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又将有大举措 长安汽车朱华荣访问任正非 (双方大有新变化打一字)
8月9日晚,董事长朱华荣发微博走漏,他于8日前往深圳,访问了华为开创人任正非,并围绕产业竞争态势、未来竞争格式等话题启动了深化交流。
朱华荣在文中称,任正非不只就长安汽车和阿维塔品牌的展开提出了针对性、指点性意见,还展现出“视野、格式、睿智、热情”,让他深感敬仰、收获颇丰。访问时期,他还与徐直军、余承东等高层启动了沟通。
就在不久前的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正式挂牌成立,朱华荣兼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这家新央企由原中国实施分立而来。长安汽车集团也因此成为继中国一汽、西风汽车之后的第三家汽车央企。
通常上,华为与长安汽车已树立多层次的战略协作相关。
2019年1月,双方成立“长安-华为结合创新中心”,在L4级智能驾驶、5G、C-V2X等前瞻技术范围展开协作。
2020年,结合推出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阿维塔,首款车型集成华为智能驾驶与座舱技术。
往年5月,华为“二公主”姚安娜也低调入职了阿维塔,成为阿维塔第1001号共创员工。据悉,姚安娜入职今天,朱华荣亲身应付并全程陪同欣赏消费线,待遇颇为特地。
业内人士剖析,此次朱华荣访问任正非,面前折射出长安汽车与华为在智能电动车范围的继续协同与深度绑定。在新一轮智能化和全球化竞争中,双方如何借助技术、品牌与,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值得关注。
华为车BU迈出独立第一步,未来会怎样?
撰文/ 吴 静
编辑/ 张 南
设计/ 琚 佳
2023年8月27日,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访华。 就在她要分开中国的前一天,8月29日半夜,没有召开任何官方发布会,5G版华为Mate60 pro手机突然宣布正式出售,并立刻成为热销爆品。
你可以将之看作是华为掌门人任正非借助大势的一场成功营销,但它确实是一个十分惊人的信息。
华为从2018年遭到美国片面制裁,5G芯片已惨遭断供,华为手机业务危如累卵,原先滞销的机型只能提供4G芯片。 为此,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余承东不得不靠华为智选车业务来挽救华为的手机渠道,他自己也逐渐掌舵华为智能汽车处置方案BU(简称华为车BU)。
但是,余承东口中“遥遥抢先”的华为5G手机mate60 pro,它的横空出生,它的弱小性能和冷艳体验,意味着国产麒麟9000s处置器曾经横空出生,打破了中国无法能凭一国之力搞定芯片全产业链的说法。
这引发的国人自豪感为华为智选车业务带来了庞大流量和信任,问界系列可以说妙手回春。
2023年9月12日,问界新M7系列正式上市。 9月25日,华为召开春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余承东自豪宣布,问界新M7上市以往日均订单量打破1500辆。
此前,2023年7月,包括M7和M5在内,问界汽车销量仅为4240辆,环比下跌25.19%;
2023年8月,问界M7销量为988辆,问界M5的单月销量为2234台。
虽然问界新M7系列售价24.98万-32.98万元,相较老款起售价下探7万元,但普通来说,改款车降价销售,销量也绝无法能大红大紫,但是问界新M7系列做到了。
2023年10月,AITO问界系列交付新车辆,其中问界新M7交付新车辆,单车型单月交付破万,创历史新高,问界全系10月大定到达辆。
余承东在华为召开春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还表示,与奇瑞汽车协作的新车,也就是与华为智选车业务首款轿车——智界S7正式亮相,将于2023年11月下旬正式上市。
与此同时,全景智慧旗舰SUV问界M9,方案将于12月正式发布。 余承东再次喊出,“问界M9是1000万元内最好的SUV”,并称“问界M9是马路上能看到的最弱小的SUV”。
余承东可谓一扫先前的阴霾。 汽车商业评论此前得知,鉴于华为智选车业务长达一年的颓势,华为一年前就曾经末尾谋划出售车BU,而买家之一就是长安汽车。 但是又鉴于问界系列车型的再次热销,这一出售方案或许搁浅。
孰料,几天前,“网传长安汽车入股华为车BU”的信息在网络上发酵。 然后,2023年11月26日下午,长安汽车正式宣布,公司于25日在深圳市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签署《投资协作备忘录》。
依据备忘录,华为拟将智能汽车处置方案业务的中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长安汽车及关联方将有意投资该公司,并与华为共同支持该公司的未来开展。
本次买卖长安汽车及其关联方拟出资失掉目的公司股权,比例不超越40%,详细股权比例、出资金额及期限由双方另行商议。
这也就是说,华为真的要出售车BU了,或许换句话讲,华为车BU将末尾独立。
作为华为旗下独一盈余的业务,2019年6月,华为车BU正式成立。 彼时,华为车BU的定位是要做“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博世”,但是不时以来,盈余严重。
余承东在2022年7月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曾讲到,华为车BU业务1年要求花掉十几亿美元,直接投入7000人,直接投入超越1万人,其中70%研发人员都在研发智能辅佐驾驶上。
余承东也十分直白地表达过华为自己推进车BU业务的困难和无奈。 他说:“新权利车企不太或许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他们为了市值,为了自己的控制点各方面,都不会选择我们。 国际的巨头们,由于华为被制裁,也不会选我们。 传统车企中,假设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我们。 ”余承东直言华为在智能汽车范围成功商业闭环面临应战,“这两年我们很多协作被分开,包括奔驰、群众,甚至特斯拉和美国的一些车企等。 ”
但是,华为智选车形式为车BU翻开了一条或许的开展通道。 余承东除了选择赛力斯,还确定了与奇瑞、江淮的协作。 华为与江淮将消费单价百万元以上的汽车产品。 这等于开启了华为的新造车形式。 赛力斯的一度火爆更让人决计大增。 但是随后的低迷则让华为下决计出售车BU。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最近几个月问界系列的热销没有挽留住华为车BU,反而让华为参与了谈判的筹码。 而且,华为车BU赋能的长安旗下高端品牌阿维塔12也末尾热销。 显然,当下车BU的估值与一年前相比,就曾经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了。 可以说,从时期点来看,当下也是华为车BU“单飞”的最好机遇。
端倪实践出如今2023年华为召开春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之前。 9月22日上午,华为官方正式更新控制层信息,余承东曾经从车BU CEO交流成了车BU 董事长。 这意味着他在车BU的退后一步。
此次华为与长安签署有关车BU投资协作备忘录,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强调,车BU的独立真正实行了“华为不造车”的承诺。 他说:“华为坚持不造车,而是发扬自身ICT技术优势和营销才干,协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我们会继续实行对客户和同伴的承诺,共同推进汽车产业的崛起。 ”
余承东签约后表示:“我们不时以为,中国要求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介入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 我们与长安深化协作,同时还会与更多战略同伴车企一同携手协作,不时探求开放共赢的新形式,共同抓住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机遇,成功我国汽车产业崛起的梦想。 ”
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在签约后的讲话也标明会有更多车企参与车BU。他说:“长安汽车与华为双方发扬各自优势资源,并与战略同伴车企携手,深度协同和战略协作,将减速智能化技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这也就是说,华为设立股权开放的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处置方案独立公司,未来会有多家车企入股。 这些车企首当其冲的是华为智选车的同伴。
2023年11月26日早晨,赛力斯发布声明称,华为车BU本次战略调整,不影响双方常年的战略协作同伴相关,不影响对赛力斯的零部件供货相关,不影响为 AITO 问界车主和潜在用户继续提供产品和服务。 目前赛力斯已收到关于共同投资目的公司,共同介入打造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的约请,公司正积极论证介入投资与协作的相关事宜。
汽车商业评论以为,这预示着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同等伴都有或许成为这个新平台的投资人。 不只如此,随着更多车企入股华为车BU,最终,华为在其中的股份占比有或许降低到零,从而防止外部政治环境的险峻。
更大的结局还包括,未来或许还有非车企同伴成为原先华为车BU的单一大股东,从而能够进一步参与它的独立性和可继续性。 否则,虽然这个协作形式先有技术实体、再构成行业平台,还有资本纽带,打破了国际企业以前在发起机、变速箱上搞过的联盟的局限,但假设不能有一个理想上的非整车企业大股东,就很难有效运营。
有理由置信,随着这次车BU末尾从华为独立、其他车企注资参股,新公司将成为汽车行业的智能化技术平台,“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博世”真正末尾成形。
汽车商业评论以为,这让华为车BU真正成为一家独立的第三方技术供应商,其结果是多赢,既处置华为巨额投入的可继续疑问,又处置主机厂协作时对“灵魂”疑问的担忧。
华为坚决不造车,但有比造车更大的野心
导语:华为“不造车”的决计,无疑让很多等候华为牌汽车的群众感到绝望。 但在这一表象面前,华为其实有着更大野心,就是在车企减速向“新四化”迈进的时代浪潮下,其要扮演支撑众多车企转型更新的面前巨人。
张军智?|文
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领军企业。 二十多年以前,像戴尔、惠普、康柏、联想、宏碁、东芝这样的电脑公司,正是领时代风骚的企业,但是在电脑制造业逐渐式微后,人们发现电脑普及浪潮中的最大赢家并不是这些电脑公司,而是其面前供应商,比如研发软件系统的微软、制造CPU的英特尔、提供GPU的英伟达……
十多年以前,手机产业进入智能机时代,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红极一时,但是如今人们都知道,能提供手机系统的谷歌、能消费顶级CPU的高通、能制造OLED屏幕的三星,要比大少数的手机企业有价值得多。 它们才是众多手机企业面前的巨人。
如今,一个比电脑、智能手机体量更为庞大、触及的技术更为复杂,前景更为宽广的产业,也踏上了时代的浪潮,它就是新动力汽车产业。 在浪潮之巅的新动力车企,往年个个红的发紫。 成立仅17年的特斯拉,虽然年销量不到丰田汽车的三十分之一,支出缺乏丰田的十分之一,其市值却简直相当于丰田、奥迪、戴姆勒、通用四大车企市值总和。 成立仅6年的蔚来汽车,市值一度位居车企全球第四,中国第一;小鹏汽车的市值一度也逾越老牌互联网企业网络……
作为中国最具科技实力的龙头企业,华为承载了国人在很多产业中的梦想。 或许是由于这种要素,近年来,关于“华为造车”的言论时有传出,特别是10月30日,华为年度旗舰智能手机Mate40上市发布会中,华为宣布了智能汽车处置方案品牌HI的成立,更是让这种言论甚嚣尘上。
但关于这样的言论,华为坚决表示否认。 在近日任正非签发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控制的决议》中,特别用粗体文字强调,“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协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为了强调“不造车”的决计,文件中载明,“以后谁再建言造车,搅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觅岗位”。 文件的末尾显示,这份文件有效期为3年。 显然,不只仅是普通群众,包括华为外部很多人都希望华为进军汽车制造范围。
华为“不造车”的决计,无疑让很多人感到了绝望。 但在这一表象面前,华为有着更大野心:在车企减速向“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迈进的时代浪潮下,华为要扮演众多车企转型更新面前的巨人。
而且这样的“野心”曾经进入到实施阶段。 10月份的广州车展前,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宣布,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一同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11月20日,沃尔沃发布了首款搭载HMSforCar华为智慧车载处置方案的新车——沃尔沃XC40RECHARGE,该车的车载系统集成了华为运行市场、华为快运行、华为智慧助手等服务。 11月27日,北汽新动力副总经理、ARCFOXBU总裁于立国泄漏:“我们和华为结合打造了ARCFOX极狐最新款产品HBT。 新车搭载3颗96线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3个超声波传感器,华为提供的芯片算力到达352万亿次每秒。 ”
如今,华为正越来越频繁地登上汽车资讯,越来越多地为车企提供助力。
华为智能汽车处置方案品牌HI,正是华为助力车企更新的载体。 华为智能汽车处置方案BU总裁王军所说,“HI带来全栈智能汽车处置方案,我们承袭华为三十年的技术积聚,和汽车行业深度融合,并追求跨越式技术开展,成功抢先与逾越。 ”
华为的目的是让HI品牌成为汽车行业“要素品牌”的代表,被各大车企普遍采用,车内用华为的技术,车身印上HI品牌的LOGO,给予车企品牌加持、背书。 同时在HI品牌的赋能下,消费者也能够信任华为的科技,信任与华为协作的车企,信任华为和车企共同“造”的车,以及共同“打造”的“品牌”。 “新车型经常使用车企的品牌,HIlogo将在车身上出现”,王军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信息与通讯技术),协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 由于ICT是华为的强项,传统车厂的弱项,华为由此切入,以做增量业务为主,阻力小,协作空间大。
资料显示,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处置方案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讯架构,以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5大智能系统,还有目前运行较少的激光雷达、AR-HUD等智能化部件,简直涵盖了汽车智能化的一切范围。
HI的技术实力如何?应该说十分深沉。 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控、车云,都触及到少量软件和算法。 而华为在无线范围和人工智能范围积聚了少量软件、算法的人才与阅历。 最近华为的智能驾驶,取得了德国莱茵T?V集团颁发的《ISO:2018性能安保认证设计阶段确认函》,这是业界首个经过ASIL-D性能安保评价的高阶智能驾驶全栈系统,而且不同于以往在高阶智能驾驶范围只针对控制流程的简易认证,此次安保评价是针对产品自身的完整认证,打破了传统规范认证范围。
在操作系统上,华为的鸿蒙车机OS是独自为汽车开发的操作系统,包括鸿蒙座舱系统HOS、智能驾驶系统AOS、智能车控系统VOS。 数据运行更是华为的强项,王军举例:“假设把电池的数据剖析、计算之后,(电池事故)我们如今目的是5分钟提早预警,我们年底的目的是做到提早一天预警。 ”
另外像智能驾驶的关键设备激光雷达,华为的目的本钱是做到200美元甚至100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元、650元),而市面上的激光雷达动辄高达上万美元。 听说华为激光雷达曾经成为了主机厂抢购的爆品。 假设一切顺利,仅这一项就能改动全球智能驾驶落地进程,甚至智能驾驶技术格式。
目前,华为与车企的协作形式有三种:第一种,做传统的Tier1,直接给车企提供激光雷达、ARHUD等智能化零部件;第二种,基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三大计算平台以及AOS、HOS、VOS三大操作系统,给OEM提供平台化业务,供OEM与第三方协作同伴启动高层的运行开发;第三种,为客户提供全栈的HI品牌处置方案,车型上会打上HI品牌标识。 据悉,最早有HIlogo的车型将在2021年底面世。
王军曾向媒体提供过一组数据:“当汽车智能化水平每提高1%,全球汽车零部件(除美国市场外)市场空间或许就会扩展33亿美元;假设智能化水平和电动化水平同时提高1%,整个汽车零部件的空间就会扩展60多亿美元。 ”而目前车企大少数的车企,智能化和电动化征程才刚刚末尾,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市场未来的庞大潜力。
参考及援用数据及资料:
《何必造车?华为可以inside每一辆车》?作者:刘宝华
华为、宁德时代声明“我们不造车!”
不久前的一则信息,让外界对宁德和华为造车有了各种新的想象和解读。 11月14日,长安 汽车 董事长朱华荣在央视《第一发布》上宣布,长安 汽车 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结合打造一个全新高端智能 汽车 品牌,并且宣布未来五年将推出105款车型,其中包括23款新动力车。 这一信息被外界第一时期解读为华为和宁德行将介入造车。
但是事情并非如此,很快上述两家区分表态“绝不造车”,由此引发的各种想象瞬间化为乌有。 作为 汽车 智能系统提供商和 汽车 电池供应商范围的龙头企业,华为和宁德似乎更明白术业有专攻的道理。 两家企业在 汽车 范围有很多协作同伴,与长安的协作也是一次性追求共赢的助攻。
“造车”非我本行也非本意
11月25日,华为外部网站心声社区刊出了一份名为《关于智能 汽车 部件业务控制的决议》的外部文件,文件重申: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协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 汽车 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该文件取得了任正非的签发,同时在文末强调“以后谁再建言造车,搅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觅岗位”。 在官宣不造车的同时,华为也对组织架构启动了调整,对智能 汽车 业务片面调整。 华为目前拥有四大BG: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和Cloud&AI产品与服务BG以及一个BU,即智能 汽车 处置方案BU。
“华为如今的战略是要经过自己的中心技术积聚,对外启动赋能,才干把整个产业链做起来。 这时刻他特别要求协作同伴的支持,而不是所谓的“吃独食”。 假设有人不时在讲本天然车,将对华为和其他很多车企的协作会构成很大的负面冲击,假设这些车企有所担忧,华为整个战略的推进都会遭到影响。 ”达睿咨询开创人、首席剖析师马继华以为,“华为的 汽车 业务启动整合以后,关于未来跟车企深化协作有很大优势。 以前华为只集中于车辆集成方面,关键给 汽车 厂商提供技术,一旦跟消费者业务相结合,就是把 汽车 当成一个大手机来做,可以发扬它在终端运行开发方面的阅历,经过 汽车 作为终端,跟终端最终的用户构成衔接,产业价值比以前要大得多。 ”
其实,华为的意思已很明白,就是要通知协作同伴,华为只做增量部件提供商,而不是亲身出手,车还是车企的,虽然跟消费者做了衔接,但是不会和车企抢客户。
由此看,宁德这一次性更看重的也许是和华为的联手。 宁德时代在新动力 汽车 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消费和销售有一定的话语权,可以为全球新动力运行提供一流处置方案,是全球抢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华为则在ICT(信息与通讯)基础设备和智能终端方面是全球抢先的提供商。 显而易见,宁德时代能够协助华为推进 汽车 电动化,而华为则可以协助宁德时代进一步结实自己的行业位置,同时二者又能够将 汽车 行业推向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更新。 “但造车并非两家的本行,踏入一个自己的非专业范围,不是尝试那么简易,或许会摔不少跟头。 从造车新权利的表现看,其消耗的资金,更是像填一个无底洞。 这显然并不契合华为和宁德目前的战略目的,所以这是一个很靠后的选项。 ”有业内人士表示。
跨界造车的浑水不好趟
近日,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展开新动力 汽车 整车消费及项目状况调查的通知》。 《通知》指出,为照应国务院《新动力 汽车 产业开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增强事中预先监管,夯实中央主体责任,遏制自觉上任新动力 汽车 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的要求,国度发改委产业开展司拟于近期展开新动力 汽车 投资项目调查任务。 《通知》特别指出,要求各地详细报告部分跨界造车企业自2017年以来在外地的 汽车 投资项目状况,包括土地占用、树立内容、项目进度、成功投资等。
华为和宁德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对政策的敏理性显而易见。 虽然《通知》与两家并无相关,但从久远看,跨界造车已末尾收口。 内行业内,华为和宁德有着无法撼动的位置,无论从政策层面看,还是市场环境看,二者都不会去趟跨界造车的浑水。
“华为不时强调其在 汽车 方面的定位是智能网联 汽车 的增量部件提供商,未来互联网+出行将开展成一个超级大市场,作为 科技 型公司,华为2020年研发投入到达了200亿美元规模,其入局智能网联 汽车 范围有着自然市场敏锐性与技术优势。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善于清教表示,“我不时坚信,以华为为代表的,能坚持只做实业、并且舍得真正在研发上启动继续投入的中国企业,在创新尖端的产品及系统处置方案范围,必将占据关键的位置。 ”于清教说。 在业内看来,华为正在成为下一个博世,作为全球第一大 汽车 技术供应商,博世以其创新尖端的产品及系统处置方案知名于世,在 汽车 零部件各个方面的研发及消费水平均都居于全球抢先位置, 汽车 技术是博世最大的业务部门。
宁德的想法也是如此。 从往年宁德的一系列举措看,其不时在深耕自己的本行。 2020年2月,宁德时代方案募资200亿元,其中30亿元用于“电化学储能前沿技术储藏研发项目”。 4月,宁德时代又与易事特合资成立新公司,发力储能业务。 此外,还先后与国度电网旗下国网综能合资成立了新疆国网时代和福建国网时代两家公司,主营储能业务。 纵观宁德时代的储能好友圈,友商队伍曾经越来越大,包括美国Powin Energy、日本Next Energy and Resources、国网综合动力、星云电子、科士达、易事特等。
10月28日宁德时代披露的《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Q3成功营业支出127亿元,同比增长0.8%,成功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4.24%。 隐藏在该份报告中的亮点是,宁德时代不止继第二季度净利正增长后单一季度净利继续正增长,更是在计提资产和信誉减值预备总额达10.14亿元后,所取得的效果。 也就是说,假设宁德时代三季度没有启动10.14亿元的计提损失,其前三季度净利润将同比增长25.78%,第三季度将同比增长77.69%,环比增长102.5%。 从目前已知数据看,9月宁德时代的全球电池装机量全球第一已是大约率的事,并且1至9月的全球电池装机量,宁德时代也无时机重回第一。 也就是说,而2020年宁德时代将成功全球电池装机量四连冠。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