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人寿 粮草 已备!董事长与首席投资官任命仍卡在最后一公里 (汇丰粮油)
7月22日,国度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公布批复,赞同汇丰人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人寿”)将注册资本将从23.14亿元增至26.76亿元,增资金额一切来自其独一股东汇丰保险(亚洲),且这是自2022年成功外资独资化以来,汇丰人寿第三次取得股东注资,时期累计增资规模已达16.51亿元,展现出汇丰对中国保险市场的继续加码。
但是,资本弹药虽已就位,关键高管职位却仍未能落定。机构之家观察到,除董事长程思韵的任职资历仍在监管审批流程中外,首席投资官赵鹰的正式任命相同未能落地。值得留意的是,太保寿险近期因多项违规领受353万元罚单,而赵鹰位居奖励人员首位。
程思韵、赵鹰任职尚待落地,后者涉前东家近期353万罚单
汇丰人寿前董事长孙丹莹于2025年1月20日起卸任董事长之职。一季度偿付才干报告中披露,程思韵(CHING SZE WAN WINNIE)已被提名为新任董事长,仍待监管机构的最终核准。其拥有逾二十年保险业阅历,已在去年10月起担任汇丰人寿非行动董事。
程思韵的职业轨迹颇具国际化颜色。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精算迷信学士、英国精算师协会会员的身份,为其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她的职业生涯始于华信惠悦咨询公司精算顾问,后转战RGA美国再保险,担任中国香港和西北亚地域的市场营销精算任务。
2012年参与瑞士再保险成为程思韵职业展开的关键转机。在长达十一年的任职时期,她先后执掌亚洲区瘦弱与医疗处置计划业务,并担任人寿和瘦弱险在西北亚、印度及中国港澳台地域的市场拓展。2021年升任瑞士再保险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后,她更片面主导北亚洲区人寿及瘦弱再保险业务,跻身公司亚洲区多个中心决策委员会。
2023年11月,程思韵转投汇丰集团,出任全球保险业务首席产品官。有余一年半的时期,她便被提名为董事长人选,这一加快擢升既表现了汇丰集团对其专业才干的认可。
值得留意的是,汇丰人寿拟任董事长程思韵、总经理胡敏、总精算师林庆敏、总经理助理兼首席风险官劳硕妮皆为精算背景出身,与友邦、华泰等外资险企一样,这种"精算系"高管性能颇具代表性。特地是在董事长与总经理这两个关键职位上同时启用精算专家,构成"双核精算驱动"的控制架构,更凸显了汇丰人寿对精算专业价值的倚重。
此外,除董事长人选悬而未决外,首席投资官一职相同仍未落地。前任总经理助理与首席投资官王海晶于2024年一季度离职。时期,许诤在2024年2-7月耐久出任暂时首席投资官,后于2025年3月转任副首席投资官,其早年曾在日盛嘉富、华金证券担任投资主管,2017年转入保险范围,先前任职于中宏人寿、汇丰人寿。
机构之家发现,汇丰人寿往年4月披露的投资集合资金风险责任人信披文件显示,53岁的赵鹰自2024年8月起便以“拟任”身份担任首席投资官。但是,近一年时期过去,他仍未正式进入公司高管名单,这一任命应仍处于悬而未决的外形。
赵鹰的职业生涯颇具重量。地下资料显示,这位拥有博士学位的投资专家,曾先后担任复星保德信人寿副总经理(2012年6月-2016年9月),寿险资产控制中心主任、太保集团战略客户部结合投资中心担任人(2016年9月-2024年7月)等职务。
值得留意的是,近期,太保寿险因资金运用违规收到353万元高额罚单。奖励信息显示,包括赵鹰在内的9名责任人被处以正告及罚款,算计被罚金额达70万元,其中赵鹰位列奖励名单首位。这一监管奖励记载或是形成其任职迟迟未能正式落地的关键要素。
从扭亏到再亏,投资坚定成关键变量
近年来,汇丰人寿保险业务支出出现出迸发式增长,从2015年的8.52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30.89亿元,增长势头令人注目。但是,净利润的表现却像是坐过山车,2015年至2024年间屡次出现盈余,尤其是2022年盈余高达5.41亿元。虽然2024年净利润上升至1.95亿元,成功扭亏为盈,但与保险业务支出的增长相比,盈利才干显得孱弱。
2025年一季度,汇丰人寿保费增长势头未减,同比攀升14.3%至35.72亿元。但盈利状况戏剧性反转,由上年同期的盈利0.41亿元急坠至盈余1.23亿元。这一业绩分化标明,公司继续扩张的同时,盈利才干仍面临应战,2024年成功的扭亏为盈态势尚未稳如泰山。
回溯2024年,资本市场回暖助推汇丰人寿投资端表现亮眼,综合投资收益率达7.92%,较2022年的1.74%和2023年的3.11%成功清楚增长,有效缓解了负债端利率下行带来的本钱压力。但是,2025年一季度偿报数据显示,其单季投资收益率骤降至-0.35%,与去年同期1.62%构成鲜明对比,暴显露公司在公允价值变化方面或许遭遇了严重应战。
投资表现正成为选择汇丰人寿业绩成色的关键要素。但是,公司拟任董事长程思韵和总经理胡敏均为精算背景出身,这种"双精算"性能虽强化了产品定价微风险控制才干,却在投资决策方面或许存在短板。这种专业背景的相对失衡,使得首席投资官一职的关键性被进一步加大,但其人选却迟迟未能落定,或许影响公司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才干。
浩荡老总是谁啊
陈天桥 首席执行官唐骏 总裁陈大年 资深副总裁瞿海滨 资深副总裁谭群钊 资深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王静颖 初级副总裁凌海 初级副总裁张燕梅 初级副总裁张向东 初级副总裁张勇 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周东蕾 董事会秘书,业务拓展及投资者相关总监
为什么通用总裁多为财务官出身?
嘻嘻,只要财务官才会留意到本钱,预算,利润以及现金流等状况呀。 假设是销售或许推销出身的则会片面留意销售额或许本钱等,而人事或许行政出身的则会留意不出错误。 所以财务官(CFO)来做老大,能够有比拟全局的控制。
中赫置地:董事长该干什么
中赫内刊摘编 对话中赫置地董事长系列之一: 前言:现代公司通常意义上会与股权明晰、权责清楚的董事会相对应。 作为一个舶来词汇,董事长(Chairman of the Board))终究意味着什么?作为股东利益的最高代表,作为公司控制层权益之源,董事长终究该干些什么?作为一家以“志者恒进”为精气的企业,中赫置地的董事长对此有何了解?中赫集团内刊编辑与董事长的对话,便以此作为开篇。 中赫置地董事长周总: 把西为中用的“董事长”和土生土长的“老板”划等号,我以为这是对这个职务的错误了解之一。 对基于现代公司控制结构下的董事长职务,其错误看法关键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董事长就是老板”。 我在很多场所听到过对董事长的多种称谓,大致包括:某总、某董、某老板。 这些称谓自身其实次要,但是不论从公司控制结构的角度看,还是从《公司法》来讲,董事长不一定是实践出资人。 而理想上,出资人才是老板,董事长应该只是出资人的代表。 在大少数民营企业中,出资人直接就职了董事长,董事长在这种状况下可以行使投资人应有的权利。 在很多国有或股份制企业,由于出资人是国度层面或许股东分散,其董事长应该只能在董事会的层面代表投资人实行职责。 而纵观公司的开展史,不难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是两个有清楚区分的控制职务,这也正构筑了公司的中心价值和竞争力。 董事长是公司董事会的代表,董事会代表企业一切权方面的利益;而总经理是企业运营权方面的担任人,代表企业控制层对董事会担任,在董事会的授权下行使对企业运营控制的权利。 这两者之间目的是分歧的,但就任务相关严厉来说更像一种平行相关,各自实行应尽的职责,即使在触及公司严重决策时,也是按董事会控制制度来启动决议。 因此,董事长不能也不应该随意干预总经理的任务职责和权限,更不能有官大一级的觉得,否则职场就会变为官场,高管自然也就成了官僚。 任何性质的组织或机构,只需一把手的权利到达无法控制的境地,其终究有一天是要走向消亡的。 所以说,任何一种权利都应遭到必要的监视和相应的制约,在一个企业里也应当如此。 中赫置地董事长周总: 董事长是公司股东利益的代言人,最应该思索的是干好两件事: 董事长必需有相当一部分精神潜心专注于公司开展战略的研讨和制定。 但这不是董事长一团体能够独立成功的,这是一项综合的、齐心协力的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微观经济的研讨、行业的开展趋向和各种政策的解读,公司内外部资源的整合等一系列剖析和判别。 开展战略确定之后,其详细实施是由总经理组织控制层和团队来成功的,董事长要求为此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世易时移,变法亦矣,战略也不是原封不动的。 成熟的战略除了能应对各种应战之外,还应该能够依据周围环境的剧变而适时启动调整。 有些战略机遇稍纵即逝,在对天时、天时、人和等要素的综合判别上,机遇不会给你太多的时期启动思索。 在这样的任务面前,董事长首先要具有足够的组织才干来展开任务,同时也应该是一个能够谦逊听取他人意见、在该决策的机遇又有气魄能够武断决策的人。 第二,就是推进公司的各项制度树立和执行,努力营建一个有利于公司和员工共同开展的良好平台。 关键的是,董事长自己也必需在这个平台的制度之下,不能对制度有任何的跨越,率先垂范,成为优秀的典范。 一个优秀的平台最关键的基础是人人对等,只要这样制度才可以让人人遵守。 制度树立,是随同每个企业的永久课题。 制度大致分为公司控制和公司控制两大类,董事长应该侧重于公司控制方面的制度树立和完善,总经理更侧重公司控制方面。 概括来说,优秀的企业肯定有优秀的制度,不好的企业其实有的也有优秀的制度,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制度的执行能否到位。 制度不是挂在墙上让人看的,一切制度的基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本钱。 执行好制度比制定制度更困难。 所以,董事长的一项关键任务是推进制度树立,同时在自身权限范围内催促这些制度失掉充沛执行。 中赫置地董事长周总: 确实,建制守制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落实起来就是个庞大的应战了。 经常热情过高而越俎代庖,公司其他控制者会没事可干。 因此,董事长自己在各项制度面前是最容易犯错误的,不越界、保养制度的严肃性是一件很难控制而又必需控制好的事。 其次,另一项面临考验的是维持制度的公允性。 再明智的人也难免会有感情用事的时刻,在很多时刻,董事长管好自己不该干什么,比管好自己该干什么还关键。 关于“为政在人”,我们换另一个角度可以了解为:无论什么样的战略和制度,都是人的思想的反映,也是要由详细的每团体去成功的。 可以说,一个组织的战略、制度以及最终实施都是由人的思想和素质选择的。 理想上,在我们中赫这个组织里,只要分工和岗位的不同,没有孰高孰低的区别,更没有等级威严的级别,上下级的相关也仅在于责任的定义,每一团体都是完全对等的。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