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坚持不造车!赛力斯拟25亿元收买问界商标专利 (华为 我们不造手机)
昨天(7 月 2 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拟收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持有的已注册或开放中的 919 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 44 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 收卖价款算计 25 亿元。
对此,华为表示: 华为将问界等系列商标转让给赛力斯 ,同时华为将继续支持赛力斯造好问界、卖好问界。
华为一向坚持不造车,而是运行抢先的自动网联汽车技术,继续协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华为将继续与车企为用户打造出色的自动汽车产品,提供极致的智慧出行体验。
剖析人士表示,华为不久前已将“智界”、“享界”商标区分转让给了对应的智选协作同伴奇瑞和北汽,加上此次转让“问界”商标给赛力斯, 华为应该是心愿将名下一切运输工具类的商标都转让给对应的整车厂。
从外部决议到地下发言,华为已屡次重申“不造车”,将整车相关商标逐一转让出去,进一步标明华为坚持该战略不坚决。
问界汽车是华为和赛力斯结合打造的新动力汽车品牌,已公布 M5、M7、M9 等车型。理想上,我们熟知的新动力汽车品牌问界,全称是“AITO 问界”。
其中 AITO 代表赛力斯,地下资料显示,AITO 及其 Logo 商标归属于赛力斯全资控股的重庆潽康企业控制咨询有限公司。
而问界商标此前既不属于赛力斯、也不属于华为,而是归属于一个注册资本为 11 万元的第三方公司 —— 北京永安世达科贸有限公司,资料显示,该公司的关键运营范围包括技术转让, 且明面上和华为、赛力斯没有关联 。
媒体留意到,去年 6 月 11 日,据国度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信息显示,算计 21 个“问界”商标转让开放已被核准,受让人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把灵魂交给华为,沦为代工厂的赛力斯何处去?
华为究竟造不造车?问界M5和M7是不是华为汽车?对有些人来说,这不啻于灵魂提问。
宣传“华为汽车”被罚款
据企查查财经报道,6月13日,平顶山市市场监视控制局开具罚单,称平顶山合众汇赢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在AITO问界M5的宣传中,有“华为汽车”“HUAWEI”等广告用语,而实践上AITO问界M5是赛力斯牌汽车,不是“华为汽车”。 当事人称,展现汽车AITO问界M5是华为结合赛力斯设计消费,而实践宣传有“华为汽车”“HUAWEI”等用语,当事人无法提供相关证明资料。
平顶山市市场监视控制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55条第一款,对平顶山合众汇赢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罚款元。
日前,有媒体在某城市AITO问界体验中心探店,在问及“这能否是华为的车”时,AITO问界体验中心的任务人员回答是“是”。 但在问及“这车能否是华为造的”时,任务人员给出的回答则是“不是华为造的,是赛力斯制造的”。
同时,车道君留意到,问界汽车每次新品发布时,华为终端BG CEO、智能汽车处置方案BU CEO、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余承东都会站台,并宣布热情弥漫、吸引眼球的演讲,俨然问界汽车代理人的角色。 相反,问界汽车名义上的东家赛力斯汽车则低调很多。
华为将问界商标支出囊中
华为、赛力斯、问界,三者究竟是什么相关?有时刻真是让人一头雾水。
往年2月初,问界M5车机系统更新,时任华为智能汽车处置方案CEO的余承东发了一条微博庆贺。 值得留意的是,微博下方的宣传海报里,悄然加上了华为LOGO,还有熟习的菊花标。
3月8日,在社交渠道的宣传语中,原先“AITO问界”的字样更改为了“HUAWEI问界”。
一时期,不少车主将原先“AITO问界”中的英文前缀抠了上去,换上了自己在淘宝买的“HUAWEI”标志,觉得似乎成了首批华为车主。
3月31日,华为开创人、董事长任正非发布署名公告,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为 5 年,并且强调不能经常使用华为/HUAWEI在整车宣传中,还特别指出了不能经常使用“华为问界”、“HUAWEI AITO”等相关词语启动宣传。
令人疑惑的是,重复强调不造车的华为,造车介入度却一再加深。 近日,华为汽车业务的举措频频,先是将问界商标支出囊中;又和赛力斯共同选择成立“AITO问界销服结合任务组”,自7月1日起片面担任营销、销售、交付、服务、渠道等业务的端到端闭环控制。
关于华为将问界商标支出囊中,坊间的很多猜想是,问界或将成为以后协作车型的一致命名方式,比如长安问界、奇瑞问界、江淮问界、北汽问界……由于问界的汽车商标归属权是华为,它除了跟赛力斯汽车协作,还可以跟长安汽车、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等车企协作。
没有灵魂的赛力斯何处去
赛力斯汽车前身是名不见经传的西风小康,自从与华为启动协作之后,品牌知名度和销量都有了很大的优化。 对赛力斯汽车来说,与华为的协作还是十分成功的,而这对长安汽车、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等车企来说也值得效仿的。 而这些车企不论是规模还是销量,都远在赛力斯汽车之上,这对华为来说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华为掌握了目前炙手可热的智能驾驶和智慧座舱的中心技术,这也正是问界汽车的中心卖点。 就目前赛力斯和华为的相关来看,赛力斯充任的是华为的“代工厂”角色,虽然华和赛力斯都没有认可过这种“代工相关”。
理想上,赛力斯傍上华为后虽然有所起色,但无奈底子太薄依然连年盈余,难以令人满意。 2020-2022年,赛力斯延续三年出现盈余,累计盈余超70亿元。 赛力斯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成功总营收50.91亿元,同比降低0.7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余6.25亿元。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曾说过,不能接受华为灵魂,上汽要把灵魂握在自己手中。 就目前的赛力斯汽车与华为的相关来看,它大约算是把灵魂交给华为了。
随着华为与越来越多的车企深度协作,赛力斯汽车的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弱。 没有灵魂的赛力斯汽车何处去?作为赛力斯汽车的老板,张兴海能否有过仔细思索?赛力斯汽车的出路充溢了未知,我们还是祝愿它一路走好吧。
问界第十万辆下线,余承东说华为不「独自」造车
5 月 26 日,AITO 问界品牌第 10 万辆下线仪式在重庆赛力斯智慧工厂举行,此次下线的车型为问界 M5 高阶智驾版。
从 2022 年 3 月 5 日以来,AITO 用 15 个月走到了第十万台交付的关口。
在下线仪式上,华为终端 BG CEO、智能汽车处置方案 BU CEO 余承东又重新论述了「华为不造车」的定义:「准确的解释是华为不独自造车,我们是和协作同伴一同造车」。
那么,AITO 问界的第 10 万辆车对该品牌而言意义何在,「华为不造车」的新定义又有何深意,AITO 问界品牌成功未来更高销量的底气与冲劲又在哪里?
马上末尾我们的解读。
01. 第 10 万辆车作为一家新造车品牌而言,10 万辆的产量,是要求努力跨越的门槛,也是翻开更宽广天地的一张门票。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在发言中对此描画道「这是赛力斯与华为跨界业务协作的阶段性胜利」。
AITO 问界,用了 15 个月时期,迈入「十万俱乐部」,比蔚小理各自 35 个月、30 个月、24 个月的时期缩短了一大截,比起相同于往年达成 10 万辆目的的极氪,也快了 3 个月。
AITO 问界之所以能够在 15 个月达成 10 万级的产量,总结下关键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赛力斯此前的技术积聚,包括此前推出的 SF5 车型及增程、纯电平台等,都能用于问界品牌上,有助于缩短研发、投产周期。
第二个要素,是新动力供应链的完善和消费者对新动力接受度的提高。 供应链方面,问界 M5 发布时,相较于「蔚小理」研发第一代车型时,新动力汽车三电等范围的供应链水平,无论是产品性能还是产能都已大幅优化,有助于产品力和交付水平提高。
在消费端上,拿「蔚小理」三家达成 10 万销量的 2021 年作为对比,当年中汽协给出的当年新动力车销量数据为 352.1 万辆,浸透率为 13.4%。
而 2022 年,全年新动力汽车销量为 620.8 万辆,浸透率达 25.6%。 消费者对新动力汽车的接受度的大幅优化,相同有助于销量增长。
第三个要素,就是华为与赛力斯的协作。 华为对产品的把控、赋能加上「自带光环」,自然优化了用户对产品的认可度。
AITO 问界成功 10 万辆产量的环节,也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产能爬坡期,为 2022 年 3-7 月,在 3-4 月间,交付量为 3 千余台,5 月爬升至 5 千余台,6-7 月,则优化至 7 千余台。
第二个阶段为稳如泰山交付期,为 2022 年 8-12 月,8 月,问界 M7 正式交付,AITO 品牌的月交付量也终于首度打破 万辆,在这段时期内,除了 11 月销量降低到 8260 辆外,其他个月交付量都在万辆以上。
第三个阶段则是交付下滑期,为往年 1 月至今。 在这时期,AITO 问界的月交付量基本位于 5000 辆以下。
关于往年以来问界的面临的情势,余承东表示,如今正处于产能爬坡期,展车要求 6 月下旬才会到店,要求时期成功销量增长。
在往年的 3 月, AITO 问界品牌还被挂上了「HUAWEI 问界」的称号,坊间一度有传言称华为不造车承诺于往年到期,将亲身下场造车。
3 月底,任正非重申「华为不造车」,华为轮值 CEO 徐直军对重申「华为不造车」启动了解释。 他表示,有部门、团体、协作同伴滥用华为品牌,华为没有造车,将严禁华为品牌出如今任何汽车品牌前面,并将会清算整理直营店、销售店、宣传物料。
因此,「HUAWEI 问界」在进入各宣传渠道缺乏一月后,品牌称号又换成了 AITO 问界。
那么,华为重申不造车,下一步该怎样走?华为和赛力斯之间的协作未来又会怎样展开?无论是市场还是消费者,都希望能够失掉一个明白的答案。
在 AITO 问界第 10 万辆下线仪式上,余承东又再次定义了「华为不造车」,称其的准确解释为「华为不独自造车,我们是和协作同伴一同造车」。
这句话,是文字游戏,还是言之有理?
02.华为不「独自」造车华为作为一家在汽车业务上与多家车企都有着协作的公司,其此前关于汽车相关业务的定义是「华为不造车,协助车企造好车」。
而在 AITO 问界第 10 万辆车下线仪式上,余承东则对「华为不造车」启动了全新论述:「不独自造车,是和协作同伴一同造车」。
从「协助车企造好车」到「不独自造车、和协作同伴一同造车」,表现出华为在与汽车主机厂的协作上,曾经由之前的辅佐转变为如今的全程介入。
与华为协作相关最亲密的车企,自然是赛力斯,从双方指导在问界 10 万辆下线仪式的讲话中,也能感遭到赛力斯与华为之间协作之严密。
张兴海称「双方的协作相关已深度绑定,不分你我」,余承东则称「置信我们的协作形式是最好的商业形式」。
关于双方间的协作造车形式,余承东则用了「发扬两家的优势之长」来描画,华为有软件才干、网联才干,而赛力斯有整车工厂,两者正好互补、
综合张兴海、余承东的发言,能够印证前文的观念,华为在造车范围曾经由辅佐转变为全程介入。
在此前华为「协助车企造好车」的时代,车辆全体定义、开发是由车企成功,华为仅协助车企成功座舱智能化、高阶辅佐驾驶等技术的开发及适配,甚至仅仅作为供应商介入,例如赛力斯华为智选 SF5、极狐阿尔法 S HI 版等。
在 AITO 问界品牌上,华为则「掩盖了从产品论证、定义,到用户服务的全环节」。
在与「协作同伴一同造车」的环节中,华为不再作为单纯的技术提供方,而是结合研发,作为车辆生命周期的全程介入者,将华为的各类技术、理念融入协作车型中,从而打造出「更华为」的协作车型。
当然,选择一同协作,就意味着 AITO 问界品牌的命运已与华为严密相连。 但从近期的销量趋向来看,华为对 AITO 在品牌方面的加成,似乎正有所减退。
那么,AITO 品牌要常年开展,冲击更高的销量目的,其未来的底气与潜力又源于什么?
03.问界要做主力玩家?在下线仪式上,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宣布了赛力斯的中期事业方案目的:「做中国式新动力汽车头部品牌、10 年再造一个 500 万市场保有量。 」。
余承东也立下了 Flag,就是「做主力玩家」。 余承东对主力玩家的定义为千万台水平的销量。 他表示,一年多达成 10 万辆的产量,「发明了行业奇观」,但其目的远远不止这些。
而其目的如何成功,余承东坦言,「方向的选择往往比勤劳更关键」,也就是说,华为与赛力斯协作的方向目前仍是正确选项,在协作造车的路途上继续前行,是目前双方的最优解。
关于 AITO 问界常年开展的底气,余承东表示,是「是华为弱小的研发投入的支撑,是与赛力斯共同的严密协作」。
把目光从久远转向往年,往年华为与问界方案将对 M5、M7 启动大幅度更新,各自推出智驾版车型,其中问界 M5 智驾版将于 6 月 18 日左右到店交付。
而问界 M9 将于年底上市,余承东称,「问界 M9 将会成为 1000 万内最好的 SUV」。
依据近半年的销量表现来看,问界 M5 与 M7 之间的销量占比约为 3:2,往年以来二者的销量占比更是接近 2:1。 依据这一趋向来看,往年问界的出货主力,或将仍是问界 M5 系列。
与去年 20-30 万价位段的竞争相比,往年该价位段的竞争将愈加剧烈。 特斯拉 Model 3、Model Y 在这个多少钱区间的竞争依然微弱,比亚迪汉、唐、海豹的冠军版和老款相比也都优化了竞争力。
此外,小鹏将于往年推出搭载全新扶摇架构的小鹏 G6,智驾表现估量将位于第一梯队,或将与问界 M5 智驾版展开竞争。
专注走量的问界 M5 智驾版在往年剧烈的竞争中能否拥有较高的销量表现,助力问界重回万辆交付水平,值得等候。
而问界 M7 智驾版,未来将直面理想 L7、L8、蔚来 ES6,甚至是腾势 N7 等 30-40 万价位段车型间的竞争。 问界 M7 智驾版除了问界车机和智驾配件外,其经过怎样的方式来优化竞争力,相同值得关注。
至于问界 M9, 50-60 万的售价区间,则更多地出于优化品牌全体魄调的考量,但目前该价位段,国产新动力在此确实鲜有规划,或许问界能够像理想在 40-50 万区间一样,加快占据在 50-60 万元以内的市场?
问界品牌商标归属
问界品牌商标归属华为。
我们熟知的新动力汽车品牌问界,全称是“AITO问界”。 其中AITO代表赛力斯,地下资料显示,AITO及其logo商标归属于赛力斯全资控股的重庆潽康企业控制咨询有限公司。
而问界商标此前既不属于赛力斯、也不属于华为,而是归属于第三方公司——北京永安世达科贸有限公司,资料显示,该公司的关键运营范围包括技术转让,且明面上和华为、赛力斯没有关联。
商标转让成功,意味着“问界”商标一切权正式归属于华为,“AITO问界”这一品牌名的意义愈加明晰——前者代表赛力斯,后者意味华为。
中心技术
1、智能座舱
2021年12月,华为举行夏季旗舰新品发布会活动,正式发布了HarmonyOS智能座舱,HarmonyOS智能座舱在延续华为手机及平板操作同时,统筹驾驶场景的操作要求。
2、DriveONE
HUAWEI DriveONE三合一电驱采用智能油冷技术,相比业界水冷电机,相反功率和扭矩下,三合一电驱体积重量增加,高转速区冷却效果优化,可支持延续20次0-100km/h减速等;NVH到达78dB,优于行业水平(83dB),成功静谧性。
3、灵活自顺应扭矩系统
HUAWEI DATS采用电机与整车深度融合设计,可依据路况和车轮附着力进执行态的扭矩调教,在经过坑洼路面时增加车辆晃动,优化驾驶平顺性,甚至能够依据要求灵活降低电机功率,优化车辆续航。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AITO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