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出售,有兴趣带价格联系QQ:503594296

寿险保费景气 国泰君安5月保费数据点评 财险间断缓慢增长 (寿险 保费)

admin1 1年前 (2024-06-30) 阅读数 26 #财经

媒体得知,国泰君安颁布钻研报告称,5月单月寿险原保费支出2,155亿元,同比15.6%(前值为14.0%),估量客户低危险偏好下对保本储蓄型保险需求间断旺盛。此外,5月财险原保费支出1,253亿元,同比4.0%(前值为2.3%),其中车险原保费支出719亿元,同比3.3%(前值为3.5%),估量受新车销量下滑(同比-1.9%)影响。该行示意,客户保险储蓄需求旺盛,同时监管疏导负债老本下调利好缓解利差损危险,估量24Q2上市险企NBV及利润环比改善,维持行业“增持”。

国泰君安观念如下:

5月寿险保费间断景气,肥壮险回暖而异常险继续承压:

1-5月保险行业保费支出为29,490亿元,同比10.2%。人身险行业1-5月原保费累计支出22,072亿元,同比12.3%,其中寿险、肥壮险和异常险区分为18,033亿元、3,845亿元和194亿元,同比区分14.1%、5.6%和-6.3%。5月单月寿险原保费支出2,155亿元,同比15.6%(前值为14.0%),估量客户低危险偏好下对保本储蓄型保险需求间断旺盛;肥壮险单月666亿元,同比6.5%(前值为0.2%),估量为保险公司Q2优化低价值率保证型产品开售带来;异常险单月33亿元,同比-8.2%(前值为-2.6%),居民异常险购置需求依然较低。1-5月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重要为万能险)3,558亿元,同比0.7%,5月单月同比-6.2%(前值为5.4%),估量万能账户结算利率下滑造成客户购置需求边沿削弱;1-5月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78亿元,同比12.1%,5月单月投连险同比198.8%,估量权力市场同比改善带来投连险需求优化。

车险间断缓慢增长,肥壮险及责任险推进非车边沿改善:

1-5月财险原保费支出7,418亿元,同比4.4%(前值为4.5%),其中车险和非车险原保费支出区分为3,563亿元和3,855亿元,同比区分2.9%(前值为2.9%)和5.8%(前值为6.0%)。5月财险原保费支出1,253亿元,同比4.0%(前值为2.3%),其中车险原保费支出719亿元,同比3.3%(前值为3.5%),估量受新车销量下滑(同比-1.9%)影响;非车险原保费支出533亿元,同比4.9%(前值为1.0%),增速回暖重要由责任险、肥壮险奉献,单月同比14.4%和11.2%,而农险受局部地域政策性业务延期招标依然承压,同比-1.7%。

24Q1险资大类资产性能参与固收和银行贷款,财务收益率承压而综合收益率改善:

24Q1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9.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2%,重要得益于负债端新单增长带来稳固的现金流奉献。受资本市场动摇及优质非标资产供应无余影响,大类资产性能上重要优化银行贷款和债券,占比环比优化0.8pt和0.9pt至10.1%和46.2%;权力及其余资产占比下滑,其中股票、长股投和其余资产占比区分环比降低0.4pt、0.7pt和0.7pt至6.7%、8.2%和23.0%。24Q1保险行业财务收益率同比-1.16pt至2.24%,估量权力市场下行造成投资收益承压;综合收益率同比优化2.12pt至7.36%,估量为投资改善以及局部公司FVOCI债券市价下滑计入投资收益带来。

危险揭示:监管不确定性;资本市场动摇;负债老本降低影响开售。


中国太保2009年事件

我现在给你的分析就是不要买中国人寿,你让我给你买进的分析我找不到..呵呵现在的中国人寿估值都是比较高的.....发几个最新的报告你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海通证券中国人寿():4月份保费收入点评摘要事件:在中国新会计准则下,中国人寿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期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人民币1260亿元,单月保费下降14.9%,而上月下降13.3%。 前4个月累计保费同比下降1.6%。 点评:保费收入延续下滑趋势,业务结构调整还将继续进行。 中国人寿4月份单月原保险保费收入220亿元,同比负增长14.9%,而前5个月分别增长16.1%、16.0%、19.5%、5.3%和-13.3%。 从环比来看,4月单月保费下降40%。 可见,保费收入下滑趋势并未开始扭转,自去年4季度以来结构调整还将继续进行。 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中国平安2009年前4个月继续维持保费高增长,4月单月同比增长43.6%;中国太保2009年前4个月保费虽然负增长,但下滑趋势明显改善,保费开始止跌回升,4月份单月保费仅微下降1.3%。 业务结构调整和去年同期较高基数是保费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寿自去年4季度开始进行业务结构调整,但由于2008年前3季度银保保费增速过快,不大可能突然刹车,因此银保保费结构调整是渐进式调整,增速由高增长到缓慢增长再到负增长。 而中国人寿去年底银保保费约占47%,接近一半,因此随着银保渐进式调整,总保费下滑趋势加大也是我们意料之中。 由于去年前3季度银保保费均是高速增长,因此随着银保渠道结构调整,我们认为公司2009年前3季度总保费很可能继续维持负增长或小幅正增长。 打破负增长一个关键因素是个险渠道保费能否有一个快速增长,但目前我们并未看到这一点。 另外,公司收缩低利润率的团险渠道也是保费负增长一个原因。 我们期待公司2009年结构调整能取得较好成效,同时也提醒投资者不必关注总规模保费的增速,重点关注新业务价值的增长。 投资建议。 公司基本面仍然相当稳健,浮盈储备上相对主要同业具备明显优势,且全年业绩高增长有较高保障,但目前公司在保险股中无论绝对估值还是相对估值都是最高的。 我们维持公司2009-2011年每股收益至0.59元、0.69元和0.79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5.46元、6.55元和7.80元。 目前公司股价23.90元,对应09年40.4倍PE、4.4倍PB。 从绝对估值来看,在5.0%投资收益率(高于同业4.7%收益率假设)、25倍新业务倍数、11%贴现率下,公司基于09年估值为20.37元,维持“中性”的投资评级。 国泰君安中国人寿():保费连续2月下降,后续增长仍有压力投资要点:连续2个月保费出现下降,累计保费今年首现负增长。 4月份,国寿实现寿险保费收入220亿元,同比下降14.76%,降幅大于上月的13.43%,这是国寿连续2个月保费出现下降。 今年1-4月累计实现寿险保费收入1,260亿元,同比略降1.57%,这也是公司今年保费收入首次同比下降;由于后续月份的保费增长基数越来越高,保费增长的压力还将继续。 去年5月分的保费增长速度还在上升,高峰出现在7月和8月,增速分别达到99%和94%,直到第四季度增速才有所回落。 因此,国寿后续月份的保费增长压力还有可能上升。 保费负增长压力下的结构调整能否坚持?虽然国寿的主打产品是分红险,但在去年投资收益不理想,今年分红预期不高的情况下,分红险的销售压力很大;并且,与太保类似,国寿2008年保费的高增长绝大部分是由银保渠道贡献的,银保渠道保费接近总保费的50%;因此,在银保渠道整体收缩的环境下,国寿面临不小的结构调整压力。 在保费负增长的压力下,国寿能否坚持结构调整的力度,将直接影响到以后保费的增长情况。 若坚持收缩银保渠道,则保费增速还有下降的趋势。 我们预计,近期国寿仍将执行结构调整政策,从而牺牲保费增速。 一方而是由于公司去年的业务结构及投资收益储备导致本身确有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是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也难支持投资型保费的高增长,而保障型保费的基数比例及其发展规律导致短期内保费很难爆发性增长。 国寿仍有可能择机选择保费增长和结构调整这两种目标。 由于国寿今年上半年仍有一定的浮盈和可以促进销售的资源,公司还是存在择机放弃结构调整目标而转为市场占有率目标的可能,从而保证保费增长。 维持中性评级。 由于保费增速对当年的盈利影响较小,我们仍然维持2009年每股收益0.65元的预测,目标价19元。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一般哪些券商可以进行场外个股期权交易?

小编发现网络上关于理财的问题是很多的,这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变好了,收入也增加了,所以对于理财方面的消息关注度也增加了。那你知道一般有哪些券商可以进行场外个股期权交易呢?

什么是场外个股期权交易?

首先我们需要弄懂什么是场外个股期权交易,才能够知道哪些券商可以做这个交易。 我们要知道,期权市场分是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的,这两个市场都是全球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场外期权是指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场所所进行的非标准化的金融期权合约,是根据场外双方的洽谈,或者中间商的凑合按照双方需求自行制定交易的金融衍生品。 场外的个股期权交易主要对应的标的是沪深交易所上市的个股,在交易的时候只需要支付3%~8%左右的期权权益金,就可以获得证券账户上的所有收益。

哪些券商可以进行这种交易?

因为场外个股期权交易是非常严格的,所以一般的券商是不能够进行这种交易的,小编在网络上进行了查询,发现以下的券商可以进行场外个股期权交易。 这些公司分别是长城证券、东兴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国盛证券、东方证券、广东证券等等。 所以能够做场外个股期权交易的券商还是挺多的,只要是经过中国证监会审核的证券公司都是可以做这个业务的。

总结

除了上述列出的几种,像海通证券、恒泰证券、巨田证券、大同证券,金鑫证券、空证券等等都是可以进行场外个股期权交易的。 如果你对于场外个股期权交易特别感兴趣,就可以咨询这些证券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会给你详细的答复。

开源证券排名怎么样

保险行业:保险业拐点何时到来?

2021年上半年保险板块跑输大盘。 2021年上半年A股保险股均下跌,相较而言H股表现较好,保险板块跑输大盘,各险企估值中枢不断接近 历史 低位。 人身险方面,开门红叠加新旧重疾险定义切换,继保费2021年年初迅速增长后,后续支撑力不足,保费增速承压;财产险方面,车险综改压力延续,车险保费承压,非车险占比提升,支撑整体保费;投资端方面,长端利率震荡下行叠加权益市场波动加大,拉低保险指数。

产品创新进入瓶颈,人力渠道问题逐渐凸显。 过去粗放式发展的保险业推动力主要在于产品创新及政策指引,人力渠道的本质问题一直存在,只是过去并未暴露。 投连险和万能险发展承压,百万医疗件均单价较低及寿险每年固定增长限制其规模空间及利润,养老年金险因税优政策优惠力度不足吸引力较低,重疾险因旧产品需求提前释放导致新产品销量不及预期,保险业急需新高业务价值率产品拔高短期业绩,但并未有新的销量较突出的且满足市场核心需求的产品。 因此人力渠道的粗放式发展问题逐渐凸显,保险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对标友邦,国内险企代理渠道改革还处于第一阶段。 友邦中国最优代理人改革业绩成效经历三阶段:(1)代理人数量下滑阶段(2010-2013):年化新保费增速下降,人均ANP保持增长但人均VONB增速下滑;(2)代理人数量迅速提升阶段(2014-2018):年化新保费迅速增长,人均ANP与人均VONB增速先下滑后上升;(3)代理人保持稳定增长阶段(2018以后):年化新保费、人均ANP及人均VONB均维持稳定增长。 整体来看,对标友邦中国,国内险企虽积极推进代理渠道改革,但还处于第一阶段,即代理人清虚、人均FYP上升,人均NBV下滑阶段,保险业由粗放式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仍需等待。

我们认为,保险业或将在半年至一年后迎来拐点:1、未来供给侧转型三条主线:渠道转型、 科技 赋能、产业协同。 (1)渠道转型方面,近年来保险营销员学历结构逐渐优化,新增营销员总体素质上升,保险代理人增速呈周期性变化,目前人力出清接近尾声,预计半年至一年后或将出现新一轮增量。 (2) 科技 赋能方面,众安坚持 科技 赋能战略,打造“产品+系统”发展模式,互联网渠道迅速扩张,综合成本率不断降低,成功实现降本增效,国内上市险企也正积极推进 科技 赋能,预计行业未来将突破人口红利周期,通过 科技 赋能+互联网进一步拓展下沉市场。 (3)产业协同方面:各险企打造康养产业链,利用社区吸引客户,通“产品+服务”增强客户粘性,从而促进养老、 健康 保险产品销售,提振NBV。 2、需求端:保险密度深度落后,寿险保障缺口巨大,养老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广阔,疫情后人们保险意识逐渐增强,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3、投资端:短期来看,权益市场有望回暖释放权益类投资收益,助力保险股估值修复;长期来看,险企投资依旧保持以稳健型的固收类资产为主,长端利率虽趋势下行,但资产负债久期缺口逐渐缩窄,仍然看好资产端对估值的提振作用。

投资建议:推荐股息率较高且估值较低,寿险转型不断深化,积极布局“保险+ 健康 +养老”产业的中国太保(SH/2601HK);较早布局金融 科技 领域且内含价值最为稳健,积极推进转型的中国平安(SH/2318HK);保险线上化走在前端,打造保险医疗生态圈并积极 探索 保险 科技 创新应用的众安在线(6060HK);聚焦高端市场,代理人业务质量较高,新业务价值占内含价值营运利润比重逐年提升,长期内含价值回报率有望稳步提高的友邦保险(1299HK);长期ROE保持稳定10%+,股息率高的中国财险(2328HK)。

风险提示:保费收入不及预期;疫情大范围内反复;疫情对居民保险和 健康 意识影响不及预期;利率下行超预期;监管部门政策变动;管理层变更。

农林牧渔行业:农业周期如期下行 成长标的更为坚守

基金持仓:成长股持仓坚挺,顺周期板块获重点布局21Q2 农业板块重仓持股总量减少约7%,但成长股海大集团、牧原股份的重仓排名优势地位稳固,持股总量逆势提升;此外,重仓持股总市值提升明显的标的还有:瑞普生物、民和股份、荃银高科、回盛生物、佩蒂股份、登海种业、中宠股份、天康生物、金龙鱼、立华股份等。 景气度高的动保、宠物及种子板块,以及前期低估值白鸡标的得到重点布局。

行业观点:景气布局种业板块,长期坚守海大与牧原1)近期种业迎来多项重要催化,看好种植链景气上行,考虑到转基因可能带来颠覆式的行业变革,建议板块性配置。 2)未来农业将经历工业化和数字化的供给侧革命,行业内提前进行数字化的企业将充分受益, 自下而上推荐管理层优秀的成长股海大集团、牧原股份、金龙鱼。 3)生猪:

投资建议

自下而上推荐成长股,核心推荐:海大集团、牧原股份、金龙鱼。 自上而下看好顺周期的种植与动保以及低估值的白羽鸡行业。 其中,1)种业推荐:隆平高科、荃银高科、登海种业、大北农;2)种植推荐:苏垦农发、中粮糖业;3)动保推荐:科前生物、生物股份;4)白羽鸡:益生股份、仙坛股份和圣农发展等。

投资摘要

关键结论与投资建议

1、近期种业迎来多项重要催化,看好种植链景气上行,考虑到转基因可能带来颠覆式的行业变革,建议板块性配置。

2、乡村振兴背景下,未来农业将经历工业化和数字化的供给侧革命,行业内提前进行数字化的企业将充分受益, 自下而上核心推荐熵减进化、持续突破增长的成长股海大集团,生猪成长股牧原股份,以及厨房食品龙头金龙鱼。

农业整体投资观点如下,自下而上推荐成长股,核心推荐:海大集团、牧原股份、金龙鱼。 自上而下看好顺周期的种植与动保以及低估值的白羽鸡行业。 其中,1)种业推荐:隆平高科、荃银高科、登海种业、大北农;2)种植推荐:

苏垦农发、中粮糖业;3)动保推荐:科前生物、生物股份;4)白羽鸡:益生股份、仙坛股份和圣农发展等。

核心假设或逻辑

第一,非瘟常态化下,2021 年疫情会更加奖励管理能力强的养殖群体,业绩分化可能更为极端;猪价下行速度放缓,规模养殖市占率快速提升。

第二,粮价后周期与转基因带来成长共振,种植链长期景气上行。

与市场预期不同之处

我们不仅仅分析标准农林牧渔子行业板块持仓指标,还从生猪板块角度探讨当前基金对生猪板块资产配置的趋势与偏好变化,为未来把握生猪领域投资机遇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股价变化的催化因素

第一,未来如果转基因玉米与大豆放开,国内玉米种业将由周期性行业转为成长行业,头部企业最为受益,市占率将大幅提升。

第二,生猪养殖龙头市占率快速提升。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恶劣天气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农业的种植企业直接从事农业种植生产,种子公司也需要种植才制种。 如果发生恶劣天气,可能造成上市公司产品损毁,造成公司损失。

第二,不可控的动物疫情引发的潜在风险。 农业畜禽养殖企业主要以规模养殖为主,如发生不可控动物疫情可能会造成公司的畜禽高死亡率,造成较大损失。

医药行业:医药仓位持续回升 核心资产继续分化

从公募基金持仓来看

21Q2全部公募基金占比1454%,环比+083pp;剔除主动医药基金占比1114%,环比+08pp;再剔除指数基金占比1298%,环比+235pp;申万医药板块市值占比为101%,环比+105pp。

从公募基金持仓家数来看,公募基金数量前五的分别是药明康德(907家)、迈瑞医疗(634家)、爱尔眼科(338家)、智飞生物(333家)、恒瑞医药(309家),基金数量增加前五支股票分别是:药明康德(+346家)、爱尔眼科(+146家)、通策医疗(+76家)、迈瑞医疗(+66家)、爱美客(+62家)。

从公募基金持仓占比情况来看,1)持仓占流通股比例前五分别为:博腾股份(252%)、迈瑞医疗(246%)、南微医学(211%)、通策医疗(194%)、泰格医药(172%);2)持仓总股本占比前五分别为:博腾股份(207%)、通策医疗(194%)、药明康德(169%)、凯莱英(156%)、长春高新(155%)。

从公募基金持仓总市值来看,持仓总市值排名前五分别是:药明康德(7803亿元)、迈瑞医疗(5904亿元)、爱尔眼科(3813亿元)、通策医疗(2561亿元)、智飞生物(2443亿元);变动情况来看,基金持仓市值增加前五分别为药明康德(+3119亿元)、爱尔眼科(+1743亿元)、通策医疗(+1362亿元)、迈瑞医疗(+908亿元)、泰格医药(+724亿元)。

从陆股通持仓来看

21Q2外资持有医药生物板块的总市值占比为327%,环比下降02pp,持股总市值为3079亿元,环比+399亿元。

从持仓占比情况来看,

1)流通股持仓占比前五分别为迪安诊断(186%)、泰格医药(178%)、迈瑞医疗(164%)、益丰药房(157%)、康龙化成(15%),从变动情况来看,艾德生物(+44%)、科华生物(+42%)、理邦仪器(+28%)、康希诺-U(+25%)、益丰药房(+23%);

2)总股本持仓占比前五分别为益丰药房(152%)、迪安诊断(137%)、恒瑞医药(12%)、金域医学(118%)、泰格医药(115%);从变动情况来看,凯普生物(+13%)、大博医疗(+13%)、老百姓(+12%)、博雅生物(+11%)、海尔生物(+09%)。

从持仓市值情况来看前五分别为,恒瑞医药(520亿元)、迈瑞医疗(392亿元)、药明康德(271亿元)、爱尔眼科(250亿元)、泰格医药(193亿元);从变动情况来看前五分别为,迈瑞医疗(+109亿元)、爱尔眼科(+86亿元)、药明康德(+76亿元)、片仔癀(+32亿元)、泰格医药(+29亿元)。

风险提示:公募基金持仓分析是基于wind基金数据库内开放式和封闭式公募基金披露的2021Q2季报重仓持股明细汇总,存在因为部分股票在十大重仓股之外导致的样本误差风险。

机械设备行业:硅料价格三连降!光伏需求迎向上拐点;力推颗粒硅、异质结设备!

硅料价格三连降!组件成本降低有望刺激光伏需求;光伏需求将迎来向上拐点1)自7 月初以来,硅料价格三连降!根据硅业分会报道,本周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208 万元/吨,近三周下降42%;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206 万元/吨,近三周下降35%;单晶菜花料成交均价2035 万元/kg,近三周下降32%。

2)自2020 年12 月以来,硅料价格上涨超150%,压制行业终端需求。 近期CPIA 发文呼吁光伏行业 健康 发展,硅料价格开始下降,组件成本有望下降。 预计未来硅料价格将形成拐点向下,进入良性区间,光伏行业需求有望迎来向上拐点!

3)光伏将成为碳中和的绝对主力。 2020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30GW,我们测算2030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1200-1400GW,未来10 年将迎10 倍左右增长,CAGR 达25%-27%。

光伏/光伏设备:拥抱三大新技术——颗粒硅、异质结、大尺寸 颗粒硅:优势渐显、产业化进程将提速,有望成新一代硅料技术,助力光伏降本1)需求端:5 月晶澳公告采购专门的颗粒硅近15 万吨,万吨级大规模采购表明颗粒硅获得市场认可,标志着大规模产业化的开端。 此前,中环、隆基均有与协鑫签颗粒硅长单采购合同。 目前上机数控、晶澳、中环、隆基等主流硅片厂商已纷纷试用颗粒硅,掺杂比例较此前已大幅提升。 在量产N 型晶棒中使用颗粒硅料,品质参数稳定、且拉晶成本降低。

2)供给端:目前保利协鑫在徐州、乐山、内蒙古3 地合计规划颗粒硅产能达50 万吨。 其中上机数控与保利协鑫合资建设30 万吨,上机在一期6 万吨颗粒硅项目中参股35%,将强力推动颗粒硅产业化进程。 我们预计上机数控和保利协鑫的30 万吨颗粒硅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22 年中国颗粒硅产能将达10-20 万吨,未来将加速释放。 6 月保利协鑫颗粒硅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正式投产,将加速颗粒硅产业化量产进程,预计市场对颗粒硅接受度将加速提升。

异质结:近期华晟、通威等项目重大突破,大规模应用临近,未来5 年行业CAGR 超80%1)光伏异质结对降低光伏度电成本、在全球大范围推广从而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是光伏“未来之星”。 未来将取代PERC 成为光伏电池片第三代主流应用技术。

“大尺寸”:“降本增效”,带来新一轮迭代需求,设备开启大尺寸更新迭代时代大尺寸具有“降本增效”优势。 我们判断,2021 年大尺寸(210/182)将成为市场主流,2022年将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市场新增设备需求基本上大部分按照210 向下兼容标准实施,将逐步替代存量设备。 长晶炉、切片机、电池片、组件设备厂商将明显受益。

2) 光伏异质结设备:重点推荐金辰股份(浙商7 月金股)、迈为股份、捷佳伟创;3) 大尺寸:重点推荐上机数控、金辰股份、迈为股份、晶盛机电、捷佳伟创、天合光能、金博股份,看好中环股份。

风险提示:光伏产品或技术替代的风险;下游扩产不及预期;疫情对海外需求影响。

食品饮料行业:食品饮料仓位回落 次高端白酒及啤酒获基金青睐

2021Q2 基金重仓食品饮料比例持续回落,二季度板块涨跌幅跑赢大盘2021Q2 食品饮料基金重仓持股比例92%,环比回落064pct,但持仓比例仍处于高位。 分子行业来看,白酒配置比例由2021Q1 的83%回落至2021Q2 的78%水平。 二季度多数白酒的持仓呈现出分化特点,一线白酒被基金减持,次高端白酒被增持较多。 估计原因应是与次高端白酒业绩增速较快,成长性凸显有关。 非白酒食品饮料中,除啤酒外,其余行业配置比例均略有回落。 2021Q2 整体非白酒食品饮料的基金重仓比例回落018pct 至137%水平。 我们预判二季度白酒业绩尚可,大众品增速由于基数原因可能略有压力。 同时考虑到下半年部分公司增速可能回落,三季度食品饮料持仓情况可能持续承压。

排名前十分析:基金减配食品饮料,次高端白酒及啤酒获得资金青睐(1)从食品饮料公司持股基金数来看,2021Q2 排名前十的公司中,贵州茅台、伊利股份、泸州老窖的持有基金数量下降,其他企业的基金持有数量均有回升。

排名变化在于,百润股份、海天味业跌出前十,酒鬼酒、青岛啤酒进来补位。 (2)从基金持股市值占比来看:山西汾酒、洋河股份、百润股份、酒鬼酒、重庆啤酒的持股市值比例有所回升,其余的持股市值比例回落。 从排名来看,安井食品、顺鑫农业跌出前十,酒鬼酒、重庆啤酒进来补位;洋河股份、百润股份排名提升,伊利股份、古井贡酒排名下滑。 整体来看2021 年二季度基金减配白酒较为明显,业绩增速较高预期的次高端白酒公司以及啤酒企业获得机构青睐。

基金十大重仓股中食品占有3 席,消费公司仍占据主流观测2021Q2 市场整体的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食品饮料占有三席: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 十大重仓股中消费公司占有五席(除食品饮料公司外,还有医药行业的迈瑞医药以及药明康德),消费公司仍是配置主流。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消费需求放缓、原料价格上涨、食品安全风险。

房地产行业:重重政策之下 各家房企拿地战略如何?

2021H1全国 土地供应及成交情况

土地供给方面,2021H1 全国土地出让金同比+9%,其中,6 月单月土地出让金同比-5%。 2021H1 全国全口径累计推出建面为243 亿平,同比-6%,累计成交建面191 亿平,同比-6%,全口径出让金达37 万亿元,同比+9%,其中住宅出让金达31万亿元,同比+10%。 从溢价率数据来看,2021 年上半年,一线城市溢价率不高,2 月和4 月溢价率为上半年高点,之后逐步回落。 而二线及三四线城市的溢价率自年初攀升后,均在4月达到相对高位,此后,溢价率在呈现逐步下降的态势。 流拍率方面,2021H1 全国流拍率水平自1 月份以来,逐步走低,从1 月的88%下降至6 月的55%。

高总价及高溢价率地块的城市分析

2021H1,高总价地块数主要分布在集中供地实施的5 月和6月,开年市场热度不高,之后逐月递增,高总价地块在5 月创上半年新高。 从城市分布来看,2021H1 总地价超过50 亿元的地块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 从高溢价率城市数目来看,2021 年6 月,溢价率超过25%的城市数目较5 月减少了2 个城市。 从全口径土地溢价率数据来看,6 月单月溢价率超过25%的城市数为47 城(4 月、5 月分别为42、49 城),溢价率超过35%的城市数为22 城(4 月、5 月分别为33、29 城)。 从住宅土地溢价率数据来看,6 月单月溢价率超过25%的城市数为58 城(4月、5 月分别为66、56 城),溢价率超过35%的城市数为29 城(4 月、5 月分别为47、35 城)。 高溢价率城市数目始终保持高位。

2021H1 样本房企拿地情况梳理

2021H1 龙头房企拿地金额同比上升15%,成长型房企同比下降10%,中型房企同比上升6%。 从各梯队拿地同比增速表现来看,2021H 龙头房企整体拿地金额提升最快。 59 家样本房企自2018 年以来拿地溢价率整体呈现下滑的趋势,但“两集中”政策实施后,2021H1 招拍挂拿地溢价率大幅上升至212%,其中,龙头房企及成长型房企的拿地溢价率均明显抬升,成长型房企拿地溢价率达25%。 2021H1,样本房企在一线城市拿地金额占比由2020 年的18%降至17%,在二线城市拿地金额占比由54%上升至57%,在三四线城市的拿地金额占比为26%,下降3pct。 样本房企拿地区域仍以二线城市为主。

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销售回暖不及预期,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

好。

根据网络百科查询,从评价分值看,开源证券跃居首位,中泰证券与安信证券分列第二、三位,由此看出开源证券的排名是非常不错的。

开源证券隶属于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此公司成立于1994年2月,控股股东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半年保险公司靠什么赚钱

北京消息 三家保险公司中报悉数登场后,投资者更为关注的是这三巨头上半年净赚多少钱。 国泰君安公司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财险上半年的净利润为9.63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3.21亿元相比,下降27.1%;中国人寿上半年净利润为28.1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1.28亿元,下降10.1%;中国平安上半年净利润为15.04亿元,比去年的11.96亿元增长25.8%。 三家保险公司平均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6.5%。 保险业承保业务利润均下滑保险分寿险和非寿险。 就非寿险而言,今年上半年,非寿险业(包括财产险、意外及健康险)增长较去年明显放缓,但仍然保持了较快速度,增速达19.7%。 中国财险、中国平安的非寿险业务增速分别达到15.5%和15%,低于行业平均增速。 有收入就有支出。 中国财险与中国平安赔付率水平相当,而在费用率上中国财险领先3.2个百分点,并且2003年上半年中国财险费用率也较中国平安低2.6个百分点。 国泰君安研究员马国旗认为,这表明中国财险在费用控制上更为有效。 但支出的增加导致承保业务经营利润小幅减少,投资收益剧减拖累净利润。 上半年中国财险承保业务经营利润(经营利润中扣除投资收益,下同)13.5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03亿元小幅减少了3.7%。 在投资收益下拉的作用下,较去年剧减5.26亿元,导致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13.21亿元降至9.63亿元,下降幅度为27.1%。 中国平安非寿险业务规模相对较小,承保业务经营利润为0.72亿元,计入投资收益1.11亿元后,最终实现净利润0.45亿元。 而寿险业涉及两家公司,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 从收入看,今年上半年,寿险业增长继续大幅减缓,增速6%,为2000年以来最低。 中国人寿寿险收入猛增41.1%,总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由去年的45%提高到上半年的50%。 中国平安对整体业务增长加以一定的控制,重在优化产品组合及提升毛利率,个人寿险业务收入占总保费收入之比由2003年上半年的57.2%上升到68.5%,长期寿险业务收入同比减少39.84亿元或13.7%,总的寿险业务收入减少12.6%。 与行业整体趋势一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保险给付和赔付比例不同程度上升。 中报显示,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准备金提转差占总承保保费收入比例为55.5%,较2003年全年的50.1%上升5.4个百分点;寿险死亡和其他给付比例也由2003年的7.2%升至7.9%,导致总体的保险给付和赔付由2003年的66.5%升至71.3%。 中国平安赔款、退保、年金与满期给付支出占总承保保费收入比例由2003年的17.9%微升0.9个百分点,至上半年的18.8%;不过寿险责任准备金占比由2003年的73.4%降至上半年的69.8%,降低3.6个百分点;营业及管理费用占比较2003年有小幅下降。 马国旗表示,两家公司保险给付和赔付不同程度上升,与行业整体趋势是相一致的。 寿险业给付和赔付占保费收入之比1999年为25%,此后连续四年降低直至2003年的9.9%,今年上半年才略有上升到10.5%,有可能是在经历多年赔付比例持续下降后周期性产品步入给付上升期。 两家公司采取更加审慎策略评估准备金比例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赔付比例的上升。 上半年中国人寿承保业务经营利润-4.4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31亿元大幅减少了147.8%;计入42.32亿元投资收益后,实现净利润28.1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1.28亿元减少10.1%。 中国平安上半年扣除投资收入及其他收入后的寿险业务营业利润为-9.54元,而去年全年为-35.34亿元;再计入24.97亿元投资收益,最终净利润为13.82亿元,去年全年为19.5亿元,业绩提升十分明显。 综合寿险和财险业务后,中国平安实现总的净利润15.0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1.96亿元大增25.8%。 投资资产占比增大投资成为保险公司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之一。 从三家公司的情况看,投资的比重在不断加大。 中报显示,随着保险业业务发展和规模壮大,投资业务在保险公司运营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 三家保险公司在资产规模增长的同时纷纷扩大投资规模,使得投资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分别由年初的58.7%、85%和81.2%上升到中期的59.9%、86.8%和82.6%,期望借此提高资产运营效率,为公司贡献更多投资收益。 在投资规模增大及市场利率上升的作用下,保险公司利息及股息收入大幅增加。 中国财险由去年上半年的3.01亿元增至5.19亿元,增幅72.4%;中国人寿由30.38亿元增至50.18亿元,增幅65.2%;中国平安由27.55亿元增至33.88亿元,增幅23%。 但是,马国旗表示,由于债市、股市遭遇寒流,出现重大已实现及未实现交易损失,投资收益率大幅下滑。 中国财险交易收益由去年上半年的2.3亿元降至-5.14亿元,剧减323.5%;中国人寿由5.9亿元减至-7.86亿元,剧减233.2%;中国平安由2.66亿元减至-7.69亿元,剧减389.1%。 但由于利息及股息收入增多,中国财险最终为0.05亿元,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分别高达42.32亿元和26.19亿元。 受交易损失拖累,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大幅下滑。 中国财险上半年投资收益(包括利息和股息收入、已实现及未实现交易收益/损失,下同)为0.05亿元,而去年同期为5.31亿元,减幅99.1%,折合年计的投资收益率由2.8%降至0.02%。 中国人寿上半年投资收益为42.32亿元,去年同期为36.28亿元,增长16.6%,但事实上其总投资增长了61.8%,导致投资收益率由3%降至2.7%。 中国平安上半年投资收益为29.48亿元,去年同期为32.38亿元,减幅9%,投资收益率由4.6%降至3.2%。 总之,投资收益为寿险业经营利润最大来源,而对非寿险业来说则为锦上添花。 马国旗总结说,上半年中国财险、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最终分别取得0.05亿元、42.32亿元和29.48亿元的投资收益,分别占经营利润的0.4%、111.8%和160%,与2003年同期的情况类似。 这表明寿险业由于承保业务亏损,投资收益为经营利润最大来源;而非寿险业承保利润较多,投资收益有锦上添花之用。 对债券投资和基金投资结构调整应该说,这三家公司的投资策略选择是比较贴切实际情况的。 马国旗表示,在债市、股市经历长期走低之后,债券利率水平已经显著提高。 保险公司开始着手调整投资结构,增大债券投资比重,降低基金投资比重。 中国财险上半年增加债券投资50.59亿元,而基金投资余额基本维持不动,并且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增加债券比重,减持基金;中国人寿在基金投资比重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将债券投资比重提高了2.5个百分点;中国平安债券投资占投资资产比例也由年初的43.7%升至47.7%,提高了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7月末保险业基金投资余额为668.04亿元,比6月末的691.9亿元减少了23.87亿元,占投资资产比重也由6月末的15.2%降至14%。 7月份基金投资余额减幅为3.4%。 就此,马国旗判断,保险资金很有可能对基金投资进行了微幅减仓。 同时加大国债投资,国债投资占投资资产由6月末的39.8%升至41.2%,为今年以来最高。 因此,今后保险资金将会维持或小幅减持基金投资绝对数额,新增资金会更多用于银行存款及中长期债券投资,如此实现基金、债券投资占比的结构调整。 海外投资有望提升投资绩效今年8月18日,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 马国旗表示,其中,中国财险、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这三家海外上市的保险公司更是能够从中获益匪浅。 不考虑外资股东参股,单是考虑三家公司海外发行筹集资金,合计金额已经达到60亿美元,占整个保险业外汇资金的61.5%,能够投资海外的部分也将达到48亿美元。 据了解,目前中国财险正在进行海外投资的技术准备工作,但对具体的投资金额尚未开始研究;中国平安也尚未决定海外投资金额;中国人寿则较为积极,已经将上市集资的20%调回国内作存款,余下的80%将进行海外投资,并等待时机争取成为首家获批准的保险公司。 马国旗表示,虽然存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境外投资经验缺乏等不利因素,但相信保险公司仍将会循序渐进开展海外投资,必将对保险资金投资绩效提升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4年上半年三家保险公司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情况对比(单位:百万)承保利润 投资收益 经营利润金额 占经营利润之比 金额 占经营利润之比中国财险 1,351 99.6% 5 0.4% 1,356中国人寿 -445 -11.8% 4,232 111.8% 3,787中国平安 -1,106 -60.0% 2,948 160.0% 1,842制表:马国旗 资料来源:公司中报注:由于费用划分存在困难,投资收益中未扣除与投资相关的各种费用及税收,承保利润中多扣除了与投资相关的这些费用及税收。 因此实际的投资收益比表中数据略小,实际的承保利润比表中数据略大。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