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出售,有兴趣带价格联系QQ:503594296

南疆 看见 多民族文明融合 云中公益 共赴一场视听盛宴

admin1 8个月前 (12-07) 阅读数 15 #财经
文章标签 华熙生物

绚丽多彩的灯光打亮云中的舞台,热情豪迈的南疆歌舞扑灭北京的冷冬。12月3日,为期10天的云中公益“看见新疆·南疆”2024主题音乐会在华熙LIVE的时代美术馆启幕。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南疆少数民族非遗文明同台热情绽放,为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南疆文明盛宴。

“云中公益”成立于2011年,是旗下关注中国原生态文明的公益项目,不时努力于挖掘、发扬散落在中国大地行将消逝的各民族文明遗产,旨在让中国多彩的民族文明走进群众视野,让每个鲜活的生命被看见。

从辽阔的内蒙古草原到滇黔桂琼的秀丽山川,自挺拔的天山脚下至浩瀚的南海之滨,"云中公益"的足迹普及中华大地,跟随着中华文明的绚烂遗址。2023年,正值云中公益第二个12年之际,其“看见”系列正式开启,以丝绸之路为指引,深化辽阔的北疆,2024年又继续探寻微妙南疆,更多目光聚焦于这片多元文明融合的沃土,让华夏民族文明的辉煌光芒,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愈加耀眼耀眼。

图:维吾尔族少年们扮演《刀郎木卡姆·青春》

刀郎,这一称谓源自现代那些栖息于塔里木盆地边缘、以叶尔羌河流域特定区域族群的自称。他们听到音乐响起,不论是内行走还是在劳作,都会自在地舞动起来。他们共同的文明——刀郎木卡姆,这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也传达上去。在南疆之旅中,云中公益与刀郎木卡姆邂逅,将一群小传承人们带到了北京。在“看见新疆·南疆”的舞台上,悠扬的乐声响起,心爱的小巴郎子(巴郎子是维吾尔语中“小伙子”的意思)以充溢力气感的舞蹈表现着刀郞坚韧、顽强、绝望的精气,带来了一场耳目一新的扮演。刀郎木卡姆已被列为国度非物质文明遗产,小传承人们带着云中舞台下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与赞赏的目光,将继续坚持把这一民族珍宝传承下去。

图:雄鹰乐队扮演《古丽碧塔》

在采风中,云中公益踏上了与青藏高原并称全球屋脊的帕米尔高原,这里是现代丝绸之路最微妙绮丽的地带,生活着我国境内独一的纯白人血缘民族——塔吉克族。在塔吉克文明中,“鹰”是英雄的意味。在云中公益的舞台上,来自塔什库尔干县的雄鹰乐队,带着皇冠热瓦甫、鹰笛、瓷鼓等特征乐器以及高亢响亮的歌声,演唱了传统曲目《情歌》、《叙事长歌》,还带来了著名的塔吉克族民歌《古丽碧塔》,这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版曲目。

图:柯尔克孜族《英雄玛纳斯》说唱扮演

继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卫拉特蒙古族的《江格尔》后,我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之一的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也登上了云中公益的舞台。《玛纳斯》描写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赴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与外来侵略者和各种罪恶权益启动妥协的事迹。《玛纳斯》被视为柯尔克孜的民族之魂。目前《玛纳斯》不只是国度级非物质文明遗产,还中选了结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阿迪力拜克.佧德尔演奏库姆孜

在《玛纳斯》的演唱中,少不了柯尔克孜族的代表性乐器——库姆孜。柯尔克孜族传达着这样一句老话,“跟随柯尔克孜族人生与死的,是一把库姆孜琴”。在柯尔克孜言语中,库姆孜意为“美丽的乐器”,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昭君出塞时期。库姆孜能够传达千年,离不开传承人们一代代的据守。在这次演出中,年过七旬的库姆孜艺术国度级传承人阿迪力拜克.佧德尔登上云中舞台,为大家带来了技艺精深的库姆孜扮演。阿迪力拜克.佧德尔任务教授库姆孜近50年——不论求学者的年龄与民族,他都倾囊相授。自2008年,柯尔克孜族库姆孜艺术被列入国度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作为该项目传承人,阿迪力拜克说:“谁情愿学习,哪怕路途悠远,我都情愿去教他,这是我的责任。” 截至目前,他的在校生曾经逾越万名,普及五湖四海。

图:古丽娜孜·阿力木江(左)扮演木卡姆舞蹈

被誉为维吾尔族历史与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木卡姆,其来源可追溯至维吾尔族先人渔猎、畜牧时期的即兴抒情之歌。历经数世纪的融合与演化,至公元6至7世纪,它已展开为一套结构严谨、内容多元的大型歌舞艺术,集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艺术方式于一体,生动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丰厚多彩的生活相貌和精气全球。

在云中公益的舞台上,年仅6岁的古丽娜孜·阿力木江以其灵动曼妙的舞姿,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喜欢。出身于木卡姆艺术世家,古丽娜孜自幼便对木卡姆音乐与舞蹈潜移默化,自踉跄学步起便能随乐起舞。此次,她与母亲、姑姑及爷爷共赴北京,将这份珍贵的木卡姆文明传承带上云中舞台,不只展现了新疆文明的共同魅力,更激起了观众对新疆及木卡姆文明的热爱与向往。

图:新疆蒙古族舞蹈萨吾尔登

由于去年北疆采风留下了伏笔, 往年的云中舞台迎来了别具一格的蒙古族舞蹈——“萨吾尔登”的冷傲亮相。与内蒙古蒙古族舞蹈的豪迈粗犷不同,新疆蒙古族舞蹈“萨吾尔登”以其灵动优美而独树一帜,这是一种以马为主题、支持舞者自在发扬的舞蹈艺术。在传统弹拨乐器托布秀尔的悠扬旋律中,萨吾尔登经过肩、臂、腕、手的细腻协调举措,深情地传达了天山脚下蒙古族人民意田的喜悦与欢乐,为观众出现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双重盛宴。

羌族歌曲演唱《清凉凉的咂酒》

云中公益已历经十四载光芒岁月,每当舞台灯光绚烂,总有一批熟习的面孔如约而至,成为标忘性的“往年回想”环节。时隔五年,羌族姐妹“五朵金花”再次闪耀云中公益的舞台,尤为有目共睹的是,金花中的大姐姐此番携其3岁爱女同台献艺,难受满溢。作为“首批从汶川地震中站起来的孩子”,“五朵金花”与云中公益的深沉渊源可追溯到2008年。

当年,“5·12汶川地震”举国哀悼,云中公益项目的发动人赵燕女士迅速执行,亲身谋划并成立了“北京时代美术馆”。她紧急咨询并成功集结了26位中国写实画派艺术家,共同发动“热血五月•2008”大型抗震救灾创作及义卖活动。仅8天后,一幅高达2米、长达20米的巨幅油画《热血五月•2008》横空出生,随即被拍卖,所得3550万元善款全额经过文明部捐赠给灾区,助力灾后重建,并特地支持了四川绵竹年画博物馆与北川羌族非物质文明遗产维护中心。

此番重登舞台,“五朵金花”心潮澎湃,慨叹万分。正是公益的暖和力气,让废墟之上重焕生机,也让羌族非物质文明遗产从濒危走向重生,绽放出愈加绚烂的光芒。

在过去的十四年间,云中公益的足迹普及了10多个省区、60余座城市中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记载了中国上千个少数民族村落的珍稀文明遗产,助力来自41个民族的近400位民族文明及非物质文明遗产的传承人,在国际乃至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荣。

第二个12年之际,云中公益推出的“看见”系列,旨在让民族文明及其传承人失掉更普遍的关注与了解。正如赵燕女士所强调:“我不时以为做公益其实更多的是要激起热爱,尤其是关于民族文明的维护,只需本民族的人热爱了,传承、推行才更有力气。”未来,云中公益将继续努力,让更多绚烂的民族文明被看见、被铭刻、被珍爱,为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奉献力气。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