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数字资产性能新趋向 华检医疗与HashKey战略协作圆桌论坛 (数字资产公链是什么)
2025年8月11日,华检医疗(01931.HK)与HashKey集团在香港中环买卖广场3期14楼举行全球战略协作签约仪式暨华检医疗全球增强版以太坊(ETH)金库战略更新公布会。活动时期,一场以"全球数字资产性能浪潮:通常与展望"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吸引了众多行业内外人士的目光。
论坛集聚了学界、资产机构以及行业通常的声威专家,包括香港科技大学金融研讨院助理院长唐博教授、国际研讨部担任人/首席微观战略师成亚曼女士、华检医疗集团首席战略官Gary Deng先生、HashKey Group首席剖析师丁肇飞先生和HashKey Chain初级商务经理Yuyi先生。他们围绕数字资产性能这一热点议题,讨论了数字资产性能的趋向、投资机遇和对传统资产性能格式的影响。
以太坊的战略价值
论坛伊始,唐博教授从全球资产性能趋向动身,深化剖析了以太坊(ETH)作为新型企业贮藏资产的终年价值潜力。他指出,以太坊在比特币基础上介入了自动合约性能,其生态网络的生动度经过以太币得以表现。唐博教授以为,以太坊的战略意义体如今三个方面:一是其在供需相关下的稀缺性或许使其具有贮藏价值;二是随着开发者和经常经常使用者的介入,其网络效应会推进价值升高;三是稳如泰山币和理想全球资产()的合规化展开将为其介入更多价值。他强调,以太坊的终年价值在于其能够支撑更多与实体经济相衔接的场景。
上市公司性能数字资产的考量
成亚曼女士从港股市场资深观察者的角度,分享了上市公司性能数字资产时要求思索的要素。她指出,数字资产在全球资产性能中的关键性日益凸显,目前全球已有250多家企业地下持有数字资产,其中约200家将其列入资产负债表。成亚曼女士提到,监管环境是上市公司性能数字资产时的首要思索要素,不同国度和地域的监管政策存在差异。她还强调,数字资产与其他资产的相关性是上市公司要求关注的中心疑问,这相关到数字资产能否能够真正成功风险分散和资产性能多元化。
企业性能ETH的实质价值
Yuyi先生聚焦于技术层面,论述了企业性能ETH的实质价值。他以为,企业性能ETH关键体如今四个方面:一是取得灵敏收益负载,以太坊质押可带来稳如泰山的收益;二是成功资本运营杠杆,企业可经过筹集资金置办ETH,从而在链上启动更多行为;三是失掉进入链上金融入口的通证,以太坊生态庞大,购入ETH相当于取得通往未来链上金融全球的通行证;四是丰厚企业资产性能,目前已有约40亿美元的ETH被上市公司披露在其资产性能中。
华检医疗的决策环节与中心优点
Gary Deng先生分享了华检医疗贮藏数字资产的决策环节以及ETH相比其他资产的中心优点。他指出,华检医疗在决策环节中首先思索合规性,香港稳如泰山币条例的失效为战略制定提供了合规基础。其次,战略更新与既有战略及业务的契合度也是关键考量。华检医疗努力于推进知识产权的收买和全球资本化,构建全球首个医疗创新药知识产权RWA买卖生态,这与以太坊生态高度契合。此外,以太坊的生态优点、市场前景以及外部共识也是华检医疗选择以太坊的关键要素。
买卖所的角色与服务
丁肇飞先生就HashKey Exchange作为持牌虚拟资产买卖所如何帮助上市公司安保、高效树立数字资产性能启动了论述。他提到,在安保性方面,香港合规买卖所规则买卖所2%的资产寄存在热钱包且全额,98%的资产寄存在冷钱包,其中50%也有保险,能够有效保证上市公司资产安保。在高效性方面,HashKey Exchange的深度流动性在全港合规买卖所中数一数二,资产性能简易性无须置疑。此外,买卖所还提供质押等链上相关服务,未来将为上市公司提供一整套完整的处置计划。
综合讨论
在综合讨论环节,各位嘉宾围绕"从机构投资者视角,以后哪些类别的数字资产更适宜上市公司作为资产性能选项"这一疑问展开了自在讨论。丁肇飞先生以为,关于上市公司而言,原生数字资产中只需比特币和以太坊值得性能,其他数字资产风险过高。Gary Deng先生强调,上市公司在选择数字资产时会关注流动性和资产安保性,同时也会思索数字资产与自身产业的契合度。成亚曼女士补充指出,数字资产与其他支流资产的相关性是上市公司和投资人关注的中心疑问,其相关到数字资产能否能够真正成功风险分散和资产性能多元化。唐博教授最后补充道,从资产性能多元化角度动身,比特币和以太坊区分代表着数字和数字,未来随着稳如泰山币和RWA的合规化展开,资产也将迎来高速展开,为数字资产性能提供更多选择。
此次圆桌论坛为与会者出现了一场关于数字资产性能的深度思想盛宴,各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数字资产性能的见地和通常阅历,为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在数字时代下的资产性能转型和创新提供了珍贵的参考和启示。
移动通讯系统与物联网融合架构的扁平化有什么优势
电信迷信 2010 年第 7 期1 引言 移动通讯最后的网络结构只为语音业务而设计,这一 时期,运营商 70%的创收都源于语音服务。 随着通讯技术 的不时更新和社会的不时提高,传统简易的语音业务已远 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在全全球范 围内迅速普及,各类新业务和新运行不时涌现,从而迫使 运营商由原来的只提供语音业务转向语音与数据业务并 行开展。 数据业务的高速开展给移动通讯行业带来了新的 产业形式。 但是,业务流量的激增也促发了新的疑问:互联 网 P2P 技术的运营形式以及物联网所引发的商业链等因 素的冲击对网络的承载才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流经移动 网络的数据流量突飞猛涨, 从而加大了设备投资与保养, 利润上升空间陡峭,这将造成每比特数据流所发明的价值出现负增长,增量不增收的局面使运营商沦为管道提供商 的危机进一步加大。 理想上,如何最大化地从单位比特数 据流中失掉最大利润是运营商最关心的,也是急待处置的 疑问。 为有效处置创收与本钱之间的矛盾,移动运营商纷繁 着手转型,尝试推出全业务运营,开拓有效的增收渠道。 从 技术层面看,移动运营商不只要在无线接口与无线传输上 有所打破,扁平化网络架构演进也是克制此矛盾的有效手 段之一。 鉴于此,本文简明回忆了3GPP、3GPP2 和 WiMAX 规范组织下的移动网络架构演进及其开展现状,着重讨论 3GPP 的 LIPA/SIPTO 架构和阿尔卡特朗讯的基于BSR 网 络架构。 2 移动网络架构演进现状 扁平架构的最关键目的是构建一个低时延和低本钱 的网络架构,与此同时,应用更少的设备,成功端到端 QoS 保证和稳如泰山的移动性支持。 在扁平化架构设计上,既要考网络架构的扁平化研讨不时是移动运营商十分关注的话题。 扁平化架构可以有效处置运营商所 面临的增量不增收的困境。 本文简明回忆了几大国际规范化组织在网络架构方面所做出的奉献 及其最新进度,并启动了剖析比拟。 关键词 网络架构;扁平化;基站路由器移动网络扁平化架构讨论 *徐 峰,严学强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摘 要研讨与开发* 2009 年国度严重专项:全 IP 宽带移动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 研讨43研讨与开发虑现有网络的投资报答又要思索彼此间的相互兼容。 2.1 3GPP 网络架构演进 3GPP 规范组织努力于制定第三代移动通讯及其未来 移动通讯系统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报告。 鉴于篇幅所限,本 小节关键讲述增强型3G 网络架构与 EPS 网络架构。 (1)增强型 3G 网络架构:Direct Tunnel (DT) DT 是一项增强的 3G 网络性能技术,它的目的是制定 出一个适宜于 HSPA 无线技术的低时延架构。 经过采用更 加优化的传输路途,DT 传输经常使用户数据流量能够绕过 SGSN 节点,更甚者 RNC 与 SGSN 节点被同时绕过,使所需 的数据链路数量进一步增加,从而提高传输效率,还可降 低运维本钱。 TR 25.999[1]提出了 3 种可行的备选方案,具 体引见如下。 · 保管 RNC 的 DT 架构:用户面的流量途经SRNC 节 点并绕过 SGSN 节点直接到 GGSN 节点, 而控制面 则仍需经由 SGSN 节点成功。 这种形式对现有网络 的破坏性最小,与以后的技术最兼容,但它仍没有 彻底去除 RNC 节点。 · 保管 RNC 控制面的 DT 架构:RNC 的控制面性能继 续保管上去,可以独立于用户面独自启动更新。 用 户面可绕过 RNC 节点,有两种成功途径:一种是基 站节点经过 SGSN 和 GGSN 树立 IP 通路;另一种是 基站节点直接与GGSN 树立 IP 通路, 这种方式效 率较高。 · 取消 RNC 节点的 DT 架构:RNC 性能完选集成到基 站节点,基站节点与中心网中的GGSN 有直接的用 户面衔接,SGSN 节点用于控制面继续保管。 基站节 点之间可成功互通。 理想上,这种结构设计比前面 两种形式更接近3GPP R8 版本中的 EPS 架构。 (2)EPS 网络架构 迫于 WiMAX 等移动通讯技术的竞争压力, 并继续保 证 3GPP 系统在移动通讯范围的技术和规范的竞争优势, 3GPP 规范组织于 2004 年启动了常年演进(LTE)和系统架 构演进(SAE)两小气案的规范任务。 LTE(即 EUTRAN)与 SAE(即 EPC)组成演进的分组网 络,整个系统命名为EPS。 EPS 成功了移动通讯范围在3G 之后的一次性阶段性反派,经过引入一些全新的技术思绪和设 计理念,大大优化了移动通讯系统的通讯才干。 相比 2G/3G 网络,EPS 是进一步扁平化的架构, 它将 Node B 节点与 RNC 节点融合为单一的eNode B 节点,完全取消了 CS 域,同时进一步增强了IMS 域对整个网络的业务控制才干,提 供一个全 IP 化的分组中心网, 可支持 3GPP 的 UTRAN、 GERAN 的接入和非 3GPP 的 WLAN、WiMAX、cdma2000 的 接入[2,3]。 2.2 3GPP2 网络架构演进 3GPP2 组织成立于 1999 年 1 月,也是一个努力于第 三代及其未来通讯系统规范制定的协作组织。 目前, 3GPP2 关键担任 cdma2000 规范化任务及演进架构的标 准制定。 对比 3GPP2 的 2/3G 架构,UMB 网络不再要求 BSC 集 中控制实体。 eBS 将传统 BS 和 BSC 的性能以及 PDSN 的 某些性能融于一身,使网络部署更为简易,AGW 为用户提 供了与分组数据网的IP 衔接点。 UMB 系统应用高度创新 的扁平化网络架构,简化了网络接口设计,从而易于成功 网络扩展。 由于种种要素,3GPP2 没有依照预订的UMB 方案演 进,而 UMB 也已成为历史,但是它的设计理念却是反映未 来网络开展趋向的典型代表之一。 目前,全球主流 CDMA 电信运营商都确定未来向LTE 网络演进的方向迈进。 当无 线侧部署 LTE 之后,中心网肯定会部署 EPC,现有 CDMA 接入网也会逐渐演进并接入到EPC 中心网当中。 现阶段, 3GPP2 网络与 EPS 网络之间的良好互通是成功CDMA 网 络成功演进到 EPS 网络的关键。 2.3 WiMAX 网络架构 WiMAX 技术是以 IEEE 802.16-2004 和 IEEE 802.16e2005系列规范为基础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具有性能强、 效率高和本钱高等特点。 WiMAX 作为一种面向最后一公 里接入的规范,具有关键的理想意义与战略价值。 WiMAX 规范虽然制定时期不长,但是产业化开展十分迅速。 2007 年 10 月 19 日,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同意了无线宽带 技术 WiMAX 成为 3G 规范, 标志着 WiMAX 也正式成为 IMT-2000 家族的一名成员 , 与 WCDMA、cdma2000 和 TD-SCDMA 并列, 成为 ITU 的全球 3G 规范。 与 3GPP 和 3GPP2 组织的 3G 系统相比,WiMAX 架构的繁复性部分因 素是由于 WiMAX 是更新的技术,在开发环节中吸取了3G 的很多阅历经验, 不存在任何反向兼容疑问或许遗留包 袱。 WiMAX 网络的加快部署和良好的特性对3GPP 来说是 极大的应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WiMAX 在移动网络架构扁 平化环节中担当助推力的角色。 WiMAX 承载链路中关键包括基站和ASN-GW,两者一44电信迷信 2010 年第 7 期起构成 ASN 架构。 基站通常属于物理设备,成功物理层与 MAC 性能。 ASN-GW 往往是一个独立的设备,作为执行点 和决策点,它既可支持承载面又可支持控制面性能,担任 提供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的IP 衔接。 控制性能关键包括移 动性控制、计费和认证,或许还包括 RRM;承载性能关键 包括用户面转发、战略执行和信息包检测等方面。 WiMAX 论坛网络任务组提供了3 种 ASN 形式,如 图 1 所示[4],参照 RRM 的处置方式来定义。 · 形式 A:RRM 由基站和 ASN-GW 分摊; · 形式 B:ASN 集成到基站中; · 形式 C:RRM 集成到基站中,ASN-GW 独自设置。 形式 C 是一种包括独立基站和ASN-GW 节点的散布 式架构,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种备选方案。 在这种形式中, 由于 RRM 性能融入基站节点,ASN-GW 产品的市场对非 无线设备供应商关闭了,尤其是 IP 网络设备供应商。 这种 开放性可以促进供应商之间的创新和良性竞争,与以后的 3G 网络构成鲜明对比。 目前,3G 网络中由于基站和无线控 制器亲密集成,彼此关联度很高,因此运营商不得不从一 家供应商那里购置RAN 设备。 虽然 WiMAX 论坛以为不值得为了细化RRM 而参与 复杂性,但仍有多家大型供应商基于性能优势而支持形式 A———这种结构最接近3G 中采用的传统 RNC 理念。 形式 B 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结构,它将基站和 ASN-GW 融为一体,是一种更散布式的架构。 针对形式 B 业界还处于讨论环节当中, 已有研讨人员建议未来WiMAX 网络架 构应朝向这一形式开展。 3 种 ASN 形式的比拟见表1 。 2.4 现有网络架构的总体特征 纵观上述三大规范组织下的网络架构演进路途,我们 可以发现从 EPS 到 UMB 和 WiMAX,一切提议的无线系统 都是基于扁平化网络架构的,如图 2 所示。 虽然各个规范 组织存在根深蒂固的利益疑问,而关于网络终究应该是什 么样的,看法还是比拟分歧。 从实质上说,在用户面,移动 网络正朝着一个基本上是双节点的架构转变———基站和 接入网关。 以后提出的扁平网络架构在详细的实施方法中 尚存在一些差异,但大部分都很相似。 微观角度来看,这种相互相似的通用网络架构(如图 3 所示)关键包括基站节点、移动性控制节点、接入网关节点 (AGW),性能描画如下。 · 基站节点:作为接入网中心设备,关键担任无线资 源控制、加密、头紧缩和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相关 性能; · 移动控制节点:关键担任包括会话控制和移动性管 理在内的一切用户面与控制面信令控制; · AGW:作为中心网的关键和移动安靠节点,担任数 据的会聚、授权及战略控制等性能,并为基站节点 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络树立IP 衔接。 常年以来, 中心网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都捆绑在一表 1 3 种 ASN 形式比拟 形式分类 模块描画 优势 缺陷 形式 A 集中式平台,RRM 由基站和 ASN-GW 分摊 支持软切换 基站和 ASN-GW 供应商之间很难兼容 形式 B 散布式平台,基站和 ASN-GW 集成 小规模实施简易且本钱较低 大规模实施本钱较高且复杂 形式 C 散布式平台,RRM 在基站中,独立的ASN-GW 更易于采用不同供应商的基站和 ASN-GW 软切换难度大,基站之间要求传输信号45研讨与开发起,即每一种无线接入技术都有各自的中心网技术,这种 闭塞的方式不利于网络的常年开展。 通用的架构思想可使 无线接口演进(基站)和中心网演进相分别,采取一种可以 把多种无线接入融入到一致中心网中的方法,最大化地发 挥各自优势,甚至像即插即用那么简易。 3 LIPA/SIPTO 网络架构 面对迅猛增长的业务和数据流量,移动运营商面临的 压力也越来越大。 依照现有的网络设计思绪, 用户访问 Internet 的数据包需经过移动网络的各个中心网网元,甚 至两个相距较近的终端之间的通讯都要求将信息保送到 中心网外部再前往到通讯另一方。 这种做法的优势是不用 变化太多已有网元和接口协议,但将消耗少量不用要的传 输费用,也相同参与了网络的担负。 实践上,从运营商角度 来说, 这部分流经中心网和回程网上的信息是额外担负。 为缓解以后不堪重负的网络, 并有效地降低传输本钱, 3GPP 规范组织在 Release 10 中提出了本地 IP 访问 (LIPA)和选择性 IP 流量卸载(SIPTO),依据运行场景大致 分为 3 种[5]:· LIPA:面向家庭基站子系统的家庭/企业本地 IP 网 络访问; · SIPTO:面向家庭基站子系统的流量卸载(如互联网 流量); · SIPTO:面向宏蜂窝网络(针对 3G 与 LTE 网络)的 流量卸载(如互联网)。 LIPA 网络架构如图 4 所示,在传统网络设计思绪中, 终端用户假设要访问家庭/企业外部网络的电话、打印机、 电脑等 IP 设备, 数据要求传送到中心网处再前往到本地 网络(图 4 中实线所示)。 数据要求两次流经回程网,从而 占用少量网络资源。 而 LIPA 的提出是使传输数据不用迂 回至中心网,而经过本地基站和网关直接抵达目的地(虚 线所示),从而成功传输途径的优化设计。 SIPTO 网络架构如图 5 所示,IP 数据的途径从家庭基 站/宏基站和本地网关(L-GW)中转外部 Internet,无需经过 中心网设备(虚线所示所示)。 LIPA/SIPTO 的引入不只是业务的驱使,也是网络开展 趋向的表现。 从用户角度思索,LIPA/SIPTO 是一种网络优 化设计方案, 使网络架构向扁平化方向又迈出了关键一46电信迷信 2010 年第 7 期步。 由于传输途径的优化,LIPA/SIPTO 可以减轻中心网负 担,降低传输费用,克制增量不增收的矛盾。 同时,数据包 转发途径的大大缩短也能降低传输时延,进一步提高了用 户业务体验。 但是,LIPA/SIPTO 还处于研讨阶段,在以后大 规模成功环节中,将面临许多疑问,上方列出几方面疑问 启动简明讨论。 (1)计费 移动业务 IP 化的趋向下, 计费疑问和网络的服务质 量不时是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好的计费战略可以为运营商 带来更多的利润,并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网络差异化服 务。 网络架构的变化要求在计费战略的成功上引入新的特 征。 LIPA/SIPTO 假设仍坚持采用灵活战略机制,则中心网 PCC 决策节点(如 PCRF 节点)要求与每个本地网关对接 并启动战略控制,并且与它们也相距甚远,因此,家庭/企 业网络的庞大数量将造成这部分开支极大。 目前,普遍认 可的观念是对 LIPA 与 SIPTO 数据流量启动态态战略控 制。 在 LIPA 架构中,由于用户面数据流量传输仅仅出现在 本地外部网络,并没有占用中心网和回程网资源,传统的 按流量/时期计费方式很或许并不适宜, 而采用包月手腕 或许更能为广阔用户所接受。 SIPTO 数据流量虽然无需迂 回到中心网,但仍将占用回程网资源。 网络部署初期不用 对流量启动精细化控制, 按流量/时期等集约型控制更利于 SIPTO 加快运行。 当未来网络真正开展成熟并且资源非 常丰厚之时,可以逐渐将集约型的静态战略转移到精细化 的灵活控制机制中。 (2) 本地网关安排 目前主流观念有两种:L-GW 与基站节点合设,L-GW 与基站节点独自设置。 家庭网络中,可以思索将两部分合 并为一个物理实体,当然这将参与家庭基站的本钱。 企业 外部网络可思索将两部分独自设置从而有效保证业务连 续性, 一个 L-GW 同时支持多个基站节点也利于本钱控 制。 而关于宏蜂窝网络,在 UMTS 系统中,一个 RNC 节点 分管多个基站节点,可以思索本地网关与RNC 节点合设; 而在 EPS 网络中,由于 RNC 节点取消,eNodeB 的掩盖范围 也相对增加,假设将本地网关内置在eNodeB 中,这将造成 频繁的切换,这样反而有悖于SIPTO 理念。 因此,实践部署 时可思索在 eNodeB 节点之上的临近位置独自设置一个本 地网关,来控制多个基站节点。 (3)闲暇形式数据缓存与寻呼 在 EPS 网络中, 用户处于闲暇形式时,PDN 网络的下 行 IP 数据终止于 S-GW 节点, 从而触发对终端用户的寻 呼。 在 LIPA/SIPTO 形式中,下行数据能否要求缓存至本地 网关中要分以下两种状况: 假设本地网关支持 S-GW 功 能,可效仿传统 EPS 网络形式执行寻呼性能;假设本地网47研讨与开发关不支持 S-GW 性能,这部分数据流量要求回转至中心网 S-GW 节点, 由其触发寻呼性能并将数据再经由回程网送 至终端用户。 另外,关于 LIPA 形式,只要当用户身处家庭/ 企业本地网络时才可为LIPA 数据触发寻呼。 (4)PDN 衔接 传统网络中,在自动承载树立环节中网络侧为用户分 配 IP 地址。 当网络支持 LIPA/SIPTO 时,用户附着环节可同 时为其树立 LIPA/SIPTO 和 non-LIPA/non-SIPTO 方式的默 认承载,这样用户将失掉两个IP 地址,对同一个 PDN 可支 持同时启动 LIPA/SIPTO 数据传输和 non-LIPA/non-SIPTO 数据传输。 当然,LIPA/SIPTO 的设计环节中还有很多疑问要求关 注,如业务延续性支持、对固定回程网形成的影响等等,这 些话题都需在 3GPP 规范中逐一廓清。 4 BSR 网络架构 第三代 CDMA 系统中,RNC 和多个基站可以支持软 切换,从而为移动终端提供空间分集。 关于传统语音系统 来说,这尤为关键,由于空间分集可以抵消周期性衰落对 语音业务的负面影响。 软切换技术扩展了蜂窝系统的容 量,同时也成功了无缝移动性。 但是,支持软切换要求付出 较大的代价。 软切换下活动集中的基站必需坚持良好的同 步,否则信号分解将失败。 要成功基站同步,每个介入其中 的基站都要求一个消弭时延颤抖的缓冲区,该缓冲区的大 小与这些链路中恣意一条的估量最大颤抖值相分歧。 但时 延颤抖缓冲区在传输语音和IP 数据时表现出了相当长的 时延。 UMTS 和 cdma2000 等 CDMA 系统采用软切换来传输 数据,而更新的传输方式则又回到了采用CDMA 或 OFDM 数据信道的 TDMA 传输技术,如 HSDPA、WiMAX 等系统。 基站自行依据射频形态确定适宜的发送次数。 这也意味着 很难做到在同一时期内让多个基站发送一致信号, 因此, 这一技术不再采用软切换来传输数据。 另外,在移动性方 面,虽然保管了软切换活动集,但保管它的目的只是为了 提供多个基站和终端之间的射频同步,而不是为了下行数 据传输。 仰仗这些传输技术,支持下行软切换的必要性逐 步削弱了,因此,分层架构的蜂窝系统的必要性也相应地 削弱了。 理想上,扁平的蜂窝系统就足够了。 BSR 的扁平化 网络架构如图 6 所示。 2007 年,阿尔卡特朗讯率先推出的BSR(UMTS 产品)是贝尔实验室的创新性效果, 它将 3G 移动网络的关键组 件基站、RNC、SGSN 和 GGSN 集成在单一网元[6]。 仰仗贝尔 实验室的传统优势和BSR 产品线,阿尔卡特朗讯已成为这 一技术的抢先倡议者。 BSR 采用更为简易的移动IP 协议,提出将微移动(无 线承载重定位)与宏移动性(IP 移动性)严密结合在一同的 不丢包加快重定位设计思绪。 当一个第二层锚点(UMTS 中 的 RNC 性能) 从旧的 BSR 重定位到新的 BSR 时,IP 数据 流量经过三角路由转到新的BSR 上,防止丧失 IP 数据包。 三角路由将一直坚持运转,直到新的 BSR 曾经在归属代理 (home agent)重新注册它的转交地址。 图 7 所示为传统的层级化UMTS 网络和 BSR 网络在 架构方面的关键区别。 在图 7(a)中,参与一个新的 Node B 节点就必需改动RNC 和 SGSN 的性能, 并且或许要求扩 容。 与此相比,在图 7(b)中参与一个新的BSR 对其他节点 的影响很小,由于去除了网络层级,并且或许使时延和投 资支出同时降低30%还多。 另外,由于 BSR 是一个纯 IP 接 入设备,便于灵敏地成功网络扩容,具有良好的即插即用 特性,利于提供各种基于IP 的新业务。 值得留意的是,虽 然这些基站路由器集成了接入网和中心网的性能,它们仍 然遵照规范,继续支持手机所要求的RNC、SGSN 和 GGSN 性能。 现如今市场上的产品普通不针对主流的宏蜂窝基站 运行,它还尚未对市场形成庞大影响,但是这一产品理念 正在影响着未来移动网络架构设计方面的决策。 48电信迷信 2010 年第 7 期5 完毕语 本文简明回忆了移动网络架构的演进。 扁平化的架构 增加了网络分级,进一步精简了网络节点,网络部署和网络 保养愈加简易, 传输时延也进一步降低, 利于优化用户体 验。 与此同时,可大大降低投资并为移动运营商提高创收。 可以看出, 移动网络架构不时朝着扁平化方向开展。 但是,最终的全扁平化又将出现出什么特征,以后的 EPS 架构距离全扁平化终点究竟还有多远,未来一致的全扁平 化网络如何顺应数据业务时代不同运行(如 P2P、云计算、 M2M)的特征,都是值得进一步研讨的疑问。 参考文献1 3GPP TR 25.999.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HSPA) evolution2 3GPP TS 23.401.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enhancementsfor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E-UTRAN) access3 3GPP TS 23.402.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non-3GPPacceses4 Semin Sim, Seung-Jae Han, Joon-Sang Park, et al. Seamless Communications Magazines, 2009, 6(6): 142~1485 3GPP TR 23. 829. Local IP access and selected IP traffic offload6 Bauer M. The UMTS base station router. Bell Labs Tech J,2007,11(4): 93~111[作者简介] 徐峰,博士,现就职于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研讨方向为无线空时编码技术、 协作通讯技术和扁平化IP 网络架构等;严学强,博士,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网络战略副总 监,关键研讨网络性能剖析、IMS/FMC、网络转型等。 Study on Flat Architecture for Mobile NetworkXu Feng, Yan Xueqiang(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Shanghai , China)Abstract Mobile operator has been showing much concern for the topic of research on flat network architecture. Flatarchitecture can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dilemma involved by traffic increase without corresponding revenue increase. This paperbriefly reviews the works in the area of network architecture contributed by several major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organizations, and their latest progress. Key words network architecture, flat, base station router (BSR) (收稿日期:2010-02-01)49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