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贸易战更新 特朗普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 (美印贸易谈判)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三发布行政命令,对来自印度的商品征收额外25%的关税,称印度直接或直接出口了俄罗斯。额外的关税意味着印度将与巴西一同面临最高关税,使其在与越南和孟加拉国等地域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处于清楚劣势。关税将于行政命令发布之日起21天内失效。
美印贸易争端更新:专家观念
温迪·卡特勒,亚洲协会政策研讨所副所长:遗憾的是,美印争端不时更新,总统如今要挟要加征25%的关税。这将切断印度大部分对美出口。双边相关发生如此迅速的转变,双方都无法接受彼此和睦的结果。北京很或许对这些进度表示欢迎,并或许采取一些平和措施来改善与印度的相关。如今是时辰让美印官员私下处置彼此对立了。
威斯康星州ANNEX公司首席经济学家Brian Jacobsen:对印度出口产品额外征收25%的关税,其意味意义或许大于实质意义。该关税在21天内不会失效。这为出口提供了相当宽广的窗口期。此外,还有很多例外状况,详细说明哪些商品适用关税或许比哪些商品取得豁免更容易。这或容许以解释为什么市场对该声明反响不大。
印度出口生态系统承压
KAMA JEWELRY董事总经理Colin Shah: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加征25%的关税令人遗憾,将对印度全体出口生态系统,尤其是宝石和珠宝行业构成严重打击。这将形成印度镶嵌金饰出口关税大幅下跌,从而形成印度对美国这一最大消费市场之一的珠宝出口量进一步大幅降低。
A.Prasanna,印度工业信贷投资公司一级经销商孟买首席经济学家:附加关税将于21天后失效,但该税率将基于此前的25%税率,因此总计50%的税率将对印度出口构成微小负面影响。不过,电子和制药等一些关键行业仍可继续享用该附加税率的豁免。当税率抵达50%时,印度的许多出口产品相关于税率处于15-30%范围内的国度而言将面临阻碍。
经济学家正告:印度GDP增长面临下行风险
SAKSHI GUPTA,HDFC首席经济学家:虽然特朗普的行政令给了额外21天的时期让协议取得打破,但假定无法达成,我们将不得不大幅下调2026财年GDP增长预测至6%以下,这将带来40-50个基点的冲击。这将是我们之前(关税上调对GDP的冲击)预估的两倍。
GAURASENGUPTA,孟买IDFC第一银行经济学家:该行政令发布后,双边关税将升至50%,这将是自8月起实施的最高关税。这无疑介入了2025-26年GDP预测的下行风险。目前,假定关税继续到2026年3月,总体下行风险估量为0.3%至0.4%。
印度经济影响有限但需警觉
MANOJMISHRA,Grant Thornton Bharat合伙人,新德里:2025财年,印度对美商品出口额约为870亿美元,仅占印度GDP的2%左右,在全体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大。其影响虽然清楚,但不太或许严重。这一展开强调了成功出口市场多元化、增加对单一贸易同伴的依赖以及运行印度不时扩展的自在贸易协议网络树立终年贸易弹性和维持出口增长的必要性。
MAYURESHJOSHI,WILLIAMO‘NEIL印度股票研讨主管:虽然市场曾经末尾消化大幅提高关税的风险,但短期内发生下看法的反响是无法防止的——除非迅速阴暗化或谈判取得打破。印度的原油出口来源不时坚持多元化——我们不只从俄罗斯推销,还从美国等国推销。俄罗斯只是我们原油来源的一小部分。因此,从结构过去看,我估量信实集团或海外市场控制公司(OMC)不会遭遇严重冲击。即使如此,全体市场心境——尤其是出口导向型行业的心境——或许会在短期内遭到冲击。
印度强硬回应:保养国度利益
印度政府迅速回应特朗普的关税选择,宣布声明称:“美国近日将矛头指向印度从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我们已就这些疑问说明立场,包括我们的出口是基于市场要素,且总体目的是保证印度14亿人口的动力安保。因此,美国竟选择因印度采取的、其他一些国度也为自身国度利益采取的执行,对印度加征额外关税,这极端令人遗憾。我们重申,这些执行是不公允、不合理且无合理依据的。印度将采取一切必要执行保养其国度利益。”
特朗普“一石二鸟”战略
财经网站Forexlive剖析师指出,特朗普预备自8月27日起对从印度出口的商品额外征收25%的关税。此举完全是为了处分印度不顾美国的压力继续置办俄罗斯石油。美国加征关税的背景是,随着华盛顿寻求加大对俄罗斯的经济压力,推进完毕乌克兰抵触,估量其将对俄罗斯实施进一步制裁。经过挑出印度,特朗普方案让它成为一个有目共睹的例子,说明置办俄罗斯石油和其他或许遭到制裁的商品的潜在结果。除了处分,这一战略还有一个明白的经济目的。特朗普心愿将更多商品转向美国市场,同时介入美国对印度的石油出口。在他看来,这既能增加印度对俄罗斯动力的依赖,又能增强美国的贸易位置。
贸易战冲击:印度出口吻息奄奄
《金融时报》报道称,经济学家正告,特朗普加征关税将对印度出口构成消灭性打击。Emkay Global经济学家马达维·阿罗拉表示:“在如此令人厌恶的关税税率下,两国之间的贸易通常上曾经死亡。”Elara Securities经济学家加里玛·卡普尔补充道:“以这样的速度,(印度)对美国的出口变得无法继续。显然,印度经济增长和出口面临的风险正在上升,卢比或许面临新的压力,要求(印度实施)财政支持的呼声或许会增强。”
结语:美印相关何去何从?
特朗普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的选择,不只使美印贸易相关进一步缓和,也为印度经济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虽然印度政府强调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养国度利益,但高关税的实施或许迫使印度重新评价其贸易战略,减速出口市场多元化。21天的窗口期为美印双方提供了谈判的机遇,但假定无法达成协议,印度出口导向型行业和全体经济将面临严厉应战。与此同时,特朗普的“一石二鸟”战略也凸显了其在全球贸易和地缘政治中的强硬立场。未来几周,美印之间的外交博弈和贸易谈判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之前税率是多少?
答:在特朗普总统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之前,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税税率是相等的,均为0%。 2018年6月,特朗普总统选择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这一举措标志着中美贸易战的末尾。 在此前,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免征关税的。 随着贸易紧张形势的更新,美国在2018年9月进一步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优化至10%,并在2019年5月1日失效。 与此同时,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对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因此,可以明白的是,在中美贸易战之前,两国之间的关税税率是零。
特朗普重启“关税大战”,国际车企为何不慌了?
该来的总是躲不掉,2月18日,特朗普宣布,将对汽车、芯片等关键科技品类征收约25%的出口关税,并且很有或许会在一年之内大幅提高。
相比以往关于“关税大战”的关注,这一次性国际媒体群体噤声。 倒不是说这件事不关键,而是来来回回这么多轮,大家都麻了。
作为这次被“制裁”重点的国际车企,更是淡定得不行。 整车也好,芯片也罢,爱怎样制裁就怎样制裁吧,大家都“躺平”了。
特朗普的“关税大战”会有什么影响?国际车企为何如此淡定?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同看一下。
(1)曾形成全球产业链“多米诺”倾倒
2018年3月,特朗普宣布对出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打响了第一轮关税战的第一枪。 随后,美国末尾以 “保养国度安保”“维护国际产业”为借口,强行开启贸易战。
2018年7月,美国对中国的340亿美元商品加税正式落地;2019年5月,美国将华为等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试图经过限制国外科技企业失掉美国技术和产品的方式,打压国际高科技产业的开展。
从2018年3月到2020年1月,美国对中国累计加征关税的商品规模到达5500亿美元,所形成的实践影响更是远远超越这个数。
为了应对关税压力,苹果等美国公司将部分消费线转移。 为了摆脱制裁的影响,华为等科技公司将重心转移到汽车范围,不少跨国车企将零部件消费和组装环节转移到墨西哥,为的就是降低“关税大战”的影响。
可以说2018年的特朗普大手一挥,直接形成了全球产业链“多米诺”倾倒,大少数企业都是战战兢兢,有的企业面对制裁甚至一度濒危。
关于汽车行业来说,最严重的时刻很多车企出现芯片和中心零部件“断供”的状况。 比如在国五切换国六的时刻,很多车企中止了“接单”。 理由是国五的燃油控制中心零件被老美“管控”了,车企只要“望订单兴叹”。
但从结果来看,这一次性的制裁让国际企业彻底丢弃梦想。 不只是芯片,不只是光刻机,只需条件支持,任何技术或许设备都或许成为“卡脖子”的技术。
关于这一点,其实汽车行业的看法是比拟深入的。 最早发起机是卡脖子的技术,等到奇瑞、长城、长安等企业能造出不输合资品牌的发起机,变速箱又成了卡脖子技术,广汽冲高的传祺GS8一度被影响。 再之后,油耗又成了绕不过去的点。
直到大规模转型新动力路途,国产车才彻底摆脱“低端”烙印,拿回市场主动权。
(2)加税只是“日常”,耐久战就是这样
关于国际汽车行业而言,加税必需会影响出口,但这完全是预料之中的事。 国际车企出海,早就做了打耐久战的预备。
以奇瑞为例,2001年就末尾出海,但直到2024年才初次成功年度出口量打破100万辆。 要素是之前近20年的时期,奇瑞的出口销量不时在10万辆左右徘徊。 之所以近几年突然迸发,还是由于抓住了机遇。
比如西方汽车品牌分开俄罗斯市场,奇瑞抓住时机填补市场空白;再比如中东、南美、非洲等地域对高性价比车型的需求继续增长,奇瑞的车型完美契合需求;还有多年的海外运营,树立了良好的品牌笼统和用户口碑,成为外地消费者熟习的品牌等等。
简言之,出口这回事,原本就很难一口吻吃成个瘦子。
以欧洲市场为例,从2022年到2024年,国产新动力车在欧洲阅历了一轮野蛮生长。 随后欧盟就经过了“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案”,将国产车出口到欧洲的汽车关税加到了45.3%。
关键这个法案还是针对国产车“精准爆破”,相同是在中国消费出口到欧洲的特斯拉,就只征收17.8%的关税。 这样一来,本就在欧洲没有根基,依赖性价比生活的国产车,自然就增长停滞了。 对手如此不讲武德,却也是心甘情愿。
政策一定是摇晃的,市场一定是多变的,打压也一定是如影随形的,得之吾幸失之吾命。 国际车企早就认清这个情势了,自然也就不会对特朗普的突然加税感到异常。 说白了,大家都曾经麻木了。
(3)要制裁,虽然来?
技术受限,出海受限,国产车只能任人分割吗?当然也不是。 在认清情势后,国际车企早就末尾三步走,降低本钱,优化技术,片面开拓市场。
以比亚迪为例,这家新动力头部企业树立了上、中、下游全产业链闭环,中心零部件片面自产自研自供。 从最基础的电芯、MCU,到IGBT和三电系统,再到热控制、电驱动传动部件,再到车身甚至充电设备,比亚迪都有触及。 而且极为注重供应链本地化,大幅优化了供应链的抗风险才干以及议价才干。
极氪和领克整合后,研发费用率从11%降低到了6%,光制造环节就浪费了5%~8%的本钱,控制费用也大幅优化,最近几款新车的多少钱都极为诱人,末尾凸显规模化效应,国际这些头部企业都执行起来了。
技术层面,国际车企也曾经在寻求更经济的处置方案。 2月份,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宣布全系搭载,末尾推进高阶智能辅佐驾驶向10万元级市场普及。
在此之前,小鹏10万出头的MONA M03也曾经搭载高阶辅佐驾驶,长安、吉利等车企也在全力减速智驾技术迭代。 相比于特斯拉、谷歌们操弄的复杂模型,国产车的智驾无疑愈加经济、适用。
之前被以为是卡点的AI运算才干,也被DeepSeek攻克了,只用三十分之一的本钱,就逾越了OpenAI最新的大模型。 这家新兴公司的开源模型大幅降低车企的AI开发门槛,让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场景泛化才干急剧优化。
不只是汽车行业,而是整个科技行业都在努力,打破封锁。 只要自身弱小了,才干真正做到可进可退。 市场维护只是一时的,没有人能永远把更好的产品拒之门外。
(4)功夫拍案
技术制裁、加税,前几年确实是国际车企夸夸其谈的词汇。 但阅历了这几年的困难打拼后,车企早对这两个词“脱敏”了。 该来的总会来,不会由于惧怕就心慈手软。
既然这些外部要素无法左右,还是努力增强自身吧。 减速技术迭代,增强本钱控制,不时产出更优秀的产品。 理想上,比亚迪、华为们做的一些事,那些国际大牌们历来没有做过。 国产车的未来会通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税战是怎样打的
关税战的打法通常是双方经过提高关税税率、扩展征税商品范围等方式启动对立。以中美关税战为例,其环节如下: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