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调整! 央行刚刚发布 (央妈上调)
金融统计数据口径迎重磅调整。
12月2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信息称,将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集团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货币供应量是某一时点承当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的总和,是金融统计和剖析的关键目的。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担任人引见,此次M1统计口径修订,是在现行M1的基础上,进一步归入集团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团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目前包括在M2中,尚未包括在M1中。
“目前集团活期存款已具有转账支付性能,无需取现可随时用于支付,与单位活期存款流动性相反,应将其计入M1。”上述有关担任人表示,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买卖,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应归入M1。从国际上看,关键经济体M1统计口径大都包括集团活期性质的存款及其他高流动性的支付工具。
据了解,不时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十分注重依据经济金融展开和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变化,对货币供应量口径启动调整。例如,M2已从包括流通中货币、单位存款和集团存款的口径逐渐拓展,先后归入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份额等。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展开,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出现了严重变化,M1统计定义的金融产品范围出现了演化,要求思索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执行态完善。
修订后,M1统计数据将如何发布?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担任人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于2025年1月份数据起末尾按修订后口径统计M1,估量将于2月上旬向社会发布。在初次发布的同时,还将发布2024年1月份以来修订后的M1余额和增长速度数据。
地下数据显示,往年10月我国M1余额为63.34万亿元,同比降低6.1%,降幅较9月收窄1.3个百分点。从往年4月末尾,M1继续呈同比下滑态势。
中国人民银行在2024年第三季度中外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曾“预告”了此次调整。报告明白,中国人民银行将不时提高货币反映经济活动变化的完整性和敏理性。接上去,我外货币政策框架还将逐渐淡化对数量目的的关注,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目的,愈加注重发扬利率调控的作用。
央行发布重磅报告:坚持房地产金融政策延续性 定调货币政策
8月9日,央行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中外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以后的微观情势启动了剖析,并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启动了展望。
报告称,总体来看,疫情出现以来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往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力度已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态,在全球微观政策中坚持抢先态势。
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央行将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微观政策衔接,坚持货币政策稳如泰山性,增强前瞻性、有效性,既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以过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开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继续恢复,坚持经济运转在合理区间。
不存在常年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报告对以后中国微观经济情势启动了剖析,我国经济继续恢复增长,开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中常年看,我国开展依然处于关键战略机遇期,经济常年向好、高质量开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动。
但也要看到,全球疫情仍在继续演化,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际经济恢复依然不稳如泰山、不平衡。
从中心来看,关键兴旺经济体超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愈加凸显,通胀清楚走高,若其货币政策转向步伐放慢或许惹起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动摇加大、金融市场估值大幅调整等疑问。
国际方面,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结实,出口受高基数影响增速或许放缓,部分范围投资增长偏弱,餐饮旅游等接触型消费尚未完全修复,经济增长动能的可继续性面临一定应战。
此外,大宗商品多少钱大幅下跌抬升企业本钱,一些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大。 不良资产、影子银行反弹压力仍需关注,经济潜在增速下行、人口老龄化放慢、绿色转型等中常年应战也不容无视。
二季度,CPI涨幅平和,PPI阶段性走高,对通胀的担忧一直存在。 对此,报告指出,一方面,这是去年低基数上的高读数;另一方面,PPI自身动摇相对较大,在数月内阶段性下探或冲高的现象也并不少见。 总体看,我国PPI走矮小概率是阶段性的,短期内或许维持相对高位,随着基数效应衰退和全球消费供应恢复,未来PPI有望趋于回落。
“中常年看,休息消费率增速降低、人口老龄化会抑制通胀,碳排放本钱显性化会一定水平推升物价,相互对冲,全体上有利于稳如泰山物价。 我国经济开展稳中向好,去年疫情以来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国际总供应总需求基本稳如泰山,有利于物价走势未来坚持稳如泰山,不存在常年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报告指出,
坚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延续性
报告阐释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关键思绪。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敏精准、合理过度,稳字当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增强微观政策自主性,依据国际经济情势和物价走势掌握好政策力度和节拍,处置好经济开展和防范风险的相关,保养经济大局总体颠簸,增强经济开展韧性。
一是坚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健全中央银行调理银行货币发明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约束的长效机制,管好货币总闸门,坚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婚配,坚持微观杠杆率基本稳如泰山。
二是继续落实和发扬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举措用,运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推进绿色低碳开展。 坚持再存款、再贴现政策稳如泰山性,实施好两项中转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延期任务,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继续性的资金支持,坚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更好发扬它们在稳企业保务工中的关键作用。
三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统筹推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等融合开展,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成功金融与科技、产业良性循环。
值得留意的是,报告指出,要严厉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信贷规模,推进“两高”项目绿色转型更新。 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抚慰经济的手腕,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坚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延续性、分歧性、稳如泰山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慎重控制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四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革新,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五是增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树立,服务虚体经济,防范市场风险。
六是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革新,不时完善公司控制,优化金融供应。
七是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
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
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汇率两边价区分较2020年末升值1.0%、升值4.4%、升值0.6%和升值8.2%。 2005年人民币汇率构成机制革新以来至2021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8.1%,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30.3%,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25%。 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直接买卖成交较为生动,流动性颠簸,降低了微观经济主体的汇兑本钱,促进了双边贸易和投资。
报告指出,202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动摇也反映了国际外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的差异。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形成冲击,我国加大微观政策应对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敏过度、精准导向,为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停工复产、率先成功经济正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5月份末尾货币政策逐渐转向常态,而事先国际上疫情减速蔓延,关键经济体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对美元和一篮子货币升值。
2020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两边价升值6.9%,升值幅度小于欧元,CFETS指数下跌3.8%。
2021年以来,兴旺经济体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取得进度,市场再通胀买卖仰望。 国际金融市场末尾关注美联储或许提早缩减量化宽松和加息。 6月份美元对关键非美货币升值,而我国坚持实行正常货币政策,经济在潜在增速左近运转,当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1.4%,CFETS指数则坚持颠簸。
总的来看,人民币汇率双向动摇是国际外经济情势、国际收支状况及国际外外汇市场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合理反映了外汇市场供求变化,发扬了调理国际收支和微观经济智能稳如泰山器作用,促进了内外部平衡,扩展了我国自主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空间。
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动摇也将是常态,人民币既或许升值,也或许升值,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 下一步,要继续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启动调理、有控制的浮动汇率制度,合理经常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增强跨境融资微观慎重控制,经过多种方式合理引导预期,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坚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平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如泰山。
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过度增长
数据显示,6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31.8万亿元,同比增长8.6%,对实体经济坚持了较强的支持力度。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0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 2021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7.7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3万亿元。
报告指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关键有以下特点:一是人民币存款同比多增较多。 二是信托存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清楚多减。 三是企业债券同比少增,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高于上年同期。 四是政府债券融资同比清楚少增。 五是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融资同比多增。
数据来看,上半年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过度增长。 但2020年疫情迸发以来,关键兴旺经济体实施了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财政抚慰的政策组合,由政府主导推进货币增长。 2020年,美联储共购置了约52%的新增国债,由此支持财政支出构成的货币供应量占美国新增M2的61%。 2020年末,美、欧、日等外货币增长大幅偏离了名义GDP增速。
从物价走势看,美国通胀情势最为严峻,其货币扩张相对名义GDP增速的偏离也最大。 6月美国CPI到达了创13年新高的5.4%,较上年末上升4个百分点,当月欧、日CPI区分较上年末上升了2.2个和1.4个百分点。
关于货币和通胀的相关,报告专栏指出,要合理看待2008年危机后和2020年疫情后两种量化宽松政策的区别,正确看法货币和通胀之间的相关。 疫情后央行和财政配合少量参与货币的量化宽松政策,推进2021年全球通胀清楚升温。
报告指出,总体而言,货币与通胀的相关没有变化,货币少量超发肯定造成通胀,稳住通胀的关键还是要管住货币。 以后我国通胀压力全体可控,这很大水平得益于我外货币供应量增速自去年5月起就抢先其他大型经济体逐渐回归正常,往年6月末我国M2增速为8.6%,与疫情前基本相当,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婚配,从微观上稳住了物价。
下一步,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敏精准、合理过度,坚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婚配,坚持央行和财政两个“钱袋子”定位,从基本上坚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如泰山。
实践存款利率稳中有降
往年以来,央行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革新,继续释放革新促进降低存款利率的潜力,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进实践存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一是推进金融机构健全运用LPR定价机制,继续释放LPR革新潜力。 引导银行将LPR嵌入外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增强LPR在金融机构内外部定价中的基准作用。
二是优化存款利率监管,坚持银行负债本钱基本稳如泰山。 2021年6月2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下限确定方式,将原由存款基准利率乘以一定倍数构成,改为存款基准利率加上一定基点确定。 这既保养了银行存款利率的自主定价权,也有利于促进市场有序竞争,引导存款回归合理的期限结构,稳如泰山银行负债本钱。
目前各金融机构均已落实利率自律机制有关要求,新的存款利率自律下限实施状况良好,落地颠簸有序。 从挂牌利率看,全国性银行存款挂牌利率基本坚持不变,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中常年限存款挂牌利率有所下调。
2021年前6个月,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7%,较上年同期降低0.07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降低0.08个百分点。
其中,企业存款利率降幅更大,前6个月企业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3%,较上年同期降低0.16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降低0.09个百分点,实体经济融资本钱稳中有降。
报告剖析,以后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婚配,这说明从微观上看我国利率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为经济颠簸运转和高质量开展提供了适宜的利率环境。
重磅!刚刚,央行官宣房贷利率正式下调
刚刚(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视控制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差异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疑问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控制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银保监局:
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片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支持各地从外地实践动身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颠簸安康开展,依照国务院有关部署,现就差异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存款购置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团体住房存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存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团体住房存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则执行。
二、在全国一致的存款利率下限基础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派出机构依照“因城施策”的准绳,指点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依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情势变化及城市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辖区内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团体住房存款利率加点下限。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视控制委员会
2022年5月15日
重磅解读:央行房贷利率大调整!10月8日末尾!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宣布,从2019年10月8日起对团体住房存款利率计算方式启动片面调整。 这一政策旨在落实住房定位和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确保差异化住房信贷政策有效实施,坚持团体住房存款利率稳如泰山,并保养借贷双方权益。 以下是关键调整点的概述:一、自10月8日起,新发放的商业性团体住房存款利率将基于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存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确定,并加点构成固定利率。 加点数值需契合全国和地域政策,并思索存款风险,一旦确定,合同期限内坚持不变。 二、借款人可在开放存款时与银行协商利率重定价周期,最短为1年,重定价日调整为最新LPR。 存款合同需明白利率调整规则。 三、首套商业性团体住房存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的LPR,而二套存款利率需至少在LPR基础上加60个基点。 四、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需依据中央房地产市场灵活,确定首套和二套存款利率的加点下限,遵照“因城施策”准绳。 五、银行依据自律机制的下限和自身运营状况等要素,选择每笔存款的详细加点数值,确保合法合规并维护消费者权益。 值得留意的是,10月8日前已发放的存款和未发放合同仍按旧规则执行,而商业用房存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公积金团体住房存款利率暂不调整。 这一政策调整意味着房贷利率将愈加市场化,LPR作为定价基准,银行不能再随意下浮利率。 首套房存款利率仍给予一定支持,而二套房利率的提高则是调控投机行为的一部分。 总体来看,新政策对大部分城市影响有限,特别是那些首套存款原本就执行基准利率上浮的城市。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