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宾厅缩减 积分升值 羊毛党薅不动了!信誉卡权利缩水风暴 3个月流失600万张 (贵宾厅怎么收费)
一场席卷信誉卡行业的权利缩水浪潮正在悄然蔓延。曾经被视为“薅羊毛”利器的信誉卡,如今正派历着史无前例的权利收缩。
“以前光靠信誉卡积分就能轻松兑换几千元的权利,如今不只活动少了,连积分价值都在缩水,羊毛越来越难‘薅’了。”90后资坚信誉卡用户刘可(化名)向时代财经坦言。作为精明的持卡人,她曾熟练运用各类信誉卡权利,如消费返现、加油活动等,还会将积分兑换的代驾服务、贵宾厅等高端权利转售变现。但如今,这样的“羊毛经济”逐渐成为过去式。
行业改造的信号曾经十分清楚。7月17日,信誉卡中心公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万事达全球之极信誉卡贵宾休息室权利将面临调整,服务商从国际知名的Priority Pass改换为外乡企业有限次全球贵宾厅,且有限次经常经常使用权仅限主卡持有人。
这并非个例,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往年以来,已有、、等十余家银行相继调整积分规则、增添高端权利、提高兑换门槛,甚至部分银行直接砍掉了部分增值服务。
这场权利收缩潮面前,折射出信誉卡行业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数据显示,截至往年一季度,行业的信誉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较峰值增加近8000万张;头部银行2024年信誉卡买卖额普遍下滑,盈利压力的加剧或也减速了银行卡权利的增加。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时代财经剖析称,以后银行面临多重本钱压力,如息差继续收窄、信誉卡买卖规模下滑、获客本钱攀升等,这迫使银行减速推进“降本增效”。从盈利方式看,过去依赖高权利、“以量取胜”的途径已难以为继,未来需转向针对高净值客户、高奉献用户的“精耕细作”。此外,前几年信誉卡新规的片面落地,明白要求银行规范发卡流程、强化消费者权利维护,也在倒逼银行优化权利性能战略。
信誉卡权利调整风暴席卷
当年轻人还在盘算着用积分兑换假期旅游的机票时,银行已悄然挥舞权利调整的“四十米大刀”。曾经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机场贵宾厅、三甲医院VIP通道、五星酒店折扣等银行卡福利,正一直缩水。
据时代财经梳理,2025年以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十余家银行相继对信誉卡或储蓄卡权利启动调整,触及积分价值与兑换规则调整、出行权利关闭与限制、医疗与生活权利调整等多个维度。
其中,积分升值已是行业常态,多家银行经过“比例调整”“积分兼并”等方式,变相提高用户兑换门槛,用户的 “数字资产”悄然蒸发。
以浦发银行为例,其信誉卡中心公告显示,自7月8日起封锁 “里程兑换”平台的充值入口,8月26日将封锁兑换入口,原“里程值”方式终止。调整后,浦发信誉卡超6会员S2及以上等级持卡人需以更高积分直接兑换航司里程,且里程值退回规则复杂,或许形成部分积分无法及时经常经常使用。1月,浦发银行还公告,关闭或调降了部分高端信誉卡的境外消费返现,以及在绚丽文旅、游乐园、文明馆等场景的增值服务。
“4月发现兑换京东会员年卡要求多花两千多积分,我还以为是系统bug。”工商银行信誉卡持有人王雯(化名)向时代财经走漏,原本27个星点值可兑换的京东会员年卡,按换算只要要5.4万工银i豆,调整后要求7.49万i豆,相当于升值超38%。这场被工商银行称为“整合增值服务”的i豆改造,让不少用户直呼“积分变豆,越换越瘦”。
相似状况并非个例,中国银行100元京东e卡兑换积分下跌7%,天猫卡、部分航司里程兑换等也同步伐价;银行航司里程兑换量近乎腰斩,1万积分仅能兑换500里程,较此前缩水近半。
更令用户措手不及的是高端信誉卡的“权利缩水”。年终关闭6款高端信誉卡机场贵宾厅服务;汇通白金信誉卡将有限次礼宾车砍至全年4次。
部分调整“直指”服务场景的切割。光大银行自9月1日起将限制万事达全球之极信誉卡贵宾休息室权利仅限主卡持卡人经常经常使用;从年终起则直接将机场贵宾室、汽车代驾等7项增值服务锁定为主卡专属,彻底堵死附属卡“蹭权利”的或许。
图源:光大银行信誉卡中心官方
医疗瘦弱权利的涨潮更让持卡人直呼扎心。银联高端卡自7月1日起将帮助就医等权利收紧为钻石卡专属(原白金卡用户也可享用);关闭全球之极信誉卡的手术住院布置服务,就医绿色通道从有限次缩水至每月2次;树立银行则直接砍掉部分高端卡的全球医疗救济服务。
值得留意的是,这波信誉卡权利缩水潮已蔓延至一般借记卡。内地银行自4月18日起对到期借记卡限制线下买卖性能,迫经常经常使用户转向线上操作;微众银行储蓄卡则被曝将会员礼品“更新”——腾讯视频SVIP变VIP、抽纸每包增加30张、星巴克券交流为瑞幸券。
素喜智研初级研讨员苏筱芮向时代财经表示,信誉卡权利缩水或许与此前权利带来的用户促活效果不佳有关,也或许与高端卡附带的权利本钱较高有关,经过信誉卡机构基于收支的相关思索,采取了“缩水”战略。
银行也扛不住本钱压力
曾几何时,信誉卡业务被视为银行的“利润奶牛”,在二十多年的高速扩张期,各家银行为争夺市场份额,一直推出权利丰厚的“神卡”。但是,当行业告别野蛮生长阶段,面对不良率攀升和息差继续收窄的双重压力,银行不得不按下权利“缩水键”。
信誉卡市场的萎缩已成不争理想。央行数据显示,全国信誉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在2021年末抵达8亿张的峰值后便继续下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已降至7.21亿张,较峰值增加近8000万张,仅往年一季度就少了600万张。
在数量增加的同时,“休眠卡”现象日益突出。据国有六大行年报数据,2024年除农业银行外,其他五家信誉卡消费额均发生下滑,和降幅甚至逾越12%。这意味着,过去依托高权利吸援用户办卡的集约方式或已难以为继。
不只如此,贷后风险敞口的扩展更让银行如履薄冰。银登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集团不良存款批量转让业务算计成交规模为370.4 亿元(按未偿本息统计口径),同比激增761%,其中信誉卡透支占比14%。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仅7月以来,就有、、交通银行、恒丰银行、内地银行等多家机构密集挂牌转让信誉卡不良资产。
面对“为何信誉卡权利大幅缩水”的质疑,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向时代财经坦言:“如今刷卡手续费降低,高端权利每年烧掉(银行)上亿资金,再加上职业‘羊毛党’疯狂套利,银行真实扛不住了。”
盈利压力的加剧或也减速了银行卡权利的增加。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43%,较2024年末降低9个基点,到来历史低位。
“以后,信誉卡业务逐渐迈入‘精耕细作’的展开阶段。信誉卡机构需继续深耕产品创新、更新运营手段,以‘信誉卡+手机运转场景+权利’为锚,构建信誉卡一体化服务体系,在消费场景前置环节延迟发现消费需求,并嵌入适配的用卡服务。此外,在优化境外来华人士支付便利的大背景下,机构也可针对这一集体的开卡、用卡痛点寻求差异化创新,探求业务包围的新途径。”苏筱芮向时代财经表示。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