消费者。
就拿日产奇骏来说,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排气管故障、CVT变速箱缺陷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结语:
对于日产汽车来说,财务低迷乃至亏损、全球销量下滑等问题,或将继续困扰它。 尤其是在当前中国车市也遭遇到打击之际,对于日产汽车,更是雪上加霜。
或许,日产汽车缓解财务状况的方式,更多的只能依靠削减成本等来实现。
声明:本文为车宇世界运营部原创文章,凌清审阅,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 车宇世界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本文拒绝任何形式的抄袭、改编等行为,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爱车,就来车宇世界,您的专属选择。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