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出售,有兴趣带价格联系QQ:503594296

江苏中迪节能取得组合式板式换热器及其换热部件专利 防止对管内壁构成挤压磨损 (江苏中迪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触及板式换热器范围,详细为一种组合式板式换热器及其换热部件,包括泄压机构,该泄压机构用于对物料的泄压保送,以及固定衔接在泄压机构外侧的固定压紧板;调理机构,该调理机构用于对换热零件的限位调理,以及套接在调理机构外侧的活动压紧板;所述调理机构设置在固定压紧板以及活动压紧板之间,所述调理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撑架杆,所述撑架杆的内侧固定衔接有气缸,所述气缸远离撑架杆的一端与活动压紧板固定衔接,该组合式板式换热器及其换热部件,经过弹性片的发展,使得开设在弹性片的外表上的孔洞就会显显露来,从而起到对高流量的物料启动泄压保送,防止对管内壁构成挤压磨损的作用。


浮头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U型换热器,管板式换热器有什么区别?有各自的图吗? 急!!求助!!谢谢!!

一、原理不同

1、浮头式换热器:一端不与壳体相连,该端称浮头。 管子受热时,管束连同浮头可以沿轴向自在伸缩,完全消弭了温差应力。

2、列管式换热器:在启动换热时,一种流体由封头的连结管处进入,在管流动,从封头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这称之管程;另一种流体由壳体的接收进入,从壳体上的另一接收处流出。

3、U型换热器:U 形管式换热器仅有一个管板,管子两端均固定于同一管板上。

4、管板式换热器:管束两端管板采用焊接方法与壳体固定衔接。

二、优势不同

1、浮头式换热器:管束可以抽出,以简易清洗管、壳程;介质间温差不受限制;可在高温、高压下任务,普通温度小于等于450度,压力小于等于6.4兆帕;可用于结垢比拟严重的场所;可用于管程易腐蚀场所。

2、列管式换热器:高效节能;改层流为湍流,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热阻。

3、U型换热器:因其换热管成U形而得名。

4、管板式换热器:优势是结构简易,在保证相等传热面的条件下所需的壳体内径最小。

三、缺陷不同

1、浮头式换热器:小浮头易出现内漏;金属资料耗量大,本钱高20%;结构复杂。

2、列管式换热器:管子内壁清洗困难,管子改换困难,管板上陈列的管子少。

3、U型换热器:管内清洗不便,仅宜用于管壳壁温相差较大。

4、管板式换热器:缺陷是壳程与管程介质之间温差大时会发生较大的热应力,形成管子与管板结合处拉脱分裂而出现走漏或管子失稳等,同时检修、壳程清洗也不简易^在普通场所运行普遍,怛也遭到温差的限制。

网络百科-浮头式换热器

网络百科-列管式换热器

网络百科-U型管式换热器

网络百科-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什么是换热器

换热器是指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启动热量交流的设备。 换热器的作用可以是以热量交流为目的。 即在确定的流体之间,在一定时期内交流一定数量的热量;也可以是以回收热量为目的,用于余热应用;也可以是以保证安保为目的,即防止温度升高而惹起压力升高形成某些设备被破坏。 换热器的作用不同,其设计、选型、运转工况也各不相反。 对换热器的基本要求是换热器要满足换热要求,即到达需求的换热量和热媒温度;换热器的热损失要少,换热效率要高;流动阻力要小;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抗腐蚀和抗损坏才干要强,保养任务量要少;结构要合理,任务要安保牢靠,即零部件之间由于温升而发生的热应力不会造成换热器分裂;要便于制造、装置和检修;经济上要合理,设奋全寿命期的总投资要少(总投资包括设备及隶属装置初投资费用和运转保养控制费用);生活热水系统的换热器应易于肃清水垢,以上要求经常相互制约,难于同时满定,因此应视详细状况,在换热器的选型和设计中有所侧重,满足工程对换热器的关键要求。 由于换热器缺点率较低,并且供暖为时节性负荷,有足够的检修时期,生活热水系统暂停供热也不会形成严重影响,所以可不设备用换热器。 换热器台数的选择和单台才干确实定应顺应热负荷的分期增长,并思索供热的牢靠性。 换热器依照换热介质不同可分为水-水换热器和汽-水患热器;依照任务原理不同可分为间壁式、直接接触式、蓄热式和热管式换热器。 换热器的运行普遍,日常生活中取暖用的暖气散热片、汽轮机装置中的凝汽器和航天火箭上的油冷却器等,都是换热器。 它还普遍运行于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 它的关键性能是保证工艺环节对介质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提高动力应用率的关键设备之一。 换热器既可是一种独自的设备,如加热器、冷却器和凝汽器等;也可是某一工艺设备的组成部分,如氨分解塔内的热交流器。 由于制造工艺和迷信水平的限制,早期的换热器只能采用简易的结构,而且传热面积小、体积大和轻巧,如蛇管式换热器等。 随着制造工艺的开展,逐渐构成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它不只单位体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而且传热效果也较好,常年以来在工业消费中成为一种典型的换热器。 二十世纪20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并运行于食品工业。 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开展为多种方式。 30年代初,瑞典初次制成螺旋板换热器。 接着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资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起机的散热。 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工厂。 在此时期,为了处置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疑问,人们对新型资料制成的换热器末尾留意。 60年代左右,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迷信的迅速开展,迫切要求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开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失掉进一步完善,从而推进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开展和普遍运行。 此外,自60年代末尾,为了顺应高平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要求,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失掉了进一步的开展。 70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讨和开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 换热器按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混合式、蓄热式和间壁式三类。 混合式换热器是经过冷、热流体的直接接触、混合启动热量交流的换热器,又称接触式换热器。 由于两流体混合换热后必需及时分别,这类换热器适宜于气、液两流体之间的换热。 例如,化工厂和发电厂所用的凉水塔中,热水由上往下喷淋,而冷空气自下而上吸入,在填充物的水膜外表或飞沫及水滴外表,热水和冷空气相互接触启动换热,热水被冷却,冷空气被加热,然后依托两流体自身的密度差得以及时分别。 蓄热式换热器是应用冷、热流体交替流经蓄热室中的蓄热体(填料)外表,从而启动热量交流的换热器,如炼焦炉下方预热空气的蓄热室。 这类换热器关键用于回收和应用高温废气的热量。 以回收冷量为目的的同类设备称蓄冷器,多用于空气分别装置中。 间壁式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被固体间壁隔开,并经过间壁启动热量交流的换热器,因此又称外表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运行最广。 间壁式换热器依据传热面的结构不同可分为管式、板面式和其他型式。 管式换热器以管子外表作为传热面,包括蛇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等;板面式换热器以板面作为传热面,包括板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和伞板换热器等;其他型式换热器是为满足某些特殊要求而设计的换热器,如刮面式换热器、转盘式换热器和空气冷却器等。 换热器中流体的相对流向普通有逆流和逆流两种。 逆流时,入口处两流体的温差最大,并沿传热外表逐渐减小,至出口处温差为最小。 逆流时,沿传热外表两流体的温差散布较平均。 在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当两种流体都无相变时,以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逆流最小。 在成功相同传热量的条件下,采用逆流可使平均温差增大,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减小;若传热面积不变,采用逆流时可使加热或冷却流体的消耗量降低。 前者可节省设备费,后者可节省操作费,故在设计或消费经常使用中应尽量采用逆流换热。 当冷、热流体两者或其中一种有物相变化(沸腾或冷凝)时,由于相变时只放出或吸收汽化潜热,流体自身的温度并无变化,因此流体的进出口温度相等,这时两流体的温差就与流体的流向选择有关了。 除逆流和逆流这两种流向外,还有错流和折流等流向。 在传热环节中,降低间壁式换热器中的热阻,以提高传热系数是一个关键的疑问。 热阻关键来源于间壁两侧粘滞于传热面上的流体薄层(称为边界层),和换热器经常使用中在壁两侧构成的污垢层,金属壁的热阻相对较小。 参与流体的流速和扰动性,可减薄边界层,降低热阻提高给热系数。 但参与流体流速会使能量消耗参与,故设计时应在减小热阻和降低能耗之间作合理的协调。 为了降低污垢的热阻,可设法延缓污垢的构成,并活期清洗传热面。 普通换热器都用金属资料制成,其中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大多用于制造中、高压换热器;不锈钢除关键用于不同的耐腐蚀条件外,奥氏体不锈钢还可作为耐高、高温的资料;铜、铝及其合金多用于制造高温换热器;镍合金则用于高温条件下;非金属资料除制造垫片零件外,有些已末尾用于制造非金属资料的耐蚀换热器,如石墨换热器、氟塑料换热器和玻璃换热器等。

板式换热器和 壳管式换热器 的区别

一、结构不同

1、壳管式换热器结构:

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 壳体多为圆柱形,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 传热有两种热流体和冷流体,一种是管内流体,称为管侧流体;另一种是管外流体,称为壳侧流体。

为了提高管外流体的传热系数,通常在管壳内设置若干挡板。 挡板可以提高壳程内流体的速度,使流体按规则的距离屡次穿过管束,提高流体的湍流度。

换热管可在管板上等边三角形或方形布置。 等边三角形布置紧凑,管外流体湍流水平高,传热系数大。 方形布置便于清洁管外,适用于易结垢的流体。

2、板式换热器结构:

可装配板式换热器是由许多冲压有波纹薄板按一定距离,周围经过垫片密封,并用框架和紧缩螺钉堆叠而成。 板和垫片的四个角孔构成了流体分配器和集液管。 同时,冷流体和热流体被合理地分别,以便它们在每个板的两侧被分别。 在通道中流动,经过板启动热交流。

二、分类不同

1、壳管式换热器分类:

(1)固定管板换热器管板与管壳两端管束为一体,结构简易,但仅适用于冷、热流体温差不大,壳程无需机械清洗时的换热操作。 当温差稍大,壳侧压力不太高时,可在壳上装置弹性补偿环,以减小热应力。

(2)浮头换热器管束一端的管板可以自在浮动,完全消弭了热应力,整个管束可以从壳体中拉出,便于机械清洗和保养。 浮头换热器运行普遍,但其结构复杂,本钱高。

(3)U形管换热器的每根管子弯成U形,两端固定在上下两区的同一管板上。 在管箱隔板的协助下,分为进、出口两室。 换热器完全消弭了热应力,其结构比浮头式结构简易,但管程不易清洗。

(4)涡流热膜换热器采用最新的涡流热膜换热技术,经过改动流体运动形态来提高换热效果。 当介质经过涡流管的外表时,它会对涡流管的外表发生剧烈的冲刷,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最高温度可达 W/m2。 同时,该结构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防垢等性能。

2、板式换热器分类:

(1)按单位空间换热面积大小,板式换热器属于紧凑型换热器,关键与管壳式换热器比拟。 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占空中积较大。

(2)依据工艺的经常使用,有不同的称号:板式加热器、板式冷却器、板式冷凝器、板式预热器。

(3)按工艺组合可分为单向板式换热器和多向板式换热器。

(4)依据两种介质的流向,可分为平行板换热器、逆流板换热器和横流板换热器。 后两种更常用。

(5)依据转轮的间隙大小,可分为惯例的间隙板式换热器和宽间隙板式换热器。

(6)依据波纹磨损状况,板式换热器有更详细的区别,不再重复,请参考:板式换热器的波纹方式。

(7)依据能否是一套完整的产品,可分为单板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单元。

三、特点不同

1、壳管式换热器特点:

(1)高效节能,该换热器传热系数为6000-8000W/m2.0C。

(2)全不锈钢消费,经常使用寿命长,可达20年。

(3)将层流改为湍流,提高了传热效率,降低了热阻。

(4)传热快,耐高温(400摄氏度),耐高压(2.5兆帕)。

(5)结构紧凑,占空中积小,重量轻,装置简易,节省土建投资。

(6)设计灵敏,规格完全,适用性强,浪费资金。

(7)它具有普遍的运行条件,适用于各种介质的压力、温度范围和热交流。

(8)保养本钱低,操作简易,清洗周期长,清洗简易。

(9)采用纳米热膜技术,可清楚提高传热系数。

(10)普遍运行于热电、工矿、石油化工、城市集中供热、食品医药、动力电子、机械轻工业等范围。

(11)在传热管外表面轧制有散热片的铜管,导热系数高,传热面积大。

(12)导板引导壳程流体在热交流器中的断线中延续流动。 导板之间的距离可以依据最佳流量启动调整。 结构安全,能满足大流量甚至超大流量、高脉动频率的壳程流体的传热。

(13)壳程流体为油时,适用于低粘度、清洁的导热油。

2、板式换热器特点:

(1)传热系数高

由于不同的波纹板是反向的,构成复杂的通道,使波纹板之间的流体在三维旋转流中流动,在较低雷诺数(普通Re=50-200)下可发生湍流,因此传热系数较高,普通思索白色为管壳式的3-5倍。

(2)对数平均温差大,末端温差小

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管程和管程区分有两种流体流动。 普通来说,它们是横流的,且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很小。 大少数板式换热器都是平行或逆流流动,修正系数普通在0.95左右。 此外,板式换热器中的冷热流体流动与换热器中的冷热流体流动是平行的。

热外表和无旁路使板式换热器端部温差小,对水的传热可小于1℃,而管壳式换热器普通为5℃。

(3)占空中积小

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传热面积是管壳式换热器的2-5倍。 与管壳式换热器不同的是,它不要求为管束的抽取预留维修位置。 因此,为了到达相反的传热才干,板式换热器占空中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8。

(4)容易改动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

只需参与或增加几个板,就可以到达参与或增加传热面积的目的。 经过改动板型布置或改换多个板型,可以成功所需的工艺组合,使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顺应新的换热条件。 参与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简直是无法能的。

(5)重量轻

板式换热器的板厚仅为0.4-0.8 mm,壳管式换热器的管厚为2.0-2.5 mm。 管壳式换热器比板式换热器框架重得多。 板式换热器普通只占管壳重量的1/5左右。

(6)多少钱低

板式换热器资料相反,换热面积相反,多少钱比管壳式换热器低40%~60%。

(7)制造简易

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板经过冲压加工,具有很高的规范化水平,可大批量消费。 管壳式换热器通常是手工制造的。

(8)容易清洗

框架板式换热器只需松开压力螺栓,就可以松开板式换热器管束,拆下板式换热器启动机械清洗。 这关于要求经常清洗的设备的换热环节十分简易。

(9)热损失小

在板式换热器中,只要换热板的壳板暴露在大气中,热损失可以疏忽不计,不要求采取保温措施。S的热损失.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